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麗水攝影博物館地址
博物館是允許拍照,但出于對文物的保護禁用閃光燈的
麗水市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麗水縣文管會辦公室,1997年1月遷至今館舍(萬象山東南麓)。2000年8月麗水撤地設市后升格為地級市博物館。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決定同意麗水市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藏品以農耕文物、民俗文物、畬族文物、陶瓷類及革命文物為主;以反映地方歷史文化特別是畬族文化、民俗文化為特色。
2019年,藏品數量14951件套。珍貴文物218件套。
2. 麗水攝影博物館開放時間
麗水市博物館開放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十七點,周一閉館,想要參觀可以提前網上預約參觀,也可以電話預約。
麗水市博物館是ㄓ二級博物館,館藏物品主要為當地出土的農具,民族特色物品、畬族文物、陶瓷物品等,主要為了體現當地的農耕文化和民族文化。
麗水市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且麗水市博物館入館是免費的。
對歷史有興趣的人,或者是當地中小學生組團出去旅游的話,麗水市博物館是一個好選擇。
但是麗水市也不只有這一個博物館。
3. 麗水美術館
突破空間限制,拓展空間資源交換共用
首先,室內外環(huán)境改造利用。
在分類調查、統(tǒng)計園所室內外環(huán)境使用現狀基礎上,不僅開發(fā)閑置的戶外空間資源,如改造所有樓頂場地,教學樓樓頂改建成大型自由游戲區(qū);行政樓樓頂改建成戶外涂鴉區(qū);音體樓樓頂改建成多功能活動區(qū),也重新整合、規(guī)劃園內各處室、存貯空間和綠化場地,開辟出新的活動空間。
而且改造利用室內立體空間,如教室上層改建為午睡室;專用教室改建為復式小廚房和閱覽室;行政樓走廊墻面改造成多樣墻面游戲區(qū),并賦予同一空間多重功能,如午睡室閣樓利用被褥等現有材料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投放書本、棋類等益智玩具并利用時間差增加午睡閣樓的使用效能;發(fā)揮衛(wèi)生間教育功能,幼兒以值日生角色參與衛(wèi)生間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其次,實施區(qū)域游戲“打通玩”。
由于空間受限,班級區(qū)域數量與游戲空間不足,區(qū)域種類設置及材料投放又相對固定,導致幼兒對區(qū)域活動興趣減弱。我們采取了區(qū)域游戲各班“打通玩”的策略,即以年段為單位,各平行班級的區(qū)域活動同時開放,幼兒可以選擇到各個平行班的區(qū)域開展游戲的一種模式?!按蛲ㄍ妗痹黾恿擞變哼x擇機會,提高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大環(huán)境交往和年段間的資源共享,同時減輕老師在投放材料方面的負擔。
再次,以“空間交換”拓展資源。
區(qū)域“打通玩”之后,出現新問題:幼兒頻繁往返于各班級區(qū)域,很少進行遞進式的延續(xù)性游戲;教師對其他班級的幼兒不熟悉,無法做到持續(xù)全面地跟進,不利于深入引導。由此我們對空間資源的拓展提出了更為大膽的設想與實踐,即班級“空間交換”模式,每兩個月班級相互輪換教室一次,一學年內每個班級三次輪換活動室,每個幼兒一年內可以進駐到四個活動室,共享四個班級的活動資源。這種交換方式,打破了一班一年一個活動室的空間概念,同一年齡段活動室各班輪換進住,通過場地、材料、興趣、經驗的交換分享,實現各班級空間的循環(huán)使用及資源的共享。
突破內容雷同,設置不同場域
“空間交換”過程中,存在各班級活動材料與內容雷同,交換共享意義不大的問題。如何發(fā)揮“空間交換”的價值意義,讓學習內容更加多元豐富?經過反復研究,借鑒布朗芬布倫納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和布迪厄的場域概念,根據國家課程要求及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挖掘、篩選周邊環(huán)境及傳統(tǒng)文化資源,以地域文化特色的場景為主題,創(chuàng)設10個“主題情境場”,每個班級都是一個不同主題背景的情境場。
