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拍攝發(fā)光物體
不論是拍攝哪種光源的光軌,其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用慢速快門來拍攝,這樣就可以把發(fā)光的移動物體拍成光軌效果了——實際上,拍慢門水景也是一樣的,這樣可以把流水拍出絲滑的效果。
相機慢速快門拍攝,最基本的是必須要用三腳架以保持相機的穩(wěn)定,否則拍出來的畫面是模糊的。拍攝模式我一般選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設定好光圈,使用盡可能低的ISO值,然后測光,看看快門速度是否慢到我們需要的程度。如果能滿足就可以拍了。一般拍攝城市車輛的光軌,大約6-8秒。有時候我們覺得單張照片的光軌不夠長,那就縮小光圈,延長曝光時間,或者我們多拍幾張,然后通過后期合成,就可以得到很長的光軌照片了。
有些情況下,需要快門速度超過三十秒,那就要把相機拍攝模式改為B門拍攝。
不論哪種模式,拍攝的要求都是不能讓相機抖動。我們除了使用三腳架,還需要快門線來拍攝,避免手按下快門時引起相機的震動——所有的慢速快門拍都是這個要求。如果當時沒有快門線怎么辦?可以把相機先設定為反光板預升,再延時兩秒拍攝,這樣我們按下快門后,把手離開相機,兩秒后相機才開始曝光,這樣也是避免相機抖動的一個好方法。
慢速快門的使用場合非常多,這個是每個攝友都需要掌握的。
2. 高反光物體拍攝打光
1、初級解決方法:
白天使用電腦屏幕反光:大多是太陽光亮度太高造成的,把窗簾拉上,效果立竿見影。不過拉上窗簾,那種陽光透過窗簾的狀態(tài),真是很容易犯困。
晚上使用電腦屏幕反光:那肯定是燈光的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關燈。但關燈后用電腦,屏幕會和環(huán)境會形成強烈的對比,長期這樣使用眼睛會感覺十分疲勞,對視力影響很大的,不是很推薦。
提示:對于光線直接照射電腦屏幕造成的反光,物理遮光吧,目前應該沒有很好的方法能解決。
2、中級解決方法:
電腦屏幕抗反光貼膜,也是網上推薦最多的電腦屏幕反光解決方式。
產品主要是防藍光,防反光都是順帶提及。貼上之后感覺是比之前好一點,但材質畢竟是類似塑料的,光照下還是會有反光點。
3. 相機拍攝反光的物體怎么解決
1.避免直射。
閃光燈在相機上可以采用跳閃的方法,就是把光打到周圍的墻壁、天花板等反射物上再反射給模特,這樣光從側面來就不會留下很明顯的高光。
閃光燈拿下來可以直接從側面打光但是最好有個柔光箱來避免光線過硬,即使在燈上按個“肥皂盒”也還是不夠柔。在布光時最好使用羽化光。
2.用較大的光源作為主光源。比如陽光穿過窗簾的光線,躲著陰影里也不錯。當然如果有較大的燈箱也是可以的。
3.被拍攝的模特可以去去油,避免反光的出現(xiàn)。有些時尚類攝影也有故意在模特臉上身上圖橄欖油的,但那需要大面積的光源和很好的對光線的控制。
4. 單反拍發(fā)光產品怎么拍
1.沒有燈光,或者燈光昏暗,拍攝對象亮度不足的時候,比如晚上拍夜景人物照。 2.逆光、側逆光拍攝,拍攝對象與背景的亮度反差較大的時候。比如陽光從人的后面照過來的時候,不打閃光燈則人物會很黑。 3.畫面中同時有發(fā)光物體和不發(fā)光物體的時候,比如電視機屏幕,如果不用閃光燈則只能看到屏幕畫面而電視外殼卻是漆黑的。 4.拍攝對象不同部位亮度嚴重不均勻的時候,使用閃光燈可以讓物體亮度均勻。
5. 拍攝吸光物體
柔光箱打出來的光線均勻柔和,色彩飽和度好,無論是拍外景還是室內棚拍,都深受攝影師們的歡迎。
更重要的是,柔光箱往光源上一套就行,簡單省事,甚至有人把它稱為 “傻瓜燈”;但實際上,柔光箱用起來還是有一定講究的,你可能并沒有開發(fā)出它的全部用法,發(fā)揮出它的最大效用。今天,就來聊一聊柔光箱在人像攝影中的5個用法,快來看看您掌握了幾種吧!
