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的分辨率跟鏡頭有關系嗎
CCD和CMOS是相機的感光元件(稱為感光傳感器),在感受鏡頭射入的光線后生成電信號,相機再利用這些信號數模轉換并依算法生成圖像。傳感器的感光性能就決定了獲得的光電信號是否充足、正確、可靠,可以說除鏡頭外傳感器是決定畫質的第一道關口。
傳感器和以前的膠片一樣,在鏡頭解像力(或鏡片孔徑尺寸)不變的情況下,面積越大那么捕獲的光線就越多,得到的圖像就越精細,飽和度就越高,細節(jié)就越多。但是傳感器和膠片還有一點不同,就是傳感器多了像素這個概念,像素是傳感器表面上矩陣排列的一顆顆感光點(像素的本體是一顆微小的光電二級管),可以說傳感器本質上是由這些像素組成的,像素的感光性能就決定了傳感器整體的感光性能。
那么為什么傳感器的尺寸越大畫質就越好呢,跟像素有什么關系呢?其實很簡單,拿一個APS畫幅的傳感器與一個全畫幅傳感器對比,全幅傳感面積比APS畫幅大兩倍多,假設兩者都具備了2000萬像素,那么可以想像,全幅傳感器的像素面積也是比APS畫幅的像素更大的,像素越大,感光面積就越大,那么這顆像素得到的光電信號就越真實準確??梢赃@么理解,同畫幅下,像素越少畫質就越高。
拿手機攝像頭來說,手機傳感器只有4X3mm左右,非常微小,捕獲的光線與全畫幅(36X24mm)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手機在這么小的傳感器上卻擠了一兩千萬顆像素,像素的感光面積是非常不夠的,得到的信號常常不準確或缺失,相機只能做猜測插值處理,得到的圖像常有偽色、偏色、暗部不準確、層次較少、細節(jié)模糊等現(xiàn)象,有些像素都糊成一片了,相當于濫竽充數,做這么多像素純屬是拼噱頭。這方面蘋果手機倒是不管消費者的“需求”,連續(xù)幾代都只用幾百萬像素,以保證像素面積能接近相機級別(老喬死后就被逼提到千萬像素以上了,要是老喬還在,哪會管這些市場壓力)。反觀單反相機,基本上大部分的像素都能得到充足的光電信號,圖像上細節(jié)可以精細到像素級,畫質級高,寬容度級高,只要做過影樓設計員的都能親身感受到單反與普通相機的畫質區(qū)別,也能看出手機的不足。
2. 單反一般用什么分辨率拍照
1300萬像素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3. 單反鏡頭區(qū)別
單反相機的鏡頭的確很復雜。說實話,一只鏡頭好幾千還遠算不上貴的。這是為什么呢?
一只好的單反鏡頭,要取得一個優(yōu)異的畫質,在光學鏡片的設置上,由于光穿過透鏡的物理特性,除了常規(guī)的鏡片外,還需要以下的兩組功能鏡片:
1,非球面鏡片。常規(guī)的鏡片都是球面鏡片,意思就是鏡片的圓弧就像一個球體上切下來的一樣。光線在穿過球面鏡片時 ,理論上會很好的聚焦在一個點上——也就是能夠獲得一個聚焦非常好銳度高的圖像。但是實際上,光線在通過常規(guī)的球面鏡片,光線并不能完美的聚焦,而是會有點擴散。這種由于球面鏡片不能把不同波長的光準確聚焦的現(xiàn)象 ,我們把它叫做球面像差。為了消除這種像差,我們就必須在鏡頭里面添加非球面鏡片來抵消這種球面鏡片產生的像差,這樣才能獲得一個清晰度銳度都很高的圖像。
2,超低色散鏡片。一只鏡頭消除了球面像差還不行,鏡頭里面還會有另外一種像差需要消除。由于光線在通過普通的鏡片時,不同波長的光不能準確聚焦的現(xiàn)象,也會導致我們不能獲得一個清晰度高,色彩準確,特別是畫面中物體的邊緣沒有色散的圖像——這種像差我們叫:色散。為了消除色散 ,就必須在鏡頭里面添加超低色散鏡片來抵消普通鏡片的色散效應。鏡頭里面的色散鏡片,可以是單片鏡片 ,也可以是鏡片組。好的超低色散鏡片,比如佳能的螢石鏡片,其消除鏡頭的色散效果非常好,但是天然螢石的機械加工過程非常困難,也會導致鏡頭的價格高昂。佳能也只是在高端紅圈鏡頭里面才會使用螢石鏡片。
由于以上光學現(xiàn)象的存在 ,大家可以知道一只鏡頭,特別是高性能的變焦鏡頭,它的鏡片結構是非常復雜的,同時對鏡片的機械加工精度要求也是異常的高,甚至需要研磨才能達到要求。這些都是導致鏡頭價格高昂的因素之一。
有了優(yōu)異性能的光學鏡片組搭配,還不能說這就是一只好鏡頭。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我還需要鏡頭快速,準確連續(xù)的完成
對焦過程。這就需要在鏡頭里面安裝上超聲波對焦馬達來驅動鏡片移動對焦。有些長焦鏡頭還要有防抖功能 ,需要鏡頭偵測抖動,然后讓防抖鏡片反向運動來抵消抖動的影響,這就需要鏡頭還有防抖機構。
有了以上的結構 ,大家不要忘了 鏡頭里面還有光圈和光圈調整機構,還有鏡筒,主板,鏡片上還需要多層的鍍膜來消除反射……是不是感到很復雜?復雜就對了,這就是貴的原因。
4. 單反相機的分辨率
