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澧縣攝影協會
一只大鼓,兩根木槌,臺上說書的人,扯開嗓子唱起來。方圓幾里的鄉(xiāng)親們,趕趟兒來到這里度過悠悠時光,歲月變得溫潤靜好。由合口鎮(zhèn)人民政府、臨澧縣縣文聯主辦、華聲在線承辦的首屆臨澧縣農商行杯“美麗合口”古鎮(zhèn)攝影大賽啟動。省內外十幾家媒體齊聚合口,感受這種生發(fā)于田野鄉(xiāng)間的原生態(tài)藝術。
6月12日,常德合口文化廣場。鼓王邵丹,帶著徒弟二人孫路與劉芬,擊鼓說書,詼諧幽默的道白、略帶滄桑的唱腔、配以鏗鏘有力的鼓聲,一首《澧水明珠合口鎮(zhèn)》在廣場上空飄開,變成各種有質感的音符,飄到大家的耳里、心里,可摸可觸可感,即便不懂方言詞兒,一樣樂得跟著哼、跟著唱。
從合口這個“被美麗多情的澧水女人眷戀的心儀男神”唱起,師徒三人,用地道的鄉(xiāng)音鄉(xiāng)韻,婉轉的唱腔,唱到大碼頭的早餐、張姑娘的綠豆糕、李經儒的豆腐、裕豐齋的酥蘿卜,還有水煮腸子燉酸菜、麻老殼的豆腐塊,在我們的眼前,呼啦啦地呈上了一道又一道獨屬合口的精致菜肴,各種不同滋味在舌尖和味蕾跳躍、纏繞。
在合口鎮(zhèn),說起鼓王邵丹的名字,沒有人不熟悉。若哪個不識,還會被人取笑一番。70、80歲的老爹爹老娭毑,喜歡追著他的鼓書跑。
52歲的邵丹,現在是常德臨澧縣合口的湘北大鼓傳承人。他的成名與家庭有很大關系。父親邵朝質,是澧水流域遠近聞名的打鼓藝人,從小聽著父親的鼓書長大。小時候,邵丹就會咿咿呀呀敲幾下鼓,唱幾曲兒。上世紀八十年代,邵丹接過父親的“打鼓棒”,在合口古鎮(zhèn)慢慢小有名氣。2006年,邵丹參加常德市首屆澧水流域鼓王擂臺賽,獲得“金鼓王”稱號。
這幾天聽說古鎮(zhèn)要舉辦攝影大賽,為了呈現古鎮(zhèn)千年歷史古韻,邵丹提前花了兩個晚上,寫了這首《澧水明珠合口鎮(zhèn)》鼓詞?!吧钤谶@個小鎮(zhèn),幾乎吃遍了這里的美食,看過了這里的美景,寫起來信手拈來?!鄙鄣泛呛堑匦Γ滩蛔∧闷鹗稚系墓拈城闷饋?。
今天兩位“金童玉女”徒弟的表現,邵丹十分滿意,直夸恐怕還學習一年,就快趕上他的“范兒”。徒弟孫路靦腆地摸摸腦袋,笑著說自己還差師父的水平很遠。
傳承,是邵丹心里掛牽的事兒。以前“鼓匠”地位低,很少有人愿意主動入這行。不過,現在他根本不用擔心,收了30多位徒弟外,還有不少澧縣、石門等地的人,登門前來拜師學藝。
29歲的孫路,就是石門縣人。2006年,他偶然間聽了一場湘北大鼓,立馬被那種帶著方言的唱腔吸引住,到處找?guī)煾笇W,早聽聞邵丹的名聲,他下決心到合口鎮(zhèn)學藝,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大巴車,趕到合口鎮(zhèn)向邵丹拜師學藝。
面試方式很特別。在邵丹的家中,瘦弱稚嫩的孫路唱了一首《我只在乎你》,因為聲音不是特別洪亮,孫路暗暗捏了一把汗。沒想到邵丹老師卻說,“唱歌只要不跑調,長得有親和力,就可以學大鼓?!?/p>
跟著師父學了10年,如今,孫路可以單獨登臺表演,鎮(zhèn)壓全場。可以想見,這種在田野鄉(xiāng)間生發(fā)的原生態(tài)民間藝術,在80后、90后的年輕人手中,正蓬勃生長。
在合口,走出一個鼓王邵丹并不奇怪。我更詫異的是,這種民間藝術在合口的街頭巷尾熱鬧鬧地開場和受人追捧。
在合口的很多時候,幾近正午,合口大新街社區(qū),三香小吃茶社。一棟古跡斑駁的老房子前,搭個木棚子,一只大鼓,兩根木槌,臺上說書的人,扯開嗓子唱起來。方圓幾里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擠滿臺前,聽得入神。
地方太小,有的索性提著凳子,坐到街巷對面,一字排開,掏上一元錢買一杯清茶,偶爾啜幾口,待到精彩處,或小聲跟著哼幾句,或合著鼓點輕拍手掌。悠長的下午時光,瞬間變得模糊,沾上了更濃的煙火味兒。一種歷經千百年風雨的草根民間藝術,突然鋪陳了一幅富有意味的人文生活圖景,變得生動可觸。
這是閑天閣,一個藏在看似不起眼的樓棟里的鼓書天地。走進去一看,一塊近200平米的地兒,臺上,譚威、譚大銀兩兄弟正擊鼓說書唱得歡暢,唱段正是鼓書里有名的《郭子儀鬧花燈》。臺下,坐滿了70、80歲的老人,兩腳并攏雙手放置腿上,面帶笑容,盯著前方,眼神亮亮的。
鼓書開場的時間很特別,上午11點半開始到下午3點結束,中午嗦一碗四塊錢的粉,休息半小時可繼續(xù)聽。今天,83歲的老人王鳳仙因來得晚,只得坐在末排。最喜歡聽啥?現在聽的是啥?老人擺擺手說,耳朵不好,聽不蠻清。只是天天都往這趕,聽鼓書“連續(xù)劇”。
是來趕場子湊熱鬧,或重溫幼時聽鼓書的場景?不管如何,因為這種帶有深刻歷史文化印記的湘北大鼓,因為這些聽書的老人,不經意間,架起了一座時間的橋梁。也許,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剛忙完農活的祖輩們,會趕趟兒到這里度過悠悠時光吧。
2. 澧縣熙視覺攝影中心
沒找著 下面是所有名單
步兵隊學生
丁立群 安徽懷寧
王文炯 廣西桂林
丁祥松 江蘇東臺
丁維禧 福建晉江
丁懷忠 江蘇無錫
王滌歐 湖南祁陽
王會川 安徽英山
王哿仁 湖南臨澧
王鶚峰 安徽英山
王明恕 山東濱縣
王明道 四川威遠
王醒民 貴州貴陽
王湘 湖北蘄水
王道 江西永新
王曉峰 浙江溫州
王輔卿 江蘇銅山
王錫侯 浙江縉云
王師 湖南寶慶
王隆璣 江西興國
王楷輔 河南內鄉(xiāng)
王鼎 安徽無為
王潤波 四川開縣
王紫威 湖南湘鄉(xiāng)
王惠民 吉林長林
王揚烈 湖南湘潭
王少祥 四川安岳
王偉矩 安徽合肥
王俊 陜西蒲城
王運堯 浙江瑞安
王者非 廣東化縣
王嚴 山東
王仁 浙江青田
王萌蠅 廣東蕉嶺
王鏡堂 山東諸城
王光樾 貴州遵義
王能誠 浙江東陽
王繼祥 浙江諸暨
王保華 湖北薪水
王志新 四川威遠
王學階 廣東瓊山
王玉珊 四川威遠
王綱 浙江浦江
王昌裕 廣東文昌
王使能 廣東瓊州
王寅 江蘇蕭縣
王宏圖 江蘇睢寧
王成材 湖南臨澧
王禮芹 江蘇睢寧
王景羲 江西饒州
王東春 廣東瓊州
王軌平 江西萍鄉(xiāng)
王樹烈 廣東遂溪
王嵐 江蘇蕭縣
王紹彰 廣東瓊州
王治平 湖南澧縣
王耀武
王詩萱 廣東瓊州
王承坤 江西鄱陽
王樹東 山東諸城
王申桂 湖南祁陽
王蔭廷 江蘇漣水
王熊 江西贛縣
王長庚 安徽英山
王吉樹 安徽莢山
王民一 湖北漢川
王文華 江西九江
方文燦 浙江浦江
方柱亭 安徽英山
方暾 湖北羅田
方敦仁 貴州安順
方大臨 湖南慈利
方劍秋 湖北武昌
文勛 江西萍鄉(xiāng)
毛邦初 浙江奉化
文重孚 湖南安鄉(xiāng)
毛云 湖南慈利
文發(fā)潞 貴州遵義
毛杜 四川富順
尹伯休 四川仁壽
石虎臣 四川仁壽
尹潤體 河南唐河
石衡鐘 湖北黃梅
石其極
石瑛 湖南零陵
石象乾 安徽英山
丘之紀
石世偉 廣西義寧
介充 廣東順德
石鏡蒲 江西都昌
丘裴壟 廣東平遠
田松坪 陜西成陽
申朝宗 江蘇銅山
丘志和 廣東蕉嶺
申不屈 湖南新化
田乃英 廣東遂溪
申大倫 陜西鄶陽
皮亞元 湖南平江
朱定深 江蘇
古宜權 廣東五華
史良 四川富順
左鐸 湖北應城
朱祥符 江蘇睢寧
朱武 廣西宣武
朱業(yè)駿 湖南醴陵
朱奇 安徽靈璧
朱赤 江西修水
朱俊 湖南汝城
朱學恒 江蘇漣水
朱奇君 江蘇沭陽
朱元榮 江蘇銅山
朱云卿 廣東梅縣
朱選峰 江西萬安
朱希新 浙江浦江
朱斌 湖南藍山
朱岳 廣東臺山
朱韶成 安徽宿縣
朱海涵 湖南湘鄉(xiāng)
朱沛霖 浙江東陽
朱端的 浙江瑞安
朱煥鈴
朱錦藻 湖南慈利
安汝毅 四川安岳
朱性初 湖南汝城
安殷磐
伍蘭皋 湖南耒陽
江澤長 湖南寧遠
江純全 貴州遵義
任同光 安徽靈璧
江雄風 浙江溫嶺
邢幼民 安徽廬江
邢國農 廣東文昌
任能群 江西鉛山
呂景羲 浙江東陽
呂義颥 浙江東陽
任隆 湖南寧鄉(xiāng)
呂開第
呂魁文 山東陽信
李倜 湖北沔陽
李可良 廣東梅縣
李輝勻 湖南晃縣
李宴芳 廣東五華
李殿璋 四川內江
李騰藩 廣東瓊山
李人淑 湖南醴陵
李漢炯 廣東臺山
李佩金 山西高平
李乾元 江蘇無錫
李征期 廣東化縣
李勁夫 四川榮縣
李樹衢 四川榮縣
李昭棠 浙江東陽
李孔暉 安徽壽縣
李隸華 廣東番禺
李建平 湖北應城
李本初 四川眉山
李炳朝 廣東封川
李鴻僖 浙江永嘉
李寶勤 山東平原
李泉 浙江龍游
李樹 廣東瓊東
李榮 廣西容縣
李素 湖南宜章
李淳 江蘇漣水
李文祥 福建南安
李昌齡 山東濰縣
李耀宗 廣西容縣
李冠英 湖南寧遠
李大鐘 廣東萬寧
李受思 廣東龍川
李鼎三 江蘇南匯
李維鈞 湖北京山
李大中 山東滕縣
李用章 四川邛崍
李夢麟 江蘇上海
李藩 湖南寧遠
李濟 湖南寧遠
李耀宗 江蘇寶山
李才桂 湖南醴陵
李芳 湖南資興
李夢花 江蘇灌云
李彬 韓國斃簧
李曉峰 江蘇銅山
李乃緯 廣東信宜
李維藩 山東萊陽
李光恩 廣東龍川
李秉中 四川彭縣
李逸泰 奉天莊河
李壽千 山東濰縣
李釗祥 廣西桂平
李定民 湖南長沙
李紀云 河南唐河
李選逵 福建上杭
李征梯 四川資中
李一民 湖南湘鄉(xiāng)
李惠遠
李梅芳 廣東惠州
李培蔭 浙江縉云
李彥生 四川達縣
李德生 河南唐河
李克明 廣東文昌
李炳輝 廣東遂溪
李正芳 云南景谷
李作新 廣東五華
李霖 四川德陽
吳中平 廣東瓊州
吳肅 山西曲沃
吳振斌 浙江東陽
吳增隆 山西孝義
吳榮光 湖南淑浦
吳忠翰 浙江奉化
吳凱 浙江青田
吳光皓 湖北黃陂
吳忠相 浙江奉化
吳求劍 湖北黃梅
吳竟成 浙江寧海.
吳振剛 福建連城
吳用淮 廣東梅縣
吳高維 廣東樂會
吳澤通 湖南新寧
吳克白 廣東潮陽
吳家林 江西南康
吳謙
吳坤蘭 廣東瓊山
吳兆瑛 浙江永嘉
吳致奇 四川重慶
吳靜修 浙江樂清
吳濂淑 廣東文昌
吳兆錚 浙江永嘉
