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衍射斑標定
暈,還真來提問了 1.確定各衍射斑點的相應晶面指數,并標識之 2.確定衍射花樣所屬晶帶軸指數 3.確定樣品的點陣類型、物相及位相
2. 透射衍射花樣標定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應用領域:
1、材料領域
材料的微觀結構對材料的力學、光學、電學等物理化學性質起著決定性作用。透射電子顯微鏡作為材料表征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用衍射模式來研究晶體的結構,還可以在成像模式下得到實空間的高分辨像,即對材料中的原子進行直接成像,直接觀察材料的微觀結構。
2、物理學領域
在物理學領域中,電子全息術能夠同時提供電子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從而使透射電子顯微鏡在磁場和電場分布等與相位密切相關的研究上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透射電子顯微鏡結合電子全息已經應用在測量半導體多層薄膜結構器件的電場分布、磁性材料內部的磁疇分布等方面。
3、化學領域
在化學領域,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因其超高的空間分辨率為原位觀察氣相、液相化學反應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方法。利用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進一步理解化學反應的機理和納米材料的轉變過程,以期望從化學反應的本質理解、調控和設計材料的合成。目前,原位電子顯微技術已在材料合成、化學催化、能源應用和生命科學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在極高的放大倍數下直接觀察納米顆粒的形貌和結構,是納米材料Z常用的表征手段之一。
4、生物學領域
在生物學領域,X射線晶體學技術和核磁共振常被用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已經能夠將蛋白質的位置精度確定到0.2nm,但是其各有局限。X射線晶體學技術基于蛋白質晶體,研究的常常是分子的基態(tài)結構,而對解析分子的激發(fā)態(tài)和過渡態(tài)無能為力。生物大分子在體內常常發(fā)生相互作用并形成復合物而發(fā)揮作用,這些復合物的結晶化非常困難。核磁共振雖然能夠獲得分子在溶液中的結構并且能夠研究分子的動態(tài)變化,但主要適合用來研究分子量較小的生物大分子。
3. 衍射斑標定如何比對PDF卡片
常用的XRD圖譜分析軟件
1.pcpdfwin?有人認為是最原始的了。它是在衍射圖譜標定以后,按照d值檢索。
2.search?match?可以實現和原始實驗數據的直接對接,可以自動或手動標定衍射峰的
3.High?Score?幾乎search?match中所有的功能,highscore都具備
4.jade?和highscore相比自動檢索功能少差,但它有比之更多的功能。
4. tem衍射斑點標定
TEM是指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是聚焦電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透過樣品的透射電子束或衍射電子束所形成的圖像來分析樣品內部的微觀組織結構。
TEM常用于研究納米材料的結晶情況,觀察納米粒子的形貌、分散情況及測量和評估納米粒子的粒徑。
5. 衍射光斑圖
xrd:真空通道中沿著鏡體光軸穿越聚光鏡,通過聚光鏡將之會聚成一束尖細、明亮而又均勻的光斑,內致密處透過的電子量少,稀疏處透過的電子量多。
tem:同原子散射的X射線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產生強X射線衍射,衍射線在空間分布的方位和強度,與晶體結構密切相關。
6. 衍射斑點的標定
透射電鏡標定 晶帶軸。
通用單晶電子衍射花樣的標定步驟
測量衍射花樣上透射斑到衍射斑的三個最短距離 R1、R2、R3 及其之間的夾角:
根據公式, d = R/ (L×電子波長),其中 L 是相機常數,底片上寫著,單位是 cm,電子波長一般的電鏡書上都有,200 kV 電鏡是 0.00251 nm。代入計算即可得到相應的 d 值。計算對應的三個面間距值 d1,、d2和 d3,與 JCPDF卡片相比較, 找出相吻合的晶面族指數{h1k1l1} 、{h2k2l2} 和{h3k3l3};
在{h1k1l1} 中任選(h1k1l1) 為 A點指數,然后從{h2k2l2} 中試探確定 B點指數(h2k2l2) ,并使得 h3=h1+h2 , k3=k1+k2,l3=l1+l2 ;
計算面夾角,與測量值比較,如果計算值與測量值相符則標定正確;根據右手螺旋法則計算晶帶軸指數。
7. 衍射環(huán)標定
單晶只有一套衍射斑點;多晶的話,取向不同會表現幾套斑點,標定的時候,一套一套來,當然有可能有的斑點重合,通過多晶衍射的標定可以知道晶粒或者兩相之間取向關系。
如果晶粒太小,可能會出現多晶衍射環(huán)。非晶衍射是非晶衍射環(huán),這個環(huán)均勻連續(xù),與多晶衍射環(huán)有區(qū)別8. dm衍射斑點標定實例
夜晚路人看見有遠處駛近的汽車車燈由一個亮斑變?yōu)閮蓚€,這是圓孔衍射的瑞利判據。在兩個物體比較遠的的時候,通過瞳孔在人眼視網膜形成兩個重疊的衍射斑,人眼不能分辨兩個物體。只有比較近的時候,衍射斑才能分開。
9. 透射斑點標定
1/6
目前,國內外有很多種土壤水分測定方法,進而有不同的土壤水分傳感器。比如:時域反射法(TDR),石膏法,紅外遙感法,頻域反射法/頻域法(FDR/FD法),滴定法,電容法,電阻法,微波法,中子法,Karl Fischer法,Y射線法和核磁共振法等。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每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2/6
一、TDR法水分傳感器:
TDR法是上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土壤水分測定方法,中文為時域反射儀。TDR是一個類似于雷達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有較強的獨立性,其結果與土壤類型、密度、溫度基本無關。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TDR能在結冰下測定土壤水分,這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另外,TDR能同時監(jiān)測土壤水鹽含量,且前后兩次測量的結果幾乎沒有差別。這種測定方法的度可見一斑。
3/6
二、FDR和FD法水分傳感器:
因為TDR法設備昂貴,在80年代后期,AquaSPY,Sentek.Delta-T,Decagon開始用比TDR更為簡單的方法來測量土壤的介電常數。
4/6
三、電阻法水分傳感器:
電阻法利用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當把這些中間物加上電極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然后一段時間后,這些東西的含水量達到平衡。由于電阻和含水量間的關系,我們先前標定電阻和百分數間一定的對應關系,然后就可以通過這些組件,得到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的水分讀數。
5/6
四、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法水分傳感器:
中子法適合測定野外土壤水分。它根據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并把它們散射開的原則,現在市面上已經有測定土壤水分的中子水分計。中子水分計有很多方面的優(yōu)點,但是對有機質土壤有相當的限制,而且它不適宜測定0-375px的土壤水分含量。
6/6
五、Y射線法水分傳感器:
與中子儀類似,射線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個線,用探頭接收個射線透過土體后的能量,與土壤水分含量換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