如大班段各班級創(chuàng)設主題場景為:大一班“梨園寶貝”、大二班“畫鄉(xiāng)風情”、大三班“創(chuàng)意樂園”、大四班“秀山麗水”。例大二班幼兒進駐到“畫鄉(xiāng)風情”情境場,基于前期實地尋訪積累的經驗,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開始了主題場景共創(chuàng)的進程。
他們積極主動地篩選各種材料進行環(huán)境布置,將“畫鄉(xiāng)風情”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特點作為區(qū)域游戲內容,創(chuàng)設了畫鄉(xiāng)店鋪、畫鄉(xiāng)帆船、畫鄉(xiāng)美食、畫鄉(xiāng)古街、畫鄉(xiāng)大樟樹等場景。在此過程中幼兒與材料進行深度互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共同創(chuàng)設符合他們探索興趣和審美偏好的主題情境場。班級情境場真正成為主題推進的資源庫、實習場、體驗場。
隨著主題場景共創(chuàng)的深入,產生更多的問題和需求,小朋友自發(fā)地查閱資料或多次帶著各自的問題去古堰畫鄉(xiāng)實地尋訪找答案。根據需求有目的、有策略地開展屬于自己的尋訪活動并將成果帶回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進行分享。
在探索過程中,融合其他小朋友的發(fā)現或者帶著對古堰畫鄉(xiāng)更多的了解再走進畫鄉(xiāng)探索畫鄉(xiāng),具有針對性的探訪讓小朋友們帶回了更多更有價值的問題和興趣點,引發(fā)了對畫鄉(xiāng)種種的探索欲望。幼兒的學習空間不再局限于幼兒園,而是拓展到了蘊藏著豐富學習資源的社會中。
實施打通年段各個班級的活動場域,進行空間交換與共通游戲,在多元主題情境場中幼兒自主選擇、愉悅創(chuàng)造,通過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導兒童學習,在多元選擇中實現大群體中交往、大環(huán)境中體驗、共創(chuàng)共生學習內容,滿足兒童當下學習與發(fā)展的需要。
突破材料固化,動態(tài)傳遞創(chuàng)生
在主題場景共創(chuàng)過程中,玩學材料是推進主題實施的重要保障,為解決玩學材料相對固化的問題,我們對班級、年段、園區(qū)材料資源進行整合歸類與優(yōu)化,再進行個性化材料投放,形成動態(tài)調整方式,確保各主題情境場對材料的需求。
隨著“畫鄉(xiāng)風情”情境場探索活動的深入,孩子的探索內容不再局限于對畫鄉(xiāng)風景和老街店鋪的復刻,而是拓展到了更具專業(yè)度和集中性的項目研究。各個項目小組應運而生,有研究蘆葦蕩的,有研究船票和船的,有研究堤壩和美術館的……項目小組能夠幫助擁有共同興趣點的小朋友進一步聚焦細節(jié),更利于深度學習的開展。
比如研究船的項目小組,他們從畫鄉(xiāng)風情的竹筏游船拓展到了貨船和郵輪軍艦,從畫船到造船。其中造船的材料就經歷了多次實驗,從紙船到黏土船再到木頭船,最后組合運用各種材料做出相對符合他們期待的船。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對與船相關的知識需求延伸到了浮力、水動力、密度、靜流體力學等等更加專業(yè)的方向,還學會通過實驗等方式解決困惑驗收成果。雖然很多內容當下幼小的他們無法理解,但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大大促進了其搜索可用資源、收集整合材料、反復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又如隨著幼兒對材料的了解和使用熟練度的提高,他們的繪畫材料不再局限于紙張和筆刷,從材料庫搜羅來的各種材料和家里帶來的廢棄物品都是他們實現無限創(chuàng)意的載體。他們的繪畫地點從活動室的固定區(qū)域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通過寫生活動把整個幼兒園變成他們的區(qū)域游戲空間。
在主題推進過程中,各班幼兒對游戲材料進行研究、改造、添加……不斷積累、豐富、優(yōu)化,玩學材料通過班級輪駐的方式進行傳遞與分享。我們還設置公共資源材料庫,它既是一個“廢品回收站”,也是一個“材料自選超市”,資源面向全園開放,幼兒可以按需自取,添加進自己所在的主題情境場中。
突破被動學習,課程自主生長
