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騰龍70-200 2.8鏡頭
鏡頭型號:SP AF70-200mm F/2.8 Di LD [IF] MACRO Model A001鏡頭結(jié)構(gòu):18片13組鏡頭視角:34°3′-12°3′鏡頭焦距:70-200mm(在1.6x APS-C畫幅數(shù)碼單反上等效為112-320mm) 光圈范圍:F2.8~32 光圈葉片:9片 對焦范圍:0.95m~∞ (全程微距) 放 大 率:1:3.1 (200mm端對焦距離95cm時) 濾鏡口徑:77mm 鏡頭尺寸:194.3mm×89.5mm 鏡頭重量:1150g(腳架環(huán)除外)
2. 騰龍150–600G2鏡頭
騰龍150-600準確來說應該是:一支鏡頭,有兩種型號采用最新的eBAND鍍膜*1和3片LD低色散鏡片,實現(xiàn)出色光學性能。
尼康和佳能卡口的鏡頭有VC防抖功能,全稱為騰龍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A011);
索尼卡口的則沒有VC防抖功能(因為索尼機身內(nèi)置防抖),全稱為騰龍SP 150-600mm F/5-6.3 Di USD(A011)。
3. 騰龍70 200g2
尼康+騰龍,說的不就是我嘛,D850+ 70-200G2,45,90VCG2,15-30G2。目前搬磚套裝就是15-30G2,45和70-200。
70-210比70-200G2沒便宜多少,性能少了不少,主要是減重值錢吧,反正我是拿70-200G2拍了不少東西,當然,三位數(shù)美刀的價格你還想要什么,70-200 F4G都買不到,也就能收橙色好的80-200AFS,70-200 2.8G一代。70-200 2.8 拍人像其實是一個不知道要什么焦段的情況下最萬金油的選擇
24-120我覺得算室外新聞頭,旅行和婚禮拿24-70還有更大的光圈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室外新聞頭,畫質(zhì)就那樣吧。
50 1.8也不是很新,當然副廠也沒什么選擇,適馬50art太貴,騰龍45的色散有點大,而且虛化過度也有問題,用不好了看起來跟后期拉的虛化一樣,對我用了兩個月出了50 1.8G,后入騰龍45,懶得折騰就留著了。拍人像,對于目前的三大主流派別,70-200,85,50,我是50教徒。曾經(jīng)有過85 1.8D,充新成色被我出了,因為色彩不喜歡。
15-30嘛,我敢說我是你找得到的唯一一個2代的用戶,一如既往的騰龍色彩風格,色散控制還可以,主要是便宜,而且我買騰龍沒翻車過,就直接上市前跑到本地授權(quán)經(jīng)銷商預定了。最近忙,買回來也沒用,搬磚都是騰龍45和騰龍70-200G2。說說其他的同價位廣角吧,適馬14 1.8,沒競爭對手的規(guī)格,當然適馬堆料比較兇,略笨重,還隔三差五跑焦,慎重吧,原廠的14-24你這價位只能收二手,而且也比較老了。其他的選擇比如蔡斯15如果不在意手動對焦可以考慮。你要輕便可以花半個15-30 G2的錢買一個尼康20,不是燈泡頭濾鏡很便宜,半個15-30的重量,唯一問題就是沒有weather sealing有時候沒安全感。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50定,這個沒毛病,70-200不拍人像和體育基本上也沒用,當然給外行拍照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會覺得很大很專業(yè)很牛逼倒是真的,與其說和智障講道理還不如忽悠他們 我廣角變焦看你的需求吧,正常人20 1.8應該夠了。至于24-70,每一支24-70都有缺點,我是不想買。
當然,實在不知道買什么,就24-70+50定焦。
4. 騰龍70—200三代鏡頭測評
尺寸89.5*194.3。重量1150g,全畫幅,變焦鏡頭,尼康AF卡口,中長焦鏡頭,鏡頭結(jié)構(gòu):13組18片,光圈葉片數(shù)9片。光圈F2.8,最小光圈F32,最近對焦距離95.5Cm,焦距范圍:70-200mm,等效焦距:105-300mm,放大倍率1:3.1。濾鏡直徑77mm,
5. 騰龍鏡頭70—200
用途廣不錯 能夠接觸多個方面 0.95m的對焦距離 有微距 防抖 還是2.8光圈 我是用70-200的a009 為什么我會用他呢 確實a009比a001還貴 而且沒微距 但是a009有低色散的鏡片 和模螢石 畫質(zhì)好?。?!對焦安靜 快!! a001滿足這方面??!
所以 總結(jié) 你專注人像 風景 人文 打鳥 用a009好??!
如果你專注微距還是買其他的微距鏡頭吧 !
如果你想兩個玩玩 要求不高 價格合適就a001吧 有點追求就不要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