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k5lv對焦放大
賓得K5能自動對焦也能手動對焦的,模式設(shè)在視頻錄制模式上后,自動對焦AF照準主體并半按快門主體清楚按下快門釋放按鈕開始錄制;手動對焦轉(zhuǎn)動對焦環(huán)主體對焦準確為止。
此后完全按下快門釋放按鈕開始錄制。
2. 賓得 k5 對焦點 設(shè)置
后置相機:6400+800+200+200萬像素
前置相機:3200萬像素
光圈:
f/2.0
閃光燈:
后置LED閃光燈
相機特性:
支持EIS電子防抖,支持相位對焦、反差對焦
3. 賓得k3對焦速度比k5提升多少
兩者畫質(zhì)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畢竟感光芯片都是同一塊CMOS而且K50也是雙撥輪+五棱鏡+三防機身,可以這么說,K52有的K50大多數(shù)都有,所以K50+18-135組合比K52+18-55更值得入手要說K52跟K50的區(qū)別,其實在于機身做工和操控上面,K52機身更結(jié)實,做工更好,一些操控更方便快捷(比如對焦點切換、測光模式切換等),其實旗艦機型相比入門機型差別最大的也就是操控了。如果不過于糾結(jié)這些的話,K50已經(jīng)完全足夠了就賓得目前的在售的單反機型來說,K3和K52S都有明顯好于K50的購買理由,但K5II我感覺比K50優(yōu)勢不明顯
4. 賓得k5手動對焦
當年是不錯的相機。但如果現(xiàn)在選擇二手,建議從K5II往后選擇,對焦速度有明顯提升。
5. 賓得k50對焦
賓得的機器是不清楚快門的,你查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檢測的快門數(shù)包含在內(nèi),一般都會是200左右
其他家的新機器出廠都清除檢測快門,一般靠檢查快門數(shù)來測試的都是說的NCS家的
P.S單反這東西,幾萬次的快門,我瞎拍了8年時間,沒見過一個人是把快門用壞的
我自己的機器,頂天了也就8000快門就賣了,所以這個你大可以放心
新機器,你就看看對焦,手柄有沒有油光,配件、發(fā)票和保修卡全不全基本就可以了。
6. 賓得k5對焦方式
K5II是對K5的升級,,算是加強版吧,同為C畫幅機,最大亮點是升級了對焦系統(tǒng),對焦捕捉能力顯著提高。這個也是賓得的短板,所以意義比較大,此外,使用了新的出像處理器,在編碼方面又有了優(yōu)化,但都屬于小改,最大的改進還是那個對焦系統(tǒng),除此之外,K5IIS和K5II的最大區(qū)別在于S取消了低通濾鏡,調(diào)整了圖像編碼方式,著重提高成像的銳度,算是賓得對畫風了一種探索,應用方向應該是專業(yè)人員了。S比普通K5II貴1000左右。
7. 賓得k5跑焦怎樣校正
檢查af/mf開關(guān),然后檢查鏡頭安裝有沒有到位,還要看你的鏡頭是用機身馬達還是鏡頭自帶馬達,最后找個別的鏡頭換上去試試看看是不是馬達壞了
8. 賓得k5峰值對焦
其實k5和7K真的是差不多,個人覺得唯一的差距就是用戶群。像我除非賓得秀逗了或者CN發(fā)大福利,否則怎么都是入P家。
機身:k5好,三防機身,合金,小巧(當然,這在某些人眼里算是缺點……)
防抖:K5好,P家是全系機身防抖,N家是鏡頭防抖,當然,如果你都配防抖頭的話就無所謂了。
畫質(zhì):平手,同一塊CMOS,不過是成像風格不同(當年總在P壇混,偶然間去趟N壇,頓時眼前一亮)。賓得對顏色的表現(xiàn)很有特點,而尼康風格偏紀實一些銳度更好。
快門速度:7K,同是中端機,快門速度一致,不過用相機,就要說到對焦速度上,這點,相對來說P家沒有CN快。
拍攝的話就涉及到鏡頭群的事了。賓得鏡頭是少些,不過從18到300,從定焦到變焦,從300元到幾千塊也全。賓得鏡頭貴?市場上有貨的最貴的就是6000多的星535吧~我還希望他多出點貴頭呢。賓得在鏡頭群上的缺點,一是沒有廉價大光圈(只有上個世紀的手動頭),二是沒有1W元以上的牛頭(有也都是上個世紀的老貨,有價無市)。
到無忌多看看樣片吧,主要看賓得的風格(主要看色彩)和D7000的樣片(其它機型的先無視),看看喜歡哪個。之后要是喜歡7K的話就直接購入,要是喜歡P的話……再做做功課看看鏡頭群,要能接受的話再買不遲。
9. 賓得k52s對焦
1、手機相機分為手動對焦和自動對焦的,你可以嘗試手機點擊屏幕看下能否手動對焦。
2、到手機設(shè)置--應用程序找到相機選擇清除數(shù)據(jù)和緩存文件。
3、有可能是手機中安裝的第三方軟件故障導致,選擇wipe data/factory reset恢復出廠設(shè)置,然后重啟手機即可。
10. 賓得35定焦評測
適馬的1750未用過,不好作太多評價。
17-50在系列定位上比1770更高,這也同時體現(xiàn)在價格和光圈上。不過1770已經(jīng)更新到新一帶c系列產(chǎn)品,1750仍是前代系列。早年用過K5和前代的S1770,總體而言這個頭的使用感受還是不錯的。
基本印象是焦段方便,超聲波對焦安靜迅速,光圈全開大體可用,70段焦外也能看看,發(fā)色尚可,還能湊個小微距。
現(xiàn)在的1770c上市后,曾在capa看過測評,大體評價是比前代有著多方面的完善,是個理想的掛機頭。
在可選項非常有限的賓得家,個人覺得s1770c是比原廠17-70好用的掛機選擇。
如果沒有短期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80%以上時間單頭掛機的話,個人覺得1770應用場景還是更豐富些,價格也實惠。當然,這個價位的鏡頭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上頭說的銳度,色彩,焦外,大概就是這個價位的“還行”。以下皆屬于“跑題”與“答非所問”后面入了535和大公主,對535的色彩表現(xiàn)愛不釋手,不遇上非得用廣角的場景就很少用1770了。
到后來陸續(xù)還用過諸多鏡頭,現(xiàn)在如今手上還有K1+大公主+2470。
拍得越多,漸漸地常用焦段越來越少。說到這里,突然懷念起當年沒什么錢,拿著17-70和若干手動頭什么都想拍的自己。
于是突然想放點照片kr+s17-7055-300,17-70,takumar135,da35,takumar55,da40xs愛不釋手的535
11. 賓得k5長焦鏡頭
賓得的峰值靈敏度設(shè)的偏低,還不可調(diào),只適合小光圈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