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蛉的主要特征
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及時清除田間及周圍雜草,保護蚜蟲天敵,如瓢蟲、食蚜蠅、蜘蛛、草蛉等。也可利用蚜蟲具有趨光性特點,進行誘殺。利用天敵及趨光誘殺兩種方法既有效又環(huán)保,符合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理念。
蟲害初發(fā)時,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蟲螨靈3000倍液,或10%多來寶乳劑1000倍液等噴施防治,7-8天噴一次,連用2-3次,建議幾種藥液交替使用,避免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影響殺蟲效果。
2. 草蛉形態(tài)特征
草蛉
草蛉(學名:Chrysopa perla),昆蟲綱脈翅目草蛉科節(jié)肢動物。其種類繁多,在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但各種類分布具有明顯地域性。
草蛉體細長,長約10毫米,綠色。復眼有金色閃光;翅闊,透明;常飛翔于草木間,在樹葉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潔表面產(chǎn)卵;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yōu)曇華”。草蛉是全變態(tài)昆蟲,一生中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種不同的形態(tài)。其為多食性昆蟲,以多種昆蟲的卵及蛾類幼蟲為食。除此之外,草蛉能有效消滅多種類農業(yè)害蟲。
3. 草蛉的主要特征是
夏天,人們在田間漫步時,??煽吹揭活愑兄G色而柔軟的身體,長著四個大而透明的翅膀的昆蟲,緩慢地飛翔于空中,這就是著名的滅蟲能手——草蛉。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屬于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jù)調查中國有記載的就有15屬約近百種,它們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由于草蛉能夠有效而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yè)害蟲,所以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嶺消滅害蟲的工作。 昆蟲綱,脈翅目,草蛉科。體細長,長約10毫米,綠色。復眼有金色閃光。翅闊,透明,極美麗。常飛翔于草木間,在樹葉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潔表面產(chǎn)卵。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yōu)曇華”。幼蟲紡錘狀,在樹葉間捕食蚜蟲,故稱“蚜獅”。近年來(1970s),用人工飼養(yǎng)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鈴蟲、蚜蟲等農業(yè)害蟲,已獲得成功。 多種脈翅目(Neuroptera)昆蟲的通稱,特征是有著似花邊的復雜網(wǎng)狀翅脈。最常見的草蛉是草蛉科(Chrysopidae)的綠草蛉和褐蛉科(Hemerobiidae)的褐草蛉。綠草蛉,有時又稱金眼草蛉,體細長,淡綠色。觸角長絲狀,眼金色或銅色。前后翅形相似,有網(wǎng)狀脈。世界性分布。飛行於草叢和灌木附近。能發(fā)出一種臭味以資保護。雌蟲分泌許多長絲,卵產(chǎn)於每絲的頂部,以防止掠奪成性的幼蟲吃尚未孵化的卵。有「蚜獅」之稱的幼蟲,它們有像吸管的口器和發(fā)達的足。草蛉捕捉蚜蟲等軟體昆蟲并吸食其液體,幼蟲連續(xù)取食兩周后,在葉背面織一珠形的絲繭以化蛹,在成蟲破蛹而出前有將近兩周的蛹期。成蟲長約1~1.5公分(0.4~0.6吋)。 草蛉 褐草蛉為褐蛉科昆蟲,形似綠草蛉,但較小,褐色,翅上常有褐色小點,產(chǎn)卵時不分泌長絲。有些草蛉幼蟲以背上的鉤和鬃毛附著許多殘屑(包括被它所食的昆蟲的殘體)偽裝起來,以便侵襲捕食對象,又可免受天敵的侵犯。 1975年開始試驗用中華草蛉防治果樹紅蜘蛛為害,幾年來一直堅持不斷地進行室內人工飼養(yǎng)和野外釋放工作,至1977年就將防治面積擴大到90余公頃。通過釋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樹紅蜘蛛的為害,不但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shù),節(jié)省了開支和勞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 草蛉不但適于在野外進行人工釋放,就是在溫室和暖棚內,它們同樣有著明顯的治蟲效果。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試驗站,利用人工飼養(yǎng)的中華草蛉防治溫室內為害黃瓜的瓜白粉虱,就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種類 草蛉種類雖多,但在中國常見的和目前已開展試驗做生物防治的只有下列十種,即大草蛉、麗草蛉、葉色草蛉、多斑草蛉、粘蛉草蛉、黃褐草蛉、亞非草蛉、白線草蛉、普通草蛉和中華草蛉。 那么,這些草蛉都能捕食、消滅哪些害蟲呢?據(jù)初步統(tǒng)計有粉虱、紅蜘蛛、棉蚜、菜蚜、煙蚜、麥蚜、豆蚜、桃蚜、蘋果蚜、紅花蚜等多種蚜蟲,另外它們還喜歡吃很多種害蟲的卵,象棉鈴蟲、地老虎、銀紋夜蛾、甘蘭組蛾、麥蛾和小造橋蟲等的卵,都很適合草蛉的口味。
