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焦點是指
相機對焦點數(shù)量是指在取景器里所能找到的對焦點數(shù)量。通常來說,是越多越好。數(shù)量越多選擇的對焦點也越多,就越容易構圖。但這不是絕對的,因為相機性能也是影響成像效果的因素之一。對焦點是在拍照的時候通過取景器里可以看到取景器里有幾個點,這就是對焦點。讓對焦點其中的一個點對準要拍攝的對象的某一處,相機便會根據(jù)對焦點來自動對焦。對焦點所對的地方是最清晰的。
2. 攝影跟焦點是什么意思
對焦點是相機里設定的。 有些相機有七個對焦點,有些有九個,有些有幾十個,相機不同,對焦點也不同。
測光,就是測定拍照時的光線的明、暗程度,從而為相機提供正確的曝光量(反映出來是一組光圈、快門的組合)。
只有針對高端相機中具有點測聯(lián)動的機型才具備測光與對焦可以實現(xiàn)在同一個點上實行測光與對焦點相同,其他情況測光點默認在相機中心,這個在點測光中可以得到印證,至于全局測光等基本也是以中心點為基準參考全部畫面的光源分布,平均分配測光。
3. 攝影焦點是指什么意思
焦點在物理學上指平行光線經透鏡折射或曲面鏡反射后的會聚點,也就是聚焦點。一般情況下,我們在拍攝照片的時候,焦點就是我們對拍攝主體所要重點表現(xiàn)和突出的地方,焦點就是一張照片中焦點最清晰、曝光最正確或者是色彩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照片的焦點部位和其他部位相比,往往是焦點更清晰,而其他部位一般都被虛化掉,曝光是照片中最正確的部分,而其他部分往往曝光不足或者白化,而照片中焦點部分的色彩也是最能吸引人眼球的部位。
4. 攝影作品中焦點一般處于
焦點的意思是:
1.二次曲線的焦點。參見〔橢圓〕、〔拋物線〕
2.平行于球面鏡主軸或透鏡主軸射來的各條光線經反射或折射后在主軸上的交點。球面鏡有一個焦點;透鏡有兩個焦點,位于透鏡的兩側。
3.比喻問題的關鍵所在或爭論的集中點,或人們的關注集中點。
胡適 《〈國學季刊〉發(fā)刊宣言》:“大家的眼光與心力注射的焦點,究竟只在儒家的幾部經書。”
茅盾 《子夜》九:“估量著他每一句話的斤兩,同時就感到目前的交涉非常棘手。趙伯韜所堅持的一項,就是吳蓀甫不肯讓步的焦點?!?/p>
近義詞:主旨、中心、核心
擴展資料:
近義詞釋義:
一、主旨 [ zhǔ zhǐ ]
主要的意義、用意或目的:文章的~不清楚。
夏丏尊葉圣陶 《文心》六:“其中的主旨,叫青年須認識公理,認識帝國主義,認識自己。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有時看見熟人在旁,就托付他,請他看后告訴我信中的主旨?!?nbsp;
二、中心 [ zhōng xīn ]
1.跟四周的距離相等的位置:在草地的~有一個八角亭子。
2.事物的主要部分:~思想?!珕栴}。~工作。
3.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區(qū):政治~。文化~。
4.設備、技術力量等比較完備的機構和單位(多作單位名稱):維修~。研究~??萍夹畔ⅰ?。
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延安是所有解放區(qū)的指導中心?!?/p>
《人民日報》1983-8-3:“北京是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三、核心 [ hé xīn ]
中心;主要部分(就事物之間的關系說):領導~?!〗M?!な隆!饔?。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沒有這樣一個核心,社會主義事業(yè)就不能勝利”。(摘自《毛澤東文集》第七卷第303頁,原題為《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是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領導人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時的講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 攝影焦點是指什么
風光攝影在對焦點上是非??季康摹?/p>
(1)風光片大體是以山水為主題進行拍攝。當我們拍山的局部為主題時,可以選擇顯眼的巖石或漂亮的樹木為焦點,通常是因為山的局部吸引了我們,比如秋季草坪上有一棵金黃靚麗的白樺樹,一塊凸起的巖石,選擇這些明顯特征為標志進行對焦。
(2)拍攝全景山脈時要以最高的山峰對焦 。比如要選擇山的主峰為焦點,因為主峰與相機很遠 ,要求相機無窮遠對焦 。通過這樣選擇對焦點拍攝照片,可為最清晰明確地刻畫出主峰及連綿山脈的其他峰巒,展示出雄偉壯觀。而未經明確的焦點選擇,往往是因為照相機錯誤的將焦點對在了前景樹枝或什么上,導致山脈一片模糊。
(3)拍攝草原時,可以選擇房屋和牛羊群,樹木和人群,河流的拐彎處對焦。拍草原看似簡單 ,用相機的自動對焦來拍攝,仿佛縮小來看都清晰,其實放大后發(fā)現(xiàn)關鍵點模糊不清。因此在拍攝時,一定要養(yǎng)成明確焦點的好習慣。在一片無垠的草原上,一棵樹,一群牛羊就是我們的對焦點,也是圖片的關鍵點,對它們的清晰刻畫遠遠重要于遼闊的草地。
(4)拍攝蜿蜒的河流時,焦點應選在最富于變化的或最近拐彎處。
以下是我的作品可作為參考:
6. 攝影機焦點是什么意思
變焦是鏡頭的另一個重點在變焦能力。所謂的變焦能力包括光學變焦(optical zoom)與數(shù)碼變焦(digital zoom)兩種。兩者雖然都有有助于望遠拍攝時放大遠方物體,但是只有光學變焦可以支持圖像主體成像后,增加更多的像素,讓主體不但變大,同時也相對更清晰。通常變焦倍數(shù)大者越適合用于望遠拍攝。光學變焦同傳統(tǒng)相機設計一樣,取決于鏡頭的焦距,所以分辨率及畫質不會改變。數(shù)碼變焦只能將原先的圖像尺寸裁小,讓圖像在lcd屏幕上變得比較大,但并不會有助于使細節(jié)更清晰。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Zoom,數(shù)碼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xiàn)變焦。 