一、徠卡Q和索尼RX1R2該怎么選擇?
兩臺相機各有所長,如果單就畫質來說,徠卡Q更好一點。
1、就傳感器來說,索尼RX1RM2(以下簡稱索尼)比徠卡Q Typ116(以下簡稱徠卡)更先進一些,索尼采用了自家研發(fā)的背照式全畫幅的傳感器(目前只有索尼一家具有背照式全畫幅,徠卡用的是以色列TowerJazz公司研發(fā)的直射式全畫幅傳感器),在傳感器成像質量指標上更好一點。
根據國際最權威的第三方傳感器評測機構法國DXO實驗室評測額,索尼傳感器的總分為97分,其中色彩深度(顏色記錄能力)為25.8 bits,動態(tài)范圍(從白到黑之間的灰階記錄能力)為13.9 Evs,可用高感(弱光記錄能力)為3204 ISO,徠卡與之對應的成績分別為85分,24.3 bits、12.7 Evs、2221 ISO,索尼更好;
2、就鏡頭來說,徠卡更好。盡管徠卡采用28mm定焦,索尼采用35mm定焦,視角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根據國際最權威的第三方鏡頭評測機構德國photozone實驗室的結論性意見,徠卡鏡頭的光學素質總體優(yōu)于索尼,特別是成像的銳度、邊緣成像的質量,完勝索尼。需要提醒的是,徠卡雖然具備最大F1.7的光圈,但徠卡設計鏡頭時為了避免近攝時的球差(即球面像差,導致畫質下降的一種光學現象)現象,在近攝時光圈會在F1.7-F2.8之間變動,而且不受拍攝者控制,只有在一定距離以后才可以受控制地使用F1.7光圈,而索尼的最大光圈F2.0就是F2.0,無論什么情況下都可以使用F2.0光圈;
3、就圖像處理器來說,由于索尼在數碼靜態(tài)圖像處理技術上比徠卡有很大的差距,即便與同是日企的佳能、尼康、奧巴等光學大佬相比,不足也是明顯的。
具體表現在自動白平衡不精準,對人像的色彩處理不完美等等。
因此,就成像的色彩、氛圍感等而言,徠卡完勝。由于影響成像的三大核心(傳感器占45%、鏡頭占50%、處理器占5%)中,徠卡有兩項占優(yōu),故成像質量也是徠卡更好。從國際最權威的第三方照相機綜合性能評測機構德國dpreview實驗室拍攝的大量樣張和DP實拍測試標版成像質量看,徠卡勝;
4、就操控來說,這類便攜相機的操控性能與單反相機都有一定差距,但在便攜機當中都算很好了。
徠卡的對焦速度是全畫幅便攜機(不含半畫幅便攜機比如理光GR等)中最快的,沒有之一,索尼不如,但索尼具有翻轉屏,這在高低位取景時非常有用,徠卡沒有;
5、就品控而言,徠卡完勝。徠卡的做工極其精致,夸張地說可以稱為藝術品,相比之下,索尼有點像山寨貨,徠卡除了具有使用價值外,還有收藏價值,索尼只是具有使用價值。
二、徠卡q是卡片機嗎
徠卡q是卡片機,徠卡Q是徠卡旗下的一款產品。產品簡介2015年6月,德國徠卡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全新固定鏡頭相機徠卡Q(Typ 116),該相機在小巧的金屬機身內加入了一塊240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同時搭配經典Summilux 28mm f/1.7鏡頭,9組11片光學結構,最近對焦距離0.17m,可充分滿足專業(yè)攝影用戶對街頭、人文、建筑以及風光攝影的需求。
是。徠卡Q(TYP 116)是徠卡發(fā)布的一款全畫幅定焦相機,搭載了2420萬有效像素的CMOS傳感器,對于建筑、風光、人文、掃街等攝影題材均能夠滿足。
圖為:徠卡Q(Typ 116)相機
徠卡Q搭載了2400萬有效像素的CMOS傳感器,對于建筑,風光,人文、掃街等攝影題材均能夠滿足。徠卡Q內置電子取景器在眼睛接近取景框時自動啟動,它真實顯示您眼見的一切,細微之處也能卓越呈現。其368萬像素卓爾不群的高居其他電子取景器之上,自動對焦功能可十分出色地高速抓取銳利的圖像。
是
徠卡Q是徠卡旗下的一款產品。產品簡介2015年6月,德國徠卡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全新固定鏡頭相機徠卡Q(Typ 116),該相機在小巧的金屬機身內加入了一塊240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同時搭配經典Summilux 28mm f/1.7
三、徠卡q二十八毫米鏡頭失真控制得好嗎?
