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勃朗式用光技術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處,即臉部的兩側是各不相同的。其用光效果還可根據(jù)攝影者的意愿用輔助光任意調節(jié)。般采用倫勃朗式用光需要兩盞燈照明,經(jīng)改進后再加用第三盞燈用以調節(jié)反差。具體拍攝時,先打開主燈并調節(jié)其角度,使倫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攝者臉部的暗側。然后打開正面主要的柔光燈,直接對著被攝者臉部的亮側,它能照亮被攝者的臉部并增加深度,繼續(xù)設法使被攝者轉動頭部,直到倫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處地照在他的面頰上為止。最后適當加入發(fā)燈或背景燈進行調節(jié)。
“倫勃朗光”來自巴洛克時期著名荷蘭畫家倫勃朗繪畫的光效,倫勃朗的人物繪畫中無論是多人集體畫還是個人肖像,其光線都是側光,光源的方向大約是在和畫平面水平夾角30度、和地平面垂直夾角60度的方向。特別是在人物肖像中,因為這個光線的原因,人物的面孔亮部只有差不多半張臉稍多一點,額頭和下巴就構成一個上大下小的倒三角。這個光線下,人物的面部層次表現(xiàn)比較豐富,特別是對于西方人,下陷的眼窩、高聳的鼻梁、突起的顴骨構成了明暗起伏。倫勃朗繪畫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黑”,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光源,其它都在暗影中,人物肖像也都是黑衣白圍脖,和低調攝影一樣。你如果說和倫勃朗有關的電影,前蘇聯(lián)拍過一部根據(jù)倫勃朗同名畫改編的電影《夜巡》,講的就是那幅畫描寫的故事。倫勃朗肖像畫風格的人物肖像是攝影中非常常用的形式,著深色服裝人物面部正對鏡頭,側上方單主燈,暗色背景加弱背景燈(不是純黑背景)。你可以看一下倫勃朗的自畫像系列,然后嘗試上面說的布光方式拍模特。練習掌握燈位后,你就可以出去拍人物了。倫勃朗一生畫過很多自畫像,每年至少一幅,從青壯年一直到晚年都有,可以讓你看到倫勃朗光下各種人物的肖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