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對索尼 A7s2 無反相機的評價是如何?
它的視角覆蓋相當全面,28mm至135mm,在135畫幅上覆蓋了一部短片需要的大多數視角;它對呼畢簡游吸效應的控制做得非常好,好過不少低端甚至中端電影鏡頭,比如CP.2和UP系列;它是一支Parfocal lens,變焦完全不改變焦咐早點;電動變焦+SSM馬達提供了絕對平穩(wěn)而靜音的變焦,甚至起始會有一個小小的緩沖使畫面不至于突兀;它的銳度在135畫幅下非常理想,完全滿足4K拍攝的需求;它的光孔可以無級調節(jié);它的對焦環(huán)可以在電子模擬與Full MF之間完美切換,提供最好的手動對焦體驗;95mm的口徑讓它的暗角非常輕微;變焦與對焦手銷時幾乎不改變重心……
A7S初代是很不完善的,孱弱的對焦,防抖無力,內錄規(guī)格的低下,以及初代A7系列不那么友好的機身和按鍵,等等。A7S2最大的改進是改善了對焦。跟A7R2不一樣,可能是會影響高感表現的原因,A7S2并沒有引入相位對焦系統(tǒng),而是加入了144個被SONY稱之為“快速智能對焦點”的東西,覆蓋畫面中心36%的面積。拿到手之前對這個對焦系統(tǒng)其實真的沒多少信心,SONY的反差對焦始終表現欠佳。雖然拍攝視頻更多地依賴于手動對焦,但我拍攝獨立項目時因為常常是單人作鋒前業(yè),AF能力還是值得重視的??葾7S初代實在讓人失望,對于縱深運動的人或物體幾乎沒有任何追焦能力,若你放任自動對焦系統(tǒng)去追焦,畫面常常會讓你不忍直視。而且A7S對于非人類的畫面主體的判斷比較差,搜滑經常會出現啼笑皆非的對焦情況。拿到手以后,不得不承認SONY這次實在做得很棒。雖然新的對焦系統(tǒng)不論是面積還是速度都依然比不上A7R2,但已經很接近,與A7S有了質的差別。而且在低照度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速度和追焦能力在如此的銀漏清低照度環(huán)境中,依然死死地咬住了不算慢的出租車。對于畫面主體的判斷也比A7S甚至A7R2更出色。而且36%的覆蓋面積雖然聽起來不大,其實已經超過許多全畫幅單反相機了。五軸防抖的加入也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但與許多網友夸張的不一樣。常常在網絡平臺(包括知乎)上見到有人夸大五軸防抖的作用,贊其如小型斯坦尼康一般,似乎有了五軸防抖就不需要別的輔助設備了。其實五軸防抖的補償幅度相對于運動畫面而言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對于動態(tài)影像的拍攝最大的意義在于固定機位不一定非得要借助三腳架才能讓畫面能堪入目,或傳統(tǒng)上使用肩扛拍攝的鏡頭,在這兩種情況下,手持+五軸防抖可以讓拍攝更靈活,機位的變化更便利。
按鍵布局等方面的提升就不夸了,Menu和C3終于不再是一種折磨。更多的選項也加入到自定義按鍵中來,比如靜音快門——用過的人自然知道這有多方便。要拍攝高質量的畫面,鏡頭的選擇是一個永遠的難題,尤其是對于低成本乃至零成本項目。E口的短法蘭距可以轉接幾乎所有鏡頭,然而始終要認識到一件事情:絕大多數相機鏡頭其實都不適合用來拍攝動態(tài)影像。含巖大多數相機鏡頭是純粹為靜態(tài)拍攝設計的,完全沒有考慮動態(tài)影像的要求。悶廳比如,大多數變焦鏡頭在變焦時焦點會發(fā)生變化;比如,許多鏡頭在調整光圈時焦點會發(fā)生變化;比如,光圈只能1/3甚至1/2EV步進;比如,對焦環(huán)是電子模擬的或者行程非常短;比如,呼吸效應非常嚴重;比如巨大的暗角;比如,變焦或對焦造成巨大的重心變化,不適宜與穩(wěn)定器配合使用…談罩御…不一而足。
二、求助,索尼A7S2搭配什么大光圈的定焦鏡頭
根據拍攝需要選購鏡頭。
最好不盲目進鏡頭,占用不必要的資金。
如果只是愛好,通用性最強的定焦是35或者50
三、電子取景器可以方便的實現局部放大功能?
我用了gf1的那個evf,局部放大以后由于解析度不夠,意義不大,ep2 的evf解析度很高,應該會不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