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師必備的鏡頭
1個;70-200mm焦的機動性比定焦強太多,有的時候重要的可能不是畫質(zhì),而是拍到和拍不到的區(qū)別。
大三元的扎實的做工也比較讓用戶放心使用,對于平時常在影棚里拍攝的攝影師來講,24-70絕對是最常用的鏡頭,大型影棚會用到70-20,在戶外也能夠拍攝到足夠遠的景物。
2. 攝影師拍攝必備
第一,價格及便攜性。首當其沖的是50mm鏡頭的便攜性,而且在眾多鏡頭中,價格相對便宜。無論你是外出游玩還是掛機掃街,它都不會成為你的負擔。作為佳能黨的忠實粉絲,不得不說到佳能的“小痰盂”,50mm,f/1.8。相信不少攝影愛好者都曾擁有過這款鏡頭。雖然比不上佳能紅圈高端鏡頭,但是它的價格和便攜性是相當美麗的。
第二,視角。選擇50mm鏡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視角。從理論上來說,50mm的鏡頭所呈現(xiàn)的畫面更接近人眼。也就是說50mm鏡頭看世界的方式基本上跟我們自己眼睛看世界一樣。它不會像廣角鏡頭一樣去彎曲光線,也不會像長焦鏡頭那樣放大我們所看到的畫面。50mm鏡頭在畫面里呈現(xiàn)的,就好比我們?nèi)粘K姷囊粯?,更有熟悉的美感?/p>
第三,人像拍攝。基本上所有的著名鏡頭制造上都會生產(chǎn)一款50mm焦段的鏡頭,而且基本都會在f/1.8的光圈,這樣便具備了淺景深,在人像拍攝方面十分受用。雖然沒有長焦鏡頭那樣的畫面壓縮感,但50mm鏡頭同樣能將環(huán)境背景融入到你的人像照片里。
第四,風景拍攝。并不是所有的風景拍攝都需要用的到廣角鏡頭,50mm鏡頭同樣適用與拍攝風景、建筑、風光。只要對焦距運用得當,合理的將畫面更緊湊更詳細的安排在畫面里,同樣能拍出理想的風景照。 第五,大光圈?;旧鲜撬械?0mm鏡頭它的光圈都可以達到f/1.8。這樣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允許你的鏡頭能吸收更多的光線,從而減少曝光時間中產(chǎn)生的相機的抖動,拍攝出更清晰的照片。在大光圈的支持下,同樣可以降低相機的感光度,使得到的照片畫面更安靜。
3. 攝影師最喜歡的鏡頭
拍攝建筑空間攝影的時候最常見使用的鏡頭是短焦鏡頭,但是有時候在拍攝一些特定的鏡頭和場景的時候也會用到長焦鏡頭和魚眼鏡頭,今天我來說一下每種鏡頭在使用時候的特點。
焦距選擇:
焦距的選擇與相機位置的選擇密切相關(guān),不同的攝影師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一些攝影師會先選好一個拍攝的位置,然后再挑選適合的鏡頭來拍攝。然而有些攝影師喜歡先選擇好鏡頭,然后移動到適合的拍攝角度和位置來進行拍攝。
當然,使用變焦鏡頭的攝影師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拍攝位置的空間,因為焦距可以相應(yīng)地進行調(diào)整。而對于喜歡使用定焦鏡頭的攝影師來說,那么需要多多移動拍攝點,來配合定焦鏡頭,當然這都取決于攝影師的個人偏好而已。
極端焦距(小于16mm或大于200mm )會產(chǎn)生極端夸張的影像效果,所以這種鏡頭很少用于建筑空間攝影。當然如果你只有這種極端焦距的鏡頭的話,它們也是可以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的。理論上,建筑攝影師有多種鏡頭選擇,這大大擴大了相機位置的范圍。
長焦鏡頭非常少用以建筑空間攝影,由于攝像師必須間距建筑很遠,才能夠把它徹底拍攝出來。因此,長焦鏡頭只用于某些特殊場景和拍攝效果。
長焦鏡頭用于展示建筑物的細節(jié)還有材質(zhì)的表現(xiàn)是非常合適的。但由于長焦鏡頭的景深很小。所以攝影師可以盡量減小光圈來避免畫面中的一些區(qū)域在焦點以外而變得模糊不清。長焦鏡頭也代表狹小的角度、也縮小了可見物體的范圍。因此,長焦鏡頭可以將建筑的某些部分置于構(gòu)圖的中心,并將這些部分與更次要和單調(diào)的背景分開。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帶來的空間壓縮透視感,可以把一些建筑拍攝出不同尋常的格局。
