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鏡頭光圈越大越好嗎
手機鏡頭光圈越大,照片畫質越好。手機相機因為空間限制,很多元器件不可能像一般照相機那樣做到最大化,比如影像CMOS尺寸、鏡頭等等都是微型的。為了增強攝像頭的拍攝效果,增大光圈可以顯著提升畫質。光圈越大,鏡頭進光量就越多,畫面就越明亮清晰,色彩更豐富。所以,手機攝像頭光圈越大,手機相機的拍攝效果就越好。
2. 相機的光圈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要看具體拍攝的需要。
一般來說一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其最大光圈縮小2-3檔,比如:一只鏡頭的最大光圈為f/2.8,那么它的最佳光圈就在f/5.6-f/8。
并不是說光圈越小,那么畫質就會越好。大家可以拿自己的鏡頭試一下,你把光圈調為f/11或者更小進行拍攝,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衍射的情況,這會讓影像變得模糊。
另外,現(xiàn)在的相機像素越來越高,動不動就好幾千萬像素。所以大家在拍攝時盡量不要用很小的光圈進行拍攝,用很小的光圈進行拍攝畫質會下降。
3. 相機鏡頭光圈越大越好嗎為什么
首要明白一個概念,光圈數(shù)(F)和光圈是一個反比關系。即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越小。大光圈的優(yōu)勢:
1.大光圈通光量大,可以提升快門速度,在光線不足時更有利于手持拍攝;
2.在拍攝運動物體時,大光圈有利于配合高速快門,將運動的物體“凝固”;
3.大光圈最迷人的一個特性是:用大光圈拍攝,焦平面上的被攝物清晰,而焦外模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虛化)。說得通俗一些,如果你想讓該清晰的地方清晰,不重要的地方模糊,就可以用大光圈,這有利于突出主體,常用于拍攝人像,比如室外人像藝術照。深入理解光圈:要理解什么是光圈,首先要了解相對孔徑。相對孔徑就是鏡頭的光孔直徑與鏡頭焦距之比。假如照相機鏡頭的最大光孔直徑是25mm,而焦距是50mm,那么這個照相機鏡頭最大相對孔徑就是1/2。相對孔徑的倒數(shù),便稱為鏡頭的光圈系數(shù)(又稱F值)。那么,按照這個定義,上面舉例中的最大光圈是2.0。因為光圈數(shù)是相對孔徑的倒數(shù),因此光圈數(shù)越小,鏡頭通過光線的能力越強。對照相機鏡頭而言,F(xiàn)值是個特別重要的參數(shù),F(xiàn)值越小,鏡頭的適用范圍越廣。 人們在選擇鏡頭時,當然要首選通光能力強的產(chǎn)品。由于大光圈鏡頭的制造工藝要求更高(大光圈時對邊緣像場減小畸變的要求更高),在畸變差異不大的前提下,往往最大光圈越大,其價值也就越高。對專業(yè)鏡頭而言,F(xiàn)值從1.8到1.4,往往價格就會有數(shù)千元的上升。小光圈則比較容易實現(xiàn),通過調整鏡頭中的光圈葉片而縮小相對孔徑,便可以減少通光量,因此最小光圈一般都不用多慮。因此,在選擇數(shù)碼相機時,如果多款相機在技術指標上旗鼓相當,可優(yōu)先選擇F值小的。
4. 相機光圈越小越好嘛
我們知道光圈開大,會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和淺景深的背景虛化效果,可以簡化畫面雜物,讓拍攝主體更加突出。那么,光圈是開得越大越好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對于不同的拍攝題材來說,景深大小都有不同的用途。
1、微距更適合用中小光圈
微距攝影,我們會看到背景虛化得很柔和,很多初學者會以為這是大光圈帶來的效果,但事實是微距更適合用中小光圈。因為微距攝影在景深三要素中用到了極近的拍攝距離和中長焦距(比如百微100mm),這就使得景深范圍變得很小,如果再將光圈開大,景深范圍可能就只剩下幾毫米,這和拍攝者想要清晰記錄微距主體的特征的目的不相符。
