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鏡頭反接拍微距
近攝接圈只能提高固定的放大倍率,但是如果要是用了一組接圈到是可以自由組合,這一方式除了不能自動對焦(反接也不能)沒什么缺點,而且工作距離較遠有利于布光。
如果你是用的是n家的卡口(本人熟悉F口,EF沒那么熟),那么g頭和auto頭和pk系列近攝接圈不兼容,部分ai頭也有這樣的情況,一般推薦ais和afd頭使用近攝接圈。
反接鏡頭的成本比近攝接圈低一些,而且放大倍率的調整范圍大一些,甚至可以達到4:1甚至6:1(近攝接圈一般只能到2:1,還是標準微距才能)。
但是近攝接圈有不少毛病,第一不便于上濾鏡(濾鏡后置很蛋疼的),其次后鏡組容易進灰,整個反接結構比用近攝接圈大,工作距離短(不利于布光)。最后提出一點,如果用標頭加近攝接圈或者反接導軌的話加上標頭的總價其實和一個標準微距差不多了,如果不用其他焦段的頭一起玩的話,不如直接買個標準微距,畢竟微距頭的焦平面修正是比其他所有頭有優(yōu)勢的,這樣成像邊緣的質量要好很多的。
最后近攝鏡片實在是太不給力了,非小dc用戶不推薦。
2. 反接 微距
反接鏡頭意為將鏡頭掉轉180°后反裝在機身上進行近攝,其原理是:一般85mm以下鏡頭的后焦距均短于前焦距,反接后其有效焦距變短,從而達到近攝的效果。
如:50mm標準鏡頭反接可以達到1∶1的像物比例。反接鏡頭一般使用反接圈與機身連接,尼康原廠的反接圈型號為BR-2A,濾鏡口徑為52mm。目前市場容易買到的多為俄羅斯生產的尼康卡口52mm口徑反接圈,價格約50元左右。有些攝影愛好者還利用挖了孔的機身蓋與濾光鏡環(huán)粘合制成的反接圈進行微距攝影?! 》唇隅R頭的優(yōu)點是:一、進一步增大了鏡頭與焦平面的距離;二、拍攝立體景物時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三、簡單且廉價。缺點是:一、反接后,鏡頭對焦環(huán)的作用非常小,主要靠移動相機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進行對焦;二、照相機的光圈聯(lián)動系統(tǒng)不再起作用;三、景深較短,對焦困難;四、只能使用焦距在20mm至85mm之間的鏡頭;五、原鏡頭卡口部位的鏡片完全暴露,逆光拍攝會產生眩光現象. 特點是: 1、鏡頭調焦環(huán)基本不起作用,靠移動機身來調焦; 2、光圈不連動,對一些機型測光起作用;對焦時全開光圈,拍攝時手動收縮光圈; 3、反接的鏡頭焦距越短,放大倍率越大; 4、大光圈有明顯的場曲現象,收小光圈后明顯改善; 5、有枕形畸變. 雙陽環(huán)其實就是一個雙面都有螺紋的環(huán)。。。口徑不一直罷了。也叫倒接環(huán).兩頭外螺紋,把廣角鏡頭倒接在長焦鏡頭[不是機身!]前面,長焦越長,廣角越廣,倍率越大,如300mm+28mm的倍率大約是15:1) 注意: 1.此接環(huán)有兩個尺寸,即對接的兩個鏡頭的口徑!如:55mm對接67mm; 2.接機身的鏡頭必須是長焦,否則會有嚴重暗角,您可以先自己“手持”對接,看一看暗角的情況; 3.物體與鏡頭的距離大約是幾厘米,請不要用來拍風景! 4.對接后倍率極大,景深極?。。?! 最困難的是——對焦非常辛苦,原來的AF、MF都失效了,你得靠細微地移動相機來對焦。加上放大倍率太高所以很難保證拍清楚。一是使用麻煩,成功率低;二是很少用得上那么大的放大倍率;三是成像質量不盡人意。3. 倒接鏡頭 微距
蔡司5518有兩種辦法可以實現微距功能:
一、你購買一個微距轉接環(huán)這個,幾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就可以呢。然后,你的蔡司鏡頭,就變成微距鏡頭了,不要說1:1,甚至更大都是可以實現的了。這個,簡直是太厲害呢,太厲害了。
二、你把蔡司鏡頭,倒過來扣在相機上,就是一個微距鏡頭了這個辦法,最簡單,最快速。搖身一變,就變成微距鏡頭了。
4. 什么樣的鏡頭可以反接拍微距
24-70這一類鏡頭一般不是拍微距的專用鏡頭,如果一定用這一類鏡頭拍微距的話,具體以下有四種可采用的方法。
1、是在鏡頭前加一片放大鏡來放大景物,準確地說,這個鏡叫“近攝鏡”。2、是在鏡頭后加近攝接圈,就是人為加大鏡頭到感光器的距離,可以用接圈的多少來控制放大倍率。3、是用伸縮皮腔,作于類似于第二種方法。4、最后一種是鏡頭反接,就是想法用接圈把鏡頭反過來裝在相機上,一般這種方法使用標準鏡頭(定焦)的較多。這幾種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第一種方法,成像質量會下降很多,但優(yōu)點是可以自動對焦。加接圈的方法缺點是進光量大大降低,而且后幾種方法都不能自動難焦了。所以,如果正規(guī)微距攝影的話,還是建議采用專用微距鏡頭,成像質量才有保證,因為這類鏡頭是對成像專門優(yōu)化的,最小光圈也比一般鏡頭要小,有利于景深的保證。另外微距攝影還是建議把相機架在三腳架上,用遙控或快門線控制,并采用手動實時放大對焦這些措施來達到高質量成像。5. 鏡頭倒過來拍微距
