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菲攝影工作室招聘
1.有嫻熟的攝影技巧。
2.對美術有一定知識。
3.構思慎密、獨到。
4.熱愛攝影,干一行,鉆一行。
2. fe攝影工作室
這是一支很棒的超廣角鏡頭,并且涵蓋35mm的人文焦距,在索尼的鏡頭群中,屬于高端鏡頭了。
3. 洛菲攝影工作室招聘官網(wǎng)
一、白色婚紗容易造成視覺誤差,讓人看起來胖。
二、拍攝角度問題。盡量采用半側身,會讓人立體且顯瘦。
三、鏡頭透視問題,一般用50-100mm之內(nèi)的鏡頭,人臉型最好看,鏡頭焦段越長越顯胖。
4. 洛陽攝影招聘
洛陽市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摩托車違章被拍照的,但違章容易誘發(fā)交通事故,我見的摩托車出事故很多,還是勸大家遵守交規(guī),安全出行。
5. 洛梵兒童攝影
洛梵映畫吧,現(xiàn)在太倉好像就他家技術比較靠譜,論壇上敢放客人照片出來曬,單位有好幾個同事都是在他家拍的!
6. 合肥菲洛婚紗攝影
我是點點文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有名的探案名人,他們?yōu)楣偾辶簧袛喟笩o數(shù),在刑偵方面獨樹一幟,堪稱“神探”。
01.武周宰相——狄仁杰
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杰(630年—700年)。狄仁杰一生為官,兩次做宰相,一生清廉,為民請命,剿匪除惡,懲治腐敗,鏟除貪官,輔助武則天建立起武周大業(yè)。
判案如神,無一冤假錯案,堪稱中國“福爾摩斯”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年-679年),狄仁杰調(diào)任大理丞。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筆不停批,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nèi),他就將以往司法官員們積壓數(shù)年,而無法探究真相的疑案一一審判完結。
判刑一萬七千人,無訴冤者,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好,在當時傳為佳話。展示出狄仁杰杰出的審訊和判案能力。后世將他譽為破案神人、“東方的福爾摩斯”。
另外,這些年關于狄仁杰的各種影視劇,讓“神探狄仁杰”的名聲走入千家萬戶。劇中的“神斷”狄仁杰讓敵人聞風喪膽,不戰(zhàn)而栗。
大唐第一偵探毋庸置疑。
02.開封府尹——包拯、包青天
宋仁宗時,開封府府尹包拯(999年-1062年)。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百姓稱之為“包青天”。
包拯幼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破案才能。憑借第六感成功破獲一員外小妾玉鐲盜竊案。
包拯到任天長知縣后不久就破了一樁牛舌案。
此后,包拯又陸陸續(xù)續(xù)破了不少陳年積案。一時間,包拯聲名鵲起,青天之名四海皆知。
于是包拯一路平步青云,任職開封府尹時,查辦了一系列大小案件,其中就有我們廣為人知的鍘美案。說的是包拯頂著重重壓力,乃至罷官殺頭的危險,最終鍘死陳世美,為孤苦無依的民女秦香蓮伸張了正義。
胡適是這樣憑借包拯的:“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身上。在這些偵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間的傳說不知怎樣選出了宋朝的包拯來做一個箭垛,把許多折獄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龍圖遂成了中國的歇洛克·福爾摩斯了。
03.明朝著名清官——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任職淳安知縣時,成功破獲“邵時重爭地殺人冤案”,還真相于天下。
得知縣內(nèi)陳年舊案堆積如山,海瑞一一明斷,讓百姓心服口服。
周圍縣有破不了的案子時都來請教海瑞,結果不管是誰拿來的案子,沒有海瑞破不了的。
另外,海瑞見土地兼并嚴重,他毅然重新清丈土地,盡可能的將土地分與貧困百姓。在面對恩師胡宗憲公子為非作歹時,他毫不留情,為民做主,事后更是親自向胡宗憲請罪。
當時的百姓稱呼海瑞為“海青天”,民間都傳說“看上一眼海青天,能保一世之平安”。
04.清朝漕運事務高級官員——施世綸
施世綸(1659年一1722年7月3日),靖海侯施瑯之子,為官清正廉潔,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貴,勤于民事,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譽,被康熙帝稱為“江南第一清官”。
“靈活辦案”
施世綸任江都縣令時,有親戚朋友來找他托路子走后門,他一概嚴辭拒絕。當時江都流傳一句話:“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施老?!彼猿S腥税阉茸髡眲傄愕陌?。但是又有人比較他和包公,說包公一味耿直剛毅,而他則能行權應變。就是說,他處事辦案常能靈活運用,以智取勝。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施世綸被提拔為揚州知府。當時,揚州一帶民間爭訟頗多,但施世綸經(jīng)辦的案件,既無久拖不決,更無冤假錯案,他長于斷案的美名由此遠播。
《泉州府志》中評價:“性警敏,勤于蒞事,聽斷訟獄,摘發(fā)如神。他郡有疑案不決者,輒移鞠之。自州牧薦歷大吏,清白自持,始終如一?!?/p>
除了以上幾位之外,還有很多斷案能人,比如漢代的趙廣漢、黃霸,唐朝的徐有功,北宋的宰相寇準,南宋法醫(yī)鼻祖宋慈,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龍等等。他們在斷案一道有著各自的方式方法技巧,抽絲剝繭,洞若觀火,一步一步揭開案件的真相。
借用影視劇中包拯常說的“真相只有一個,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