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標準鏡頭
50f/1.8后是定焦頭,50f/1.8最大光圈為F1.8。大光圈,意味著鏡頭的納光本領(lǐng)強一些。光圈小意味著同等光線條件下,曝光的時間需要長一點。另外,光圈大可以更好地虛化背景,突出主題;光圈小就難以做到。50f/1.8是全畫幅135相機的標準鏡頭。鏡頭是為相機設(shè)計的,在適應(yīng)相機上可以發(fā)揮最好的效果。
2. 相機標準鏡頭的計算公式
尼康,索尼的半幅轉(zhuǎn)換系數(shù)是1.5,佳能的半幅轉(zhuǎn)換系數(shù)是1.6,奧林巴斯和松下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是2,轉(zhuǎn)換成全幅就是把半幅鏡頭的焦距乘以轉(zhuǎn)換系數(shù)的就行了。比如尼康50mm轉(zhuǎn)換成全幅就是75mm,佳能50mm轉(zhuǎn)換成全幅就是80mm,奧林巴斯m43的50mm轉(zhuǎn)換成全幅就是100mm。
轉(zhuǎn)換的意義是視角的轉(zhuǎn)換,就是全幅和半幅在同一拍攝位置上,用什么焦段的鏡頭可以獲得相同的視角,比如尼康半幅用50mm的鏡頭拍攝一張照片。
全幅和半幅站在同樣的位置上就要用75mm的鏡頭才能和半幅拍攝的畫面一樣,全幅如果也用50mm的鏡頭拍攝的話畫面就會比半幅的廣擴1.5倍。
3. 相機標準鏡頭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與人眼視角進行比較的
說簡單點,你站在某地,拿照相機拍一張照片,如果照片上顯示的物體顯示的透視效果與你用眼睛看到的效果接近(物體的大小遠近等),也就是說所拍及所見,那這時候的鏡頭就接近于標準鏡頭,焦距在50mm左右。焦距小于標準鏡頭的為廣角鏡頭,其視角較大,可以拍到范圍較大的場景。焦距大于標準鏡頭的為長焦鏡頭,視角較小,照片上直接的感覺就是可以把遠處的物體拍得比較清楚。
變焦鏡頭是指焦距可以變化的鏡頭,其范圍可以是標準到長焦,廣角到標準,或者廣角到長焦。
4. 相機標準鏡頭參數(shù)
不少攝像頭的3.6/4.8/6mm是指:成像尺寸3.6mmX4.8mm(也就是說CCD或CMOS感光元件尺寸 為寬3.6mm,長4.8mm ;焦距6mm.如松下自動光圈1/3型鏡頭參數(shù)標識為3.6/4.8/2.8mm:焦距長度 2.8mm 最大孔徑比率 F1.3至F176,關(guān)閉 光圈類型 自動 成像尺寸 4.8(H)X3.6(V)mm 相當于1/3" 視角 水平 88.6° 垂直 68.6° 最小物距 由攝像機決定 濾光片尺寸 無濾光片 卡口 專用C卡口,(CS卡口,1-32UN) 重量 45g 尺寸 φ52X31.8mm
5. 相機標準鏡頭焦距50mm
50mm鏡頭的意思是固定焦距的鏡頭,鏡頭光學后主點到焦點的距離為50mm。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
6. 相機標準鏡頭的焦距
通常普通的監(jiān)控攝像頭,在同系列的產(chǎn)品下,往往會提供3.6mm、4mm、6mm、8mm、12mm等等不同規(guī)格的鏡頭指標。那我們在購買監(jiān)控攝像頭時,除了清晰度指標之外,鏡頭的焦距也是很關(guān)鍵的參數(shù)。在選購時,需要根據(jù)實際的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焦距的監(jiān)控攝像頭。
焦距: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鏡頭焦距的長短決定著拍攝的成像大小、視場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畫面的透視強弱。
視場角:以鏡頭為頂點,以被測目標的物像可通過鏡頭的最大范圍的兩條邊緣構(gòu)成的夾角。
景深:指在攝像機鏡頭能夠取得清晰圖像的成像所測定的被攝物體前后距離范圍。
不同焦距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區(qū)別?
