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怎樣拍好蟲子?怎樣用光?怎樣配色?怎樣構圖?怎么搭配前景背景?怎樣運用虛實效果?
這道問答題出的是蠻專業(yè)到位的。雖然主題是怎樣拍攝好蟲子(昆蟲)?但它涉及到微距攝影中的各個方面。個人以為,在微距拍攝昆蟲中,創(chuàng)作型的拍攝與生態(tài)型的拍攝還是有區(qū)別的。生態(tài)型的拍攝主要體現在被攝主體特征的清晰記錄,而創(chuàng)作型的拍攝則應該在生態(tài)型的基礎上結合:用光,構圖,場景的調度與運用,這包括:配色,前后景的搭配與虛實(相襯)效果的綜合運用。
那么,該怎樣在微距攝影中拍攝好昆蟲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戶外)實拍,說說感受。戶外微拍昆蟲我是設備盡量從簡?;镜脑O備為:(1)單反機+百微+三個組合在一塊的65mm近攝接圈。
(2)必備的微型三腳架。戶外大多的拍攝環(huán)境是不容許從容展開支起常規(guī)三腳架的,因而利用微型三腳架借助自身做支點在戶外微拍時能起到很不錯的穩(wěn)定效果。
1,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怎樣用光?時常有一塊同去進行微拍的初學者問我這個問題,我回答是:如同花卉的拍攝,盡量的將被拍攝主體置于光照之下,盡量的采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
戶外微拍昆蟲,在必要時是需要主動介入的。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時常受光照的不良,環(huán)境雜亂等限制,這就需要拍攝者的主動介入,盡量將被攝主體移動到合適拍攝環(huán)境中,盡管這樣容易驚擾了被攝主體,但為了拍攝效果,這個介入是很有必要冒險嘗試的。有了光影,就有了故事,有了情節(jié)。這同樣適合于微距攝影。
2,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怎么構圖?這里首先得簡單的說明下:微距鏡頭在微拍段的景深是很淺的,特別是在微拍段的最近距離拍攝時,其景深可用“薄如層紙”來形容。如下圖紅箭頭所示鋪墊這一點,主要是想說,微拍昆蟲的構圖,多是在畫面的縱深清晰面相對狹窄的“平面”
中進行布局的。在構圖上,依據被攝主體狀態(tài),可以通過利用拍攝現場景物,或是對稱或是線條,或是極簡等方式來達到。(1)利用場景物的曲線(如藤須)動感來體現畫面觀賞韻律。
(2)
利用昆蟲群隊自身的趣味點,讓對稱的畫面透著昆蟲靈性。
(3)對角線的構圖,配以極簡的畫風,自帶美感,這在微拍昆蟲中是常用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個人覺得,微距攝影的構圖因鏡頭景深的狹窄清晰面的原因,倒是簡單了許多,再結合以場景的調度與運用,可以有更多的不同的構圖形式體現。如下述:場景的調度與綜合運用。
3,戶外微拍昆蟲,場景的調度與綜合運用。這包括:配色,前后景與虛實相襯的綜合運用。(1)簡潔的背景選擇與雜亂的背景虛化,是場景的調度與運用很重要的一部份,領悟到這一點是有助于提升微距攝影的拍攝技能與作品的觀賞性的。關鍵點是把握好微距攝影拍攝距離:一是把握好與被攝主體的距離,二是把握好被攝主體與背景的距離。
(2)
利用前景虛化營造畫面空間感。如下圖,同一主體同一場景,只是拍攝時的機位有高度與角度的差別。
這是只站在護欄上的象鼻蟲。相對于上圖,下圖只是將拍攝機位稍稍往下沉,拍攝角度稍微仰拍,前景的護欄邊沿就產生了虛化,增加了畫面縱深感。在微距攝影中,利用前景的虛化來增強畫面的空間感,是很有效果卻是很容易被忽視的。
(3)戶外拍攝昆蟲,色彩的搭配與背景的選擇。這是起到烘托被攝主體和美化畫面的重要手段之一。盡可能的選擇光照均勻色調相近的場景為背景,這樣背景虛化后容易保持相近的色調,提升畫面觀賞性。
利用好拍攝場景的有利條件(如:樹葉間隔,受光小葉子,水滴等)
,讓焦外的光斑完美入畫,這無疑對提升畫面的觀賞性是加分的。
黑暗色的背景,屢試不爽的寶典。這里關鍵點是掌控好高光部的曝光取值。簡單的方法是“手背測光法”,即:在光優(yōu)或快優(yōu)下,先以伸開的受光手背(對焦不準也沒關系)進行測光取值后,結合自身的拍攝習慣(我習慣曝光補償-1)用M檔進行相應的快門光圈設置,拍攝。戶外拍攝昆蟲,是個吃苦的活兒。用心,細心,耐心的觀察與擇機拍攝,并了解些昆蟲的習性,是昆蟲微距攝影的關鍵所在。
(原創(chuàng)圖文,實拍感受,交流參考,謝謝觀看)尊重原創(chuàng),請勿搬運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