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焦防抖鏡頭嗎好用嗎
這兩鏡頭,
不防抖的叫小小白,
防抖的叫愛死小小白,
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僅僅是防抖和不防抖的區(qū)別,鏡頭整體素質愛死小小白高出一個檔次。
你想問什么。
建議選擇防抖,因為70-200本身是個中焦到長焦的鏡頭,特別是長焦端,如果快門速度較慢很容易拍糊,所以還是需要防抖
2. 長焦鏡頭防抖開關在哪里
回答:
1.手機防抖不需要單獨設置哦。在你拍照的時候手機抖動會自動調節(jié)畫面使得畫面更清晰更穩(wěn)定。
2.OPPOR11拍照手機就是沒有防抖功能。
擴展:
oppor11不僅采用了1600萬像素廣角鏡頭,更配備了能將景物拉近的2000萬像素長焦鏡頭,可以輕松拍攝2倍的高清照片,甚至高達10倍的數碼變焦,清晰拍攝遠處的風景。而且2000萬的前置攝像頭,擁有背景虛化功能的前置攝像頭可以智能提亮膚色,輕松拍出自然裸妝的小清新效果??梢哉f不管前置自拍還是后置雙攝,oppor11在拍照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oppor11在專業(yè)人像模式下,可以更智能地感知焦點和背景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更高的背景柔化和虛化的效果,拍出真正對焦準確的人像藝術大片。普通人也可以拿oppor11拍出唯美的藝術照。
另外OPPO聯(lián)合高通定制了r11系列的旗艦影像處理器。這一款處理器可以在耗能更低的情況下達到更快的圖像處理速度。搭載這一旗艦影像處理器后,oppor11可以實現(xiàn)更快速的自動對焦、更平滑的光學對焦,同時畫面的色彩更優(yōu)質逼真,突破手機拍照的一系列局限。
3. 長焦防抖鏡頭嗎好用嗎知乎
防抖的含義
初次接觸數碼相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即拍攝出來的畫面不夠清晰,老是會發(fā)生重影或模糊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偶爾的失焦(即相機未能正常對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快門速度過低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條件下,拍攝到清晰照片的快門速度應該達到焦距倒數甚至更高。舉個簡單例子:佳能A75的鏡頭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廣角端,快門速度應該至少保持1/40s才能保證拍攝的照片較為清晰,而在長焦端,快門速度應該要達到1/125秒才行。
而且如果現(xiàn)場的光線條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那么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了。
可想而知,對于那些10倍光學變焦的產品而言,防抖技術則是更加必要,因為這些產品的長焦端往往達到370MM以上,因此,快門速度必須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則就只能望遠興嘆了。
其實在實際拍攝中拍攝者的手在膠片或是CCD/CMOS感光過程中的抖動是客觀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結構來減小由于攝影者手的抖動帶來的影像模糊。
防抖的分類
1、光學防抖:作為光學防抖技術,并不是讓機身不抖動,它是依靠特殊的鏡頭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結構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抖動造成影像不穩(wěn)定。
通過鏡頭組實現(xiàn)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為代表,它們依靠磁力包裹懸浮鏡頭,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振動產生的圖像模糊,這對于大變焦鏡頭的數碼相機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
通常,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并且會將信號傳至微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的位移量,然后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生的影像模糊。
而通過CCD在實現(xiàn)防抖,目前只有柯尼卡美能達能夠做到,它的原理與佳能、松下的光學防抖動技術相反,是依靠CCD的浮動達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將CCD先固定在一個能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通過陀螺儀感應相機抖動的方向及幅度,然后傳感器將這些數據傳送至處理器進行篩選、放大,計算出可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
2、電子防抖:電子防抖主要指在數碼照相機上采用強制提高CCD感光參數同時加快快門并針對CCD上取得的圖像進行分析,然后利用邊緣圖像進行補償的防抖,電子防抖實際上是一種通過降低畫質來補償抖動的技術,此技術試圖在畫質和畫面抖動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與光學防抖比較,此技術成本要低很多(實際上只需要對普通數碼相機的內部軟體作些調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目前市場上有卡西歐和富士采用的是電子防抖技術。
4. 長焦鏡頭的防抖重要嗎?