根據(jù)應(yīng)用這類方法,恰當?shù)靥暨x照相機拍攝點,進行遠距離拍攝建筑,這樣即使距離相隔很遠的建筑物業(yè)能彼此產(chǎn)生聯(lián)系. 用這種方式拍攝可以使照片更有藝術(shù)和抽象的效果,如果您正想要拍攝出這種效果,選擇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便是不錯的選擇。
4. 人像攝影師必備鏡頭
佳能60d人像風光兼容的鏡頭最佳選擇是17-55mmF2.8。這枚鏡頭成像優(yōu)異,號稱C畫幅鏡皇,焦段覆蓋了廣角到中焦,廣角端拍風光,中焦端拍人像。
5. 攝影師必備的鏡頭是什么
常用的三個鏡頭通常稱為“大三元”。
“大三元”鏡頭指的就是恒定F2.8最大光圈的三只變焦鏡頭的總稱。這三只鏡頭一只是負責超廣角、一只負責標準變焦,一只負責長焦,三者加起來可以覆蓋從超廣角到長焦的最常用焦段(佳能和索尼是16 200mm,尼康是14 200mm,賓得是15 200mm),因此,就被稱為“大三元”。同時,只有最高檔次的恒定光圈鏡頭,才能被冠以“大三元”之名。
6. 攝影師必備的鏡頭和鏡頭
想把遠處的景物拍清楚,除了可以使用長焦鏡頭,把景物拉近而外,也可以靠近景物,用標準鏡頭去拍照。
當然,講究的攝影師會使用定焦鏡頭拍照,以展示他的專業(yè)性很強。不過,實用的攝影家們,則對此不屑一顧,他們會用變焦鏡頭,讓你體驗到什么叫夠用即好。
7. 攝影師必備的鏡頭有哪些
這要從兩個方面來回答,看你是以攝影為主還是以旅游為主,如果以攝影為主的話,對不起,根據(jù)自己的體力,攝影該帶的不要設(shè)備都得帶,而且為了成像效果,最好帶好一點的鏡頭,比如定焦必帶一個,35定或者50定,廣角16—35加70—200或者100—400,24—70可以不帶。如果以旅游為主,就可以盡量輕便一些,24—105或者28—300加一個大光圈的定焦即可。出去攝影是個很辛苦的事,必須量力而行!
不少朋友在線下分享會或者是線上,都會問我這個問題。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驗,還有一些職業(yè)攝影師朋友的交流,其實旅行攝影所包括的內(nèi)容和題材比想象中廣泛得多。風光、人文、建筑、靜物、人物、運動、延時等常見的拍攝題材幾乎都能在旅行攝影中找到相應(yīng)的位置。但相比于商業(yè)拍攝或者主題拍攝,旅行攝影由于礙于要趕行程,讓人能夠深度體驗、思考、觀察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多,因此在出品上會給人一種淺嘗輒止、隨性而為的感覺。
風光類:這一題材是旅行攝影中最為喜聞樂見的拍攝題材。風光大片、流光溢彩、大自然奇觀都是被眾多攝影愛好者們所津津樂道的。一般要拍這種題材的鏡頭,我會比較常用21mm以下焦段的超廣角鏡頭,最為常用的就是16-35,11-24、12-24、15-30越來越多人選擇。定焦的話16、21、24都是大光圈不二之選,拍星軌的時候超廣角+F1.4大光圈的配合就大有用武之地。
人文類:這一題材是我自己最喜歡,沒有之一。很多朋友在這個題材都會選擇24-70這個大小三元中最保險的焦段,畢竟覆蓋了從廣角到中焦段。這樣看似萬能保險焦段其實付出的代價很明顯:24-70mm/F2.8價格較高且重,24-70mm/F4相對便宜輕便但是比較尷尬。我自己一般使用定焦居多,28、35、50是我最為常用的定焦焦段。一來這范圍內(nèi)定焦鏡頭輕巧無比,二來最大光圈都在F2.0以上,三來這三個焦段即使在全開光圈之下背景也不至于被虛化的太厲害,足夠交代畫面整體環(huán)境。
特寫或遠景類:這樣的題材一般都是85,甚至70-200出場的時候了。85定焦拍攝人像可謂是適中的黃金焦段。而70-200這樣就比較適合把距離較遠的山頂、云彩拉近,把畫面元素再緊湊些。
還有一些攝影愛好者喜歡用70-200拍人文。我在不同場合或者文章里對此都不太贊同。無論大小三元,70-200體積就不小,而且通常機身都是白色涂裝,很顯眼。拿著這樣一個明顯的目標物在街上晃來晃去,除非是瞎的,不然對面的人肯定知道你是干嘛。再者,由于光學特性,中長焦端即使把光圈收到F8.0都會有明顯的背景虛化效果,這樣不利于畫面背景交代,只適合人物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