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倫達快門鏡頭拆解
M3/M2/M4+福倫達VCI測光表來得實在,測光在舉起相機前做好,超焦距舉起就拍:你拿M6還要測光撥快門、這時間人早走了、還不如M7來的更實在了
2. 快門線拆解
意思是相機部件沒安裝好,或者有故障,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如果確認相機沒有經過碰撞或者進水,那么可能只是鏡頭、電池模塊等沒安裝好,拆下來重裝。
1、相機部件鏡頭拆裝:
(1)先取下鏡頭,再小心清理一下鏡頭和機身上的馬達接觸點;
(2)先按住拆卸按鈕,然后往右擰動即可。鏡頭拆卸按鈕在鏡頭卡口的邊上;
(3)在鏡頭上的有個白點,對準相機上的拆卸鏡頭的按鈕,撞上,然后像左邊擰動,聽見咔嚓一聲,就是安裝回鏡頭了。
3. 福倫達快門鏡頭拆解圖
德國是相機王國,鏡頭成像獨樹一幟,當然工藝也是最高的。
1.Pentacon(潘太康),這是最物美價廉的德頭,東德品牌。
2.CarlZeissJena(簡稱“CZJ”),是現在保有量最大,但已經不再生產,將來最容易升值,且價格合理,能出一流照片的鏡頭,東德品牌。
3.Meyer(梅耶),是出片特別細膩,高光層次保留得最好,色彩清淡,很接近西德風格的一類鏡頭。東德早期名品。
4.Contax(康泰時),最純正的西蔡頭。鏡頭上打印著CarlZeissT*的標志,確實是西蔡正統(tǒng),出片銳度高,色彩純正且有著很高的飽和度,焦外過渡自然,用料足,加工精。西德名品。
5.Shneider(施耐德),帶有傳奇色彩的鏡頭。常常被人們譽為“真水無香”,銳度相當高,最多的產品為M42口的,此外還加工QBM口與萊卡M口,色調偏于真實還原一路,有著不可言說的妙味,但初學未必能真切體會得出。在做工上,只能超出康泰時而絕對不會在康泰時之下,是目前超值而日后升值可能最高的鏡頭。
6.Voigtlander(福倫達),產地最為復雜。本來是西德名鏡,因為市場策略失誤,后來收歸祿萊麾下,早期多為雷丁娜卡口,最近對焦距離變態(tài)地遠,所以不太實用,但其成像品質一流,不在祿萊之下。其鍍膜為紅色字的Color(真彩鍍膜),鏡片組設計,機構結構與外型都不變,只是品牌不同而已,但相對于祿萊價格要低,是用家的首選。
7.Leica(徠卡),頂機相機,頂機鏡頭,西德產品,世界頂級的標志。
8.ISCO,西德鏡頭,據說是施耐德分廠,不知真假,鏡頭產量不多,不太了解。
9.ZF、ZA,是日本確善能打上了CarlZeissT*標志而專門為尼康與索尼相機加工的蔡司鏡頭。鏡片結構與鍍膜工藝不差,層次也好,但比照著康泰時還是差的是味道,且價格不低,當然還是遠超純日本產的尼康佳能一類的鏡頭的(人人觀點)。
10.斯坦海爾:一種怪異的品牌,但據說里面大量使用非環(huán)保的稀土元素加工鏡片,因此出片的味道有相當特別的味道,但此頭的鏡片多數都有脫膜現象,不影響正常使用。能弄到好品相的可為收藏品,應該是一種毒物。市場保有量很小。
11.肖特:很有名的西德品牌,但本人接觸不多,沒有發(fā)言權。
4. 福倫達鏡頭維修
福倫達尼康口的鏡頭,是確善能公司產的,除了有福倫達的牌子和部分圖紙,可以說和福倫達幾乎沒關系。
出片色彩和上世紀日本手動鏡頭接近(由于工藝提升分辨率和透光有所提升),不推薦。
5. 福倫達快門維修
福倫達IIb是機械鏡間快門而且熱靴上有觸點,所以它是使用的是電子閃光燈而非一次性閃光泡。隨便找個單觸點閃光燈就能用并且全部快門速度都可以閃光同步。
6. 福倫達新鏡頭
能夠APS-C或者全副能夠用的,能達到漩渦狀焦外效果的特色鏡頭,本人用過和所知道的有這樣的幾種:16MM電影頭,比如:柯達102/2.7、柯達同宗兄弟埃爾基特102/2.7、愛展能75/2;老鏡頭,比如蔡司大小B、福倫達(蔡司、梅耶)天塞50/2.8、俄羅斯的M44-2幾種?;旧蟘ooke、天塞結構的鏡頭焦外都旋轉。
焦外旋轉的效果確實比較奇特,很有趣味性。這種慢門閃光同步感覺操作有點難度,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有的,有些鏡頭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
比如這只lensbaby發(fā)布Twist 60mm f/2.5 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