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騰龍的17 50(A16)內(nèi)置自動對焦馬達嗎?
最早的一批A16尼康口的沒有馬達,之后出的都有馬達了,也就是說現(xiàn)在市場上的是全有自動對焦馬達的,現(xiàn)在的A16都是AF的,也就是AutoFocus,主動對焦的意思
不過A16的馬達不是很給力,對焦比較慢,暗處拉風箱比較嚴重,副廠頭的個體差異比較大,個別存在跑焦現(xiàn)象,有的甚至很嚴重,買的時候要試好了!
就這么多吧,手機手打,希望對你有幫助!
恒定光圈 F/2.8
騰龍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A16) 應該是第二版 帶自動對焦馬達(機械的)
在D3100或D5100之類的機子上能實現(xiàn)自動對焦
第三版 B005 防抖 (VC)
恒定2.8光圈啊。
帶自動馬達,D3100可以自動對焦
沒有防抖
二、佳能550d的鏡頭
你所說的鏡頭都可以用在550D上,要注意購買副廠鏡頭要購買For Canon的型號. 由于550D屬于APS-C畫幅相機,轉(zhuǎn)換135焦距需要乘以1.6系數(shù),就是說,24-70mm的鏡頭,在550D上等效于全幅的38.4-112mm,所以即使是騰龍SP 17-50mm F2.8VC這類等效27.2-80mm的鏡頭,也只是標準變焦鏡頭
如果是人像,那么你也明白大光圈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長焦也能獲得不錯的焦外虛化效果,并且壓縮景深,獲得不錯的人像特寫,所以假設你對廣角端沒有特別的依戀,那么24-70 F2.8 EX HSM顯然更適合你,等效112mm的70mm端加上F2.8是最理想的,70-200就太遠了.
而如果平時你也希望拍些日常的廣角,那么我會推薦騰龍SP 17-50 F2.8 VC,F2.8大光圈,等效28-80mm的常用焦段,還有3檔快門的VC防抖,可以說是一個適用范圍十分廣的鏡頭.而50/1.8II是一個比較廉價的大光圈鏡頭,性價比也十分高,但是在一些希望拍攝人物特寫的時候,只有0.45m的最近對焦距離會拖你后腿(17-50F2.8VC全程0.25m最近對焦),在預算足夠的話,倒是適合入一只作為夜晚用的大光圈備用鏡頭.
如果你希望使用廣角變焦鏡頭,那么就應該考慮Sigma的10-20 F3.5 或者 tokina 12-24 F4,它們在550D上等效于16-32mm,或者19.2-38.4mm.
騰龍 A16 17-50mm F2.8
拍人像的 話 焦距在85 這間都挺好的!50的頭是標頭,好多大師級的攝影師都是用50頭拍的
三千元左右選騰龍17-50F2.8
說了你也許不信,18-55 IS其實就挺好。
另加一個85/1.8定焦,便宜又大碗的方案。就是不夠亮騷而已。
買小黑不如買小小白。
適馬的2470,跟佳能或尼康的2470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兩支頭比較起來絕對是原廠鏡頭占優(yōu)勢。1,新設計的光學鍍膜,帶有ud鏡片和圓形光圈,收小光圈拍攝銳度較高,整體色彩還原較好。2,整體做工、耐用性比騰龍a17
更出色。3,擁有is
光學防抖系統(tǒng),對于長焦鏡頭來說,手持拍攝很重要~
4,在digic
4
影像處理器下可以用周邊光量校正功能(原廠鏡頭)
三、騰龍17-50 f2.8的問題
樓上回答不錯 我來補充和糾正一些
這鏡頭一共有三個版本
早期的A16 (SP AF 17-50mm F/2.8 XR) 這個不帶鏡頭馬達 不可在無鏡頭馬達的機身上實現(xiàn)自動對焦
二代A16(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LD)這個加入了機身馬達 實現(xiàn)了在無機身馬達的機器上對焦 但不是樓上說的超聲馬達 是機械馬達
B005 (SP AF 17-50mm F2.8 XR Di II VC)這次變動比較大 加入了VC防抖系統(tǒng) 同樣還是是機械馬達 濾鏡由A16的67毫米變?yōu)榱?2毫米 鏡頭更長更粗 最近對焦由27厘米變?yōu)?9厘米
B005較A16來說 色彩偏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但是部分用戶反映它的2.8光圈銳度不如A16好
關于對焦 我有一只A16 確實存在對焦偏差 但是我在機身上進行了微調(diào)就很準了
A16銳度真是很不錯 焦外成像和原廠頭比有差距 不過對得起這個價格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稍微容易進灰塵 密封不算很好
關于價格 A16水貨2250左右(現(xiàn)在市面上的應該都是帶馬達的款) B005在3000左右 行貨價格不是很清楚
還可選擇的有適馬類似的頭和圖麗的類似焦段光圈的頭 但是他們較騰龍的來說 性價比沒有騰龍的好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四、普通的鏡頭如何拍微距?
這個鏡頭不是微距頭,最近對焦距離是0.27M,如果你非要用這個頭拍微距的話就弄一個大一點的放大鏡試試吧??墒欠糯箸R的邊緣都會有變形的。或者你可以裝一個近攝鏡片,也可以達到微距的效果。但是效果都不如專業(yè)的微距鏡頭好。當然,不管用什么方法,腳架是必須的了,用慢快門的話最好用快門線,用實時取景,開啟反光板預升功能,這樣可以把抖動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沒有快門線的話可以用延時自拍功能,避免由于按動快門所帶來的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