吳蘇民 湖北黃安
吳樹勛 四川敘府
吳淡人 四川威遠
吳自新 湖南華容
吳民三 廣東瓊山
吳乃杞 廣東瓊州
吳超征 浙江溫州
余子溫 河南內鄉(xiāng)
吳剛 浙江東陽
吳宗范 江蘇蕭縣
吳鐵錚 湖南安鄉(xiāng)
余錫祺 江西修水
余文春 湖南臨澧
余翰邦 湖南漢壽
余錦猷 四川金堂
余翼群 江西修水
余錫祉 江西修水
余世沛 浙江溫州
余昌舜 浙江永嘉
邱巍
余克治 湖南岳陽
邱志軍 廣東蕉嶺
余少杰 廣東鶴山
邱鴻杰 湖北黃陂
何嗣磷 浙江東陽
何大熙 湖北宜昌
邱開基 云南景東
何崎 浙江鄞縣
何楚臣 湖南寧遠
何樹文 浙江東陽
何仁杰 四川璧山
何章 湖南華容
何佛善 廣東興寧
何文綱 湖南永順
何振新 湖南永興
巫尊群 湖南醴陵
宋瑞珂 山東青島
宋廷鉤 湖南新田
宋厚爵 山東即墨
宋卿湘 湖南新田
宋覺 湖南新田
宋肇勛 湖南新田
辛鐘璜 廣西桂平
祁占寰 廣東東莞
宋書田 安徽懷遠
杜德孚 浙江東陽
杜映江 山西離石
佘廣生 湖南慈利
利運潔
汪鉞 安徽繁昌
沙述 江蘇武進
汪逢榘 安徽英山
車廷信 朝鮮
汪澤 湖北應城
汪典稼
汪化霖
汪石林 安徽霍山
沈端謨 浙江東陽
汪榮 貴州平壩
汪煉 江西樂平
沈開樾 浙江寧波
沈繼西 安徽英山
沈諒 浙江東陽
沈熾昌 福建永定
沈正和 安徽英山
言子才 湖南長沙
武希良 湖南郴縣
易清 江西大和
竺培基 浙江寧波
易湘蘭 湖南醴陵
武彝 湖南湘鄉(xiāng)
易湘鐘 湖南醴陵
周佩三 浙江永嘉
周烈甫 四川永川
周棟梁 四川邛崍
周兆麟 云南永北
周廣達 江蘇銅山
周保田 江蘇銅山
周恩渭 浙江衢縣
周浩 浙江諸暨
周復 江西撫州
周家任 云南鶴慶
周鶴樹 浙江寧波
周焱 云南大關
周羽皋 湖南澧縣
周裁衍 廣東瓊山
周良 浙江松陽
周愛 浙江泰順
甩鑫 江西鄱陽
周邦彩 河南唐河
周宿侯 浙江青田
林鴻苑 廣東文昌
周櫛 安徽潛山
周煦龍 浙江諸暨
周化南 浙江縉云
林本 廣東文昌
林云錦 廣東大埔
林曩薪 廣東文昌
林澤深 浙江平陽
林崇阿 廣東陽江
林道貫 湖南石門
林鐘 廣東瓊山
金達仁 安徽英山
金風遠 安徽英山
林雨青 四川資陽
金邦杰 湖北羅田
金亦吾 湖北京山
金家藩 浙江永嘉
季祖謙 浙江青田
岑家卓 廣東文昌
金式祁 浙江東陽
芮元琨 浙江浦江
孟卿 浙江松江
禺治 湖南湘鄉(xiāng)
洪瑾 浙江
姜玉芳 江蘇徐州
宛志學 湖北黃梅
洪世壽 安徽巢縣
洪有成 廣東梅縣
姜保華 浙江黃巖
姜佐文 安徽英山
胡聲揚 湖南益陽
姜桂叢 直隸保定
姜云清 江蘇宿遷
姜鏡堂 安徽英山
胡義賓 江西興國
胡燦 江西興圄
胡漢俠 江蘇宿遷
胡蘊山 湖南益陽
胡義康 江西興國
胡醴泉 湖北武昌
胡杰夫 廣東英德
胡锍英 云南彌勒
胡立生 江蘇銅山
胡駿逸 湖北蘄水
胡世培 浙江永嘉
胡承焯 湖南澧縣
胡寶書 浙江永嘉
胡孟清 湖南資興
胡大振 江蘇銅山
胡瑤 江西興國
胡宏唐 湖南石門
胡耀民 廣東開平
胡義揚 江西興國
胡于定 廣東茂名
胡琨 江西贛州
胡完彰 湖南石門
胡超 湖南資興
胡國澤 四川成都
胡璜 江西興國
侯庭賓 直隸豐潤
苗秀霖 江蘇銅山
侯思民 湖南安仁
營世平 江蘇銅山
苗瑞體 江蘇銅山
苗國福 江蘇銅山
柏岳 湖南祁陽
姚光熙 四川遂寧
柏芬 湖南祁陽
姚毓瑁 廣東陽江
姚仲榮 湖南宜章
姚毓琛 廣東陽江
紀乃武 廣東萬縣
封高億 廣西容縣
成宜 湖南湘潭
封膺璣 廣西容縣
紀毓智 江蘇宿遷
查漢屏 湖北蘄春
殿朗如 安徽英山
段子中 湖南耒陽
段歙華 安徽英山
段遠謀 四川廣安
段霖茂 安徽
宣懋麒 浙江諸暨
柯正華 安徽英山
馬耐園 廣東潮陽
宣邦海 浙江浦江
柯伯勖 安徽英山
柯建安 江西武寧
馬叔明 湖南辰簸
胥粉 江蘇鹽城
施毓 江蘇海門
馬驥 四川資陽
郝翔翥 安徽英山
郝照亭 安徽英山
柴嵐 山西沁源
范宏亮 山西平陸
唐家寶 安徽穎上
柴文彬 山西榮河
范樹鵬 江蘇徐州
范云程 廣東梅縣
唐賡增 廣東龍川
唐生海 湖南石門
唐士鑫 湖南醴陵
唐佐群 湖南武岡
唐干林 湖南永卅
唐紹堯 湖南零陵
唐克明 湖南武岡
陳集輝 廣東東莞
陳祥麟 浙江永嘉
陳生敏 陜西富平
陳芝張 浙江平阿
陳藻 浙江永嘉
陳素農 浙江永嘉
陳震東 浙江溫卅
陳履旋 浙江青田
陳范 浙江溫州
陳超林 浙江東陽
陳芝范 浙江浦江
陳品珍 湖北漢陽
陳仁貴 河南林縣
陳溫恭 四川金堂
陳學武 廣東文昌
陳志大 浙江浦江
陳貽 浙江東陋
陳世光 廣東興寧
陳忠 安徽合肥
陳鑄新 廣東瓊崖
陳漁 貴州思南
陳頤鼎 江蘇宿遷
陳振亞 江西永修
陳家麟 廣東文昌
陳悅民 廣東蕉嶺
陳德潤 湖南湘鄉(xiāng)
陳振元 廣西容縣
陳長彩 湖南臨澧
陳參 湖南新田
陳止戈 四川忠縣
棟競 江蘇灌云
練俊 浙江溫州
陳蕃 浙江松陽
煉道守 湖北夏口
棟士柱 廣東番禺
煉榮硅 湖北漢陽
陳堯 浙江青田
陳健 湖南新寧
陳照方 廣東文昌
陳覺 浙江永嘉
陳正常 貴州遵義
煉績昭 四川富順
揀鵬翥 湖北應城
陳靖遠 福建南安
陳永 浙江青田
胨霖 安徽靈璧
陳士元 江西修水
陳典 湖南耒陽
蔣聰謨 湖南石門
陳逸琴 湖南道州
陳拔萃 福建廈門
陳光橋 湖北黃安
陳炳璜 廣東化縣
陳清 江蘇江都
陳偉賢 湖南攸縣
陳縭 浙江青田
陳魁 湖南湘鄉(xiāng)
陳采夫 湖南臨澧
陳愷 湖南臨武
陳澤寰 江西修水
陳子高 湖南湘鄉(xiāng)
陳世賢 貴州湄潭
陳淘 浙江縉云
陳三俊 山西平陸
陳芳福 四川安岳
陳常健 廣東文昌
陳粢 四川成都
陳振新 湖北應城
陳永芹 廣東樂會
陳希平 湖北云夢
陳道生 安徽穎上
陳可超 廣東潮陽
徐光義 江西鉛山
徐容光 廣西北流
徐康 湖南耒陽
徐渭璜 四川邛崍
徐宗孺 湖北圻水
徐士品 江蘇沛縣
徐介藩 安徽靈璧
徐作霖 江西豐城
徐天民 廣東文昌
徐普 浙江蘭溪
徐啟興 浙江永嘉
徐作民 四川瀘州
孫家傅 山東即墨
孫孔文 浙江溫州
徐立 浙江永嘉
孫開勛 江蘇徐州
孫啟人 江蘇宿遷
孫信符 江蘇漣水
孫樹聲 湖北羅田
夏北侯 湖南臨澧
孫業(yè)超 湖北安陸
夏凌云 湖北黃岡
孫學楷 江蘇上元
夏炳仁 廣西柳州
夏季屏 江蘇常州
陸玉璋 貴州安順
夏顯忠 浙江青田
陸敬業(yè) 江蘇宿遷
夏佐臣 浙江青田
陸一聲 浙江寧波
陸永存 廣西武宣
袁肖韓 湖南醴陵
陸剛 廣東南海
袁顯揚 江蘇海門
袁道亮 安徽壽縣
連士英 廣東潮陽
荊璜 湖南寧遠
柳圣宣 江蘇銅山
時亞武 江蘇宿遷
卿明騏 廣西灌陽
敖祖鉞 湖北沔陽
梁勇義 廣東榮城
梁修倫 廣東新興
梁式霖 廣西桂平
梁濟清 廣東新會
梁一 湖南未陽
梁萃堂 廣東儋縣
梁載榮 湖南耒陽
梁鵲 江西萬安
倪祖耀 江蘇徐州
梁得翼 云南景東
倪家輝 廣東番禺
倪鑫 江蘇揚州
泰頌勛 廣西貴縣
徐鐵錚 河南南陽
陶林英 廣東文昌
秦世杰 廣西桂林
涂黻廷 廣東大浦
秦紹恬 四川古宗
陶堅民 廣東文昌
韋崇綱 廣東樂會
高文華 江蘇無錫
韋重光 廣西武宣
高覺民 江蘇睢寧
韋慶清 廣西馬平
高家俊 湖南沅江
高民 安徽靈璧
高致嵩 廣西岑溪
高澤 江西九江
高文鼎 云南華坪
高玉峰 湖北宜昌
高鶴飛 江蘇淮安
許岳 浙江溫州
張議遠 貴州遵義
許半農 湖北武昌
張本禹 安徽巢縣
張翩聯 湖南慈利
張宇衡 浙江溫州
張道治 安徽秋浦
張劍周 四川巴縣
張鵬翼 四川南充
張繼侯 江西宜平
張寶光 浙江東陽
張廷漢 湖南安鄉(xiāng)
張仲芳 湖南寧鄉(xiāng)
張國猷 江西星子
張漢卿 山東即墨
張驥騫 湖北黃梅
張子鴻 四川威遠
張炎 安徽風臺
張?zhí)斐?四川富順
張國士 廣東化縣
張元焯 廣東韶州
張新 浙江浦江
張廷玉 江西興國
張集龍 浙江東陽
張兆華 廣東蕉嶺
張獲伯 湖北黃梅
張琦 浙江義烏
張竹秋 廣東五華
張孟豪 浙江奉化
張業(yè) 浙江青田
張金廷 山東高密
張咸宜 浙江浦江
張羽 湖南南縣
張捷 安徽英山
張寶紹 廣西梧州
張元良 四川合川
張云騰 廣東五聳
張維漢 江西九江
張鎮(zhèn) 安徽靈星
張毅 四川巴縣
張行 浙江東陽
張貴卿 湖南石門
張競之 廣東瓊山
張鵬 湖北羅田
張再良 江西萍鄉(xiāng)
張永錫 湖北利川
張啟煌 湖南益陽
張海濤 湖南石門
張家榮 安徽英山
張煦秋 湖北羅田
張守章 江蘇睢寧
張英 安徽靈璧
張光顯 江蘇銅山
張圣哲 韓國
張廷孟 山東青島
張鵬 浙江永嘉
張輔邦 廣東五華
張菱 云南彌渡
張學圣 江蘇睢寧
張見 浙江浦江
賀炳秀 江西安福
賀明宣 四川安岳
張翩鴻 湖南慈利
賀詠風 江西安福
賀華生 湖南寧鄉(xiāng)
賀維中 江蘇徐州
符卓英 廣東文昌
符致遠 廣東文昌
賀香亭 湖南臨澧
符節(jié) 廣東文昌
符樹梅 廣東文昌
符祥霞 廣東定安
符秉雄 廣東文昌
莫我若 湖南寶慶
符篤初 廣東文昌
種岳衡 陜西邰縣
符英憲 廣東瓊山
莫國章 湖南益陽
梅國瑞 湖北黃梅
郭外青 江西都昌
章只愚 湖北黃陂
郭鼎銘 江西黎川
梅祖堯 湖北黃梅
郭玉光 浙江蘭豁
郭登調 湖南醴陵
曹毅 湖南零陵
郭家范 山東濰縣
郭建元 湖南醴陵
郭澤乾 四川榮昌
曹伯球 湖南耒陽
曹斌 江蘇靖江
康莊 四川安岳
曹素民 浙江紹興
婁仰尼 山西垣曲
曹利勇 山東東阿
康澤 四川安岳
馮紹晃 廣東陽山
黃恩遴 廣東化縣
馮家邦 四川忠縣
黃敬之 廣東三水
常乾坤 山西垣曲
黃善輝 廣東文昌
黃偉雄 廣西容縣
黃夷白 湖南長沙
黃乾望 貴州桐梓
黃磊 湖北羅田
黃英侖 貴州貴陽
黃克鼎 湖南藍山
黃志良 廣東五華
黃鼎新 湖北谷城
黃鐵民 安徽壽縣
黃守泗 廣東瓊山
黃濟英 福建南安
黃戡 湖南長沙
黃格君 湖北漢川
黃志忠 河南內鄉(xiāng)
黃蘇 湖南綏寧
黃盛翰 江西虔南
賞世隆 廣東來賓
黃百強 廣東瓊州
黃群 廣東大埔
賞學家 廣東遂溪
黃定五 江西興國
黃詠瓚 浙江諸暨
黃錚 廣東惠來
黃遠根 廣東大埔
黃極星 四川渠縣
黃能強 廣東大埔
黃劍青 浙江浦江