分辨率就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是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是由像素組成的,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同樣的屏幕區(qū)域內能顯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個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梢园颜麄€圖像想象成是一個大型的棋盤,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經線和緯線交叉點的數目。
能單獨顯示顏色的最小單位或點,稱作像素點或像點。我們常講的像素大小一般指的就是數碼相機等產品的分辨率。數碼相機的圖像質量是由像素決定的,像素越大,照片的分辨率也越大。分辨率一般指的是指攝相機或數碼照相機內的CCD感光器件對被攝景物的分解度,一般是指在一幀畫面上所能提供的象素數量,例如一臺1000萬象素的數碼相機一幅畫面可以提供1000萬象素點的清晰度,普通1280*1024的顯示器只能呈現(xiàn)130多萬象素的靜止畫面,如果全部呈現(xiàn)1000萬象素畫面,圖象就會放大將近4倍,在顯示器上就只能看到畫面的局部了。
5. 單反鏡頭和像素有關嗎
相同像素下相機比手機照出的照片要清晰,具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1、鏡頭直徑,基本上相機的鏡頭都比手機的鏡頭大出很多很多,這是清晰的一個保證;
2、鏡頭結構,在攝影的角度來說,相機是專業(yè)而手動只是業(yè)余,所以檔次是不同的;
3、感光元件,同樣相機的感光元件也比手機的大很多很多;
4、操控性,包括人體工程學也是相機比手機出色的一個重要因素;
5、像素,其實很多手機的像素都是不真實的,就是說不能像相機一樣真正反映出標稱像素的應有水平。
6. 單反相機的清晰度與鏡頭有關系嗎
單反相機拍的不清楚,大多都是人為原因造成。拍攝時手抖,或者對焦不準確,測光點沒選擇準確!可以嘗試拿相機的手法和拍攝注意事項!拿到相機,不要盲目的去拍攝,首先要詳細了解相機的參數以及自身特點,要做到知己知彼,才可以拍出畫質理想的照片!另外要多學習攝影三大要素,感光度,快門速度,光圈之間的相互關系!多學習構圖的基本規(guī)律和拍攝角度!同時也要學習照片的后期處理等知識。只有對自己相機百分之百了解,熟練掌握攝影三大要素之接的關系;懂的構圖技巧;后期處理;才能拍出畫質高,視覺經驗的好照片來!
7. 單反相機像素是鏡頭決定的嗎
這個問題剛好因為自己使用的兩代器材像素和問題一致冒昧的進行回答:
兩張圖片,用的都是同一支尼康70-200 f2.8G 二代大竹炮。左邊是尼康D500實際2000萬多一丟丟像素,右邊尼康D300S實際1250萬像素。都是最大分辨率jpg直出,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進行探討:
第一:在同一級別cmos下單純的像素差因素,相信這兩張照片對比是很明顯,在細節(jié)色彩豐富度上像素越高越有優(yōu)勢。當然這也包含了對焦系統(tǒng)和相機芯片讀寫速度等一丟技術的更新!
第二:同樣是2000萬像素的尼康D500和D5在細節(jié)色彩層次上也有較明顯的區(qū)別。專業(yè)級別的機身對應更好的照片素質。
第三:同一機身在不考慮鏡頭后面那個頭的情況下鏡頭本身也是比較關鍵的因素之一。例如24-70 f4和2.8的區(qū)別,不止是快門速度和iso等進行彌補。更重要的是鏡頭本身2.8的解析能力肯定強于f4的小三元,當然輕便和畫面素質那是你自己去抉擇的事情肯定不可兼得!
8. 單反的分辨率跟鏡頭有關系嗎為什么
一張圖弄懂高像素手機無法超越低像素單反的道理
數碼攝影,決定圖片畫質高低的主要因素不是像素的多少,而是數碼信息傳感器的大小。通常,圖片畫質與傳感器的大小成正比,即傳感器越大,畫質越好;傳感器越小,畫質越差。在一定范圍內,在較小的傳感器上,設置較高的像素,也不如在較大的傳感器上設置少一些像素的畫質。
請看下面數碼傳感器大小示意圖,包括了從哈蘇大畫幅、中畫幅,到單反全畫幅、半畫幅,最后到手機所用傳感器大小的對比。無須高深理論,道理一目了然,不言自明。
附:各類傳感器尺寸
1.主流手機:
多數為1/3英寸(具體有:1/2.7、1/2.5、1/1.8、2/3英寸等),像素超過2000萬者略微大一點兒。大約為4.3mm*3.2mm
2.卡片相機:
多為1英寸,大約13.2mm*8.8mm(注意:即使卡片相機,傳感器也比手機大得多)
3.4/3畫幅:
17.3mm*13mm,大于1英寸
4.APS-C畫幅(半畫幅):
23.4mm*15.6mm,是全畫幅一半大小
5.全畫幅:也叫35mm(135全畫幅)
36mm*24mm
6.中畫幅:
44mm*33mm,比較少見了。
(注:研發(fā)制作傳感器科技含量極高,造價昂貴——可理解高端數碼單反相機之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