在主題情境場創(chuàng)設與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師還是以教授為主,幼兒學習方式比較被動,幼兒自主探究機會較少的問題。我們從幼兒主體視角出發(fā),改變幼兒被動學習方式,關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關照個體差異與個性發(fā)展,著眼于幼兒個體與外部發(fā)展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多元路徑促課程共生。
在“畫鄉(xiāng)風情”主題情境場探索推進過程中,集體教學、實地走訪、區(qū)域活動、項目研究、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多路徑并行,多線活動相輔相成,互為基礎與拓展。比如規(guī)則性問題的探討,學習方法的討論,邏輯線的梳理,階段性成果的分享,缺失經驗的補充,時效性咨詢的分享和必要的情感交流都非常重要,我們真正做到支持幼兒在主題探索中跟隨自身意愿多方面開展活動,多路徑支持活動的自主探究模式。
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宏觀把控,提供基礎材料支持和引導幼兒對以獲取知識進行梳理,幼兒自主自發(fā)地推進探究進程的同時也豐富了整個主題情境場的場景創(chuàng)設和活動內容,形成了一種默契的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在“畫鄉(xiāng)風情”的探索接近尾聲時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呈現幼兒自己的成果。首先是通過策劃舉辦“展覽”展示自己在該主題積累的作品。其次借著畢業(yè)晚會的契機,用自己親手繪制的國畫作品制作邀請函、節(jié)目單送給各自的家長,還在畢業(yè)晚會時向家長展示了充滿韻味的漢服舞蹈,將畢業(yè)晚會與成果展示會合二為一。
在整個“畫鄉(xiāng)風情”主題行進過程中,不論是對活動空間的利用還是對活動內容的挖掘,亦或是對活動材料的不斷豐富嘗試和對活動方式的多樣式探索,幼兒和教師都體現出共商共策,群策群力,廣采眾長海納百川的包容狀態(tài)。小朋友能夠各抒己見也能夠傾聽他人的觀點,勇于試錯敢于創(chuàng)新,掌握了切實可用的技能,養(yǎng)成了有益于終身發(fā)展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品質,收獲頗豐。
突破分享不足,依托四真教研
在園本課程實施中教師會產生很多問題與困惑,為了破解實踐問題,需要教師共同參與、共同研究、共同推進園本課程建設,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在深度教研中促智慧共生共享,不斷實現專業(yè)化成長。
依托“四真教研”即在真實踐中發(fā)現真問題,在真問題中開展真研究,在真研究中實現真成長。教研“六步循環(huán)路徑”,包括:
理(討論方案)→ 試(自主嘗試)→ 說(經驗分享)→看(現場觀摩)→ 思(反思交流)→ 改(實踐優(yōu)化)
共同解決實踐問題。
編織動態(tài)資源網絡,教師將每個主題情境場的相關經驗資源進行整合歸納,并借助年段教研把各個班級遞交的內容進行審議和最終成文,建立線上資源庫,同時向全園開放。教師可以在資源庫中搜索本班主題情境場相關資料,在拓展課程思路的同時減負增效。資源庫初步建立以后,資源的開放和轉變,循環(huán)和利用,探究的分工和協(xié)作,師幼的互動和交流也在悄然展開。
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推動這種發(fā)展,比如:“大帶小”的混齡區(qū)域游戲,以家長為主導的家園合作活動,小規(guī)模園區(qū)之間的經驗交流分享等,實現教師智慧共享。
通過十年實踐,破解了空間受限的現實問題,以空間交換共用、玩學材料共做、主題場景共創(chuàng)、路徑多元共生、教師智慧共享的“五共模式”,有效提高了空間使用率、資源利用率、智慧共享率,為幼兒園教育資源拓展提供新思路,形成了幼兒園課程內涵發(fā)展的新經驗。
4. 麗水攝影博物館館長
劉月蘭有六個徒弟
劉月蘭(當代楊氏太極名家),女,1956年3月出生,漢族,浙江省麗水松陽人,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現任浙江省武術協(xié)會振華武館副館長。中國武術段位七段,杭州市軒德太極館副館長兼總教練。浙江省涉外特級教練,浙江省傳統(tǒng)武術一級裁判。
