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zhì)差。主要是高感和低感的畫面純凈度都遠不如。這是我認為最大的缺點。低感,舉個栗子貓: 拍一張有黑色文字的白色銅版紙,正常日光,JPG直出,標準模式,EM5 II在ISO LOW下拍攝,100%放大看,白色紙面都會有莫名的淡淡的均勻的小黑斑。5D2加鐵痰盂在ISO 400下拍完全沒有,非常干凈。這個和鏡頭無關(guān),我試了1442EZ、25 1.8、45 1.8三個鏡頭都這樣。高感,不用舉栗子貓了,EM5 II最高可用也就是ISO 1600了,不管環(huán)境光如何,還得再降噪一下,1600往上基本沒法看。5D2光線稍好的時候ISO 1600完全沒問題,3200勉強用。問題是5D2發(fā)布時間比EM5 II發(fā)布早了7年,近兩年新出的單反高感低感都會更強。這個畫質(zhì)問題在拍人臉的時候更明顯,特別是看皮膚的質(zhì)感時。個人認為無解,要么等m4/3換更新的cmos,要么只能縮圖。
我從奧巴跳到尼康又跑到索尼?,F(xiàn)在一直A7Rii拍照片,A7Sii拍視頻。說下我的訴求。我是一位專欄撰稿人,內(nèi)容包括圖文和視頻。近1年以視頻為主。專欄內(nèi)容以老車為主。拍照和攝像全是自學(xué),玩著玩著就覺得M43特別適合純玩兒,但對于進階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低感光條件下。當然了,強大的后期能力也許能拉回一些。再說視頻方面,索尼A7Sii的能力不是鬧戲的,躁點控制讓我放心地在沒有額外燈光條件下進行很多視頻拍攝,僅有的光源大部分也是車庫里的白熾燈或是...幾個白熾燈,但成像效果依舊讓人滿意。不說深了,因為我也說不深,就像我前面說的,我是自學(xué),youtube是我老師(我國外定居),我也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自學(xué),那就沒有必要道聽途說只看數(shù)據(jù),自己用著舒心就行。
輕,以前用A7,雖然是微單了,但是還是覺得大,出去旅游也是一大堆東西,后來換了個松下GM5,終于解脫了,一個12~32一個45~175,小包就裝下了。照片好不好,主要是相機后面那個頭,回來選照片,也沒發(fā)現(xiàn)GM5拍的比A7差多少。論壇上那些鍵攝,整天干的就是拍瓷磚墻,然后把照片放到200%,評頭十足。這是器材評測,不是攝影長焦,M43是X2的系數(shù),松下100~300的頭也就2000多,還帶防抖,成像品質(zhì)也不錯,非常實在的良心頭。用Gx7的機身就是600的焦距。GX7的對焦也很快。一個獨腳架就搞定了,犯不著上捷信。+GX7連人家還沒有人家一顆鏡頭的錢便宜,M43的鏡頭比起其他可便宜太多了。牛頭也就其他家狗頭的價格。隨身,GM5+20餅,口袋里就裝下了,比起卡片機好很多。也比sony RX100便宜,擴展性更好,片子也不差。不知道為啥賣不好,真是渣一樣的營銷。對焦,松下的對焦簡直是享受,拍人直接鎖定到眼睛上,光線暗也不會拉風箱,觸摸屏直接指點對焦。防抖,松下的防抖可以降2檔快門,奧巴據(jù)說可以降5檔。講了優(yōu)勢講下劣勢高感,底小,高感肯定渣,但是你干嘛非要發(fā)揮這個劣勢呢??不是還有腳架嘛。虛化,也是因為底小,但是虛化就是攝影的全部?B格低,相機小沒辦法,在外行眼里不如那些用入門單反機身,弄個三陽大黑頭的有B格。廣角弱,X2系數(shù)長焦占便宜,廣角就吃虧了。其實看你要什么,如果是還在燒器材階段,自然會對論壇上那些拍瓷磚墻,然后放大到200%,啥銳度、暗角、畸變…………等等鍵攝高手,甚至是百度鍵攝高手的吐槽介意。這幫家伙的有幾個拍的片子是可以看的?你看他們貼的都是些啥。這幫家伙,搞不好是百度一堆其他鍵攝高手的吐槽,然后如果你要把妹,那么不建議M43,太像卡片了。弄個又粗又大又黑,穿上攝影馬甲,腳架閃光燈反光板一應(yīng)俱全的方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