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人計的
美人計,語出《六韜·文伐》:“養(yǎng)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币馑际?,對于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志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nèi)部喪失戰(zhàn)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2. 美人計的故事
王允運用美人計對付董卓和呂布 。王允先是答應(yīng)把貂蟬嫁給呂布,后又把貂蟬獻給董卓,王允告訴呂布是董卓要替他辦喜事先帶回貂蟬,可是等呂布回去就看到是董卓與貂蟬一起,貂蟬趁機哭訴董卓對她用強,照成了兩者之間的矛盾,之后貂蟬一直在兩者之間周旋,離間兩人,最后呂布殺了董卓
3. 美人計的故事簡介
美人計,歷史典故,出自《三十六計》,又語出《六韜·文伐》:"養(yǎng)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意思是,對于用軍事行動難以征服的敵方,要使用"糖衣炮彈",先從思想意志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nèi)部喪失戰(zhàn)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4. 美人計的意思
成語很多
1、瞞天過海:意思是瞞住上天,偷渡大海。
2、圍魏救趙: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shù)?,F(xiàn)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3、借刀殺人:計謀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4、以逸待勞:指作戰(zhàn)時采取守勢,養(yǎng)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后乘其疲勞,戰(zhàn)而勝之。
5、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
6、聲東擊西:以假動作欺敵,掩護主力在第一時間擊其要害。聲言出東,其實擊西。
7、無中生有: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F(xiàn)形容憑空捏造。
8、暗渡陳倉: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不令人生疑的行動的背后,將奇特的、非一般的、非正規(guī)的、非習(xí)慣的行動隱藏在普通的、一般的、正規(guī)的、習(xí)慣的行動背后,迂回進攻,出奇制勝。
9、隔岸觀火:指根據(jù)敵方正在發(fā)展著的矛盾沖突,采取靜觀其變的態(tài)度。
10、笑里藏刀: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nèi)心卻陰險毒辣。
11、李代桃僵: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yōu)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
12、順手牽羊: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F(xiàn)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計。
13、打草驚蛇:作為謀略,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秘,意向不明時,切切不可輕敵冒進,應(yīng)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14、借尸還魂:指已經(jīng)死亡的東西,又借助某種形式得以復(fù)活,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沒有作為的勢力來達到我方目的的策略。
15、調(diào)虎離山:設(shè)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謀調(diào)動對方離開原來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計”中的一計。目的在于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
16、欲擒故縱: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17、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18、擒賊擒王:作戰(zhàn)時要先把敵方的主力摧毀,先俘虜其領(lǐng)導(dǎo)人,就可以瓦解敵人的戰(zhàn)力。
19、釜底抽薪: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指暗中進行破壞。
20、混水摸魚: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不正當?shù)睦妗?/p>
21、金蟬脫殼:指蟬變?yōu)槌上x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逃使對方不能及時發(fā)覺。
22、關(guān)門捉賊:是一種圍困并殲滅敵人、特別是小股敵人的計謀。該計一般都還配合著其他計謀的使用,中國軍事家中,有相當多的人成功地運用過關(guān)門捉賊計,而且開、關(guān)都非常適時,非常的自如。
23、遠交近攻:聯(lián)絡(luò)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
24、假道伐虢:用于軍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后,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借口向?qū)Ψ浇璧罏槊?,行消滅對方之實?/p>
25、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yōu)。
26、指桑罵槐:指著桑樹數(shù)落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 。
