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200 4鏡頭怎么樣
這個頭外型上和騰龍的18270一模一樣,所以首先價格上肯定很貴,買這么一個大便,恐怕沒多大意義呀,如果一定要一鏡全部覆蓋的話,不妨買騰龍的18-200,再長的焦段實在是少用,價格便宜太多了
2. 賓得12—24廣角鏡頭
賓得15-30鏡頭還不錯。這枚鏡頭集中代表了賓得的設(shè)計哲學(xué),小型化、輕量化、能夠應(yīng)付惡劣天氣。一個標(biāo)準(zhǔn)變焦鏡頭,卻做到了一個小定焦頭的體積。當(dāng)然是要有一些犧牲,長焦端縮減了5mm,廣角端最大光圈縮減到了f4,另外為了控制成本采用了塑料卡口
3. 賓得18-55二代
18-55的鏡頭一般價格不高,不需要在UV上投入很大,就用一個普通的單層鍍膜UV鏡就行,主要保護(hù)鏡頭,省了鏡頭清潔費用。 尼康和賓得18-55鏡頭用52mm的UV鏡,佳能18-55用58mm的。
4. 賓得24-90鏡頭樣張
色彩16-50更優(yōu) 其他方面24-70占優(yōu)其實這么比沒意義呀,一個全副頭,一個截幅頭。
你買K1肯定是選24-70,同樣你買K3II多半是選16-50呀
5. 賓得18 55鏡頭
在DA50-200和DA18-135之間選擇很好選擇,肯定18-135更為實用一些,廣角+中長焦覆蓋最常用的視角,就是價格相差有點大,不過這都屬于套頭,鏡頭成像素質(zhì)和做工差不多少,50-200的分防水和不防水版的,后者略為貴些,18-135就是防水的帶WR標(biāo)志,如果入門的話并不建議用高級點的頭,預(yù)算有限的情況下,推薦18-55+55-300,倆個都不要防水版的,最好收二手的,倆頭+起來才1200-1300元,覆蓋18-300焦段意味著很多題材你都可以拍,比如小狗頭18-55可以拍些環(huán)境人像、靜物、風(fēng)景、小品,55-300可以拍人物特寫或者體育競技、鳥獸等,只要多拍多練等技術(shù)練好些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焦段的鏡頭。
6. 賓得20-40鏡頭
如果是1000多的,那應(yīng)該還是可以的,或者說可能不錯的。
但是這種結(jié)構(gòu),大的雙筒,一般不是太推薦。手持望遠(yuǎn)鏡,大家都知道,一般推薦雙筒,單筒的沒立體感。但是對這類大型的、帶三腳架的臺式的,其實是相反的,因為對臺式類望遠(yuǎn)鏡來說,如果做成雙筒,那堅固性大打折扣,可以這么說吧,對于沒有設(shè)計缺陷的臺式望遠(yuǎn)鏡來說,一個4、500價位的臺式單筒,堅固性其實都超過3000價位以上的臺式大雙筒了。更不用說臺式大單筒的便攜,和多用途的優(yōu)勢了。所以雖然每一種選擇都不完美,比如臺式單筒雖然有上述很多明顯優(yōu)點,但觀測起來缺乏立體感,但是在這種差距面前,目前主流依然是單筒臺式的。所以我建議你還是問商家有沒有單筒的這類臺式產(chǎn)品。可能更適合些。所以我個人感覺,這個產(chǎn)品也許不錯,但這個選擇的方向,未必是好的。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可以去大眾光學(xué)看下,有一些知識介紹,包括一些討論,可能對你也會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