柔光箱
柔光箱,由反光布、柔光布、支撐桿、卡口四部分組成。它不能單獨使用,屬于影室燈的附件。柔光箱裝在影室燈上,發(fā)出的光更柔和,有利于表現(xiàn)人的皮膚質感和色彩,使膚質表現(xiàn)得非常細膩,且不會在模特后邊形成硬硬的黑影邊,看上去柔和舒服,是影棚必備的附件之一。
1、45° 布光(倫勃朗光)
對許多攝影師來說,這都是首選的照明位置,也很適合新人們練手。
2、 70°布光
把柔光箱放在模特斜上方,以 70° 傾角向下打光。這樣形成近似頂光的效果,會在人物的臉頰形成陰影,讓人看起來更瘦,也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喜怒無常的氛圍。
3、下方反射
這類布光法在拍攝時尚類寫真時比較常用。
光線就會 “包裹” 在主體周圍,同時還會讓人物的下頜線條變得十分明顯。
把柔光箱放在上方,與地面接近平行略微前傾;主體站在柔光箱直接照射區(qū)域的邊緣;主體下方放置一塊反光板,把光源向上反射打在主體身上,照亮陰影。
4、殼式照明
這一方案需要兩個柔光光源,對稱地分別放在模特左右兩側 45°,并在模特臉部下方使用反光板,以填充眼睛、鼻子和下巴處的陰影。
在拍大頭照和臉部特寫時常會采用這一方案,尤其是在拍證件照時,這種方法能無陰影均勻照明,還能創(chuàng)造出漂亮的眼神光。
5、大背光
把柔光箱放在主體正后方,被稱為 “大背光”。主體周邊會出現(xiàn)輪廓光或光暈,十分具有情調。
如果你既不想讓背景過亮又不想讓主體變黑,可以考慮在前方或側方加一盞燈進行補光。
在大背光下,背景會過曝而變成全白,以主體臉部為基準進行曝光即可。如果覺得背景過于刺眼,可以適當調低光源輸出功率,或讓臉部略微變黑。
外拍在自然光線不理想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箱進行人為的控制光線,營造側光、擔任主光等,攝影師需要以各種方式完成光線的布置,來完成自己的拍攝。還有更多得使用技巧,需要大家去發(fā)掘。
6. 單反怎么拍反光物體
光斑,也稱為散景(Bokeh),即是照片中焦距以外模糊的部份, 算是一種朦朧之美;復雜一點來說,就是由于光線在物體上的反光、漏光、折射光等,會在鏡頭的虛化下,呈現(xiàn)出各種光斑。那么,如何拍攝出漂亮的散景呢?
焦段
要拍出散景,長焦鏡頭是首選,建議最少有50mm或以上,因為長焦距會把主體與背景的距離壓縮,使到背景變得更模糊,而主體卻可以被突出。
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背景景物失焦的程度就越深,點光源就越發(fā)散,散景的效果就越明顯。
但在實際應用中,并不是光圈值越大就越好。
誠然,光圈值越大,散景光斑的 “個頭” 就越大,但如果背景處的點光源數(shù)量多而分布密集,過大的光圈會讓散景光斑相互堆疊,不太好看:
在這種情況下,稍微調小些光圈,讓光斑之間相互分離,輪廓清晰些,數(shù)量多些,亮度高些,效果可能反而更好:
在動手拍攝時,你可以調整多個光圈值來觀察散景的實際效果。利用相機的實時取景功能,并用 LCD 屏放大觀察,你一定能調出最想要的散景。
如果你的光圈不是特別大,那就讓主體靠近鏡頭些,同時控制一下背景到主體的距離,這個距離越大散景就越明顯。
拍攝場景
理論上,只要條件符合,所有場景都能拍攝焦外散景,但最適合的還是以下幾個拍攝場景:
人造光源最為接近點光源形態(tài),以人造光源為主的拍攝場景(如夜景、室內),非常適合拍攝散景。與自然光源相比,人造光源最大的好處在于可控。你可以通過改變燈的數(shù)量和顏色,調整散景的效果。
城市燈光形成的光斑,夜晚最常見的散景拍攝主題。
樹叢縫隙中透出的點點陽光,密集、微小而常見,是白天最常見的散景拍攝主題。
遇上雨雪天氣時,配合高速快門,你能將空中的雨滴凝固成焦外散景,畫面非常有意境。
大量重復的、對比度高的小景物,如綠草叢中的鮮花,藍天下枝頭上的花朵,也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處理成散景。
半透明物體的折射光、反射光。
半透明前景的遮擋。
散景的形狀
散景的形狀是由相機光圈開孔形狀所決定的,而出于光學成像原理和結構效能,光圈開孔的形狀總是趨于圓形,而不可能非常不規(guī)則。那么各種各樣形狀的散景到底是怎么弄出來的呢?
心形散景
五邊形散景
你需要的材料很簡單,一張紙質稍硬的黑紙就足矣,再遵循以下步驟,就可以做出你想要的自定義形狀焦外散景了:
首先,準備一張黑紙,將鏡頭壓在紙上,畫個和鏡頭同樣大小的圈。然后,沿著圈的形狀剪下黑紙,最好稍大些,確保這個鏡頭蓋能完全蓋住鏡頭。
最后,對折黑紙,在黑紙中央剪出你想要的圖案,建議你剪多幾個備用,可以換不同的形狀。
這樣貼在鏡頭上,注意邊緣不要有漏光的現(xiàn)象,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會不怎么好,拍攝的時候焦點應該是選擇最近對焦,讓背景有大虛化的效果,還有就是背景需要有一點點的光源,例如小燈泡,這樣的效果才明顯。
總結:攝影技巧有很多種,借助小物件來達到比較新穎的拍攝效果,多留意身邊能利用的小物件,多動手去嘗試拍攝的風格,才會領略到拍攝其實是很好玩的。
7. 反光物體的拍攝照片
專業(yè)拍攝金屬的攝影師 有專用噴霧 減少反光 你可以加裝偏振鏡 減少反光 燈光盡量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