自幼喜愛武術,自1991年開始學習太極拳,1993年拜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太極大師丁水德(中國武術八段牛春明宗師入室弟子)先生為師,收為入室第子,
習練楊式傳統(tǒng)太極拳、劍、刀、槍、推手、散手對練、太極刀對練、太極劍對練及國家競賽套路40式、42式、48式、孫式、吳式太極拳、32式、42式太極劍、東岳太極拳、太極刀、太極槍等。
5. 麗水麗影照相館
蒙娜麗莎、 麗水、 美麗、 麗華、 高麗參、 高麗、 風和日麗、 高句麗、 綺麗、 炫麗、 麗人、 壯麗、 梁麗、 瑰麗、 絢麗、 妙麗、 麗正門、 華麗、 麗姬、 佳麗、 愛麗舍宮、 麗都、 杜麗娘、 天生麗質、 雅麗、 麗麗、 杜麗、 勁麗、 麗娟、 靚麗、 富麗堂皇、 妍麗、 富麗、 秀麗、 曼麗、 麗影、 麗妃、 麗澤、 麗春院、 絢麗多彩
6. 麗水博物館電話號碼
麗水博物館自從開放以來都不要門票,在麗水市區(qū)防洪堤上,位于江濱綠化帶濱水公園西側,占地面積8100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3000多平方米,結合江南民居四合院的結構布局,由前后中三棟建筑物構成,展廳面積約800多平方米,500米以上的展廳就有八個,產品以農耕文物,民俗文物,畬族文物,陶瓷類,以革命文物為主,以反映歷史文化特別是畬族文化,民族文化為特色,是麗水人民休閑增長知識的好地方,
7. 麗水攝影基地 在哪里
中藝環(huán)球的浙江麗水攝影團基本每期都是報滿的,很多都是慕名指導老師來的,還有隨行的攝影伙伴都是專業(yè)級別的,基本上白天拍攝晚上點評,感覺學到不少的技術,他們的攝影團拍攝題材豐富,時間充足,你可以官網了解下。
8. 麗水博物館海報
2021國慶節(jié)麗水免費旅游景點很多,有麗水古堰畫鄉(xiāng),南尖巖,云和梯田,縉云河陽古民居,江南畬族風情村,麗水市博物館網紅打卡地,麗水市圖書館,白云山森林公園,萬象山森林公園,這些都是免費旅游景點,麗水風景人美山美水美,處處皆是風景,歡迎大家的加入!
9. 浙江麗水攝影團
浙江麗水。
《春風又綠江南岸》是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出品,由黃克敏執(zhí)導,高鑫、徐百慧領銜主演、霍青、劉園媛、翟小興主演,韓童生、姚安濂、劉佩琦特別出演的現實題材重點電視劇,該劇于2022年5月25日在浙江衛(wèi)視、江蘇衛(wèi)視首播,并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yōu)酷視頻同步播出。
該劇講述走馬上任的江南縣委書記嚴東雷帶領班子成員,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群眾觀,在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開展效能革命、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一系列工作中的故事。
10. 麗水市攝影博物館
1、龍泉山景區(qū)。位于龍泉市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其主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江浙第一高峰。龍泉山既有黃山的松,又有九寨的水,還有著與云貴高原相似的氣候環(huán)境,是四季皆宜的旅游休閑度假基地。
2、中國青瓷小鎮(zhèn)。是現代龍泉青瓷發(fā)祥地。其核心景區(qū)為披云青瓷文化園,是以國營龍泉瓷廠舊址為基礎,歷時5年,投入巨資打造而成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這也是國內唯一的青瓷文化主題旅游景區(qū)。一起去中國青瓷小鎮(zhèn)走一走,來一場心靈的復古穿越,不經意就邂逅龍泉青瓷閃爍的千年流光。
3、寶溪鄉(xiāng)溪頭村。曾因近千名村民和臺灣鄉(xiāng)村設計師王惠民共同描摹美麗鄉(xiāng)村而出名,村口公園——八棵樹的記憶,成為龍泉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經典。
溪頭村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山中奇峰迭起,奇花異草遍布,風景秀麗如畫;保存完好的7處古龍窯已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溪頭村還被授予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典旅游景區(qū)和省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
