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s-c畫幅標準鏡頭焦距
APS-C畫幅相機搭配70—200鏡頭,等效焦距為原鏡頭實際焦距乘以一個系數(shù),佳能這個系數(shù)是1.6而尼康是1.5,也就是說70—200鏡頭在佳能半幅相機上等效焦距為112—320mm,在尼康相機上等效焦距為105—300mm。
2. apsc鏡頭換算
50全畫幅焦距等效apsc是75
鏡頭視角的大小,取決于畫幅和焦距。如果畫幅已固定,那么視角的大小決定于焦距,所以對比APS-C畫幅和全幅鏡頭的視角,需要將APS-C換算后對比。
某APS-C鏡頭的等效焦距是指其在APS-C畫幅相機上的視角和全幅鏡頭在全幅相機上的視角相同時,全幅相機鏡頭上的焦距數(shù)值。
尼康A(chǔ)PS-C鏡頭的等效焦距是*1.5。比如APS-C定焦35mm鏡頭等效焦距是52mm。
APS-C畫幅是相同焦距的全畫幅圖像的裁剪。如在同一點對同一物體分別用50mm的APS-C畫幅和全畫幅拍照(光圈快門相同),將全幅照片經(jīng)過裁剪可以與APS-C拍出的照片相同。
景深與三個因素有關(guān):光圈,焦距,距離。用相同焦距的APS-C畫幅和全幅,控制光圈和距離相同,那么景深相同。(相當于裁剪,裁剪不影響景深)
3. apsc鏡頭焦距換算
首先,鏡頭的焦距是固定的,不會改變,因此35mm鏡頭的焦距永遠是35mm。
其次,因為截幅機身的感光元件面積比全畫幅機身的感光元件面積小,因此任何鏡頭裝上之后都要乘一個轉(zhuǎn)換系數(shù)。佳能機器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為1.6,尼康機器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為1.5. 因此,35mm鏡頭裝到截幅機身上之后,在佳能機器上的等效焦距為56,在尼康機器上的等效焦距為52. 但要注意這僅僅是視角的變化。也就是說,35mm鏡頭在佳能截幅機身上的視角,和56mm鏡頭在佳能全畫幅機身上的視角基本相同;在尼康截幅機身的視角和52mm鏡頭在全畫幅機身上的視角相同。
4. aps畫幅鏡頭換算
單反鏡頭標注的都是實際焦距,包括全副鏡頭和非全副鏡頭,如果是非全副鏡頭,比如套機鏡頭的18-55,等效焦距就要乘1.5或1.6(各品牌APS-C的尺寸定義并不一樣,尼康索尼賓得大部分都是1.5,佳能的尺寸稍小,所以是1.6,另外佳能1D系列,比如1D Mark IV用的是APS-H幅面,要乘1.2),如果是全副鏡頭比如24-70,在APS-C相機上同樣也要乘1.5/1.6,那么就變成36-105,失去廣角端了。
5. aps c鏡頭
當然不是的,APS畫幅的50頭,也是相當于全畫幅上的75mm的,用在全畫幅上就相當于APS畫幅的35mm視角。換個角度說,APS畫幅要使用35mm的鏡頭才相當于50頭用在全幅上的視角。也就是說,無論是什么鏡頭,并不會為了APS機身而標注等效焦距,即使是APS專用的鏡頭也一樣。所以無論是全幅鏡頭還是APS鏡頭,用在APS機身上的時候焦距都是全幅的1.5倍(尼康機)或1.6倍(佳能機)。APS上的50頭和全幅上的50頭,視角都是一樣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APS的鏡頭卡口不能安裝在全幅機身上,只有50mm或35mm這種大光圈定焦頭才可以兩種機身通用。
6. 全畫幅鏡頭換算
就是殘廢焦距是全副1.5倍的關(guān)系,光圈一樣
7. aps-c 鏡頭
A7系列能用APS是因為A7沒有反光板,不存在打板問題,而且上APS頭時A7會只取APS幅面區(qū)域的感光數(shù)據(jù)。
而佳能尼康全幅機用很多APS頭,尤其是帶廣角的APS頭都有打板問題 有人曾經(jīng)試驗過,把18-55的屁股切掉一塊,上5D 開到18mm端畫面周圍有個大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