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古攝影師
考古/文物攝影師X陶瓷專業(yè)/文物修復者,攻受大學相遇,兩個人都互相一見鐘情,談了三年大學畢業(yè)時,攻要出國進修考古,提出分手,攻低估了自己對受的愛,出國一年就又回來找受,結果意外出了車禍,腿出了問題不能再繼續(xù)考古了,攻就很自卑,所以一直沒有找受,默默關注著受,分開5年受一直愛著攻,后來相遇,兩個人都想愛而不敢愛,挺酸甜的。
2. 考古攝影怎么拍
胡夫金字塔利用機器人和攝影頭進入金字塔內部考古。
3. 考古研究員
1952年,北京大學率先設立了考古學專業(yè)。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的教學研究機構。
1922年,北京大學國學門下成立考古學研究室;1952年,在歷史系內成立考古專業(yè)。北大考古的歷史,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幾乎同樣久遠。
考古專業(yè)成立以來,幾代學者篳路藍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將專業(yè)發(fā)展壯大成今天的基礎設施完整、學科覆蓋面寬、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學院,為中國考古學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做出重大貢獻。
考古文博學院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人數(shù)在40-50人左右,研究生招生約50人,在校學生300余人。
此外,學院每年還接收進修生、訪問學者,并承擔著國家文物局等委托的專業(yè)崗位培訓等重要工作。
學院已培養(yǎng)出各類畢業(yè)生約2000余人,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第一線,成為當?shù)匚奈?、考古、博物館事業(yè)的重要力量。
海外學生學成回國后,更成為所在國家地區(qū)開展中國考古學教學研究的主力。
4. 歷史攝影師
提起《西游記》很多人肯定會想到86版的,它可是經典中的經典,是被寒暑假重播次數(shù)最多的電視劇之一。雖然現(xiàn)在有很多關于《西游記》翻拍的作品,但是再也沒有能夠超越86版的。無論是人物、劇情、場景,86版的《西游記》已經深入人心。為何86版的《西游記》至今在觀眾心中都無法超越?
1,實景拍攝真實動人
86版的《西游記》基本都是實景拍攝,看過這部劇的小伙伴應該知道,里面的山水樹林都是真實的場景。為了拍好這部電視劇,楊潔導演帶領劇中走遍了大江南北。那個時候特效不發(fā)達,好多鏡頭只能是實景拍攝,而這恰恰突出了這部劇的魅力所在。
片尾的時候師徒四人從瀑布上面過的鏡頭讓人印象深刻,而那個瀑布就是九寨溝瀑布。劇中火焰山的片段,劇組就是在新疆吐魯番拍攝的。劇中的女兒國片段,劇組是在蘇州園林拍攝的。劇中西天大雷音寺,劇組是在泰國大皇宮拍攝的。其中還有好多的實景地,在此我就不一一細數(shù)了,正是這些實景讓觀眾領略到了各地的美麗風景。
2,拍攝難度大、周期長,劇組人員特別辛苦
看過《西游記》劇組采訪的人都知道,當年拍攝《西游記》的時候劇組的人特別辛苦。那時候國內威亞技術不成熟,演員一些打斗的動作可是吃了不少苦。劇組經費有限,頂著嚴寒酷暑拍攝實屬不易。很多演員一人分飾好幾個角色,換個裝束造型就是新的人物。
86版《西游記》前前后后拍攝了6年,從1982年開始,1986年春節(jié)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真的如同唐僧取經一樣,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正是整個劇組辛苦地付出才成就了如此經典的一部作品,就好比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成型的那一日終將轟動天下。
5. 考古學家工作照片
過去人們聽過一句很熟悉的話:“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笔獠恢?,學界還流傳著類似的一句話:“云岡石窟在中國,但研究在日本?!?/p>
有件事一直讓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耿耿于懷。當年,他在國外的圖書館想了解云岡石窟,人家給推薦的,有且只有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人出的書。
葛劍雄在國外見到的那套書,全名叫《云岡石窟——公元五世紀中國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學調查報告》。1938年至1944年,日軍占領晉北期間,以日本人水野清一、長廣敏雄為首的京都大學調查隊在云岡石窟先后調查7次,1951年至1956年由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陸續(xù)刊行了這套16卷的著作。
“現(xiàn)在云岡的研究逐步深入,但學界參閱的還是日文版《云岡石窟》。這套書獲得過‘天皇獎’,他們還曾想申報世界和平獎,簡直是天大的諷刺。”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痛惜地說。
日本學者的這套《云岡石窟》只有1711幅黑白照片,展示內容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在過去的六十多年里,全世界研究云岡石窟的學者都只能將其奉為圭臬。因為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更全面、更高質量的云岡石窟影像記錄了。
日本學者對云岡的關注,又何止于此?早在1902年,日本工學博士伊東忠太就來到云岡石窟,并根據北魏建筑樣式、北魏雕刻藝術形象找到了日本文化的根源。
可以說,在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里,關于云岡的研究,一直是以日本學者為主導的。在國內,雖然也有像陳垣、梁思成、周一良這樣的中國學者研究過云岡石窟,但都是從邊邊角角進行分析,并未進行過系統(tǒng)解讀。
直到1947年,北京大學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在整理北大圖書館善本書籍時,發(fā)現(xiàn)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原文。該碑撰于金代皇統(tǒng)七年(1147年),原碑實物早已不可尋蹤,碑文中的內容涉及北魏歷代開窟建寺的問題,填補了文獻空白,云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隨后,宿白多次到云岡石窟考察,厘清了云岡石窟開鑿分期脈絡和歷史沿革,否定了日本版《云岡石窟》對云岡石窟的分期問題,為國人的研究工作扳回一局。
宿白是中國石窟寺研究的奠基人,對云岡石窟這座中國最早石窟寶庫有著特殊的感情。1988年,有著“黃埔一期”美譽的國家文物局第一屆全國石窟考古培訓班舉辦,在宿白的倡導下,地點就選在了云岡石窟。
幾十年來,是在宿白的支持下,一屆又一屆的北大考古專業(yè)師生走進云岡,一個窟接著一個窟地做著測繪和研究工作,逐漸奪回了中國學者對云岡的話語權。
6. 考古繪畫師
主要學習課程包括:史前考古,分新舊石器;歷史時期考古,按照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田野考古學、考古繪圖、考古攝影、考古學理論方法、世界考古學、體質人類學、文化人類學等等。
