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進行慢門動感攝影
用慢門可以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保證曝光充分,還可以拍出動感很強的照片;B門多用來拍攝月亮、星星、夜景燈,需要長時間曝光的被攝物。不論是用慢門還是B門,都要用三角架呦!打錯字了,應該是:拍攝月亮、星空、夜景等,不好意思。祝拍攝順利
一般1/30秒到1/2秒為慢門,B門則1秒以上(可以通過手控或線控),也就是說B門曝光時間更長,B門大都需要三腳架來輔助拍攝。另外,兩者追求的拍攝效果也不同
2. 慢門攝影的幾種方法
第一,相機的參數(shù)設置:相機的光圈不要大于F16,如果大于F16會導致圖片的銳度降低,感光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選擇最大的參數(shù) 。
第二,選擇合適的曝光時間:畫面如何太黑,或者想要的效果不夠,就將慢門的時間延長 。
第三,選擇合適濾鏡:比如ND濾鏡,能夠減少光線的進入,從而達到合適曝光時間 。
第四,我們可以通過快門線來控制好曝光時間就可以了 。
3. 慢門動態(tài)拍攝
1.把相機模式調成快門優(yōu)先,這樣可以調整快門時間,跟據(jù)你具體所處的環(huán)境設置不同的快門時間來達到拍出慢門拍攝的效果!當快門優(yōu)先滿足不了拍攝需求就可以使用B門。
2.B門模式,6D相機有個模式切換旋鈕,根據(jù)需要調成B門就行,它是M模式的延伸,可以是快門時間更長來應對光線不足的環(huán)境!
4. 攝影慢門拍攝技巧
門慢,門慢的意思是門診慢性病。門診通常接診病情表癥較輕的病人。慢性病是指不構成傳染、具有長期積累形成疾病形態(tài)損害的疾病的總稱。
門統(tǒng),醫(yī)療門統(tǒng)就是醫(yī)療保險門診統(tǒng)籌的簡稱。門診統(tǒng)籌是醫(yī)療保險待遇的一種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將參保人員的普通門診費用納入醫(yī)保報銷,由基本醫(yī)療保險統(tǒng)籌基金和個人共同負擔普通門診費用。
5. 慢門拍攝人像呈現(xiàn)動感
慢門追焦是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去追拍快速運動的物體,形成一種虛實結合,背景動感模糊的效果。
慢門拍快速運動的物體正常來拍都是會糊成一片,今晚特意拿著我的800D到馬路旁邊試拍了下,下面我來說說我拍攝的一點心得。
相機的設置
1.曝光模式:設置為快門優(yōu)先,因為對速度有指定要求。
2.速度范圍:1/15-1/60秒,這根據(jù)主體運動速度的快慢和你離主體的遠近來調整;
3.對焦模式:智能伺服對焦+區(qū)域多點對焦,這是拍運動物體常用的組合。
拍攝注意事項
慢門追焦的原理是:相機和運動主體保持同速同方向運動,這時相機和主體相對來說就是靜止的,而靜止的背景相對來說就是運動的,運動的背景在慢門的下就成動感模糊的效果了。
1.拍攝時保持拍攝對象固定在對焦區(qū)域內(nèi),所以要保持勻速的平移,方便的話帶上三腳架,成功率會更高。
2.拍攝時運動的主體離你越遠,快門速度就要越慢,反之,離你越近,速度就要越快。就像天上的飛機離我們很遠,就感覺它飛得很慢,所以要用更慢的快門速度才能模糊背景。
3.手持拍攝的話,建議正常視覺距離50米左右,太遠了手追焦的速度不好把握,太近了速度太快主體很容易拍糊。
4.手持拍攝速度建議不要低于1/30秒的,每個速度我都試過了,低于這個速度在移動相機時很難拍清楚,除非用三腳架。
5.手持拍攝速度建議不要高于1/50秒,速度太快,背景虛化不明顯。
6.追焦拍攝到底要不要用高速連拍功能?之前有攝友問過我,今天試了下,覺得沒必要。
連拍有高速連拍和低速連拍,高速連拍是??扉T優(yōu)先,低速連拍是保追焦優(yōu)先。
比如用1/30秒的速度高速連拍,用顯示屏看會出現(xiàn)卡頓的現(xiàn)象,在這1/30秒的時間里,快門在凍結畫面時,對象就已經(jīng)跑了,再到下次快門時對焦點不好把握。低速慢門用高速連拍感覺就是個偽命題。
用低速連拍還算得過去,只要合上焦了,快門就會一直響下去。
不過越到后面,對象走遠了,速度相對來說就變慢了,效果就越不明顯,所以也沒必要。
7.最佳的對焦角度是對象與相機成45度的視覺,等快到正前方時按下快門。那時對象運動的速度是最快的,只要合上焦了,背景的模糊效果就更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