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能達4000p
您好!科,頤辦公【4000,600,993】,您好,這個是定影的代碼提示,您看一下代碼能不能清,如果不行,就只能更換定影器了。
2. 美能達300 4.5鏡頭
第一,先看懂鏡頭參數(shù)。索尼鏡頭的型號,凡是標有M的都是真正的1:1微距,如SAL50M28、SAL100M28、SAL30M28等等,他們的最大放大倍率都是一倍,最近的拍攝距離都在0.1m至0.35m之間,除此而外,其他的鏡頭雖沒有標記M功能,沒有達到1:1的拍攝比例 ,但是也有微距功能,如索尼的SAL1855,他的最近拍攝距離是0.25m,最大放大倍率是0.34倍,折合比例為1:2.94。而在騰龍、美能達等許多型號的鏡頭上卻標記著MACRO,還有1:2 、1:4等比例標識。
第二,再看懂比例和放大倍率。1:X的比例,是左邊數(shù)字代表傳感器,右邊數(shù)字代表放大倍率,他們實際上是個分數(shù)關系,左邊的是分子,右邊的是分母,學過數(shù)學的都知道,分母越大,數(shù)值越小,分母越小數(shù)值越大。應用到微距上,當1:1比例時,即被拍攝物能夠占據(jù)整個傳感器畫面,也就是傳感器等于被拍物,在鏡頭參數(shù)上叫做放大1倍。當1:2的微距比例時,被拍物實際上占據(jù)傳感器畫面的一半,在鏡頭參數(shù)上叫做放大比率為0.5,當1:4比例時,被拍攝物實際上占據(jù)傳感器畫面的四分之一。當您看到帶有比例標志的微距鏡頭,右邊的數(shù)字是在傳感器畫面所占據(jù)的1/X,用1除以X就是鏡頭的放大倍率。如您看到1:3.9時,用1除以3.9等于0.2564,說明這個鏡頭的放大倍率是0.2564。
第三,什么是微距和超微距。一般來講,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微距微距就是最近的距離甚至是微小的距離,也就是從鏡頭到被拍物的抵近距離。在數(shù)碼相機 的說明書上或單反相機的鏡頭參數(shù)上都標有最近拍攝距離,這就是相機的微距功能。超微距是指最近拍攝距離0—5厘米,能將被拍物拍攝的非常清晰,甚至是蒼蠅、蚊子等昆蟲的復眼都異常清晰,使用超微距拍攝微生物,讓您能看到微觀世界的微妙;微距是指最近拍攝距離為5厘米—20厘米,能將小花的花蕊放大的非常清晰;普通微距是在20厘米以上,放大比例要看鏡頭的變焦能力和長焦的焦距。如騰龍的70300,在300毫米時,最大放大倍率為0.5,比例是1:2,最近拍攝距離是0.95米;在180毫米焦距時,最大放大倍率是0.2564,比例是1:3.9,最近拍攝距離是1.5米。拍攝 飛翔的昆蟲,如蜜蜂等,帶有微距功能的長焦鏡頭就派上用場了。
3. 美能達100一400apo鏡頭
美能達原廠有兩個型號的增距鏡1.4x APO和2x APO(分別有換代產(chǎn)品1.4x II APO和1.4x II APO,但外觀和放大倍數(shù)都是一樣的。)此外還有附廠的Sigma提供了兩款美能達接口的APO TELE Converter 1.4X EX DG和APO TELE Converter 2X EX DG,以及知名的濾鏡廠商Kenko出品的Pro 300 3X增距鏡(美能達卡口)可供你選擇。
4. 美能達45 1.8鏡頭
其變化的光圈可以產(chǎn)生從圓到星星和齒輪形的焦外;蔡司小B、八羽怪可以產(chǎn)生旋轉的焦外;梅耶50/1.8、美能達45/2可以產(chǎn)生類似鉆石形的焦外;梅耶trioplan100/2.8有迷人的泡泡焦外,博朗尼卡某款鏡頭有五星焦外,kilfitt90/2.8鏡頭有獨特的圈圈焦外。有的焦外輕柔的熔化在空氣中,讓焦點跳脫;有的夢幻飄逸,有的硬朗中任性繪畫著抽象,你掌握了甚至可以用焦外來作畫。
5. 美能達400mm/f4.5鏡頭
使用帶有超長焦的數(shù)碼相機。比如美能達的12倍變焦的DiMAGE Z3,12倍變焦的長焦端焦距相當于35mm膠片相機的焦距400mm。在膠片相機里,這樣大焦距的只有單反加上長焦鏡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用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這樣的數(shù)碼相機的確很厲害。
當然,變焦的倍數(shù)可以自由調節(jié),所以對于稍近一些的距離,就用212mm左右的焦距拍攝,像下面這樣,把集中在球周圍的隊員全部放入畫面里,表現(xiàn)出一定的緊張感。
6. 美能達100-400鏡頭怎么樣
防抖的含義
初次接觸數(shù)碼相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即拍攝出來的畫面不夠清晰,老是會發(fā)生重影或模糊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偶爾的失焦(即相機未能正常對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快門速度過低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條件下,拍攝到清晰照片的快門速度應該達到焦距倒數(shù)甚至更高。舉個簡單例子:佳能A75的鏡頭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么在廣角端,快門速度應該至少保持1/40s才能保證拍攝的照片較為清晰,而在長焦端,快門速度應該要達到1/125秒才行。
而且如果現(xiàn)場的光線條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那么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了。
可想而知,對于那些10倍光學變焦的產(chǎn)品而言,防抖技術則是更加必要,因為這些產(chǎn)品的長焦端往往達到370MM以上,因此,快門速度必須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則就只能望遠興嘆了。
其實在實際拍攝中拍攝者的手在膠片或是CCD/CMOS感光過程中的抖動是客觀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結構來減小由于攝影者手的抖動帶來的影像模糊。
防抖的分類
1、光學防抖:作為光學防抖技術,并不是讓機身不抖動,它是依靠特殊的鏡頭或者CCD感光元件的結構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操作者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抖動造成影像不穩(wěn)定。
通過鏡頭組實現(xiàn)防抖主要是以佳能和尼康為代表,它們依靠磁力包裹懸浮鏡頭,從而有效克服因相機振動產(chǎn)生的圖像模糊,這對于大變焦鏡頭的數(shù)碼相機所能起到的效果更加明顯。
通常,鏡頭內的陀螺儀偵測到微小的移動,并且會將信號傳至微處理器立即計算需要補償?shù)奈灰屏?,然后通過補償鏡片組,根據(jù)鏡頭的抖動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補償,從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機的振動產(chǎn)生的影像模糊。
而通過CCD在實現(xiàn)防抖,目前只有柯尼卡美能達能夠做到,它的原理與佳能、松下的光學防抖動技術相反,是依靠CCD的浮動達到防抖的目的。原理是將CCD先固定在一個能上下左右移動的支架上,通過陀螺儀感應相機抖動的方向及幅度,然后傳感器將這些數(shù)據(jù)傳送至處理器進行篩選、放大,計算出可以抵消抖動的CCD移動量。
2、電子防抖:電子防抖主要指在數(shù)碼照相機上采用強制提高CCD感光參數(shù)同時加快快門并針對CCD上取得的圖像進行分析,然后利用邊緣圖像進行補償?shù)姆蓝?,電子防抖實際上是一種通過降低畫質來補償抖動的技術,此技術試圖在畫質和畫面抖動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與光學防抖比較,此技術成本要低很多(實際上只需要對普通數(shù)碼相機的內部軟體作些調整就可做到),效果也要差。目前市場上有卡西歐和富士采用的是電子防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