所需要的書本即對應專業(yè)課的相應書籍名。
各門課程具體情況如下:
1、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
從研究的年代范圍上劃分,考古學可分為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兩大分支。也有人主張在兩者之間加入原史考古學而成為三大分支,但從實際意義來說,原史考古學的重要性不如前兩者。
史前考古學的研究范圍是未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范圍則限于有了文獻記載以后的人類歷史,兩者的界線在于文字的發(fā)明。世界各地,文字的發(fā)明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區(qū)史前考古學的年代下限和歷史考古學的年代上限各有不同。
2、田野考古學
研究范圍-----墓葬
“田野考古學”的名稱,是20世紀初正式提出來的。但當時的田野考古學主要是勘察地面上的遺跡和遺物,依靠地圖進行調查,有時則要根據調查結果,測繪地圖,作為記錄的附件。
考古學研究是一個整體,田野調查發(fā)掘和室內整理研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能截然分割。但是,由于調查發(fā)掘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論,而且還使用許多特殊的器材和設備,又要廣泛采用自然科學的手段,這就使得田野考古學有其相對的獨立性。
3、特殊門類
特殊考古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使用特殊考古學這一名稱,是為了與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等考古學的主要分支相區(qū)別。它包括上述三大分支以外的其他各種分支。有的是按研究對象不同而分的,如美術考古學、宗教考古學、古錢學、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等等。
4、美術考古學
考古學和古代美術史,往往有共同的資料。古代美術史的許多研究對象,從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巖畫到各個時代的繪畫、雕刻、造像、各種工藝品及神殿、寺廟和石窟寺等等,都屬遺跡和遺物??脊艑W上的類型學和年代學等方法,也適用于古代美術史的研究。
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美術考古學是從歷史科學的立場出發(fā),把各種美術品作為實物標本,研究的目標在于復原古代的社會文化。這與美術史學者從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審美觀念出發(fā)以研究各種美術品相比,則有原則性的差別。
由于美術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在年代上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迄各歷史時代,所以它既屬于史前考古學的范圍,也屬于歷史考古學的范圍。又由于作為遺跡和遺物的各種美術品多是從田野調查發(fā)掘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所以美術考古學與田野考古學的關系也相當密切。
5、宗教考古學
宗教考古學。是以有關宗教的遺跡和遺物為研究對象的考古學分支。在古代,宗教信仰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因此,在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時,必須把宗教活動也作為一個重要的方面。各個時代的神殿、寺廟、祭壇、祭具、造像、壁畫、經卷之類,都是宗教考古學的具體研究對象。
有的具有一定的美術價值,所以宗教考古學與美術考古學的關系也比較密切。在宗教考古學中,歐洲的基督教考古學、北非及西亞和中亞的伊斯蘭教考古學、南亞和東亞的佛教考古學是最為重要的,它們都屬歷史考古學的領域。
6、古錢考古學
以古錢為研究對象的考古學,稱為古錢學。由于古錢的鑄造年代明確,它便成為考古學斷代的最通常的依據之一。但是,作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古錢學的研究有著更為廣泛和重要的意義。
古錢學的目標,不僅要判別各種古錢的鑄造年代,而且還要通過對錢的形狀、質料、重量、銘文、圖紋和鑄造技術的考察,辨別它們的發(fā)行者和發(fā)行地點,確定它們的價值,研究銘文、圖紋的意義和風格,從而為經濟史、文化史乃至美術史的研究提供材料。
7、古文字學和銘刻學
作為考古學的分支,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研究對象必須是鑄、刻或書寫于遺跡和遺物上的文辭,與一般的書籍文獻不同。含有文辭的遺跡和遺物,大體上可分兩類。
一類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簡牘、泥板、帛書和紙書等,文辭是器物的主要內容;另一類如紀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繪畫、貨幣、度量衡器、鏡鑒、工具、武器和各種容器等,銘文處于附屬的地位。
古文字學和銘刻學的任務在于識別銘辭的文字,判讀辭句的意義,區(qū)別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字體。此外,對銘文的研究還可以判明遺跡和遺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古文字學和銘刻學對原史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的研究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8、航空考古學
航空考古學。是指使用飛機從空中向地面攝影,通過對所得照片的觀察、分析,判定遺跡和遺物的形狀、種類及它們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學開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末期。航空考古學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學中的一支生力軍。
9、水下考古學
水下考古學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紀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尋沉船。到了20世紀初期,水下的考古調查在世界各地進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瑪雅文化遺址的“圣池”中尋找犧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尋滿載古希臘美術品的羅馬沉船。
水底考古學的對象從沉沒物、沉船擴大到淹沒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遺址,而勘察、發(fā)掘及攝影記錄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