黃繼香 湖南岳陽
黃紹美 湖北咸寧
黃德興 廣東合浦
賞偉斌 廣東澄海
黃賡 廣東遂溪
黃學倫 廣東遂溪
黃鏡元 江西興國
黃仲義 廣東遂溪
黃鴻儒 浙江溫州
黃廣昌 廣東大埔
黃天蟾 廣東大埔
黃健翮 廣東蕉嶺
黃文瀾 湖北武昌
黃逸群 廣東大埔
黃元慶 江蘇常熟
黃德五 廣東化縣
黃宗壽 廣東遂溪
黃成美 廣東遂溪
黃煥然 湖南零陵
黃楝臣 湖南漢壽
黃仲翔 四川成都
萬徐如 貴州貴陽
傅錫章 安徽英山
崔琰 湖南長沙
傅楫遠 四川威遠
萬世珍 湖北黃梅
傅維霞 安徽英山
傅志貴 浙江諸暨
傅克銘 安徽英山
傅宗文 湖南醴陵
傅昆言 安徽英山
傅宗恒 湖南岳州
溫一 廣東五華
程密 浙江嘉興
湯復天 浙江永嘉
溫良 江西興國
湯建威 廣東花縣
程沛 浙江東陽
湯建中 湖南石門
舒言 浙江青田
喬茂材 四川北川
舒榮 云南彌渡
華學端 貴州黔西
斯勵 浙江諸暨
焦起鎧 陜西潼關
曾善 四川岳池
曾孝純 浙江青田
莊文彬 廣東潮陽
曾國俊 廣東信宜
曾元良 湖南永興
曾肇邦 四川瀘縣
曾憲鑒 廣東梅縣
曾伯熹 江西興國
曾吉齋 湖南永興
曾慶洪 廣東蕉嶺
曾晴初 四川隆昌
曾振華 廣西桂平
鄒國藩 浙江溫州
彭云龍 湖南醴陵
鄒螭才 廣東惠州
鄒珍善 湖南寧遠
鄒紹魯 云南阿迷
彭哲夫 安徽英山
彭子言 四川重慶
楊維泉 浙江諸暨
彭延祖 安徽英山
覃懷升 廣西平南
彭培亮 廣東龍川
楊樹森 廣西武宣
楊少初 四川榮昌
楊善余 廣東瓊州
楊奇 廣東興寧
楊英畏 四川榮昌
楊芝山 湖南祁陽
楊治 江蘇丹陽
楊德謙 云南宜良
楊定南 湖南醴陵
楊蓋雄 江西安義
楊藤 貴州關嶺
楊嘯伊 湖北黃安
楊立 福建甌縣
楊銳軍 云南祥云
楊家桂 安徽穎上
楊岳林 浙江浦江
楊德亮 云南昭通
楊坤壽 湖南晃縣
楊運章 湖南茶陵
楊伯瑜 貴州貴陽
楊鵬翔 廣東萬寧
楊杰 湖南藍山
楊昌溥 四川秀山
楊育杰 福建廈門
楊英介 四川榮昌
董榮光 浙江平陽
董純銘 江蘇青浦
楊節(jié)清 安徽壽縣
董正興 廣東化縣
董景宣 廣東化縣
董從善 山西河津
甄士恭 廣東臺山
詹斌 福建崇安
董恕 貴州安順
詹克武 廣東文昌
詹用韜 安徽合肥
雷云澤 湖北應城
雷瑞亭 湖北黃安
睢友藺 廣西天鏡
雷云門 湖南新田
葛炳光 浙江東陽
虞賢詔 浙江東陽
蒙九齡 貴州荔波
熊壽萱 安徽英山
葉啟賢 湖北羅田
熊文欽 湖南寧鄉(xiāng)
熊綬舂 江西南呂
熊天才 貴州安順
葉德如 廣東龍川
葉荏 浙江永嘉
葉芳 浙江龍泉
葉蔭森 湖南醴陵
葉古衣 廣東潮安
葉成 浙江青田
葉祥賓 浙江永嘉
葉晉之 湖北羅田
鄧明光 湖南汝城
葉景福 安徽英山
鄧耀湘 湖南醴陵
葉晉 湖北羅田
鄧揚奎 湖南桂東
鄧文祁 廣西容縣
鄭亮 廣東潮州
鄧鐘梅 江西萍鄉(xiāng)
鄧洪南 江西萍鄉(xiāng)
鄧彪禹 湖南酃縣
鄭明英 湖南寧遠
鄭華雄 廣東文昌
鄭德新 浙江浦江
鄭庭烽 廣東文昌
鄭鑫 浙江縉云
鄭步鸞 福建永定
鄧峻生 四川富順
卅道九 安做英山
趙玉嶺 山東滕縣
鄭國琛 浙江瑞安
齊整師 浙江青田
鄭平 四川敘永
趙鐵臣 江蘇海門
趙治平 江蘇宿遷
趙德成 湖南石門
趙昭班 浙江東陽
趙振華 浙江浦江
趙鑫 江蘇儀征
趙愚 湖南零陵
趙蔭吾 四川重慶
趙元壽 浙江富陽
趙琳 山東泰安
趙宋 四川巴縣
趙逢玨 山東滕縣
廖毓清 廣東興寧
廖善初 廣東潮州
廖威 湖北京山
廖卓然 湖南臨澧
廖治平 四川岳池
廖硯香 廣東興寧
廖煜巨 廣東惠州
廖慷 廣東興寧
管時民 湖南零陵
廖奮庸 廣東興寧
管文楷 江西雩都
廖子熹 廣東興寧
裴存藩 云南昭通
賴新中 廣東興寧
厲言 浙江縉云
賴中威 廣東興寧
厲克敏 湖南藍山
賴匡民 江西興國
厲百川 江蘇淮安
黎庶希 廣東羅定
劉宗寬 陜西蒲城
黎祥恩 廣東羅定
司馬極 湖南澧縣
司馬傳 浙江紹興
劉振宗 江蘇睢寧
劉崇澇 浙江東陽
劉略 湖北黃陂
劉恒 安徽南陵
劉有華 四川宜賓
劉安祺 山西嶧縣
劉璽 山西離石
劉挺志 廣東梅縣
劉德芳 湖南耒陽
劉伯英 廣東梅縣
劉學明 廣東遂溪
劉鐵仙 朝鮮漢城
劉裕光 廣東蕉嶺
劉振黃 江蘇睢寧
劉國用 廣東梅縣
劉光漢 江西
劉秉哲 江蘇宿遷
劉君篤 四川威遠
劉致祥 云南晦沖
劉伯龍 貴州龍里
劉恕 湖南宜章
劉作人 四川郫縣
劉昌鳳 江蘇漣水
劉軼超 湖南未陽
劉得先 浙江東陽
劉啟棠 江蘇徐州
劉竺坪 四川榮縣
劉壯陶 江蘇徐州
劉一德 湖南來陽
劉培風 浙江衢縣
劉昭寰 廣西北流
劉之志 湖北黃梅
劉啟勛 江蘇銅山
劉志達 湖北應城
劉震軍 廣東興寧
劉云生 江蘇銅山
劉炎 湖南湘鄉(xiāng)
劉文峰 江蘇銅山
潘汝翼 湖北黃安
劉丕基 廣東化縣
潘明甫 江蘇漣水
劉騫 四川新都
劉光奎 四川富順
蔣作均 湖北應城
蔣伯真 浙江寧波
潘笑清 湖北黃安
蔣當翊 湖南零陵
蔣燮卿 湖南武岡
蔣芝蘭 江蘇丹陽
蔣心谷 浙江諸暨
蔣作舟 湖北應城
蔣世俊 湖南寧鄉(xiāng)
蔣耀權 湖南永明
蔣芳信 湖北天門
蔣賡寶 江蘇丹陽
蔣振秋 江蘇銅山
蔣鐵生 廣西全縣
蔣克昌 江蘇武進
蔣肇周 湖南祁陽
蔣行一 江蘇漣水
樊齡 四川安岳
樂云巖 湖南新田
蔡藻 湖北黃陂
樊貞璃 四川宜賓
蔡芝田 湖南華容
談譽球 江蘇漣水
蔡世 湖南華容
蔡乘波 安徽穎上
錢進法 浙江嵊縣
蔡晴川 湖南石門
錢東亮 江蘇常熟
錢法銘 浙江嵊縣
鄺植民 廣東臺山
樓月 浙江東陽
樓望潮 浙江東陽
鄺炳煌 浙江資興
樓秉國 浙江諸暨
樓炳謙 浙江義烏
魯恢亞 安徽無為
駱志雄 廣東花縣
盧兆熊 浙江東陽
魯異三 安徽宣城
駱德榮 四川雙流
駱聽益 湖北京山
盧斌生 江西九江
盧振歐 浙江縉云
盧達春 江西
盧志豪 浙江永嘉
盧子鈺 河南商城
盧石英 江西修水
歐洽清 廣西蒼梧
盧志鳴 浙江溫州
鐘永楨 廣東蕉嶺
藍和春 福建武平
鐘冠英 江西修水
鐘夢何 浙江平陽
鐘堅 廣東英德
鐘媲 廣東龍川
鐘毓 廣東梅縣
鐘秀 江西撫州
鐘祖蔭 江西修水
戴弁 四川成都
戴目新 安徽無為
戴安瀾 安徽無為
戴鳳林 廣東五華
戴賢鏘 浙江寧波
戴鎮(zhèn)球 湖南長沙
冀賡亮 江西平遙
糜藕池 貴州畢節(jié)
龍其伍 廣東瓊山
薛華民 江蘇銅山
龍文光 四川重慶
龍之章 貴州平壩
龍水津 廣西掛平
謝平 湖南華容
謝軼南 湖南未陽
謝子才 湖南宜章
謝彬 安徽靈璧
謝品芳 廣東梅縣
謝鎮(zhèn)南 廣東梅縣
謝懋權 廣東梅縣
潘峰名 江西樂安
謝琦 浙江永嘉
謝光亞 江蘇蕭縣
謝滄涵 四川渠縣
謝駿 湖南寶慶
謝我青 廣東梅縣
應時杰 江西南昌
謝毓麟 江西興國
謝金聚 江西廣豐
璩汝梃 廣東德慶
應威 福建浦城
繆象初 云南昆明
邊公藩 浙江諸暨
應作球 浙江平陽
魏先 廣東五華
魏漢超 廣東五華
韓遇龍 江蘇銅山
韓憲元 廣東文昌
韓繼周 江蘇徐州
韓鵬 廣東文昌
韓湘澄 湖南湘陰
韓繼漢 江蘇徐州
羅法勝 廣東大埔
羅運元 廣東澄邁
羅振鵬 湖南祁陽
羅綱秩 四川榮縣
羅美賢 廣東興寧
羅志敏 湖南祁陽
嚴登漢 四川涪陵
譚煦 廣東開平
譚世榮 湖南湘鄉(xiāng)
譚國非 湖南資興
譚志才 江蘇常熟
譚理 云南永北
譚寶楚 湖南慈利
蘇扶若 廣東順德
蘇登 廣西容縣
蘇文駿 湖南衡山
蘇祥星 廣東中山
蘇祖軾 江西德安
蕭愛賢 江西興國
蕭道榮 湖北安陸
蕭紹賢 廣東梅縣
蕭樹經 貴州都勻
蕭際峰 四川井研
蕭勁 湖南臨澧
蕭行慎 江西興國
蕭鈞江 西興國
蕭杰 江西萬安
蕭寬岳 廣東梅縣
蕭挹南 安徽英山
蕭毓麟 廣東梅縣
蕭錦篪 江西萍鄉(xiāng)
饒森 江西南昌
龔玉泉 江蘇無錫
蕭克明 安做英山
顧自謹 江蘇南通
饒榮春 江西九江
龔體仁 安微合肥
龔紹華 湖北應城
歐陽英 湖南寧遠
歐陽疑 湖南寧遠
歐陽哲 廣東南雄
歐陽文 湖南益陽
騎兵隊
王步青 浙江
李漢杰 山東肥城
王震 湖北大冶
方舟 江西浮漿
王然 浙江浦江
宋元泮 湖南永明
谷藜光 湖南耒陽
林大謨 湖南湘潭
汪守相 安徽無為
吳岱 浙江諸暨
何職民 廣東樂會
金麟 浙江永嘉
唐家駒 湖南祁陽
胨瀚 浙江溫州
范蔚岑 廣東大埔
陳甲三 江蘇
煉嘉鎰 廣東文昌
夏雷 浙江永嘉
張煥唐 福建上杭
溫祖銓 廣東梅縣
黃敬熙 江蘇江都
傅啟霖 廣東文昌
張鐵錚 廣東花縣
程憲洛 浙江東陽
葉有梅 浙江富陽
劉靖璽 廣東遂溪
黎冠雄 廣東羅定
劉裕經 湖北大冶
潘漢波 廣東文昌
顏馭 廣西邕寧
魏定邦 廣東五華
羅同登 廣東龍川
鐘善林 江西興國
韓君南 廣東瓊州
龍學霖 廣東瓊山
羅煒 廣東興寧
方正 湖南岳陽
文有麟 湖南零陵
丁亞中 安徽風臺
丁五季 安徽廬江
干城 浙江青田
王福生 浙江黃巖
毛寶康 江西南昌
甘樹藩 湖北蘄春
田子博 湖南衡山
古克炎 廠東梅縣
毛子銜 浙江江山
江恒佛 湖南新寧
任大民 湖北黃陂
汪波 湖南新化
伍光宗 湖南新化
谷磊 湖南耒陽
谷聲 湖南耒陽
李瑞芳 廣東平遠
李克 四川溫江
李元英 湖南平江
汪淼 湖北羅田
李名著 湖北京山
李鎮(zhèn)煽 湖南湘陰
李杏農 江西豐城
李永忠 四川榮昌
李馨遠 湖北秭歸
李佩林 湖南衡山
吳尚貴 四川金堂
吳天鶴 湖南常寧
吳云卿 浙江金華
沈忠毅 江蘇上海
呂公樂 江西進賢
何樸 湖南寶慶
何寶善 廣東東莞
杜光庭 江蘇南通
余靖方 四川金堂
周俊 湖北羅田
梁仲蘇 湖南安化
胡永林 安徽舒城
胡宗虞 江西進邑
周德漢 廣東文昌
范德烈 廣東大埔
梁鋒 湖南安化
唐澤英 四川大足
梁捷波 廣東文昌
祝定一 江西上饒
范德民 湖南新寧
唐奎 湖南長沙
唐國華 湖南武岡
姚秉勛 廣西桂林
袁家佩 安徽壽縣
莊成良 四川彭縣
徐開文 廣東梅縣
姚少華 江西弋陽
陳其斌 湖南衡陽
陳純一 湖南新寧
3. 澧縣攝影協會會長
