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用“形美神韻”來形容一幅畫作的整體效果,在“寫意”的傳統(tǒng)國畫或者是“寫實”的西方油畫中同樣受用,至于藝術家們怎么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就不多做解釋說明了,我們該去注重藝術作品中色彩和構圖是什么關系,畢竟這是繪畫藝術給人視覺效果最直接的因素,
藝術作品中人物的情緒是依靠“色彩”來表達,這在西方油畫作品中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在國畫中色彩通常被稱之為“筆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這樣去理解“色彩是繪畫藝術的語言”,畫面中筆觸與筆觸之間的距離就形成一種特定的情緒,要弄清楚畫作中每個部位的筆觸都是不一樣,這是藝術家處理色彩時產(chǎn)生的效果,
所謂的構圖,其實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就是塑造畫面的空間感,這構圖的過程可以是從最早期的素描開始,在整個西方藝術史上,素描的出現(xiàn)運用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所以那時候的作品就呈現(xiàn)出形象的空間立體效果,達芬奇的“黃金分割比例”就是構圖的效果,
那么色彩和構圖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形象的理解色彩形成了色塊,色塊與色塊之間的距離就是一種構圖,要明白單一的“色塊”不叫構圖,因為色彩和線條是不能脫離畫面而獨立存在的,每一件藝術作品的構圖都是非常嚴謹?shù)?,那是因為藝術家要區(qū)分作品的主次,從而突顯主題,
色彩是在表達情緒,構圖是突顯畫面的空間立體感,只有嚴謹協(xié)調(diào)的空間立體效果,才能讓畫面人物的情緒飽滿豐富,就好比一個人在四面環(huán)山空曠的地方高歌,這回聲就如同畫面的張力,形成一種畫風,藝術的想象力是天馬行空的,但是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和構圖是有次序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視覺藝術中,如繪畫、攝影,色彩和構圖是必不可少的這兩個重要元素,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能被觀者的眼睛捕捉到,作用是為了啟動觀者的視覺感受力,進而激發(fā)觀者的審美思維,從而達到藝術賞析的目的。把觀者的具象思維引導至抽象思維,是它們的本質(zhì)作用。
視覺藝術中的色彩就是設色,是把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色彩,如,紅橙黃綠青藍紫,施加到畫面中,增加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這些色彩都有具體的情感指向,在繪畫藝術中的作用更明顯,是表現(xiàn)畫家情緒和氣質(zhì)的必備元素。
構圖簡單來說,就是畫面形式,是藝術家通過題材、技巧和思想,把畫面完整的組織起來,來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只有先琢磨出構圖,才能考慮設色,色彩必定是依附在構圖之上的。如果沒有構圖,再亮麗的色彩施加上去都沒有意義。如果一幅畫沒有構圖只有色彩,其畫面形式肯定是雜亂無章的。
由此可見,在視覺藝術中,構圖的作用和重要性要遠遠大于色彩,沒有構圖的話,色彩是不能獨立存在于藝術中的,是沒有生命力的產(chǎn)物。試想一下,一個油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只在一片畫布上堆砌各種各樣的色彩,這樣創(chuàng)作能是繪畫嗎?肯定不是。
色彩和構圖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我打一個比方,構圖是最基礎的東西,就像一個人,而色彩就是人身上所穿的衣服,能襯托出人的氣質(zhì)和漂亮。若沒有人,再漂亮的衣服也顯示不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