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100300mm鏡頭
是星頭,即da*300/4.0,成像肯定不差。da*200/2.8可能更適用。
2. 賓得50微距鏡頭
賓得膠片年代,有3支著名的FA鏡頭,俗稱3公主;都不帶微距。
大公主是標(biāo)準(zhǔn)鏡頭FA43/1.9,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標(biāo)準(zhǔn)鏡頭:焦距等于感光元件(膠片,或者全幅機)的對角線。3. 賓得50鏡頭
昨天也是我回答的你的問題,一句話告訴你DA和DAL的差別
da是全配置、金屬卡口的鏡頭,dal是減配置塑料卡口的鏡頭。鏡頭本身光學(xué)設(shè)計是一樣的。
所以選哪支鏡頭對你拍出的照片本身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不需要防水功能,就圖便宜買一只dal 50-200,自己配一個遮光罩也就再花20塊錢搞定。
拍風(fēng)景的話17-70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17-70是恒定F4光圈的,算是賓得中高端鏡頭,但是這個鏡頭很多人不喜歡是因為:
行貨價格虛高
這個鏡頭某批次的超聲波馬達非常愛壞,17-70的設(shè)計還不像16-50有超聲波還帶機身馬達接口,17-70的超聲波如果壞了,除了去高價修,沒有備胎方案
如果需要廣角的話可以考慮賓得16-45或者騰龍17-50 2.8,不過我建議先用好18-55,那支鏡頭不差的,賓得最有誠意的入門鏡頭之一就是18-55
4. 賓得50-200鏡頭怎么樣
原廠鏡頭肯定是選擇55-300預(yù)算緊張的話還有兩個帶1:2微距的副廠頭可以考慮適馬70-300 全新1300元 二手900元騰龍70-300 全新1150元 二手800元如果以后還想玩攝影的話個人覺得可以先買二手的玩著等以后有資金了再買70-200 F2.8這焦段的鏡頭
5. 賓得50-200鏡頭
55-300效果要好些,性價比最高,我剛買的,感覺比50-200強不少。不要光看參數(shù),用過才知道,55-300確實不錯。
6. 賓得鏡頭150-450
這個時候再選這款機器,感覺有點過時,主要是對焦的速度。 (1)入門套其實效果也不錯,18-55、55-300。 (2)有便宜的大光圈定焦(俗稱的大光定),35/2.4、40/2.8、50/1.8等,都只要幾百元。 (3)要想拍照的效果好,還是選擇星頭,16-50/2.8、50-135/2.8、60-250/4.0等。 (4)百微100/2.8、長焦150-450,要根據(jù)使用需要選擇?;ǘ俣嘣?,選擇攝之寶期或者華光的近攝鏡,加在55-300前面,拍微距也行。
7. 賓得50mm鏡頭
1.4就是增距倍數(shù)1.4,1.7就是增距1.7倍啊。
比如用300mm焦距的鏡頭,配1.4倍增距鏡,實際焦距是300*1.4=420mm(全幅機,截幅機為630mm)。
而換用1.7倍增距鏡,實際焦距是300*1.7=510mm(全幅機,截幅機為765mm)。
另外賓得AF 1.7x這只增距鏡是帶有自動對焦輔助功能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手動鏡頭的自動對焦。這是賓得獨有的一支黑科技。
至于1.4和1.7,甚至2倍增距鏡哪個好的問題。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增倍倍數(shù)越大畫質(zhì)損耗越大,所以在保證畫質(zhì)的前提下選擇需要增加的倍數(shù);
增倍鏡會導(dǎo)致鏡頭實際光圈減小,比如200 2.8的鏡頭,用了2倍增距鏡,實際曝光時進光量只相當(dāng)于光圈5.6,所以大倍數(shù)的增距鏡導(dǎo)致進光量減少,更不利于拍攝;
因為第二點原因,如果使用自動對焦的鏡頭加自動對焦的增距鏡,需要考慮光圈乘以增距倍數(shù)后,是否還在機身自動對焦范圍內(nèi)。比如賓得K3ii自動對焦可工作在最大光圈大于F8的鏡頭上,如果用一支da 55-300 F4-5.8的鏡頭,配2倍增距鏡,在300mm時原最大光圈5.8,乘以2后超過F8,可能就會出現(xiàn)自動對焦失效的情況了。因此2倍增距鏡一般都是給最大光圈2.8的長焦配用的,1.4倍的可以配用給最大光圈5.6以上的,1.7倍適用最大光圈F4以上的;
一般50mm以下的鏡頭不可使用增距鏡,以防損傷鏡頭后鏡片。
8. 賓得100-300鏡頭
賓得半幅鏡頭55-300是賓得中低端鏡頭,其中55-300有“da”和"dal"之區(qū)別,“dal”拍照體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