光學變焦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tǒng)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shù)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光學變焦是通過鏡頭、物體和焦點三方的位置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的。當成像面在水平方向運動的時候,視覺和焦距就會發(fā)生變化,更遠的景物變得更清晰,讓人感覺像物體遞進的感覺。 顯而易見,要改變視角必然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改變鏡頭的焦距。用攝影的話來說,這就是光學變焦。通過改變變焦鏡頭中的各鏡片的相對位置來改變鏡頭的焦距。另一種就是改變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對角線長短在的數(shù)碼攝影中,這就叫做數(shù)碼變焦。實際上數(shù)碼變焦并沒有改變鏡頭的焦距,只是通過改變成像面對角線的角度來改變視角,從而產生了“相當于”鏡頭焦距變化的效果。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鏡頭越長的數(shù)碼相機,內部的鏡片和感光器移動空間更大,所以變焦倍數(shù)也更大。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數(shù)碼相機,一般沒有光學變焦功能,因為其機身內根部不允許感光器件的移動,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這些“長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光學變焦功能達到5、6倍。 如今的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大多在2倍-5倍之間,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體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數(shù)碼相機擁有10倍的光學變焦效果。家用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在10倍~22倍,能比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東西。使用增倍鏡能夠增大攝錄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如果光學變焦倍數(shù)不夠,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shù)碼相機上,那么這臺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yōu)?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shù)和光學變焦倍數(shù)相乘所得。 數(shù)碼變焦,英文名稱為DigitalZoom,數(shù)碼變焦是通過數(shù)碼相機 數(shù)碼變焦內的處理器,把圖片內的每個象素面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這種手法如同用圖像處理軟件把圖片的面積改大,不過程序在數(shù)碼相機內進行,把原來CCD影像感應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處理手段做放大,將CCD影像感應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將畫面放大到整個畫面。 與光學變焦不同,數(shù)碼變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變化,而給人以變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積越小,那么視覺上就會讓用戶只看見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沒有變化,所以,圖像質量是相對于正常情況下較差。 通過數(shù)碼變焦,拍攝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數(shù)碼變焦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不過索尼獨創(chuàng)“智能數(shù)碼變焦”,據(jù)說該先進技術,可以使圖像在數(shù)碼變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一臺數(shù)碼相機的總變焦數(shù)計算如下:舉例索尼的F717光學變焦為5倍,而數(shù)碼變焦為2倍,所以最大變焦數(shù)為10倍。數(shù)碼相機內的數(shù)碼變焦一般可以關掉。除此之外還有全新獨有的So 數(shù)碼變焦ny智能變焦功能,可放大變焦拍攝,不會將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細致質素。智能變焦因應不同影像尺寸的選擇,提供不同程度的強化變焦功能。有別于數(shù)碼變焦,智能變焦能保持畫質與原本影像相同。 數(shù)碼相機的數(shù)碼變焦一般在6倍左右,攝像機的數(shù)碼變焦在44倍-600倍左右,實際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夠了。因為太大的數(shù)碼變焦會使圖像嚴重受損,有時候甚至因為放大倍數(shù)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攝的畫面。如果變焦倍數(shù)不夠,我們可以在鏡頭前加一增倍鏡,其計算方法是這樣的,一個2倍的增距鏡,套在一個原來有4倍光學變焦的數(shù)碼相機上,那么這臺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數(shù)由原來的1倍、2倍、3倍、4倍變?yōu)?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鏡的倍數(shù)和光學變焦倍數(shù)相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