湖南澧縣彭山景區(qū),是由1000畝濕地、2000畝水域、3000畝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五星級休閑莊園、中國最美農莊、湖南省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也是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創(chuàng)作基地、常德市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創(chuàng)作基地。整個景區(qū)以原生態(tài)、健康養(yǎng)生、保護自然為理念,在不破壞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享有“生態(tài)勝景,大愛彭山”之美譽。彭山,是守望著“中華城祖,世界稻源”的一座文明璀璨之山,是澧陽平原上依水望洲、王祠凌空的文化厚重之山,是屈原行吟澧水留下千古名句“沅有芷兮澧有蘭”的文藝浪漫之山,更是地質遺跡豐富、環(huán)境和諧優(yōu)美的生態(tài)文明之山。彭山景區(qū)目前主要分為原鄉(xiāng)夢體驗區(qū)、生態(tài)氧吧體驗區(qū)、游樂體驗區(qū)、親水體驗區(qū)、民俗文化體驗區(qū)和禪修文化體驗區(qū),集吃住、觀光、游樂、體驗、購物等功能于一體。青山環(huán)繞、碧水相襯,山、水、洲自然地融為一體,令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4. 澧縣書法協會
萬勝、萬戶、萬章、萬脩、萬表等。
1、萬勝
萬勝,(?—1366年),元末義軍領袖,明夏政權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qū))人。初從明玉珍起義,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權之司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寵愛之妻以弟婦故稱為明三。玉珍去世后,萬勝與知樞密院事張文炳之間存有隔閡,萬勝暗中派人殺死張文炳。張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養(yǎng)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吊死萬勝。
2、萬戶
萬戶(?—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廣義,后被朱元璋賜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書院山長,喜好鉆研煉丹技巧。一次煉丹事故后,轉為試制火器。
元末,吳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獻火神器技藝。在歷次戰(zhàn)事中屢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賞“萬戶”,從此陶成道被人稱為“萬戶”。明初,陶成道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雙手舉著2只大風箏,然后叫人點火發(fā)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3、萬章
萬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隨孟子,為孟子所喜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為博興伯,從祀于孟廟西廡。萬章是最早揚名于歷史的萬姓先人。
《史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同萬章等弟子談論經書,并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
4、萬脩
萬脩(?—26年),字君游,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人,東漢大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二十六?,F一般寫作萬修(亦寫作萬休)。
萬脩在更始政權時期被任命為信都令,劉秀宣慰河北之時,王郎起兵追捕劉秀,當時河北的郡國大多投降王郎,只有萬脩與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據守信都郡迎接劉秀,使劉秀有了反攻的基地。
此后隨劉秀擊破邯鄲、平定河北。歷任偏將軍、右將軍,先后被封為造義侯、槐里侯。公元26年(建武二年),萬脩奉命與揚化將軍堅鐔共攻南陽郡,因病在軍中去世。
5、萬表
萬表(1498—1556),字民望,號九沙山人、鹿園居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祖籍定遠(今屬安徽)。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歲。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經術,著書亦富,有《??芮昂笞h》、《濟世良方》、《灼艾集》、《經濟文錄》、《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萬 戶 15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2只大風箏,然后叫人點火發(fā)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火箭是人類能夠把人送上太空的偉大發(fā)明,最早嘗試飛天的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考慮到加上風箏的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萬 章 齊國人,戰(zhàn)國時期孟子門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揚名于歷史的萬姓先人。關于他的事跡,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孟子去齊,絕糧于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萬 脩 茂陵人,東漢名將。光武帝時歷任信都令、偏將軍等職,因功封槐里侯,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 萬 回 唐代高僧,曾預言安樂公主將被誅,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異類此。傳其一日忽求閿鄉(xiāng)(今屬河南省)河水,飲畢圓寂。 萬全 (1495-1580),號密齋,明代羅田縣(今湖北省)人,明代名醫(yī),出身醫(yī)家,父擅兒科,萬全更勝,被譽為“小兒王”。在他20多種醫(yī)學著作中,其中《養(yǎng)生四要》提出了養(yǎng)生之法有四點:“寡欲、慎動、法時、卻疾”;并指不知保身、病不早治、治不擇醫(yī)、喜峻藥攻(意謂濫用藥物)、信巫不信醫(yī)為養(yǎng)生五失,應引以為戒。書中如“養(yǎng)生之要,固護脾腎”,“欲不可縱,縱欲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哀”,“飲食自倍,脾胃乃傷”等,皆為超越時代的養(yǎng)生格言。 萬 勝 元黃陂(今屬湖北)人,初從明玉珍起義,后任玉珍所建夏政權之司馬,因功升右丞相。玉珍去世后,萬勝被珍子明昭矯旨縊殺。 萬 泰 明末浙江省鄞縣人,崇禎年間舉人。明亡后,隱居不仕,著道士服。工文學書法,尤善詩,著有《寒松齋稿》。 萬 表 定遠(今屬安徽?。┤?,明正德年間武進士,通經術,熟知先朝典故,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著述甚豐,有《??茏h》、《萬氏家鈔濟世良方》、《灼艾集》等。 萬 川 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畫家兼繪畫理論家。博學能文,擅畫花鳥,用筆含蓄,色調柔和清新。著有《繪事瑣言》、《繪事雕蟲》等。 萬 樹 宜興(今屬江蘇?。┤?,清代文學家、戲曲作家。造詣于詞之格律方面,編《詞律》二十卷,另有傳奇、雜劇二十余種。 萬 經 歸安人,清杰出學者,康熙年間進士。博通金石性理及金石家言,著《分隸偶成》等。 萬安國 代(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人,北魏官至大將軍、大司馬,封安城王。 萬寶常 隋代音樂家,擅長諸多樂器,尤精琵琶,曾奉詔造諸樂器,以自制的水尺為律尺,以調樂音,撰有《樂譜》。 萬敬儒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唐代大孝子。據傳其母亡,住墓旁,刺血寫佛經,二指斷,母復生,時人稱奇。 萬壽祺 明末書畫家,萬歷年間舉人。明亡后,仍以遺民自居,著儒士服,戴和尚帽,人稱“萬道人”,與閻爾梅同稱“徐州二遺民”,著有《隰西堂集》。 萬承紀 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畫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銜。 