27、假癡不癲:假裝癡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28、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yīng),陷之死地。
29、樹上開花:指樹上本來沒有花,但可以借用假花點綴在上面,讓人真假難辨。
30、反客為主:是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31、美人計:指某些國家的偵察情報機關(guān),為了套取情報,收買特務(wù),采取的以色情勾引的色誘計謀。
32、空城計: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zhàn),多用于己弱而敵強的情況。
33、反間計:指的是識破對方的陰謀算計巧妙地利用對方的陰謀詭計進行攻擊對方。
34、苦肉計:按照常理,人不會傷害自己,要是受到某種傷害,一定是某種自己無法抗爭的力量導(dǎo)致的。利用好這樣的常理,自己傷害自己,以蒙騙他人,從而達到預(yù)先設(shè)計好的目標。
35、連環(huán)計: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36、走為上計:指的是戰(zhàn)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也謂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
5. 美人計的主要內(nèi)容
《三國演義》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內(nèi)容概述:
司徒王允為了除掉董卓,向貂蟬提出用美人計誅殺董卓的計劃,貂蟬為感激王允對自己的恩德,決心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王允先把貂蟬許配給呂布,又在第二天的宴會上把貂蟬送給董卓,告訴呂布是董卓先把貂蟬接回府,打算為他倆辦喜事。
結(jié)果呂布一打聽,原來董卓已把貂蟬據(jù)為己有。呂布一時也沒了主意。后來呂布與貂蟬私自約會,貂蟬按王允之計,挑撥他們的父子關(guān)系,最后呂布殺了董卓。
6. 美人計的正確用法
三國演義中有兩次著名的美人計,一是王允巧用連環(huán)計,誅殺董卓,二是周瑜施美人計,賠了夫人又折兵。兩次美人計,一次成功,一次失敗,原因在哪?其實并不是周瑜的計策不高明,而是實施計策的人太愚蠢了。
首先看看王允的高明之處,王允施連環(huán)計,第一步做的就是給貂蟬洗腦。貂蟬原是王允府中養(yǎng)女,王允只要命令她做什么事,貂蟬是不敢不從的。但是王允卻沒有用命令的方式去要求貂蟬,而是哭著向貂蟬說了一番大義凜然的話:“如今社稷有傾覆之危,非汝不能救也?!?/p>
王允深知,誅殺董卓這種大事,一旦泄密,自己就會被滿門抄斬。所以僅僅命令貂蟬聽從,是不牢靠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王允只能對貂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情感上感化貂蟬,換取貂蟬心甘情愿的為自己效勞。
這就是連環(huán)計得以成功的關(guān)鍵。反觀周瑜的美人計,美人計的主角是孫權(quán)之妹孫尚香,孫大小姐堪稱女中豪杰,本是一個深明大義之人,假如孫權(quán)向王允一樣行事,首先將計劃告知其妹,為保江東基業(yè),相信孫尚香必然會舍身為國,死心塌地的按照周瑜的計劃行事。
然而孫權(quán)沒有這么做,而是用了欺瞞、利用等愚蠢的方式。這正好被劉備抓到的機會,劉備利用了孫小姐的性格,連哭帶騙,感化了孫尚香,并靠著她的幫助,逃離了東吳。這就是劉備王允們的高明之處,他們懂得殺人先誅心的道理。
最后,孫權(quán)眼看計劃失敗,惱羞成怒,不顧骨肉親情,派人追殺劉備,竟想將其妹和劉備一同斬殺。這就相當于斷絕了和孫尚香的兄妹情義,將她徹底推到了劉備的身旁。
多年以后,孫權(quán)不僅沒有從此事中吸取教訓(xùn),反而又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這一次孫權(quán)假稱母親病重,想騙孫尚香帶阿斗前往東吳為質(zhì),由于被子龍攔阻,孫權(quán)未能得逞。假如事先告知孫小姐真相,以國家大義相勸,令她尋機帶走阿斗,事情未必不成。在一個地方跌倒三次,孫權(quán)仍然不思悔改,一心想著欺騙其妹,實在是太執(zhí)著了。
7. 美人計的塑身衣
因為穿上美人計以后它的保暖效果其實比一個加厚版的保暖內(nèi)衣都要效果好!你不相信你可以去試試看,因為我好多客戶反饋她的冬季有手涼腳涼這個毛病,然后有的人她手腳冰涼到已經(jīng)發(fā)紫色了,就是它的血液循環(huán)特別差,尤其是離心臟比較遠的手和腳,它們的血液循環(huán)特別差,如果你穿了美人計以后鍺元素促進你整個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你的血液循環(huán)加速了以后,你就會覺得特別的溫暖,就像我們運動過之后,你會覺得身上好熱好舒服,就不會有寒冷的感覺。
8. 美人計的成語故事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主人公是三國名將周瑜,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演義》,講的是劉備不僅娶了孫權(quán)的妹妹反而使東吳損兵折將,比喻想要占到便宜,反而遭受了雙重損失,與“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個俗語的意思一樣。
小說《三國演義》里面講的這個故事是:為了收回借給劉備的荊州,周瑜向?qū)O權(quán)獻策,以把孫權(quán)的妹妹嫁給劉備為理由,乘機把劉備扣在東吳,逼迫劉備歸還荊州;也就是“假招親扣人質(zhì)”。
結(jié)果劉備聽取諸葛亮的錦囊妙計,順利娶到了孫夫人,偷偷離開東吳,周瑜在帶兵追趕時反而遭到對方的埋伏,損兵折將。在《三國演義》中,原句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曹操?!度龂尽分杏涊d了望梅止渴典故的由來,當時曹操帶兵伐吳,士兵們在走到半道上的時候因為口渴,曹操就告訴他們前方有梅林,士兵聽后,心中充滿了斗志和希望,一時之間也就不覺得渴了。
建安十九年七月,曹操第三次率軍伐吳。當時正值炎熱酷暑,一路行軍下來,士兵們早已是口渴難耐。這時曹操為了安撫軍心,想出了一個法子,他欺騙大家,說在前方不遠處有一片梅林。
士兵們一想到再往前走走,就能夠吃到酸酸甜甜可以解渴的梅子,頓時士氣大增。也就是憑借著這個念想,他們很快到達了有水源的地方。
對于曹操望梅止渴這一典故,有人欣賞曹操的智慧,但是也有人從中看出了曹操性情中的奸詐之處。如今人們習(xí)慣用望梅止渴,來形容在愿望實現(xiàn)不了的情況下,用幻想來進行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