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馬17-70對焦聲音
優(yōu)點是加入了OS防抖功能,有效緩解了手抖帶來的畫面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另外,這款鏡頭使用了最新開發(fā)的FLD人工螢石鏡片,可提供超越ED鏡片的出眾色散控制能力,相信此類鏡片的加入能夠提升這款鏡頭的畫質(zhì)。其次,該鏡頭價位適中,官方報價在5900元左右,
缺點是畫質(zhì)不如原廠鏡頭好
2. 適馬18-35 1.8調(diào)焦
適馬18-50mm f/2.8 EX DC是半畫幅單反鏡頭,有佳能EF卡口和尼康F卡口兩個版本。18-50等效35的焦段為27-75,濾鏡的尺寸為55mm,鏡頭的重量大約為290g,最近對焦距離為12.1cm,有點微距的效果,放大倍率為2.8,7片圓形光圈葉片,10組13片鏡頭構(gòu)成,性價比不高。
3. 適馬1835和35定焦
a6300能用適馬1835。
索尼A6300采用2400萬像素傳感器和4D對焦系統(tǒng),4K視頻的拍攝能力,全新425點相位AF對焦系統(tǒng) 。2016年2月上市,共有5款產(chǎn)品。APS-C畫幅(23.5*15.6mm),2420萬,3英寸,92萬像素液晶屏,支持(最高約11張/秒),1/4000-30秒,充電電池(NP-FW50(隨機附送)),約350張(取景器),約400張。
4. 適馬1770對焦聲音
手上倆適馬一個騰龍,其中就包括適馬10-20這一款,另外就是適馬微距小黑二代。
這倆也算是適馬經(jīng)典之作了,前者拍風光拍夜景偶沒少出好片子,但缺點是抗眩光差一些,后者沒的說,用料十足的大塊頭,人像相當出色。適馬的鏡頭,要買的話盡量買新出的型號(比如說04年05年往后的)。
舊的型號機械性能的確不行,鍍膜也容易發(fā)霉(也就是說需要注意防潮保養(yǎng)),EX涂層容易掉皮(影響美觀)。
適馬那個18-50綜合起來還是不如騰龍17-50。至于所說的適馬18-50/2.8用的人多,這個我手上沒資料。不過朋友有一個騰龍28-75/2.8,算是騰龍17-50/2.8的前輩,感覺對人物膚色的還原很好,焦外也算不錯(但有明顯二線性),銳度也不錯,缺陷是感覺有點干巴巴的,不夠油潤(用類似柔和模式之類的來拍也許能好一點吧),長焦端比較肉,騰龍似乎不少鏡頭都有點干巴巴的感覺。
總的來說適馬的進步很快,而騰龍,感覺其鏡頭制造水平跟不上其光學技術水平,最簡單的例子,這么多年連個超聲波馬達都搞不定。
老實說,騰龍的低端SP鏡頭(SP也就是騰龍的所謂專業(yè)鏡頭),故障率也不低,好評如潮的騰龍70-200/2.8甚至出的時候連個腳架環(huán)上的螺絲都不耐用(70-200也不算低端SP頭了,不過論做工,180/3.5微距真的比它強一個檔次)。當然,適馬VS騰龍,最好是具體型號之間的比較,否則過于泛泛。
手上的騰龍是180/3.5微距,論做工,絕對是相當不錯,成像效果也好(但自動對焦幾乎沒有實用價值),再考慮騰龍之前的90微的風風火火,個人認為騰龍的最大優(yōu)勢應該是在微距方面。
5. 適馬18-35對焦聲音
這個問題,只能多試幾支鏡頭,才能得到具體的體驗。其實,變焦環(huán)和對焦環(huán)有緊有松,只要阻尼感比較好,用著比較舒服,就可以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