不買微距頭,這3個選擇中用接圈的畫質最好,如果能買到皮腔更方便些。
50頭的畫質最好,最適合玩微距,能得到清晰畫面。
要拍復眼,這么做有難度。
另外,拍微距,腳架、快門線或遙控、手動對焦少不了。
6. 鏡頭反過來微距
索尼相機調微距模式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
一般是采用手動對焦,然后調節(jié)相機與被攝物體間的距離,在得到最清晰的圖像的時候拍攝。(一般是接的近攝鏡組)。如果玩反標(反接標頭),曾經網上有很多小數碼+反接標頭拍出超精美的微距照片。一般這種情況,對光線、焦外、被攝物體大小等都有很大關系。
第二種:
1、將相機拍攝模式調整為SCN情景模式
2、然后更具屏幕提示將情景設置為微距,這時圖標為一朵小花。
3、這樣設置可以讓相機進入程序內設的微距拍攝模式。
4、但需要注意的是,A6000的微距拍攝距離取決于鏡頭。不同的鏡頭的最短拍攝距離不同,例如套機的16-50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25cm 。
5、如果少于這個距離的話,會出現對焦模糊或無法對焦的現象,如果對微距拍攝的距離有要求,可以購買專用的微距鏡頭,這樣可以拍攝到更近的物體 。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設置前一邊是圖形,一邊是英文字母。
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如開關微距功能,開機后,點擊按鈕,出現圖形,這時一面是圖形(花朵)一面是英文字母OFF(說明微距功能在關閉狀態(tài))這時要選擇按動花朵,出現開、關兩行提示,選擇開,再按下功能按鈕(相當于電腦設置中的確定)既完成設置。如果按OFF,相機只出現關的提示,這樣就打不開微距。
7. 微距鏡頭怎么翻拍底片
現在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隨時隨地都可以拍照,數字化照片變得不再那么稀奇。但是在膠片時代,拍一張照片還是很不容易的,幾十年過去了,以前照片都已經發(fā)黃破損,記憶中的青春影像已不在清晰。想要修復這些滿是記憶的老照片,能不能用手機拍了再修復呢?
現在的老照片修復都是在數字化的電子版照片上修復,已經不需要在原始照片上修復了,原始照片轉換的信息采集的越多,修復處理的空間越大,效果也會更好更準確。我們知道,照片數字化的方式可以是手機翻拍、相機翻拍、掃描儀掃描轉換成電子版,導入電腦進行編輯修復。
老照片數字化轉換方式有什么區(qū)別
手機攝像頭和相機的采集方式是一樣的,鏡頭把影像投射到感光元件轉換成數字信息獲得影像;掃描儀是通過逐行掃描獲取信息再合成電子版照片。手機和照相機轉換照片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感光元件的大小,同樣號稱1600萬像素的手機和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不管是細節(jié)色彩都完全沒辦法比,手機因為感光元件太小,通過插值和算法提高的千萬像素對老照片原始信息采集基本沒有多少意義,所以像素不能作為照片質量好壞的依據。掃描儀是專業(yè)針對照片掃描優(yōu)化的,整體畫面穩(wěn)定正常。
幾種轉換方式那種畫質好
手機翻拍:
因為感光元件限制,畫質差;千萬像素也僅僅是尺寸變大,并沒有獲得更多的細節(jié)信息,百分百放大細節(jié)基本丟失,像場畫面有變形,不能滿足高端老照片修復的要求,僅適用于小尺寸電子設備瀏覽。
單反翻拍:
感光元件比手機大幾十倍,畫質好;配合微距鏡頭上翻拍架1:1翻拍能獲得非常好的效果,原始照片細節(jié)基本能完全采集,像場畫面輕微變形,能滿足高端照片修復的要求。當然了,不專業(yè)的翻拍一樣不能獲得優(yōu)質的電子版。
掃描儀轉換:
針對照片掃描的專業(yè)設備,畫質清晰穩(wěn)定,中規(guī)中矩,因為是逐行掃描,像場不存在變形,能滿足高端照片修復的要求。
所以,如果你的老照片重要,且想盡量好的修復,那么最好的數字化方式就是掃描和專業(yè)翻拍,以目前的技術手機翻拍的老照片,留在手機看看就好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手機也能優(yōu)化出很理想的數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