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原廠HB一78遮光罩能適用尼康70一200三代鏡頭電磁炮嗎?
卡口“70-200mm f/2.8”早在2018年8月的第一份“尼克爾Z鏡頭暫定發(fā)布計劃”上就已出現(xiàn),按原計劃“70-200mm f/2.8”本該在2019年年內(nèi)推出,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款鏡頭最終還是在2020年發(fā)布。
“70-200mm f/2.8”這一規(guī)格對于廣大攝影愛好者來說可以說再熟悉不過。它是各家“大三元”遠攝變焦主力。單就尼康單反系統(tǒng)就推出過三代70-200mm f/2.8,最新一代“電磁炮”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距今已快四年,而全畫幅微單中索尼、佳能、松下均已推出該規(guī)格產(chǎn)品。那么Z 70-200mm f/2.8 VR S又有什么亮點?下面筆者將其與同門“電磁炮”、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佳能RF70-200mm F2.8 L IS USM、松下LUMIX S PRO 70-200mm F2.8等同規(guī)格的產(chǎn)品進行對比:
?
規(guī)格對比
?
鏡頭結構
從規(guī)格對比來看,五款“70-200mm f/2.8”均配備光學防抖,其中Z 70-200mm f/2.8 VR S最長、松下最粗最重。由于佳能是唯一外變焦設計,且不支持增倍鏡,最終在同類鏡頭中做到最短最輕。鏡頭結構上Z 70-200mm f/2.8 VR S結合具有高光學性能的多種鏡片,例如新研發(fā)的藍光高折射(SR)鏡片,1枚螢石鏡片,6枚低色散(ED)玻璃鏡片和2枚非球面鏡片。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應用的SR鏡片,該鏡片與佳能BR鏡片作用相似,可大角度折射比藍光的波長短的光,實現(xiàn)高精度的色差補償。此外,Z 70-200mm f/2.8 VR S一大亮點,其70mm端支持約0.5m的最近對焦距離,這在同類鏡頭中是非常突出的,當然參考0.2x最大放大倍率,尼康70mm端近攝放大能力并不凸顯。
?
MTF曲線對比
成像方面,我們先來看看紙面實力,筆者對比了規(guī)格表中2款尼康“70-200mm f/2.8”的官方MTF曲線,Z 70-200mm f/2.8 VR S的MTF曲線表現(xiàn)非常出色,廣角端(70mm)中心接近1,比“電磁炮”接近0.9更強,邊緣掉至0.55,也強于“電磁炮”的0.4,整個畫面大幅下滑要到15-20之間;長焦端(200mm)Z 70-200mm f/2.8 VR S中心接近1邊緣也能維持到0.9以上,完勝自家“電磁炮”,電磁炮中心雖然可達0.95但邊緣下滑至0.8。以上均為理論對比,至于實拍表現(xiàn)如何,我們后文會進行實拍測試。
?
?
?
當然,官方提供的四個配件之一就是HB-78遮光罩,其余三樣是前后蓋以及鏡頭軟包。
電磁炮的各種原理
原發(fā)布者:MoGong在路上
電磁炮的結構和原理電磁炮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它的結構和原理很簡單.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力代替火藥曝炸力來加速彈丸的電磁發(fā)射系統(tǒng),它主要由電源、高速開關、加速裝置和炮彈四部分組成.目前,國外所研制的電磁炮,根據(jù)結構和原理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線圈炮:線圈炮又稱交流同軸線圈炮.它是電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線圈和彈丸線圈構成.根據(jù)通電線圈之間磁場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線圈固定在炮管中,當它通入交變電流時,產(chǎn)生的交變磁場就會在彈丸線圈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加速線圈電流的磁場互相作用,產(chǎn)生洛侖茲力,使彈丸加速運動并發(fā)射出去.(二)軌道炮:軌道炮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fā)射出去.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zhì)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當兩軌接人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jīng)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面間產(chǎn)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fā)射原理.(三)電熱炮:電熱炮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上述兩種電磁炮,其結構也有多種形式.最簡單的一種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內(nèi)設置有接到等離子體燃燒器上的電極,燃燒器安裝在炮后膛的末端.當?shù)入x子體燃燒器兩極間加上高壓時,會產(chǎn)生一道電弧,使放在兩極間的等離子體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發(fā).蒸發(fā)后的材料變成過熱的高壓等離子體,從而使彈丸加速.(4)重接炮:重接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