簡單來說就是:
? 焦距越小,可視距離越近,視場角越大。
? 焦距越大,可視距離越遠,視場角越小。
不同的使用場景要選擇不同的焦距。
? 視場角較大、物距變化范圍較小的場景,可選用2.8mm或4mm鏡頭。
? 視場角較大、物距變化范圍較大的場景可,選用6-12mm鏡頭。
不同焦距的鏡頭推薦的監(jiān)控距離:
? 2.8mm的鏡頭可以用在儲藏間等狹小空間的監(jiān)控環(huán)境中,最佳監(jiān)控距離3m以內(nèi)。
? 4mm的鏡頭可以用在小商鋪或者家庭等室內(nèi)環(huán)境中,最佳監(jiān)控距離3-5m。
? 6mm的鏡頭可以用在小商鋪或者家門口等場景下,最佳監(jiān)控距離5-10m。
? 8mm的鏡頭可以用在室外的道路、胡同等場景下,最佳監(jiān)控距離10-20m。
? 12mm的鏡頭主可以用來監(jiān)控特定位置,比如一些特定的出入口等,最佳監(jiān)控距離20-30m。
7. 135相機標準鏡頭
135這個焦段是一個典型的特寫焦段。
特點是畸變控制極佳,同時可以獲得很小的景深。如果你說的是定焦的話,確實拍攝會受限制。不知你使用的是尼康賓得還是索尼,好像只有這幾家有135定焦。如果你的相機是c畫幅的話就不要考慮這款鏡頭了,全畫幅也只適合拍人像。其他題材的話你也只能選擇小景拍攝,同時要保持比較遠的距離。
135因為不具備微距能力所以,想要這個焦段又想拍微距,可以考慮尼康105mm、佳能100mm。都是微距鏡頭,效果很震撼。但拍人的話有一點銳,不過影響不大。如果想拍人效果提升,又想題材變廣,最好的選擇是85定,這是標準的人像王鏡頭,佳能尼康都有非常優(yōu)質(zhì)的1.2大光圈。掃街的話,其實任何鏡頭都可以掃,最方便的就是選擇變焦。70-200焦距最合適就是稍重,需要買帶防抖的鏡頭。135實際上拍全身站的太遠,具體沒有算過估計也在10米開外了,這樣會影響畫質(zhì)的。
8. 相機標準鏡頭的視角大約是
這個標準不是對哪類哪種相機而設(shè)立的標準,50mm焦距鏡頭它從視角(可視角)長寬比例就一個標準,兩邊伸:廣角一標準一遠攝。也可以理解成是所有相機的標準鏡頭。
9. 相機標準鏡頭的視角
1、主觀鏡頭: 主觀鏡頭指的是攝影機的視點代表劇中某一人物的視點拍攝而成的鏡頭。主觀鏡頭常采用畫面變形、色彩變幻、焦點變換等手段,使其主觀性更為突出。主觀鏡頭可使觀眾從該劇中人物的角度“目擊”或“直面”其他劇中人物及場面的動作和發(fā)展,從而產(chǎn)生與劇中人物相似的主觀感受。是導演將觀眾直接引入劇情的有力手段之一。
作用:主觀鏡頭給觀眾以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的體驗,使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經(jīng)常用來表現(xiàn)人物的主觀感受、思想感情、幻覺夢境或某種特殊的精神狀態(tài)。
2、客觀鏡頭:客觀鏡頭,又稱中立鏡頭,是電視節(jié)目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拍攝角度。它不是以“劇中人”的眼光來表現(xiàn)景物,而是直接模擬攝影師或觀眾的眼睛,從旁觀者的角度純粹客觀地描述人物活動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鏡頭。這種鏡頭視點不帶有明顯的導演主觀色彩,也不采用劇中角色的視點,而是采用普通人觀看事物的視點,所以才被稱之為“客觀鏡頭”。
10. 相機標準鏡頭和電動鏡頭區(qū)別
主要區(qū)別是: EF-S 18-135mm f/3.5-5.6 IS USM鏡頭使用1片非球面鏡片、1片UD鏡片,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超聲波自動對焦馬達,可全時手動對焦 給他配上底座在拍攝視頻時,可電動變焦,變焦畫面更流暢,EF-S 18-135mm f/3.5-5.6 IS STM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STM步進馬達,可全時手動對焦。EF-S 18-200mm f/3.5-5.6 IS鏡頭使用2片非球面鏡片、2片UD鏡片,自動對焦馬達使用的是普通自動對焦馬達 18-135mm鏡頭比18-200mm鏡頭焦距短,18-200mm鏡頭遠攝能力更強。
11. 相機標準鏡頭是多少mm
中畫幅鏡頭與全畫幅鏡頭這樣換算:
中畫幅畫面尺寸比全畫幅(35mm膠片)要大得多,而且有多種規(guī)格,那么換算系數(shù)就不一樣。比如一款中畫幅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為80mm(畫幅對角線長度),它就相當于全畫幅的50mm標準鏡頭,那28mm就相當于全畫幅的17.5mm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