4、龍泉白云巖景區(qū)。位于浙江省麗水龍泉市西北郊的下樟村,區(qū)內以森林、飛瀑、峽谷、絕壁、田園風光、千年古民居等景觀為特色?!褒埲搫Π自茙r、桃花飛瀑古樟村”,落差高達百余米的白云瀑一瀉千里、千姿百妍、嘆為觀止。
景區(qū)通過龍泉璀璨的寶劍文化與森林、瀑布景觀相結合,充分展現了山水中的文化藝術景區(qū),是一處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高品質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
5、龍泉青瓷博物館。是整個麗水市轄區(qū)最氣派的博物館,入口仿佛一個巨大的瓷窯,展廳內從古樸的五代作品,到盛于元代的精彩“哥窯”作品,還有今日大師們制作的青瓷精品,琳瑯滿目。在此游覽,可讓你對龍泉瓷業(yè)的發(fā)生、鼎盛、衰落和復興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了解。
6、龍泉市寶劍廠。位于龍泉市大沙工業(yè)園區(qū),為國家3A級景區(qū)、全國工業(yè)旅游示范點。廠區(qū)擁有鍛劍房、磨劍坊、手工銅飾、歐冶廟、論劍亭古劍文化長廊等復古建筑,整個制造工藝流程完全按照古劍制作要求來完成,讓游客親眼目睹龍泉寶劍的制作工藝流程。
7、唯珍堂鐵皮石斛文化園景區(qū)。位于西街街道周村村,是一個集鐵皮石斛研發(fā)種植、文化展覽、采摘體驗、觀光游覽、產品銷售及特色餐飲為一體農旅融合景區(qū)。該景區(qū)將傳統(tǒng)的種植基地改造成開放式的采摘參觀基地,為都市人體驗“休閑養(yǎng)生旅游”提供了新的目的地,成為龍泉市旅游人氣“新星”。
8、住龍紅色小鎮(zhèn)。位于龍泉市西北邊陲,浙閩兩省龍泉、遂昌、浦城三縣(市)交界處,保存著較為集中、完好的傳統(tǒng)建筑和文化遺跡,其街區(qū)風貌和建筑群落獨具特色,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這里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天賦的靈性山水,美麗的鄉(xiāng)村風情,是龍泉旅游的招牌地之一。
9、大窯龍泉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浙江省龍泉市小梅鎮(zhèn)、查田鎮(zhèn),公園以大窯龍泉窯遺址為依托,集青瓷窯業(yè)遺存、傳統(tǒng)村落、田野景觀、古道溪流、自然環(huán)境等于一體,具有遺址保護、科學研究、教育展示、文化傳承、藝術創(chuàng)意、旅游休憩等多種功能。
大窯龍泉窯遺址是龍泉窯青瓷的核心產區(qū),共有窯址126處,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時以哥弟窯著稱,哥窯產品胎薄如紙、釉厚如玉、紫口鐵足,被譽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10、披云山。寶溪鄉(xiāng)境內的披云山又名“天師山”,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因終年難得不披云而得名,其間群山環(huán)繞,奇峰迭起,萬木聳翠,碧水純凈,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有著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11、昴山。地處龍泉西部的錦溪鎮(zhèn)。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昴山自古以來就是浙閩贛三省邊境的著名佛教圣地,千百年來香火不絕,又因其風光秀麗,峰巒奇絕,成為攀登者觀賞大自然秀麗景色的絕好去處。
12、竹垟風情小鎮(zhèn)。位于龍泉市西面,距市區(qū)30公里。村居分布于橫溪東西兩岸,生態(tài)優(yōu)美,景色秀麗。經過千年的傳承和洗禮,畬族的文化和禮儀連同他們火一般的熱情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認同。
在風情小鎮(zhèn),還可以觀賞獨具畬族風格的婚嫁表演,如果游客們想切身感受畬鄉(xiāng)的濃郁風情,還能扮演一回畬鄉(xiāng)"新郎"和"赤郎",體驗畬鄉(xiāng)人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