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反相機p檔如何使用技巧
P檔,就是自動擋,但是你可以自主設置ISO,白天盡量設置為ISO100,光照較低時,或是晚上,萬不得已,可設置的高一些,但最高不要超過1600,全幅機不要超過3200。
使用P檔,如果你對光圈快門組合不滿意,也可以使用程序偏移,改變光圈快門組合。
二、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程序,(P)檔與A檔和S檔有何區(qū)別?
變焦距對焦(構圖)、光圈、快門速度,攝影就這三個基本因素?,F(xiàn)代數(shù)碼相機的程序自動曝光就是P、A、S。這些也都是從很多攝影家的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然后變成程序化的東西,制成了相機電腦程序。
P檔:就是光圈與快門速度全部交給相機處理、自動選擇,你光管構圖即可。但如果轉動撥盤,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與快門速度組合拍照。比如:第1選擇是F8、1/100,向左轉一下?lián)鼙P,就會變成F11、1/60秒,向右轉一下?lián)鼙P,可能會變成F5、1/200秒等。光通量是一定的,但光圈與快門速度是不一樣的,效果也就不一樣。
A檔:是光圈優(yōu)先。為什么要先確定一個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范圍越小,背景就會虛化;光圈越小,景深范圍越大,全景都會清楚。速度呢?不去管它,交給相機處理。比如拍夜景,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極小的光圈,比如:F/22,然后將快門交給相機,可能是1/幾秒到幾分鐘,把相機架到三角架上,按下快門,你就可以去喝茶了。再比如:在強光線下拍人物面部的局部特寫,我們把光圈調到F/2.8,快門速度交給相機了,你看一下,這時的快門速度可能會達到1/8000秒。這是平常我們根本不會用到的速度。
S檔:是快速優(yōu)先。為什么要先確定一個速度?速度越快,越容易凝固運動的物體;速度越慢,越容易拍出運動物體的動感。比如:拍海浪或流水,先構圖;然后計算一下水流通過畫面的時間,我們可以用一倍或幾倍于這個時間的快門速度拍攝,就可以拍出液態(tài)流動或霧化的效果。光圈呢?不去管它,交給相機處理,只要局部不過、欠曝即可。
其實,這些都是學習攝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這些都熟悉之后,我們可能會只使用M檔,手動控制光圈與快門速度,想要什么效果、就選擇什么樣的光圈與快門速度,你可能需要略欠或略過曝一點以表現(xiàn)主題,你可能需要一個不太合適的光圈與一個不太適合的快門速度,這些都是拍攝主題或照片的意境需要的。
不同意 品尚攝影 的說法
P檔為程序曝光和自動擋AUTO差不多,不過不同是可以調節(jié)曝光補償(+_2)
P檔的好處是適合拍雪景的時候或者是拍煤炭時來增加或者減少曝光補償,
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拍攝體的質感。
A檔是光圈優(yōu)先,拍攝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調節(jié)光圈的大小。
適合拍人像,調大光圈使背景虛化,這樣人物就從背景中虛化出來,立體感好。
S檔是快門優(yōu)先。拍攝時可以調節(jié)快門。
適合拍快速移動物體,或者把快門調慢,拍水流。有一種曼妙的生動效果。
自動檔就不用說了,完全是相機出廠就自定義的模式
自動調節(jié)光圈、快門、感光度等。
你的明白??!
三、佳能單反相機的P檔是用來干什么的P檔和M檔有什么不同P檔有什么功能
p當就是自動檔,就是說拍照片時候的光圈(虛化程度)和快門(快門速度)以及iso(對光線明暗敏感程度、畫面細膩程度)都是相機自己控制,你只控制焦段和構圖。正常場景都可以使用,如果是光線不定的情況下,拍出的照片容易過曝或者過暗。
M是全手動功能,就是說光圈和快門和iso都是你自己來設定,相機根據(jù)你的設定來曝光,至于拍出的照片曝光正不正常,全靠你的設置的參數(shù)是不是正確。
單反相機的P檔和M檔有什么不同,今天為大家普及一下
四、尼康單反Auto檔和P檔有什么區(qū)別?
auto:全自動,你什么都不能控制。
P:程序控制曝光,程序自動決定合適的光圈快門,但是你可以手動控制ISO,曝光補償,白平衡等等參數(shù),是介于全自動與手動之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