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佳能11—24毫米鏡頭
佳能RF 24-105mm STM全稱為RF 24-105mm f/4-7.1 IS STM,由13片11組光學(xué)鏡片組成,其中一片是非球面鏡片;在自動對焦模式下最近對焦距為0.2至0.34米,假若使用手動對焦模式,最近對焦距離會提升至0.13至0.35米,在AF模式、105mm下放大率為0.4倍,而在MF模式、24mm下最大放大倍率為0.5倍,手動對焦模式最近對焦比AF要近,非常罕見;帶有5檔光學(xué)防抖;濾鏡口徑為67mm,鏡頭重395g,長度為88.8mm、直徑76.6mm
2. 佳能11-22mm鏡頭
配置鏡頭建議:
喜歡旅游,希望手持微單可以一機走天下,鏡頭選擇上就要考慮大變焦鏡頭。推薦選擇搭配EF-M 18-150mm f/3.5-6.3 鏡頭的套機( EOS M50套機約5500元)。如果已經(jīng)買了搭配EF-M 15-45mm f/3.5-6.3鏡頭的套機也沒關(guān)系,只需要增購一支EF-M 55-200mm f/4.5-6.3鏡頭( EOS M50組合約5500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M50新增提高靜止圖像手抖動補償效果的雙重檢測IS功能,搭配鏡頭EF-M 15-45/3.5-6.3 IS STM、EF-M 18-150/3.5-6.3 IS STM、EF-M 55-200/4.5-6.3 IS STM時,能夠?qū)崿F(xiàn)高精度靜止圖像補償。在昏暗場景或手持拍攝時,提高拍攝成功率。(需要固件升級)
喜歡拍攝人像,追求那種焦外虛化的效果,鏡頭選擇上就要考慮大光圈鏡頭或者長焦鏡頭。其實在我看來哪個鏡頭都能拍攝人像,就是視角不同而已。推薦單機身+佳能EF-M 32mm f/1.4 STM鏡頭,以35mm規(guī)格換算相當(dāng)于約51mm視角,適合人像、風(fēng)光、街拍等場景拍攝, F1.4大光圈可以輕松獲得虛化效果,同時大光圈提供更大的進光量。如果希望兼顧環(huán)境人像及室內(nèi),人文掃街的話,推薦單機身+ 佳能EF-M 22mm f/2 STM( EOS M50組合約4800元 ),以35mm規(guī)格換算相當(dāng)于約35mm的視角,常用的環(huán)境人像焦段。當(dāng)然,由于EOS M機身可以通過EF-M卡口適配器轉(zhuǎn)接佳能單反鏡頭群,所以你可以使用類似EOS M機身+EF-M卡口適配器+佳能 EF 50mm f/1.8 STM組合(等效約80mm視角)依然能夠獲得大光圈虛化效果人像照片,且EF-M卡口適配器+佳能 EF 50mm f/1.8 STM價格也就1000出頭,同樣是高性價比的選擇,就是看起來不如EF-M鏡頭協(xié)調(diào)。你甚至可以用EF-M 11-22mm f/4-5.6 IS STM廣角拍妹子大長腿,肯定會討妹子歡心的。
3. 佳能11—24毫米鏡頭二手
二手價格: 18-200原廠鏡頭 :2900 適馬18-200不帶防抖,1300 有微塵,價格可能還要低點。 參考可以看蜂鳥網(wǎng)
4. 佳能11-24拍攝人像
個人覺得不使用,第一太廣太難把握構(gòu)圖了,很容易把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融入畫面中給自己后期找麻煩;第二球面鏡頭很難上濾鏡,不能上濾鏡拿來拍風(fēng)光有何意義呢,除非不拍天空這類大光比場景;第三價格太貴,有那么多錢為啥不考慮定焦或者1635、2470這類大光圈的鏡頭呢,像國外風(fēng)光大神托馬斯就是2470出大片的。
5. 佳能11—24毫米鏡頭推薦
24拍風(fēng)景,40拍人像。標(biāo)準(zhǔn)鏡頭是指焦距等于或接近于照相機片幅對角線長度的鏡頭,135相機的片幅為24mm*36mm,片幅的對角線長度為43.27mm,因此40mm或者50mm通常作為它的標(biāo)準(zhǔn)鏡頭,110相機的對角線長度為21.4mm,標(biāo)準(zhǔn)鏡頭為25mm,而廣角鏡頭一般是指焦距小于而視角大于標(biāo)準(zhǔn)鏡頭的鏡頭,不同型號的照相機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都不近相同,不過大都接近18mm,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