萬斯大 清朝經學家。他一生精于經學,對《春秋》、《三禮》尤有研究。為萬斯同之兄。 萬斯同 清代著名史學家,博通諸史,尤精明史。他講求志節(jié),堅決不愿在清朝為官。??滴蹰g,應邀以布衣參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歷代年表》。 萬家寶 筆名曹禺,祖籍湖北潛江,生于天津,現代史上杰出的文藝家、戲劇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萬籟鳴 藝名馬癡,世界動畫大師,藝術大師,中國剪紙藝術第一人,動畫電影創(chuàng)始人,世界著名導演,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江蘇南京人。萬古蟾的孿生兄。作品有《抗戰(zhàn)特輯》、《抗戰(zhàn)標語》、《抗戰(zhàn)歌輯》、《鐵扇公主》等,最著名的一部動畫片是《大鬧天宮》,這是一部完全憑手工制作出來的動畫片的鴻篇巨制,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經典傳世之作。1997年10月7日,97歲高齡的萬籟鳴離開人世。萬籟鳴的墓碑設計成一卷展開的電影膠片,在他的身邊還有那個能夠上天入地、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陪伴。
18 瀏覽895
歷史上萬氏的名人有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萬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隨孟子,為孟子所喜愛。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為博興伯,從祀于孟廟西廡。萬章是最早揚名于歷史的萬姓先人。關于他的事跡,史書是這樣記載的:“孟子去齊,絕糧于鄒薛,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七篇中有“萬章章句”凡十八章,萬章名字出現22次之多;對孟子有“堯以天下與舜”、“伊尹以割烹要湯”、“敢問友”、“敢問交際”等之問達38次之多。《史記》載,孟子晚年,經常同萬章等弟子談論經書,并和萬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書。 東漢時期 萬脩:字君游。東漢茂陵人。更始年間(公元23--25年)任信都令,迎光武帝,拜偏將軍。平河北,因功封槐里侯,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3] 三國時期 萬彧:吳臣,左典軍、右丞相。 萬先:吳國大臣。官至黃門侍郎。 萬安國:北魏代郡人,大將軍,大司馬,封安成王。 隋唐時期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擅長多種樂器,著有《樂譜》。 萬其融:唐代越州人,善詩,文詞俊秀,與賀知章揚名上京。 萬敬偳:唐代廬州人,三世同堂,力盡孝道,高宗詔表,居所改名成孝里。 萬齊:唐代,代宗欽點翰林院大學士,后升殿前侍郎。 萬楚:唐代,代宗開元進士,善攻詩聞名。 萬虎:唐代,代宗御前鎮(zhèn)殿大將軍。 萬彪:唐代,代宗九門提督大將軍。 萬回:唐代高僧,曾預言安樂公主將被誅,玄宗可作五十年太平天子等事,其神異類此。傳其一日忽求閿鄉(xiāng)(今屬河南?。┖铀嫯厛A寂。 宋代 萬頃:宋代浙江紹興人,十歲受帝召見誦經史、子書如流,欽賜文林郎。 萬文勝: 宋代寧國人,倜儻有大志,累官至福州觀察使總殿前諸軍。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在位)以飛白體書寫“忠實”二字賜之。 萬昌泰:南宋進士。 萬子庚:南宋進士。 萬人杰:南宋,創(chuàng)前直諫大臣。 萬沖: 政和二年進士 萬介: 紹興十八年進士 萬夢實:紹熙五年進士 元代 萬金:元代,進士,兵部侍郎。 萬玉:元代,進士,升傳宣太史,時人稱萬氏三龍。 萬清:元代,進士,升樞密院使,鎮(zhèn)守建昌路總管府。 萬祥元:元末,進士,翰林院編修,誥封奉政大夫。 明代 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太空搏擊的英雄,他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創(chuàng)想 是世界上第一個,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萬安:明代,憲宗,孝宗兩朝,翰林院編修大學士。 萬陽春:明代,進士,十歲能成詩對,十六歲中進士,兩任知縣,一任知州,誥封清禎惠民大夫。 萬宏仁:明代,武進士,副將,受昭武將軍。 萬全:明代,著名醫(yī)學家。[4] 萬文:明代,大孝子。 萬元吉:明代,軍事紀監(jiān),兵部左侍郎。 萬表:世襲寧波指揮僉事。正德武進士。于國計贏絀,河流通塞,無不通曉。通經術,熟習先朝典故。曾求學于錢德洪(緒山),宗王(陽明)學。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 萬密齋(1488—1580),亦名萬全,湖北省羅田大河岸人,與李時珍齊名的明代大醫(yī)學家。清初被皇帝封為“醫(yī)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羅田知縣沈廷楨為他重建墳墓,并立墓碑。 清代 萬孚:清代,四川瀘州人,道光壬午舉人。 萬泰:清代,戶部主事,詩史學家。 萬斯大:清朝經學家。他一生精于經學,對《春秋》、《三禮》尤有研究。為萬斯同之兄。 萬斯同:清代著名史學家,博通諸史,尤精明史。他講求志節(jié),堅決不愿在清朝為官。??滴蹰g,應邀以布衣參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歷代年表》。 萬壽棋:清代著名國畫家。 萬樹:清朝文學家、戲曲作家。在詞的格律方面,造詣很深。編有《詞律》20卷,為填詞者所推重。又有雜劇、傳奇21余種。 萬香鳳:清代,江西寧義人,進士,兵部經筵講官左侍郎。 萬啟均:清代,江西南昌人,進士內閣中書,癸酉四川大主考。 萬世發(fā):清代,江西南城人,進士,國了監(jiān),修道院助教。 萬方雍:清代,江西寧義人,廣東行走主事。 萬紹修:清代,江西南昌人,甲武恩科進士。 萬世美:清代,福建甌寧人,進士,內閣中書。 萬云:清代,浙江仁和人,監(jiān)察御史。 萬嵩:清代,順慶府人,乾隆丁酉科解元。 萬巖:清代,湖廣黃州人,乾隆庚子科解元,湖北教諭。 萬寶:清代,常州人,舉人,浙江訓導。 萬華:清代,云南江州人,浙江知縣。 萬珍:清代,江西義安人,浙江知縣。 萬希和:清代,湖北人,舉人,湖南知縣。 萬希煜:清代,湖北人,歷廣東知縣。 萬法周:清代,德安人,副榜,歷湖北教諭。 萬在衡:清代,浙江仁和人,監(jiān)生,歷湖南知縣。 萬云霞:清代,臨江人,拔貢,歷江西教諭。 萬文選:清代,同川人,歷陜西教諭。 萬演光:清代,浙江臨安人,舉人,歷云南教諭。 萬朝宗:清代,湖廣人,歷江西訓導。 萬承宗:清代,湖廣舉人。 萬邦彥:清代,順天府人,歷江西巡險。 萬豫安:清代,順天府宛平人,歷廣東巡檢。 萬人杰:清代,潼川人,資州學政。 萬誠:清代,涌州人,內閣中書。 萬達:清代,滿州人,戶部司員。 萬其智:清代,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職納溪。 萬聽:清代,湖廣楚雄人,廩生。 萬春壹:清代,湖北武昌府大冶縣大塘村,萬春貳之兄,御前指揮節(jié)度使。 萬春貳:清代,湖北武昌府大冶縣大塘村,萬春壹之弟,保護靖江王抵粵抗敵。 萬承紀:江西省南昌人,清代著名畫家,官至河南同知加知府銜。 近現代 萬茜:著名演員、歌手。2004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2002年因客串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鎖記》的“娟兒”踏入演藝圈。2006年主演國家話劇院年度戲劇《荒原與人》,獲文化部“話劇百年”全國劇目展演金獎。2007年發(fā)行專輯《萬有引力》,獲南北音樂盛典三項新人獎[2]。2010年主演上海世博獻禮片音樂劇《弘一》。2011年因《裸婚時代》中“陳嬌嬌”被大家熟知。2012年因《我家有喜》中“白木喜”受到廣泛關注[5]。2013年憑《小兒難養(yǎng)》“簡艾”入圍上海電視節(jié)“最具人氣女演員”。先后主演了《生死橋》《十送紅軍》《特種兵之火鳳凰》等熱播劇,晉升低調崛起的實力派女演員。2012年萬茜首次主演的電影《柳如是》入圍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和第19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2014年憑《軍中樂園》中“妮妮”一角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萬綺雯:著名香港演員,1989年,參選亞洲小姐選舉,獲得亞軍,之后簽約成為亞視藝員拍攝電視劇。1995年出演電視劇《精武門》,1999年,主演電視劇《我和僵尸有個約會》系列,飾演馬小玲。2000年8月與《我和僵尸有個約會》的編劇陳十三于美國結婚并退出電視圈。2011年正式復出并加盟無線電視(TVB)。 