4. 草蛉種類大全
1.夏天,人們在田間漫步時,可看到一種綠色的、長著四個大翅膀的 昆蟲飛翔在空中,這種昆蟲就是草蛉。草蛉體細長,長約10毫米,綠色。 復眼有金色閃光。觸角細長絲狀。翅闊,透明,極美麗。常飛翔于草木 間,在樹葉上或其他平滑的光潔表面產(chǎn)卵。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yōu) 曇華”。幼蟲紡錘狀,在樹葉間捕食蚜蟲,稱“蚜獅”
2.這種綠色小蟲叫做草蛉,常飛翔于草木間,在樹葉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潔表面產(chǎn)卵。
5. 草蛉的俗名
首先,你應該知道注意光線和位置因為生活習性的不同,鳴蟲對光線和環(huán)境也不相同。如綠 企、金蛉子、草蛉等鳴蟲,它們在白晝鳴叫,俗稱“日蟲”或 “晝蟲”,日蟲宜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生活。
而紡織娘、脊螽、金 鐘兒、金琵琶、竹齡等鳴蟲,它們在黑暗的夜晚才鳴叫,俗稱 “夜蟲”,夜蟲宜放在光線陰暗的地方生活。如果夜蟲放在光線明 亮的地方,日蟲放在光線陰暗的地方,都會影響它們的生活,都 不鳴叫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日蟲也好,夜蟲也好,都不宜突然從陰 暗地方拿到明亮的地方來,否則它們都會因受驚而亂跳亂蹦,折 肢傷體。因此,要讓鳴蟲慢慢地見到亮光,這樣可減少驚嚇。就 是在喂食蟋蟀時,也不能突然打開蟋蟀盆蓋,這樣會使蟋蟀受驚 后亂蹦亂跳,甚至逃走。
飼養(yǎng)時還應注意蟲盒或蟲籠的位置,千萬不能把蟲盒或蟲籠 放在有異味的地方,放蟲的地方不能施殺蟲劑、灑香水或點蚊 香、衛(wèi)生香,最好遠離香煙味。注憲防署和保暖防暑:15~3〇1C是鳴蟲活動的最佳溫度。高于30X:時要注 意給鳴蟲防暑降溫。
夏天,室內開空調是最好的降溫措施,如無 空調則應將蟲具避免陽光直曬,防止蟲具內溫度驟然上升(尤其 是容積很小的蟲具)。即使是通風透氣的蟲籠,氣溫30X:以上時 也應掛在陰涼通風地方。
6. 草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昆蟲具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習性,包括它們的活動和行為,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趨性
趨性是指昆蟲對某種刺激所表現(xiàn)出來的定向活動.最常見的趨性有:
趨光性:大多數(shù)夜出性的昆蟲對短波光有強烈的趨性.因此,我們常用黑光燈進行誘集;蚜蟲對黃色的光有趨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黃板進行誘殺.
趨化性是指昆蟲對某種化學物質具有趨性.在菜田中,你看菜粉蝶總是在甘蘭菜上飛來飛去,原來它們對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芥子油有強烈的趨性.近年來科學家們根據(jù)雄蟲能在很遠的地方聞到雌蟲所散發(fā)出的性外激素氣味的道理,研制出很多害蟲的性誘劑,利用雄蟲的這種趨性來引誘和消滅它們.
二、食性
昆蟲取食的習性叫食性.昆蟲的食性可有兩種不同的分法.如果按昆蟲取食食物的性質將它們分為:
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為食物的昆蟲,這類昆蟲約占全部昆蟲的40~50%,如:粘蟲、棉鈴蟲、麥蚜等.
肉食性:以其它動物為食物的昆蟲,如:瓢蟲、草蛉、各種寄生蜂等.
腐食性:以動物的尸體、糞便、腐敗的植物為食料的昆蟲,如蒼蠅、屎克郎等.
雜食性:是指象蟑螂一樣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動物性食物的昆蟲.
食性
如果按昆蟲取食食物范圍的廣狹來劃分,可將昆蟲分為:
多食性:可在不同科的植物上取食的昆蟲,如棉鈴蟲可為害幾十個科的200多種植物.
寡食性:只在一科植物上取食的昆蟲,如菜粉蝶和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屬的植物上生活.
單食性:而只能在一種植物上或者與它親緣關系很近的幾個種上取食的昆蟲,例如梨大食心蟲,只在梨屬的植物上取食為害,綠豆象只為害綠豆,豌豆象只為害豌豆等.
三、假死性
有些昆蟲,例如很多甲蟲,當受到震動時,立即呈麻痹狀態(tài),從樹上掉到地下,這種習性叫假死性.在害蟲防治中,人們常常利用它們的假死習性,將它們集中消滅.
四、群集性和遷飛性
一種昆蟲的大量個體聚集在一起的現(xiàn)象叫群集性.
