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馬50-500mm的鏡頭打鳥夠用嗎?
樓主,首先我不得不承認的是,我沒用過這款鏡頭,只是根據(jù)經(jīng)驗幫您分析一下。
在我看來,打鳥夠不夠用分兩個方面
一.鏡頭的焦段,是否夠長,顯然50-500的長焦端已經(jīng)差不多了,不過具體您的機身是半畫幅還是全畫幅?這個是我最想知道的,雖然半畫幅只是放大,但是在視覺上看,卻是是焦段增加了。以我自身舉例,我有佳能IS小白70-200,SONY740G 70-400小白是5D2用的,經(jīng)常在動物園打鳥,后來覺得有點短,于是上了SONY740G機身NEX-7+轉(zhuǎn)接環(huán),等效長焦600mm 在我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下幾個問題
1.等效雖然到了600mm,但是因為這種長焦鏡頭普遍是F4-5.6或F5-6.3 所以受光圈限制對天氣狀況要求太高,最長焦段400mm 5.6光圈,陰天快門上不來,如果機身不給力ISO到不了1600,無法拍出理想的效果
2.防抖,所謂的防抖其實沒有意義,這么長的焦段,必須上架子,靠手持,那是跟自己過不去,別聽別人瞎白活,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才是目的,所以O(shè)S防抖的價值顯得不是那么高
3.成像,我的740G 實際焦段400mm 等效600m這個情況下拍攝麻雀、翠鳥這類的小型鳥,自身飛行速度快,動作靈敏,這時候很考驗鏡頭和機身的匹配程度,對焦速度慢,拉風箱,很容易錯失良機,當然技術(shù)可以彌補,可以用陷阱對焦的手法進行拍攝,不過不管哪種方式都不如跟焦來的實際。所以一方面請您考慮對焦速度,一方面我要說的是 (接下)
二.畫質(zhì) 畫質(zhì)方面,主要看您是拍攝什么題型的鳥,如果是小型的,除非是布景拍攝,比如很多人拍翠鳥喜歡弄個魚簍然后陷阱式拍攝,一般野外或者濕地,大一些很小的鳥,需要到家以后進行加工,把照片放大,然后再剪裁,才能有理想的效果,但是成像很不盡如人意,因為沒張這樣放大的照片,細節(jié)全無,只能看出來這是一只鳥,是什么鳥而已。
希望上述所屬能幫到您,同樣作為打鳥愛好者,分享我的經(jīng)驗,可以追問。
另外,我推薦您幾款相對不錯的鏡頭吧。
騰龍150-600, 這個是相當不錯的,雖然光圈低一檔,不過在同樣的焦段下,光圈是一樣的這個不用考慮了。價格方面也非常實惠我前些日子看好像6000多,焦段方面,如果是半畫幅機身等效可以到900,比您的50-500成像好太多,焦段長太多。
補充一個變焦鏡頭知識:最大焦段除最小焦段,光學變焦倍數(shù)越大,成像質(zhì)量越差。這個可以用18-55 18-135 18-200作比對
5D4配一支長焦鏡頭還是遠射鏡頭打鳥效果好?推薦幾個鏡頭參考下
打鳥,必須用超長焦2113鏡頭。焦距達到400mm算是入門……越長越好!5261
佳能100-400大白,或4102者1653佳能100-400二代……大白兔,或者騰龍150-600G2,或者適馬150-600sports,或者佳能那些內(nèi)超長焦定焦鏡頭,都容是適合打鳥的超長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