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
區(qū)別很大:
照相機鏡頭28mm焦距比40mm焦距短了12mm,屬于超短焦超廣角鏡頭,具有視角寬,景深長的特點,適合拍攝大場景的自然風光等。而40mm焦距鏡頭本身比較接近標準鏡頭的50mm焦距,符合人眼視覺效果,視角不如超短焦鏡頭,不過拍攝人像和建筑畸變比較小。
2.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分類
很多初學者對鏡頭各種參數(shù)一頭霧水,我就用最通俗的話 給你簡單說說吧。
有兩個比較常用的參數(shù):焦距 光圈 焦距,焦距一般用MM(毫米)位單位 主要影像拍攝視角的大小135相機就是我們常見的單反 已50MM為標準鏡頭因為這個焦距的視野于我們單眼看到的范圍接近 焦距 數(shù)值越小 代表可以拍攝的角度越廣 越大 低于 50MM 的鏡頭也稱之為廣角鏡頭 焦距 數(shù)值越大 代表可以拍攝的角度越小 越遠 高于 50MM 的鏡頭也稱之為中長焦鏡頭
光圈,的單位用英文F表示 影像單位時間的曝光量 通俗的說光圈越大 就可以在越暗的環(huán)境下拍照 適用的場景更多 光圈的大小表示方法為 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 比如 F2的光圈是大于 F8的。
根據(jù)根據(jù)不同的途徑選鏡頭比較常規(guī)的方法是拍風景、大場景 用 廣角鏡頭拍攝人像 或者無法走進的主體 用中長焦 如果不希望拍攝的問題變形嚴重 可以使用 50MM的標準鏡頭。
3.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什么意思
用字母f表示。
焦距,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也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
焦距,也稱為焦長,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光會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diào)節(jié)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
當一束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cè)各有一個焦點。
4.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多少合適
首先,并不存在截幅鏡頭
只是有些鏡頭只能裝在全幅單反上,有些不能
比如
尼康:DX是APS-C畫幅(非全副)數(shù)碼單反相機專用鏡頭,不帶DX標識的都可以用于全畫幅相機。
佳能:EF-S是APS-C畫幅數(shù)碼單反相機專用電子卡口鏡頭,EF標識的鏡頭都可以用于全畫幅。
鏡頭裝在截幅機上,就得換算焦距,佳能為x1.6,尼康x1.5
比如50mm定焦,裝在截幅機上,佳能就為50x1.6=80,鏡頭焦段為80,mm
而全幅單反則不用換算,是多少的焦距的鏡頭就是多少
5.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計算
不是這么算的,焦距是以標準135相機的24x36mm底片對應的焦距來換算的,所謂全副就是感光元件(cmos和ccd)和135相機的24x36尺寸一樣的(底片就是膠卷那么大)。 而非全副和卡片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沒有那么大,比這個小,根據(jù)光學反相原理(自己尋思去),底片越小,焦距越長。所以有了倍數(shù),就是所謂的APS畫幅, D3200是APS-C畫幅(長寬比為3:2 =24.9×16.6mm) 換算倍數(shù)x1.5。 18-105相當于27-157.5mm 卡片機的ccd尺寸更小,所以倍數(shù)更高了,你可以看到實際焦距和等效焦距差的更多。
6.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怎么看
焦距影響視角,焦距越短視角越大。
視角大了,你離人近也能拍到全身,視角小的話就要距離人遠才能拍全身。
18焦距的話,大約3米遠處可以拍攝全身,200焦距就夸張了,15米以上吧。
7.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換算倍數(shù)
這是不是一個固定的 一般卡片機直接說放大倍數(shù)是很忽悠人的 所以會標注等效135焦距 就是全幅單反鏡頭的焦距 一般放大倍數(shù)是這樣算的 最長端除以最短端 比如70-300mm 300/70≈4.3倍 而且一般是不會在乎放大倍率的 玩單反的只看焦段 并且佳能不止一只長焦鏡頭 有1200mm的 也有200mm的 都稱作長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