肯定帶防抖的好。區(qū)別就體現(xiàn)在防抖功能上。
同為70-200F4,鏡頭的焦段相同,光圈相同,于是,帶防抖與不帶防抖版本的鏡頭在成像效果上差別不是很大……從主觀角度說,甚至可以認為這兩款鏡頭的畫質相同。
但是,這兩款鏡頭的畫質相同,可不等于在實際使用中它們的畫質表現(xiàn)就沒有區(qū)別……這個區(qū)別就體現(xiàn)在防抖功能上……
帶防抖的70-200F4鏡頭在遠攝的時候處理更高。在暗光條件下用低感和低速快門的出片率更高……這就是實際使用中實實在在的優(yōu)勢……因此,防抖功能對于70-200這樣的長焦鏡頭來說,真的很重要。
當然了,如果你上三腳架的話,那么這個問題似乎就不是問題了……排除了防抖這個問題,這兩款鏡頭的實際畫質表現(xiàn)真的沒有太大差別……其實,鏡頭的成像效果之間的差別真的沒有想象中那么大……至少沒有兩支鏡頭之間價格的差距那么大…。
5. 長焦光學防抖
防抖功能能保證在長焦段內照片的成片率,嘗試過關掉防抖,結果畫面慘不忍睹,一片糊。
6. 長焦鏡頭帶防抖與不帶防抖的區(qū)別
這個問題需要針對鏡頭類型而看,對于廣角鏡頭來說,鏡頭防抖功能并沒有什么作用,重要性不大;而對于長焦鏡頭來說,增加了鏡頭防抖對于拍攝就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它能夠幫助攝影師拍攝出精美的照片,不錯過任何的瞬間,不拍糊掉任何照片。
鏡頭防抖和不防抖區(qū)別 1、鏡頭防抖可以用更慢速度的快 門 手持進行拍攝,如原來1/60秒拍攝可以降低到1/30秒拍攝;如果沒有防抖,那么快門手持拍攝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2、小光圈拍攝。在拍攝風景的時候常常會因為光照太大的關系而需要加大光圈,但這么做可能會影響到最終拍攝效果。有了鏡頭防抖后,就可以降低快門來保障小光圈拍攝,不必為了光線充足而拼命的加大光圈。
3、降低畫質。鏡頭防抖相機在光學設計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加入了鏡頭防抖后,它原本的畫質會進行了修飾,所以畫質會變得更低,而有不防抖相機就不存在這方面的困擾,不會對其畫質有任何的影響;但只要不將防抖功能打開,同樣不影響它的畫質。 4、更費電。雖然鏡頭防抖為拍攝者在攝影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但要知道它也是一項非常費電的功能,如果長時間將鏡頭防抖打開,那么就會大量消耗相機的電池,導致電量很快消耗掉。 5、不需要三腳架。很多人在拍攝的時候為了固定性,避免抖動都會運用三腳架的幫助,去哪里拍攝都帶著個三腳架很麻煩,但增加了鏡頭防抖后就可以擺脫三腳架了。
7. 長焦鏡頭防抖和不防抖的區(qū)別
目前數碼相機的防抖技術分為“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兩類。 位移防抖也是實現(xiàn)光學防抖功能的技術方法之一。 “光學防抖”,按照實現(xiàn)其“防抖功能”的技術方法,可分為“鏡頭組防抖”和“CCD位移防抖”兩種。
一、鏡頭組防抖。
并不是讓機身不抖動,它是依靠特殊的鏡頭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結構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抖動造成影像不穩(wěn)定。通過鏡頭組實現(xiàn)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為代表,它們依靠磁力包裹懸浮鏡頭,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振動產生的圖像模糊,這對于大變焦鏡頭的數碼相機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通常,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并且會將信號傳至微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的位移量,然后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生的影像模糊。 二、CCD位移防抖功能,作為目前兩大光學防抖技術之一,CCD防抖能夠在檢測到機身有抖動的情況下,驅動感光元件(CCD)進行反方向的移動來減少誤差,從而達到防抖效果的位移。也是目前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種光學防抖方式。 光學防抖功能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的,一般情況下,開啟該功能可以提高2-3檔快門速度,使手持拍攝不會產生模糊不清的現(xiàn)象,對于初學者來說效果非常明顯,另外在長焦型數碼相機中,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電子防抖:
是針對CCD上的圖像進行分析,然后利用邊緣圖像進行補償,就像光學變焦和數字變焦一樣,它只是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后期處理,治標不治本,并沒有什么實際作用,相反,對于畫質有一定程度的破壞。 總結:
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追求防抖功能的話,一定要看清楚到底是光學,還是電子,如果是電子的話,可以考慮放棄。如果是雙重防抖的話,非常超值的。
8. 長焦 防抖
EF:指EF卡口,可以用于全幅的機身和APS-C 幅面的機身。
EF-S:APS-C 幅面的機身的專用鏡頭,全幅機身不可用。
IS:光學影像穩(wěn)定器,就是鏡頭光學防抖,很實用的功能。
USM:超聲波馬達,代表著安靜快速的對焦。
DO:多層衍射光學鏡片,鏡頭外觀會有綠圈,可以將鏡頭設計的更輕巧而不損失光學性能哦。
Marco:微距鏡頭,適合拍攝細節(jié),或者昆蟲花草。
Soft::柔焦鏡頭,有夢幻般的朦朧感,光學制造,和PS不一樣的意境哦。
II:第二代鏡頭。
L:豪華,佳能專業(yè)鏡頭的標志,用紅圈表示。也就是通常所說“紅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