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全畫幅的鏡頭能在全畫幅相機上用嗎
1.從題主介紹的FE16一70鏡頭如果不是全畫幅鏡頭就不能當全畫幅鏡頭使用。
2.全畫幅相機只能用全畫幅鏡頭。如果用半畫幅鏡頭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圖片就會出現暗角暗邊的現象。
3.全畫幅鏡頭可以在半畫幅的相機上使用,沒有任何問題。是因為相機的感光面積不一樣,全畫幅相機感光面積相當于半畫幅相機約1.6倍。所以,鏡頭設計時是不一樣的。
2. 全畫幅相機只能用全畫幅鏡頭嗎
當然是由機身決定了,機身內的感光元件(CCD/CMOS)面積與普通135膠卷一樣大(24×36mm)就稱為全畫幅。
用在非全畫幅相機上的鏡頭其注明的焦距要經過一定的換算才是實際焦距,如尼康的D80換算系數是1.5, 如果它用80-200mm的變焦鏡頭乘1.5后就變成了實際為120-300mm的變焦鏡頭了。
全畫幅相機的換算系數是1,所以就不需要換算了。
區(qū)分是否全畫幅其實也很容易,首先全畫幅數碼相機很少,目前只有佳能和尼康的有全畫幅單反產品,其次價格非常貴,最便宜的全畫幅機身也在兩萬以上。
3. 不是全畫幅的相機可以裝全畫幅的鏡頭嗎
一般不建議半畫幅鏡頭用在全畫幅機身上,因為全畫幅機用半畫幅機鏡頭畫面大打折扣屬大材小用。
4. 非全幅相機能用全幅鏡頭嗎?
不只是全畫幅,非全畫幅也能用傳統(tǒng)鏡頭,無非是有些機身(如D200以下)不支持手動鏡頭的測光而已。
K口的現在還沒有全畫幅數碼相機。
5. 全畫幅鏡頭放在非全畫幅機器上的效果
索尼半畫幅鏡頭可以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但不是所有的半畫幅相機都能用全畫幅鏡頭。比如佳能相機基本上就裝不上,尼康和索尼倒是基本能裝上。
把半幅鏡頭裝在全畫幅相機上后,半幅鏡頭倒是沒影響,并且還有點好用。但是相機就不好了,相機傳感器外的一大圈都不會成像,全畫幅變成半畫幅。有一些半幅鏡頭裝在全畫幅相機上還會有暗角,雖然不明顯但也很要命。
6. 非全畫幅鏡頭在全畫幅相機的拍攝效果
1、傳感器尺寸區(qū)別
aps-c畫幅跟全畫幅,首先是傳感器尺寸,全畫幅更大,所以畫質更好,高感更好,光線不好情況下,效果更好。
2、操控區(qū)別
玩單反,玩的就是手動,搞得就是后期。所以全畫幅往往在價錢更高同時,手動操控越好,越快,越準確。
3、視場大小區(qū)別
非全幅的感光元件尺寸還不及全畫幅一半大 這個差別其實就已經很大了 用同一只鏡頭 非全畫幅要乘以1.6或1.5的換算系數 這就導致了很多135相機上的理論在非全畫幅數碼相機上不適用 ,視場明顯減小。
4、解析度的區(qū)別
非全幅和全畫幅如果像素相同,因為非全畫幅感光元件面積小,導致密度過高, 所以使用小光圈時有衍射 成像質量會直線下降 而且過高的密度使得鏡頭成為瓶頸 所以并不能提供更為精細的畫質 ,所以非全畫幅表現的圖像模糊、反差低、高感光度成像噪點多。
5、暗角的區(qū)別
非全幅在大光圈下不易出現暗角,但全畫幅可能出現暗角。主要原因在于鏡頭,視場越大,透鏡的聚光作用,導致周邊光線弱出現暗角。而非全幅感光面積小,集中利用的中央的亮光區(qū),暗角相對于全畫幅難出現。
還有P型畫幅適合新手。P型是滿幅的上下兩邊擋去個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被稱為全景模式。新手操作會比較輕松。
7. 全畫幅的鏡頭可以在半畫幅的相機上使用嗎
具體來說有2種情況:
1、有的鏡頭雖然像場足夠覆蓋全畫幅,但是畫面中央70%和周圍30%的部分畫質有較大差異,如果成為一個全幅鏡頭是不夠優(yōu)秀的,比如適馬30mm f/1.4 Art,但是作為半幅鏡頭卻非常優(yōu)秀,也有個別人士拿它當全幅鏡頭用。
2、非全畫幅變焦鏡頭某些焦段像場較大,可以勉強覆蓋全畫幅,比如適馬50-100mm f/1.8 Art,其100mm端像場較大,全幅相機使用有明顯暗角。不過50-70mm焦段只能使用在尼康1.2X裁切或者適馬SDQ-H(1.3X裁切)下。 像目前的主流全幅單反或者全幅微單相機在菜單里都有開啟/關閉APS-C(DX)畫幅的選項,多數機器默認就是開啟狀態(tài),你遇到這兩種情況很顯然就是最開始用的時候是機身開啟了這個選項,可能你某次進菜單時關閉了這個選項,所以后來的照片就出來黑圈了。
8. 非全畫幅相機可以用全畫幅鏡頭嗎
可以使用。但效果不理想。
尼康的全畫幅相機在使用DX鏡頭時,會切換成DX模式,自動將畫面切成APSC模式,相當于把全畫幅降成了APSC使用。
而佳能相機則完全不行,非全幅鏡頭會頂到反光板,同時畫面周邊有陰影。
全畫幅的傳感器尺寸是36X24毫米,可以記載更多的圖像信息,但是機身因此而龐大,并且價格也高了很多。
非全畫幅目前主要是APS-C類型,傳感器是23.7×15.6毫米,成像縮小了,焦段變長了。大約是全畫幅焦段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