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畫幅相機的主要結構部件和作用
其實看著高大上的大畫幅相機屬于最原始的照相機結構。大畫幅一般分為4X5寸機型、5X7寸機型、8X10寸機型,以及較少見的12×20、16×20、20×24寸機型等,后面的這幾種也有稱為超大畫幅機型的。
總之它們的結構都是大同小異,無外乎機身(就是個盒子)、取景屏(毛玻璃)、鏡頭板(固定鏡頭)、鏡頭、導軌(鏈接機身和鏡頭板,可移動進行對焦)、折疊皮腔(鏈接鏡頭板和機身,起到遮光的作用)。至于我熟悉的光圈和快門都在鏡頭上,所有的鏡頭都是鏡間快門結構,最小的機器4X5呵呵,你倒是想讓他做一個焦平面快門,那成本?那體積?那震動?想想就害怕。
大畫幅相機結構
拍攝時先打開鏡頭光圈和快門,用機背毛玻璃瓶取景、對焦,然后關閉快門,重新設定快門速度和光圈值,后背換上膠片然后進行曝光。
缺點
1、特別笨重,不適合抓拍和新聞記錄類的題材,只適合擺拍和風光攝影。使用麻煩、步驟繁瑣,每一步全靠自己調整設置。取景器看到的畫面是顛倒的,對焦很慢很蛋疼。戶外強光下很難看清取景畫面,還需蓋上一塊遮光布進行取景和對焦。
2,拍攝成本和關聯投資極高,膠片貴、沖洗貴且耗時。由于機器笨重須購置一個專業(yè)的、穩(wěn)固的架子。由于光線復雜,還需要另購一個高性能的測光表。有的發(fā)燒友還會自己建立暗房,購置沖洗設備。
優(yōu)點
1、扛出去很拉風,適合裝X,呵呵。
2、底片真的好大,畫質真的很好,很有成就感。
3、移軸拍攝建筑物可完美控制透視,根據沙式定理很輕松拍攝出理想的全焦點全景深(不是靠小光圈和短焦距的原因)畫面。
二、請問專業(yè)人員,現有魚眼鏡頭3.5mm,要拍4米寬的東西,最近離多遠?
魚眼鏡頭分為圓魚眼和對角魚眼。
我知道的單反相機上魚眼鏡頭從17mm到6mm都有,包括全畫幅和APS-C的。視角多在90度至220度之間。最常見的接近180度視角。
如果是180度視角,也就意味著無論你離你那4米寬還是40米寬的東西,無論離它15cm還是15m,甚至更近,只要能合焦,都可拍全。
你所說的3.5mm的魚眼我還真沒聽說過。
不知道是不是單反相機上用的。
順便也說些相關的。
無法從一支鏡頭的焦距的長短,判斷其視角的大小。
因為不知道相機畫幅的大小。
一只75mm的鏡頭,在大畫幅機上可能只是個廣角。
在中畫幅機上是標頭。
在我們現在最多見的全畫幅135相機上算是中焦了。
如果是APS-C畫幅機上,75mm乘1.5或者1.6,等效焦距差不多120mm快趕上個小長焦了。
如果75mm物理焦距在攝像機、在小DC、在一體式長焦機上出現,那可真是“大炮”了!
所以,除了你所說的鏡頭焦距,還需要知道你相機CCD/CMOS的大小。
我知道的135相機上視角最大的魚眼是尼康的6mm,其視角大約是220度。
也就是說它可以拍到鏡頭后面的一部分物體。
超過180度的視角,意味著你鏡頭平面前所有的景物盡收。
這時已經與拍攝距離無關了。
大多數魚眼鏡頭的視角接近180度。
也就是說從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到無限遠,鏡頭前的一切盡收鏡中。
但魚眼鏡頭的嚴重畸變能否接受,是需要考慮的。
我有一支膠片時代的16mm魚眼,很少用。
不明之處歡迎再追問。
三、尼康d7200(18-140)照相機微距拍照為什么拍不成
尼康Nikkor 18-140mm f/3.5-5.6G ED VR鏡頭是一只較大變焦比的帶VR減震,可提高四檔快門及寧靜波動馬達。內對焦方式,光圈全自動的APS畫幅相機用變焦鏡頭。其最近對焦最近對焦離為 0.45m,對被攝物體的放大倍率有限,因此拍不了微距。
四、我的相機尼康d3000,在拍攝近物是模糊是怎么回事?拍攝遠景的時候沒問題,但是近物拍攝不管怎么調模式都拍不清楚
各款鏡頭都有各自的“最近對焦距離”,超過這個距離就無法對焦了。
五、尼康60D怎么拍近照?一直對不上焦. 一拍近照就按不了 請問怎么調
每款鏡頭和相機都有最近對焦距離,超過最近對焦距離就無法合焦了,您可以拉開相機和拍攝物體的距離,通過調整焦距來拍攝。如果滿意請給好評,不滿意請繼續(xù)追問。
六、下圖中 最大光圈,焦距范圍。最近對焦范圍,最大放大倍率,哪個好,為什么?
這不是鏡皇和50定的比較么?
從最近對焦距離、最大放大倍率和焦距范圍來說,鏡皇都要優(yōu)于50定無疑,便攜性要好許多;畫質上,畢竟沒對比過,我不敢說,一般認為,定焦好于變焦,姑且那么認為吧,但是定焦的便攜性要差于變焦,所以許多時候要為了那些便攜性犧牲一點畫質,這也是沒辦法的。
你說的這兩款鏡頭感覺上像尼康的吧?都是全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相機上比較能發(fā)揮出水準。如果你的是APS畫幅相機,50定也能用,但是鏡皇就沒必要入手了,在APS上沒有廣角端了。并且,鏡皇的售價,肯定比APS畫幅單反要貴,鏡頭比機子貴許多的話就顯得頭重腳輕,不協調了。
其實,鏡頭重要,鏡頭后面的頭更重要,一流攝影靠思想,二流攝影靠技術,三流攝影靠器材,提高技術,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比你用什么器材要重要得多。有水平的人,狗頭出牛片;沒水平的人,牛頭出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