萬家寶(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他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出現的有很大成就和廣泛影響的劇作家.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他是中國現代杰出的戲劇家,著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寫過8部劇本。在清華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的綽號?!安茇笔撬?926年發(fā)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曹禺是名“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yè)余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他的三部曲,猶如一道道的豐碑,矗立在中國的劇壇上,從而決定了曹禺在中國話劇發(fā)展上,特別是話劇文學上的奠基地位。 萬梓良:1957年7月25日出生于中國臺灣,著名演員。1977年,萬梓良拍攝了武俠電視連續(xù)劇《三少爺的劍》,他在劇中出演謝曉峰一角,這也是萬梓良的第一部作品。1988年,主演臺灣導演蔡揚名的《大哥大》,飾吳進成,獲第二十五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次年獲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杰出演技成就獎。1997年,與鄭伊健、陳小春主演了電影《古惑仔之戰(zhàn)無不勝》系列,并在飾演了洪興老大蔣天養(yǎng)。[5] 萬弘杰:1972年生于河南新鄉(xiāng),中國內地演員。影視作品有《穿越時空的愛戀》、《貞觀長歌》、《水落石出2》、《大法官》。2015年在電視劇《二十四孝傳奇》中飾演男一號陳九斤。 萬川:著名畫家、繪畫理論家,博學能文,尤精繪畫,擅長花鳥。用筆含蓄,色調柔和清新,富有天趣,為當時藝苑所推崇。有《繪事瑣言》、《繪事雕蟲》等繪畫論著,影響頗大。 萬玉山:名僧、氣功大師。 萬福麟:民國,國民黨高級將軍。 萬 濤:民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始人之一,烈士。 萬國權: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 萬海峰:共和國成都軍區(qū)政委。 萬紹芬:共和國江西省省長、省委書記。 萬賢國:湖南省澧縣人,中國原子能農學會理事、湖南省農學會與核學會常務理事、省光學會理事、省原子能農學會副理事長。長期從事水稻輻射育種工作,育成了“湘早糯 1號”、“湘激80—41”、“湘激80—32”、“湘激76—163”、“湘輻91—1”、“湘輻85—6”、“湘輻87—12”等。出版了《同工酶技術及其應用》、《水稻栽培》2本專著,發(fā)表了論文6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萬鋼: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北潛江。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領域專家,主要科研方向為清潔能源汽車燃料電池。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7年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部長,成為1972年以來國務院組成部門中,首位非中共黨員。 萬?。焊本帉?,四川簡陽人?!熬湃睂W社社員。曾任甘肅省財政科學研究所副主編、編委、“九三”學社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甘肅省高校學術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甘肅省美學研究會理事。先后發(fā)表美學、詩歌研究、經濟等方面的論文30余篇,詩詞80余首,書畫70余幅。學術研究、書畫成果已分別入編《中國當代專家學者傳略選》、《中國百科專家人物傳集》、《中國當代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大辭典》。 萬錦:江西臨川人。任江西省撫州地區(qū)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在全國報刊發(fā)表文章百余篇,主編了《年輕干部方略》(伊犁人民出版社),主編了《贛東文學作品選》(長江文藝與報社)。 萬百五:教授,江蘇南京人。西安交通大學任教,博士生導師。享有國務院給予的政府特殊津貼。在國內外發(fā)表270余篇學術論文。 萬一 :原名萬梃森。河北昌黎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霞色》、《清幽》分別參加第六屆、八屆全國美展。1987年設計“猛禽”特種鄧票一套四枚被評為銀質獎。 萬聯眾:天津人。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被聘為人民日報社歷聞函授部黑龍江分校常務副校長。著有《郭玲春新聞伯選評》《消息寫作藝術技巧》兩書。成表新聞論文70多篇。 萬龍驤:高級工程師。河北棗強人。沈陽汽車制造廠副廠長。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沈陽市有突出貢獻專家。 萬里: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東平縣工委書記,泰西地委宣傳部、組織部部長。1940年后任中共魯西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冀魯豫二、七、八地委書記。1947年后任中共冀魯豫區(qū)委委員、秘書長,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財委副主任、經濟部部長、建設局局長。建國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yè)部副部長、部長。1950年6月-1954年9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副部長。1954年-1955年4月任國務院建筑工程部副部長。1955年4月任國務院城市建設總局局長。1956年5月-1958年2月任城市建設部部長。1958年3月-1966年10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1958年8月-1966年6月任北京市副市長。1959年9月-1977年11月任北京第二至四屆政協副主席。1973年5月-1975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1975年1月被任命為鐵道部部長,輕工業(yè)部第一副部長。1977年6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1978年1月-1979年12月任安徽省革委會主任。1980年4月-1988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80年8月-1982年5月任國家農委主任,1982年9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后任中央綠化委員會主委,國務院退伍軍人和軍隊離休退休干部安置領導小組組長,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主任,全國農業(yè)區(qū)劃委員會主任,中國網球協會名譽主席,同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84年當選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名譽會長。1986年當選為中華文學基金會名譽會長。1987年當選為中共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90年任中國綠化基金會名譽主席。1993年4月當選為中華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5. 澧縣攝影樓
1、柳葉湖
因湖的形狀像柳葉而得名,柳葉湖,位于古城常德東北,是湖南省大的山、水、城三位一體的生態(tài)型城市旅游休閑度假區(qū),白鶴山、花山、太陽山環(huán)繞湖北部。其中白鶴山很早以前就是白鶴棲息的寶地,每年5月-9月,成千上萬只白鶴與白鷺在藍天碧水間翩翩起舞,為柳葉湖增加了奇麗的色彩。
2、桃花源
我國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常德桃花源,是1600多年前中國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始建于晉代,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桃花源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后面是綿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內古樹參天,溪水清澈。桃花源景區(qū)內開發(fā)了福地洞天桃花山、道教勝地桃源山、世外桃源秦人村、神話故鄉(xiāng)桃仙嶺四大景區(qū)。
