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7r2和a7r3對焦
速度快的,不過,目前已經被升級款a7r3取代。
2. a7r2對焦模式
索尼a7m2和r2有像素上的區(qū)別,m2是2千多萬像素,r2是4千多萬像素,r2去除了低通濾鏡,而m2不是。對焦的點數不同,r2399個對焦點,m2只有117個,價格不同,r2貴m2便宜。
3. a7r2和a7r3對焦區(qū)別
索尼A7R3傳感器尺寸是35.9×24mm。索尼A7R3擁有一塊4,240萬像素的傳感器,相機內置五軸防抖,這在靜態(tài)拍攝照片中作用比較大,也支持鏡頭防抖組合,連拍相比索尼A7R2提高到了10張每秒,配合強悍的臉部識別和眼部對焦功能,可以快速抓拍各類運動的人和動物。感光度支持100~32,000 ,夜晚再黑也能拍得清楚。
4. a7r3對焦模式
首先,單點對焦就是中心點對焦。 其次,手動對焦就沒有一點或多點對焦的說法了。 最后,設置里面有一個對焦點的設置,如果你新買的機器,建議沒事兒事來回翻一翻看一看,動一動設置熟悉下機器。
5. a7r2對焦怎么樣
合適,索尼微單A7R2搭載了4240萬像素35mm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傳感器,ISO擴展最低50、最高102400,并且可以實現102400 ISO與4200萬像素并存。
而且索尼微單A7R2的對焦速度也較前代產品提升了40%,自動對焦模式下可以實現每秒5張高速連拍能力,同時內置5軸防抖,支持4K視頻錄制,靜音快門設計。在同價位全畫幅相機中,索尼微單A7R2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高性能索尼全畫幅微單。
6. a7m2和a7r2對焦
不值得。
a7m2和a7r2都是a7系列第二代產品,但在拍照方面差距還是蠻大的。
一、像素差距,a7r2像素4100萬,a7m2像素2400萬。雖然a7R2 的像素比起a7m2 要高近60% ,但高感方面直觀感受上依然略勝一籌。
二、對焦方面,a7R2 擁有399 個相位對焦點,對焦點覆蓋范圍比起只有117 個對焦點的a7m2 要大不少,所以在追焦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而對焦響應方面,兩者速度其實差不多,都足夠快。
7. A7r3對焦
按Menu打開菜單,到第二個選項組里面,翻到第九頁,找到音頻信號選項,選擇“關”
8. a73和a7r3對焦
配FE55/1.8。素質和光學性能搭配最好的莫過于FE55/1.8了,純光學性能可以直接跟徠卡、蔡司同規(guī)格的鏡頭PK,如果不喜歡標頭焦段,可以選擇FE35/2.8,便宜實惠,想要更好還有FE35/1.4。想要玩轉接的話,可以考慮各種單反系統(tǒng)的定焦鏡頭,而旁軸系統(tǒng)基本上35及以下的廣角就不要想了,都陣亡了。A7主要功能;索尼A7采用了增強型混合自動對焦功能,結合了相位檢測自動對焦和快速智能自動對焦(進化的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優(yōu)勢,能快而準確地檢測對焦方向和聚焦目標。
拍攝移動的主體時,連續(xù)自動對焦鎖定功能根據檢測主體的特征和尺寸變化,自動調整目標框相應尺寸來跟蹤主體,完成合焦。
BIONZX影像處理器加快了跟蹤和檢測速度,進一步提高對焦速度。
拍攝人像時,打開人臉檢測功能,眼控對焦技術可讓焦點對焦在人眼上,不會因為重新構圖而失焦,得到清晰銳利的細節(jié)。
9. a7r3和a7r4的對焦
許多人對追蹤對焦有誤解,認為對焦點會自動改變跟隨移動的物體,其實不然。
追蹤對焦一般相機的設置需要注意幾個地方:
一、對焦模式設置成伺服連續(xù)自動對焦。這個對焦模式一旦被拍對象被對焦鎖定后,對焦馬達會不停的驅動鏡片組跟隨被拍對像,讓它始終處于焦平面上。但前提是被拍對像不能離開對焦區(qū)域。
二、選擇單點對焦或者區(qū)域對焦。因為被拍對像不能離開對焦區(qū)域,所以選擇單點或區(qū)域對焦方便鎖定對被拍對像,并配合適當的左右移動相機跟隨,才能完成追焦拍攝。
值得注意的是,追焦拍攝要保證一定的快門速度,比如拍拍飛鳥、快速移動的運動員等等,快門速度要在800以上。
而另外一種慢門追焦則走向相反的另一種極端。比如需要背景拍出動感模糊,相機設置不變,但快門則設置在30到60之間。
10. a7r2對焦很差嗎
精度主要是受到機身對焦性能的影響,理論上反差對焦精度最高,片上相位其次,存在反光板的系統(tǒng)對焦精度最差。記得之前有D810和A7R2的對焦精度測試,無反的精度和一致性優(yōu)于單反。當然除非跑焦,兩者精度都是足夠的。
對焦速度就受到鏡頭馬達,鏡組重量,對焦行程和機身對焦性能的多重影響了。鏡頭馬達根據能驅動鏡組的重量大概分為直流線性,超聲波線性,直流旋轉,超聲波旋轉,環(huán)形超聲波。除此之外還有佳能使用導螺桿結構的步進馬達STM和索尼的魔改直流線性馬達XD。而對于對焦速度的影響,需要使用齒輪傳動的直流馬達和微型超聲波馬達基本上是并列最慢的,這兩者通常用于驅動中等對焦鏡組但是較為廉價的鏡頭,很多還是整組對焦,因為齒輪傳動的緣故噪聲大響應速度也不太好,典型如索尼50/1.8和50微。環(huán)超的好處是啟停性能和扭曲非常優(yōu)秀,還可以做成機械結構的全時手動對焦。但由于存在旋轉向直線運動的轉換,整體速度不一定是最好的,通常也被用來驅動較大的對焦鏡組。而幾種線性馬達雖然驅動力較弱(XD除外),但是響應非常靈敏,配合小尺寸對焦鏡組可以達到極高的對焦速度,如索尼35/1.8的對焦速度就快到測不準。當然馬達選擇和鏡頭設計是互相制約的,更大的對焦鏡組能獲得更大設計空間,但對焦速度必然有所犧牲。
而機身對對焦性能的影響主要還是對焦算法和硬件。基本上相位對焦能通吃一切馬達,但反差對焦需要配合小鏡組的線性馬達才能達到足夠的對焦速度。極端案例就是松下的DFD,由于需要對焦鏡組快速抖動判斷對焦方向和距離,松下自己的L卡口鏡頭幾乎全是1片鏡片配線性馬達的設計。如果使用適馬未來的幾只環(huán)形超聲波L口鏡頭怕是對焦性能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