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寺院環(huán)境人像拍攝用什么鏡頭拍
人文攝影到底應該怎么拍?
器材選擇
人文攝影的一大特質(zhì)在于真實、自然,捕捉到的瞬間往往動人且直達人心。每個人都對鏡頭有抗拒心理,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與拍攝對象建立聯(lián)系,捕捉最精彩的瞬間是最好的選擇。
而對于鏡頭的選擇,鏡頭的對焦速度以及焦段,決定你能否在短時間抓取你最想要的瞬間,稍微慢一點,就會事與愿違,并且不會有第二次機會。35mm 常被稱為“人文之眼”,也被人文攝影者所鐘愛的經(jīng)典人文焦段。
而關(guān)于長焦,長焦距望遠拍攝,可以遠離人物主體,獲得更自然的畫面。
鏡頭的捕捉能力——什么畫面值得拍?
如果說風光攝影、人像攝影的重點是攝影技術(shù)的表現(xiàn),那么人文攝影的重點則是敏銳的捕捉能力,對畫面的把握。與其說是對畫面的把握,不如說是對看似普通的生活景象充滿新奇感。
這里說的捕捉能力,并不僅僅指使用相機抓拍的手疾眼快,更主要的是善于發(fā)現(xiàn)能夠表達和傳遞某種信息的畫面,并迅速和果斷地進行拍攝——無論這個畫面?zhèn)鬟f的是一種具象的生活狀態(tài),還是更深層的思考,總之是言之有物的。
客觀還原別嫌亂——不刻意丑化,也不刻意美化
簡潔就是美。那為什么要拍?理由很簡單:因為它們反映了一個地方原生的生活狀態(tài),它就是這樣亂,我干嘛要掩飾真實?
真實記錄就是一種美。
真實記錄,不能刻意丑化,但也不能刻意美化。所以,人文攝影也是紀實類攝影,這種題材接近新聞攝影,它不是以“美”作為評價標準的。如果硬要往“美”上靠,那么,真實就是美。
尊重拍攝對象——不招致反感,也可提前溝通
有些地方的宗教儀式是不方便拍照的,有些人也不喜歡被拍照。當遇到明確的不準拍攝的警告時,便不能強行拍照。
大部分寺廟的殿內(nèi)都不準許拍照,信徒們參與的一些宗教活動,即使在非宗教場所(比如在大昭寺外磕頭的信徒),也比較反感被拍攝,特別是一些上年紀的人。
2. 寺廟人物攝影
一般來講寺廟之內(nèi)是可以拍照的,但只能是在外部,大殿之內(nèi),供奉佛像的殿內(nèi)都是不允許拍照的。
如果想要拍照,一定要提前跟佛寺內(nèi)的工作人員溝通,獲得允許之后方可拍照,如果擅自拍照是對佛像的不尊重。
在寺廟內(nèi)參觀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的注意,很多寺廟都是有規(guī)定的,而拋去這些規(guī)定不談,在國內(nèi)佛是非常受尊重的,就像是我國古代的圣人孔子等人一般,所以即便不信佛,但是在寺廟之內(nèi)還是要虔誠一些
3. 寺院拍照姿勢怎么擺
謝邀,靈隱寺祈福注意事項如下:
1、文殊菩薩是求事業(yè),普賢菩薩求學業(yè)的,地藏王菩薩是保佑祖先的,藥師殿的藥師佛是保佑身體健康的
2、買香要自己出錢,點火要去見光(不一定是要用自己的火,可以用寺廟里準備的),寺廟的門檻是不可以踩的,要跨過但是沒有左右之分
3、如果你是女孩子的話,在天王殿的彌勒一定要都拜拜。出門的時候不要忘了拜韋馱(這是防身邊的小人).還你有你拜的姿勢也有講究的,還有大雄寶殿的佛祖和觀音也是要拜的。
關(guān)于跪拜的姿勢可以問一下寺廟中的師傅
4、不管怎樣,拜佛需誠心。這點是最重要的。
4. 寺院怎么拍照好看
一般的寺廟寺廟可以照相,但是不能照大殿內(nèi)的佛像。更不能站在佛像前照相。有的寺廟哪里都不允許的,就不要照了。
5. 寺院拍攝技巧
寺廟拍照調(diào)色的參數(shù)。晴天ISO100、F8、1/200左右,陰天ISO400。廣角鏡頭焦距很短,視角較寬,而景深卻很深,比較適合拍攝較大場景的照片,如建筑、風景等題材。
6. 寺院環(huán)境人像拍攝用什么鏡頭拍好看
廣仁寺濾鏡調(diào)色步驟如下,參數(shù):亮度+5 高光-10 暗部-15 對比度+15 飽和度+20 色溫+20 濾鏡:質(zhì)感 玄青ME8 20%(看個人喜歡調(diào)整) 。
其他:讓寺廟整體色調(diào)偏暖色,墻體表面有凹凸不平的紋路,如果喜歡平滑的效果,可使用人像美容中的除皺工具慢慢消除。最后加上廣仁寺水印和印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