3、歡樂水世界
全球首個島上水主題樂園,常德歡樂水世界,位于有“中國城市第一湖”之美譽的柳葉湖度假區(qū),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項目以“水”文化為核心,將生態(tài)景觀、人文景觀及高科技水上游樂相 融合,將比肩歐美的現代驚險水上娛樂與現代科學水療理念相結合,旨在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又兼具國際游樂風尚的華中旅游新地標。
4、夷望溪
夷望溪,亦稱怡望溪,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江的支流。發(fā)源于桃源縣西安鎮(zhèn),流經桃源縣、沅陵縣,在桃源縣注入沅江。是桃花源外圍景點中美的景點,這里景色秀美、山水怡人,被稱為常德的的“小桂林”。
5、白馬湖文化公園
常德白馬湖文化公園,全國桃花規(guī)模大、品種多的特色城市公園。在白馬湖公園里,一簇簇的桃花姹紫嫣紅、絢爛芬芳。成片的桃花則是競相開放,吸引著市民紛至沓來,有的漫步林間,享受暖暖春意,有的相偎花叢,賞花留影,攝影愛好者也穿梭在桃花林間,捕捉美景。
6、龍王洞
與南支仙人洞、龍女洞渾然一體,互相貫通,構成一個與武陵源黃龍洞相媲美的奇特群洞。這里水通洞天,洞瀉碧水,山中懷洞,洞中銜山,可謂步步有景,處處藏珍,十里曲洞,十里迷宮,十里玉琢,十里彩屏,有大小景點60多處。這里氣候適宜,冬暖夏涼,又是度假休閑的絕妙地方。
7、西洞庭湖
西洞庭湖水域遼闊,屬于國家五級生態(tài)旅游資源。濕地內共有植物865種,鳥類200多種,數萬畝自然蘆葦林,這里是眾多野生動物特別是珍稀水禽的棲息地。
8、壺瓶山
壺瓶山主峰海拔2098.7米,是三湘四水所有高峰之,號稱“湖南屋脊”。其南北崖頭高翹,形如壺嘴與壺把,中間圓拱稍低極像壺蓋。待攀峰頂高踞崖臺再看,主峰的巔頂原來周高中低是一形狀宛如瓶頸的盆地,“壺瓶”二字由此得來。
9、筆架城
筆架城巍然屹立在沅水河邊,它的旁邊就是雄偉的武陵閣。筆架城遠遠望去狀如筆架,其由青磚砌成,由并列的5個三角形城垛組成,中間一垛高,兩側依次降低,這個景觀象征文運興盛、文人蔚起,是常德城一道獨特的風景。
10、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因境內東西雙峰對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夾山”,它是集闖王陵園、茶道源頭、森林風光于一體的旅游勝地。這里空氣清新,群巒疊翠,有著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文歷史,是一處休閑度假、探幽訪古的好去處
6. 澧縣書法協會會員名單
一千一百多年前是晚唐時期。
咸通元年(860),李群玉約卒于本年。群玉,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善吹笙,工書法,舉進士不第。大中八年(854),以布衣游長安,向宣宗獻詩三百篇,授宏文館校書郎。不久去職。其詩善寫羈旅之情。有《李群玉詩集》傳世。
公元860年,李伉出生。
李伉,晚唐時期的李伉,他是河北趙州人,主要生活在唐懿宗時代(公元860年—公元873年),《獨異志》的作者。曾任明州刺史。該書大有可觀,專記“世事之獨異”者,離奇詭譎,令人瞠目。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北宋享國167年,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 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北宋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7. 澧縣攝影協會怎么進去
攝影家協會有很多層級,加入基層的(比如縣市級、行業(yè)級)比較簡單,一般有資深會員介紹,然后交一定的會費和幾張作品,就能加入了。省級和國家級相對較難,可查閱相關協會官方網站的入會要求。
8. 澧縣照相館
1913年
公歷平年
公元1913年,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癸丑年(牛年),無閏月,共354天。發(fā)生的大事有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宋教仁遇刺身亡,孫中山發(fā)動二次革命,袁世凱當選正式大總統(tǒng)。
基本信息
中文名1913年外文名Nineteen Thirteen公歷1913年
奇特歷法
2月6日春節(jié),出現立春、除夕、春節(jié)相連的現象。
8月8日七夕,恰逢立秋,下一次在1932年。
大事記
1月
1月1日 新加坡華僑陳嘉庚在家鄉(xiāng)辦集美學校。
1月4日 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Alfred von Schlieffen)(德國卓越的天才戰(zhàn)略家)逝世。
1月6日 巴爾干同盟會議因意見不合而破裂。
1月10日西藏宣布獨立,但未獲中國政府承認。
1月18日清末大數學家,民國江蘇省議員楊冰因病逝世。
1月19日 孫中山在上海國民黨茶話會上宣傳政黨政治。
19日 教育部公布全國劃分為8個視學區(qū)。
2月
2月1日中國參加了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
2月4日 北京參眾兩院復選,國民黨獲392席,共和、統(tǒng)一、民主三大黨僅得223席。
4日 憲法討論會在北京成立。
2月24日 民國世界語傳習所公布將在全國普及世界語。
2月太虛法師提出佛教改革三大主張。
3月
3月15日隆裕太后逝世。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滬寧車站遇刺。
3月23日 宋案幕后主使者為袁世凱、直接指揮者國務總理趙秉鈞。
3月25日 孫中山自日本回上海,決心武裝倒袁。
3月27日 天津成立改良戲曲練習所。
3月毛澤東以第一名成績來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學習。
北京八大樓之一慶云樓開業(yè)。
4月
4月8日 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
4月 袁世凱與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簽訂善后借款合同。
5月
5月1日 上海各黨團體為宋案、借款事宜聲討袁世凱。
5月5日 湘、粵、贛、皖四都督聯名發(fā)出通電,嚴詞反對大借款。
6日 袁世凱于總統(tǒng)府召開秘密會議,為發(fā)動內戰(zhàn)進行軍事部署。
30日 17省都督聯名支持善后大借款。
6月
2日 北京大學學潮驚動朝野,袁世凱飭令整頓學風。
9日 袁世凱罷免李烈鈞。
24日 湖北革命黨遭黎元洪鎮(zhèn)壓。
6月,袁世凱向全國發(fā)布《通令尊崇孔圣文》,尊孔復古思潮猖獗一時。
7月
8日 李烈鈞在江西首揭討袁大旗,二次革命爆發(fā)。
17日 陳其美宣布成立上海討袁軍,最后,以失敗告終。
18日 陳炯明召開軍事會議,強行宣布廣州獨立。
20日 福建都督孫道仁宣布與袁世凱斷絕關系。
25日譚延闿宣布湖南獨立。
29日 袁世凱正式任命熊希齡為國務總理。
7月,袁世凱以武力鎮(zhèn)壓了南方7省國民黨人的“二次革命”。
8月
1日,廣州獨立失敗,陳炯明逃往香港。
5日,黎元洪等19省區(qū)軍事長官通電主張先選總統(tǒng),后制憲法。
5日,北京公使團開會,議決嚴守中立。
6日,胡萬泰倒戈,取消安徽獨立。
11日,譚延闿宣布取消湖南獨立。
16日,江西南昌獨立失敗,李烈鈞撤出南昌,前往湖南。
孫中山等大批黨人出逃日本。
9月
1日,張勛攻入南京,“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黃興再次逃亡日本。
7日 四川討袁失敗,熊克武離渝出走。
12日 黔軍占領重慶。二次革命全部沉寂。
10月
6日 國會受到恐嚇,袁世凱當選正式大總統(tǒng)。
6日 上海閘北大火,約有2萬人無家可歸。
6日 俄、法、日、英、意等13國駐京公使照會外交部,承認袁世凱政府。
11月
4日 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
15日 江蘇江陰兵變。
22日 日本江戶幕府最后一位將軍德川慶喜去世。
12月
8日 國民黨人在云南大理策動駐軍起義反袁。
本月 袁世凱重兵圍剿河南白朗,白朗率2000人急速南下。
本月 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公司”成立于上海,并拍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
本月 中國出現了第一位電影女演員嚴珊珊。
本月 我國出現的最早民間攝影團體,即上?!熬潴w育會攝學部”。