昆蟲群集在一起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臨時性的,象舟形毛蟲從卵塊中剛剛孵化出來的低齡幼蟲,群集生活,高齡以后四散為害.另一種是持久性的.例如東亞飛蝗,它們的群集性是受遺傳基因控制的,從小到大,它們總是生活在一起.
還有的昆蟲,象燕子一樣有規(guī)律的飛來飛去,叫遷飛性昆蟲.如粘蟲,每年秋天飛到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飛回北方,周而復始.在我國,許多農林害蟲都具有遷飛性.例如,為害水稻的稻縱卷葉螟,為害作物根頸的小地老虎等等.
五、保護色和擬態(tài)
昆蟲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昆蟲在漫長的演化道路上進化了一些其它保護自己的絕招,其中的一項就是具有保護色.在生長季節(jié)草地上的螞蚱是綠色的,而當草葉枯黃后,螞蚱的顏色也隨之改變成與枯草一樣的枯黃色.還有的昆蟲,既有保護色,又能配合自己的體型和環(huán)境背景來保護自己.如尺蛾的幼蟲、枯葉蝶的成蟲、竹節(jié)蟲等 .
有些昆蟲既有保護色,又有與背景形成鮮明對照的體色,叫警戒色.當有敵害時,突然展開嚇它一跳,可以嚇跑膽小的敵人.
昆蟲有時也可以"模擬"其它動物的姿態(tài)來保護自己,這種現(xiàn)象叫"擬態(tài)".這是一只食蚜蠅,它的外形與蜜蜂非常相像,雖然它沒有螫針來保護自己,但那些領教過蜜蜂厲害的動物一見到它,馬上想起了蜜蜂,遠遠地躲開了.在昆蟲世界中,并不是食蚜蠅有意要學蜜蜂的樣子,而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在自然選擇下,它們朝著有利的特征發(fā)展的結果.
7. 草蛉的主要特征圖片
草蛉(Chrysopa perla),昆蟲綱,脈翅目,草蛉科。體細長,長約10毫米,綠色。復眼有金色閃光。翅闊,透明。常飛翔于草木間,在樹葉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潔表面產(chǎn)卵。卵黃色,有絲狀長柄,稱“優(yōu)曇華”。
草蛉多種脈翅目(Neuroptera)昆蟲的通稱,特征是有著似花邊的復雜網(wǎng)狀翅脈。最常見的草蛉是草蛉科(Chrysopidae)的綠草蛉和褐蛉科(Hemerobiidae)的褐草蛉。綠草蛉,有時又稱金眼草蛉,體細長,淡綠色。觸角長絲狀,眼金色或銅色。前后翅形相似,有網(wǎng)狀脈。世界性分布,飛行于草叢和灌木附近。能發(fā)出一種臭味保護自己。雌蟲分泌許多長絲,卵產(chǎn)于每絲的頂部,以防止掠奪成性的幼蟲吃尚未孵化的卵。有「蚜獅」之稱的幼蟲,有像吸管的口器和發(fā)達的足。
8. 草蛉的特點是什么
昆蟲身體的基本構造 頭部構造 頭是昆蟲身體最前面的一個體段,是感覺和取食中心。
頭部是由幾個體節(jié)愈合成的,外壁堅硬,形成頭殼。頭的上前方有1對觸角,下方是口器(嘴),兩側通常有1對大的復眼,頭頂常有1~3個小的單眼。這些器官的形態(tài)因昆蟲種類不同而起著變化。胸部構造 胸部是昆蟲身體上緊接在頭部后面的一段,借著能伸縮的膜與頭部相連。胸部是昆蟲的運動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個體節(jié)組成。每一胸節(jié)各有1對足,中、后胸通常還各有1對翅?! ⌒夭渴抢ハx的運動中心。能使昆蟲飛翔的翅長在胸部,能使昆蟲行走的足也長在胸部,可見胸部對昆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夭坑汕靶?、中胸、后胸3個體節(jié)組成,每一胸節(jié)各有一對足。具翅的昆蟲在中胸和后胸上還各有一對翅。前胸由于無翅,因而與飛行沒有關系,其發(fā)達程度常與前足有關。螳螂有一對十分發(fā)達的捕捉式前足,它的前胸也很延長。大多數(shù)的有翅昆蟲前胸比中、后胸小得多。中、后胸在有翅昆蟲中十分發(fā)達 腹部構造 腹部是昆蟲身體的最后一大段,前面與胸部相連接。它是昆蟲消化食物和繁殖后代的中心。腹部一般為9-11節(jié);少數(shù)種類減至3-6節(jié)。末尾幾節(jié)常合并或退化,有時第1節(jié)與胸部最后1節(jié)合并為并胸腹節(jié),其余各節(jié)構造十分相似,由背板和腹板組成,前8節(jié)通常各具1對氣門。各節(jié)間有由褶疊起來的膜連接著,所以昆蟲的腹部才能夠自由伸縮,如蝗蟲產(chǎn)卵的時候能把腹部拉長,把卵產(chǎn)在較深的土里,主要是依靠節(jié)間膜的作用。最末1節(jié)著生1對尾須,起感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