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標準鏡頭的焦距近似或等于什么對角線長度
焦距長度和所攝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大致相等的攝影鏡頭。其視角一般為45°~50°。
畫面35毫米為40—60毫米焦距的鏡頭,
6*6厘焦距的為75—80毫米焦距的鏡頭,
4*5英寸則是120—150毫米。
標準鏡頭所表現(xiàn)的景物的透視與目視比較接近。 它是所有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攝影鏡頭。
所以135畫幅的是50MM,120畫幅的雙反是75MM,單反為90MM。
現(xiàn)在一般使用的單反相機,一般都是135畫幅的,所以50MM焦距的鏡頭是標頭。
2. 鏡頭角度和焦距對應關(guān)系
14mm的焦距對應135畫幅的視角114度,DX格式視角91度,松下奧林巴斯等4/3的微單是76度。
中幅和大幅沒有這種規(guī)格的民用鏡頭。
3. 鏡頭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對角線長度的鏡頭是
等效焦距的計算公式:實際焦距×(135膠片的對角線長度/本機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度)。現(xiàn)在所說的等效焦距都是與135膠片為依據(jù)的。等效焦距是相機光電傳感器芯片影像區(qū)域?qū)蔷€的長度
4. 焦距近似等于感光材料對角線長度的鏡頭為標準鏡頭嗎
中畫幅鏡頭與全畫幅鏡頭這樣換算:
中畫幅畫面尺寸比全畫幅(35mm膠片)要大得多,而且有多種規(guī)格,那么換算系數(shù)就不一樣。比如一款中畫幅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為80mm(畫幅對角線長度),它就相當于全畫幅的50mm標準鏡頭,那28mm就相當于全畫幅的17.5mm鏡頭。
5. 焦距近似等于感光材料對角線長度的鏡頭為標準鏡頭對嗎
焦距,是光學鏡頭的重要參數(shù),當一束平行光沿著凸透鏡的主軸方向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的主軸上會被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一個攝影鏡頭,也像凸透鏡一樣,也有標準、長、短焦距之分。
焦距的長度=成像畫幅的對角線的叫標準鏡頭 ;長于叫標準鏡頭的叫長焦距鏡頭,短于標準鏡頭的叫短焦距鏡頭。
不同焦距的鏡頭有不同的造型特點,比如短焦距鏡頭有視角廣、景深大、透視效果大、影象小等特點。
這些特點用于創(chuàng)作上,就是造型手段。
焦距可變的鏡頭叫變焦距鏡頭,最短的焦距和最長的焦距之比,叫邊焦距鏡頭的變焦倍數(shù)。
(不叫放大倍數(shù))。
6. 什么鏡頭的焦距接近相機畫幅對角線的長度
確切的叫法應是鏡頭的變焦范圍,是指變焦鏡頭從廣角到窄角(短焦到長焦)的變化范圍。是指變焦鏡頭的最大、最小焦距的跨度。多數(shù)數(shù)碼相機使用變焦鏡頭,如一臺相機鏡頭焦距相當于35mm相機的38-114mm(物理焦距可能只有數(shù)毫米到十幾毫米),38-114就是其焦距范圍。關(guān)于焦距的“相當于”是因為數(shù)碼相機的成像面積小,其視角小,為了習慣,折算成相當于35mm相機的焦距。焦距范圍越大,使用越方便,但對鏡頭質(zhì)量要求高,質(zhì)量不高的鏡頭,焦距范圍大,成像反而不好。
焦距直接上來說不影響畫質(zhì)。但拍攝景物距離越近,進入 傳感器 的光束更多,因此色辨率更大。焦距越小,越可以走近拍。換言之,焦距越小,越走近拍,畫質(zhì)越好。
7. 焦距小于畫幅對角線長度的照相鏡頭
這是當全畫幅單反相機的鏡頭,用在半畫幅單反相機上的時候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等效120mm焦距是由原來焦距乘以等效系數(shù)得來的。我們知道全畫幅照相機的底片比較大,它取景獲得成像的面積是24mm x 36mm。而半畫幅照相機感光元件面積就比較小,其對角線長度與全畫幅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相差1.6倍,換句話說同一支鏡頭用在半畫幅相機上,成像只有局部,類似于焦距變長后1.6倍后的視角效果,這個1.6倍系數(shù),就稱為等效系數(shù)。
8. 鏡頭焦距對應角度
相同的監(jiān)控距離,不同焦距下,設備成像效果圖
(表格中2MP/3MP表示的是像素200萬/300萬)
攝像頭的視野剖面為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頂角為攝像頭視場角,三角形高為監(jiān)控距離,底邊為視野寬度。
一個鏡頭從物理的角度來講,焦距和視場角是一一對應的,一個確定的焦距就意味著一個確定的視場角。
焦距數(shù)值越小,視場角越大,所觀察的范圍也越大,但距離遠的物體會分辨的不是很清楚;
焦距數(shù)值越大,視場角越小,所觀察的范圍也越小,只要焦距選擇合適,即便距離很遠的物體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9. 鏡頭焦距值等于或大于底片對角線長度的鏡頭
焦距越大視角就越小是正確的。因為攝影鏡頭焦距越大視角越小,主要取決于焦距的長短和底片對角線的長度,鏡頭焦距長短與視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長視角越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焦距長短與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焦距越大,視角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