本月 袁世凱在南苑開辦了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
本月 國歌《于萬斯年歌》廣為傳唱。
本年羅振玉將所收藏的甲骨文匯編成《殷虛書契》出版。
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農歷正月初一):1913年2月6日(星期四)
元宵節(jié)(農歷正月十五):1913年2月20日(星期四)
龍?zhí)ь^(農歷二月初二):1913年3月9日(星期日)
寒食節(jié)(農歷二月二十八):1913年4月4日(星期五)
清明節(jié)(農歷二月二十九):1913年4月5日(星期六)
上巳節(jié)(農歷三月初三):1913年4月9日(星期三)
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1913年6月9日(星期一)
七夕節(jié)(農歷七月初七):1913年8月8日(星期五)
中元節(jié)(農歷七月十五):1913年8月16日(星期六)
中秋節(jié)(農歷八月十五):1913年9月15日(星期一)
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1913年10月8日(星期三)
寒衣節(jié)(農歷十月初一):1913年10月29日(星期三)
下元節(jié)(農歷十月十五):1913年11月12日(星期三)
臘八節(jié)(農歷臘月初八):1914年1月3日(星期六)
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1914年1月18日(星期日)
除夕(農歷臘月三十):1914年1月25日(星期日)
出生人物
習仲勛
習仲勛
習仲勛(1913-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威利·勃朗特
威利·勃朗特(1913年12月18日 -1992年10月8日)于1969年至1974年任“西德”也就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總理。威利·勃朗特的名字總是與“華沙下跪”緊緊聯系在一起。
錢三強
錢三強
錢三強(1913-1992),漢族,浙江湖州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湖州。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于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fā)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張子美
張子美(1913-1992),名允僑,字子美,號約盦,別署居易主人。張恭慶兄妹之父,也即張佩綸之孫、張愛玲堂兄。張氏畢業(yè)于香港大學經濟系,先后從事金融、稅務、房產管理等工作。他喜愛文史,在中、英古典文學方面均頗有造詣,早年譯有《希特拉末日記》等書。
張蔚華
張蔚華與金哲柱的相片(圖中只有張蔚華)
張蔚華(1913.1.18-1937.10.27)字亞青,中國共產黨員,1926年入黨,出生于通化縣熱水河子,撫松人,富豪張萬程(1889-1954)次子。兄張蔚中(1911-1967),弟張蔚民(1915-1994),妻王雅清(1913-1977),母袁夢麟(1893-1946)。1937年10月27日因為鄭學海的叛變,張蔚華為了防止金日成將軍所率領的部隊的行蹤泄露,在他所經營的“兄弟照相館”中喝下升汞自盡,時年25歲。
王洛賓
王洛賓
王洛賓(1913-1996)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1938年在蘭州改編了第一首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之后,便與西部民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從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間曾先后兩次入獄達十八年之久),將傳奇般的一生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chuàng)作和傳播事業(yè)。
袁則留
袁則留(1913-1969)曾任臺灣地區(qū)行政機構美援會財務處長、臺灣證券交易所第一任總經理、證券管理委員會(現已改制為臺灣地區(qū)行政機構金融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國豪
李國豪
李國豪(1913-2005)廣東梅州市梅縣區(qū)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結構力學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上海同濟大學校長、名譽校長。
費雯·麗
費雯麗
費雯·麗(Vivien Leigh 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7日),英國著名女演員,以驚人的美貌和精湛的演技聞名于世。1938年前往好萊塢便一鳴驚人,成功飾演《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后回到英國發(fā)展戲劇。12年后37歲再次闖蕩好萊塢,憑借《欲望號街車》第二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一生主要致力于舞臺劇表演,最終獲得戲劇最高獎托尼獎最佳女主角,被奉為“戲劇女王”。1967年,因肺結核病逝。
逝世人物
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
隆裕太后(1868-1913)葉赫那拉氏,名靜芬,小名喜子,是慈禧太后的內侄女,父親為副都統(tǒng)桂祥。
宋教仁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摩根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1837-1913)美國銀行家,亦是一位藝術收藏家。1892年,他撮合了愛迪生通用電力公司與湯姆遜-休士頓電力公司合并成為通用電氣公司。在出資成立了聯邦鋼鐵公司后,他又陸續(xù)合并了卡內基鋼鐵公司及幾家鋼鐵公司,并在1901年組成美國鋼鐵公司。
蔣翊武
蔣翊武(1884-1913),漢族,湖南澧州(今澧縣)人。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漢文學社社長,主辦《大江報》等報刊。1913年,蔣翊武在廣西進行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的廣西軍閥逮捕并殺害。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被孫中山譽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
沈家本
沈家本,近代法制冰人。1913年6月9日,這位貫通古今中西的變法實踐者,在家中溘然去世。
諾貝爾獎
物理: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
化學:維爾納(Alfred Werner)
生理和醫(yī)學:里歇(Charles Robert Richet)
文學: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和平:Henri la Fontaine
9. 澧縣攝影協會會長是誰
南澧縣彭山景區(qū),是由1000畝濕地、2000畝水域、3000畝山林自然地貌建成的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五星級休閑莊園、中國最美農莊、湖南省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也是湖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創(chuàng)作基地、常德市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創(chuàng)作基地。
整個景區(qū)以原生態(tài)、健康養(yǎng)生、保護自然為理念,在不破壞原生態(tài)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享有“生態(tài)勝景,大愛彭山”之美譽。彭山,是守望著“中華城祖,世界稻源”的一座文明璀璨之山,是澧陽平原上依水望洲、王祠凌空的文化厚重之山,是屈原行吟澧水留下千古名句“沅有芷兮澧有蘭”的文藝浪漫之山,更是地質遺跡豐富、環(huán)境和諧優(yōu)美的生態(tài)文明之山。彭山景區(qū)目前主要分為原鄉(xiāng)夢體驗區(qū)、生態(tài)氧吧體驗區(qū)、游樂體驗區(qū)、親水體驗區(qū)、民俗文化體驗區(qū)和禪修文化體驗區(qū),集吃住、觀光、游樂、體驗、購物等功能于一體。青山環(huán)繞、碧水相襯,山、水、洲自然地融為一體,令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