Leica Q是一款全畫幅固定鏡頭的數碼相機。至于這款相機的鏡頭“失真控制”(也叫畸變)好不好,其實根本就不需要擔心。
因為這款相機不能更換鏡頭,所以Leica在相機設計上,直接針對內置鏡頭提供了“數碼矯正”,也即對畫面進行了裁剪、拉伸變形的操作。所以只要你不使用特殊的專業(yè)軟件去對Leica Q的raw文件做解碼處理,你壓根就不可能發(fā)現這款相機的畸變情況。
至于Leica Q的鏡頭實際表現如何,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早在2015年,就有用戶發(fā)現,如果規(guī)避LR、ACR、Capture 1這類大眾軟件,使用一款叫RAWDeveloperVersion1.8的解碼器,可以把Leica Q原生的raw文件狀態(tài)(未經數碼矯正)展示出來,并暴露了很多問題。
該文章揭露的情況如下:
在原生的raw文件上,Leica Q的raw文件存在有明顯的黑暗角,而且被機內處理進行了明顯的裁剪。
Leica Q用戶說明文檔中描述其傳感器尺寸為:24mm*36mm,總像素2630萬,有效像素2420萬。 但由于被發(fā)現原生圖像存在明顯裁剪的情況下(參見上圖),是不可能滿足總像素2630萬,被裁剪后還殘留2420萬像素的情況。
a、Leica公司承認Leica Q植入了算法插件,對缺失的像素、拉伸變形校正進行了插值運算。
b、Leica公司表示,近攝測試對鏡頭焦距的測量會有誤差。
c、當然,最奇葩的莫過于cmos的解釋了,leica的郵件居然說Leica Q采用的cmos傳感器實際尺寸比全畫幅更大,只是裁剪之后,變成全畫幅規(guī)格……
當然,對于Leica Q的這個情況,見仁見智吧。
真正講究畫質,講究性能的攝友,不太可能會選擇Leica Q這樣的產品。而選擇Leica Q的用戶,也往往不僅僅是沖著畫質,更多的是考慮到品牌價值、產品綜合設計各個方面。
萊卡徠卡,Q,不可以更換鏡頭的高檔奢侈品相機,針對這個相機,各種說法都有。具體如何?究竟怎么樣呢?我具體解析一下:
谷歌的算法,也刺激了萊卡公司招聘更多的計算機程序員來改善自己的算法
數碼校正,確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必須的了
一、萊卡Q,就像奧迪 汽車 寶馬 汽車 一樣,10年后一樣報廢,一樣價值清零
有人以為萊卡Q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子孫孫,這個真的是想多了。
萊卡Q并不具備財富的傳遞功能。
二、為何萊卡Q,會是寶馬 汽車 這樣呢?
1,數碼機身,就基本上沒有所謂的長期收藏價值了。
2,但是,寶馬,奧迪,也一樣會出現價格的波動。
3,所以,萊卡Q,也會出現價格的波動,在某個時段,會出現不理性的炒作和上漲。當然,這種炒作和上漲,其實主要還是少數莊家或者商家操控的。
4,大多數人,如果你本來就不是土豪,卻抱著說不清楚的目的,購買萊卡Q,那么,最終一定會非常的失望甚至生氣。
5,如果你就是抱著購買一個寶馬奔馳的心態(tài),不在乎一年貶值10萬的,當然是可以隨便買萊卡的數碼相機的。
三、為何萊卡Q,就是寶馬奔馳 汽車 這樣呢?
1,數碼攝影,和膠片攝影真的不一樣。
2,數碼攝影,CPU或者說DSP處理器,必須要對影像進行優(yōu)化。
3,也就是說,你把萊卡Q的鏡頭單獨拆下來,改裝之后安裝在某些膠片相機的機身上,那么,問題就會暴露了,原形畢露了。
4,在數碼攝影時代,傳統膠片攝影時代的一些光學校正,是留給CPU或者DSP的了。
5,比如說,畸變啊,暗角啊,偏色啊,等等!
這些都是在設計鏡頭的時候,可以不考慮的事情。
然后,交給后期來處理即可。
比如說,最近,google又開發(fā)了一個超廣角鏡頭拍攝人像,對人臉變形的算法。
而且,萊卡最近裁員之后,新招聘一篇計算機軟件工程師傅,專門負責開發(fā)各種實用的算法。
綜上所述,大家不要用膠片時代的攝影鏡頭的要求和老認識,來看待數碼時代的萊卡鏡頭了。完全沒有可比性的了。
徠卡Q的畸變控制是完美的。但是,從純光學角度,要依靠一個這么薄的28mm鏡頭來實現完美的畸變控制幾乎是不可能的。解決方案:數碼矯正!反正大家看不出來!
畸變是鏡頭設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不受重視的額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真的不重要?。?!
何況現在有數碼的解決方案。目前,凡是不可更換鏡頭的卡片相機的鏡頭畸變幾乎都不矯正。留給數碼矯正去完成吧!
鏡頭的控制技巧
技巧是由大腦指揮,手指執(zhí)行的技術。
失真證明技術還沒學會,要多加練習。
不要責怪設備,它是工具。
車里有個不笑的黑人
我練過排山倒海
這是一部很好的街拍機子,失真與否是你對鏡子的控制,機子還提供35mm和50mm焦段的屏幕,控制在這2種焦段內基本上不失真,合焦速度快暗部處理很好,是一臺好機子
機器的失真這都是需要慢慢摸索,再合理的利用它的優(yōu)點。沒有完美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