所以,在微距攝影中,一般會將光圈設置為中小光圈,獲得更大的景深范圍,從而清晰記錄微距主體的特征。
2、商業(yè)攝影要留有足夠的景深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大光圈拍攝會讓人像更加好看,因為雜物等背景都被虛化模糊了,人像主體就更突出。所以,拍攝人像過程中,如果將光圈開大,需要更精準的對焦和構圖安排,這樣拍攝出來的照片會很ok,而相應的操作步驟也更繁瑣。
在拍攝商業(yè)題材,比如婚紗照、產(chǎn)品拍攝、形象照等等題材,需要有一定的拍攝效率、以及為后期預留處理空間,所以在商業(yè)攝影中,光圈并非越大越好,需要留有足夠的景深范圍。
當我們將光圈設置為中小光圈,比如F5.6、F8、F11等,照片的景深范圍就會變大,拍攝主體會被清晰地記錄下來,降低了對焦難度,前期拍攝會變得簡單,容錯率也更高,所以拍攝效率得到提高。等到后期處理時,我們可以對拍攝畫面進行二次裁圖(幅度不建議過大)、對拍攝對象進行調色、修復、優(yōu)化等,從而獲得預期效果的圖片。
所以,大光圈能帶來很不錯的進光量和背景虛化效果,但并非是光圈越大越好,在微距攝影、商業(yè)攝影等領域中,中小光圈會更合適。如果時間允許、能夠有耐心、想要直出照片等等的話,可以在前期就處理好景深問題,畢竟開大光圈拍攝會容易出錯,所以還是要看個人的拍攝習慣。
5. 相機鏡頭光圈大小影響
光圈實際上是一個集成在鏡頭中的裝置,可以通過放大縮小其中間圓形透光空間的面積,達到控制進入傳感器光線量的目的。光圈越大,透光面積越大,就得到更多進光量。反之光圈越小,進光量也就隨之減少。
因此我們在專業(yè)相機或者手機上看到以“F”標識的光圈大小,F(xiàn)值越小,其光圈就越大。在日常使用中,不一定是光圈越大越好,因為小光圈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能夠更好地避免畫面失真,出現(xiàn)色差的情況。因此擁有兩個光圈配置,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拍照都更加從容。
6. 鏡頭的光圈越大越好嗎
光圈數(shù)值越大,光圈越小,光圈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記住是相反的就可以了這樣好記。
關于光圈的相關介紹:
光圈,也叫焦比,是照相機上用來控制鏡頭孔徑大小的部件,以控制景深、鏡頭成像質素、以及和快門協(xié)同控制進光量。有時也表示光圈值的概念。表達光圈大小用f值表示,對于已經(jīng)制造好的鏡頭,不能隨意改變鏡頭的直徑,但是可以通過在鏡頭內(nèi)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型,并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這個裝置就叫做光圈,光圈的f值=鏡頭的焦距/光圈口徑。 光圈對照片的影響: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景深越小,f值越小
7. 相機鏡頭光圈越大越好嗎怎么調
一般來說是廣角鏡頭最大光圈值縮小12檔,就是鏡頭的 f /4至 f /8的這個范圍。鏡頭的最佳光圈是這支鏡頭像差與衍射現(xiàn)象影響的最佳平衡點,使用最佳光圈值拍照可以得到成像質量最佳的影像。
景深直接反應出一張照片的縱深感,最常見的利用方法就是人像拍攝,背景虛化了,人物就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考慮通過光圈來控制景深。但是景深絕不止光圈一個因素決定。除了光圈,我們還需要選擇用焦距控制景深。景深實際上跟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都有關系。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焦距越長,景深越淺;拍攝距離越小,景深越小。
使用廣角鏡頭往往在非常接近被攝體的位置上進行拍攝,拍攝距離越近,透視效果越強烈。
畸變程度也不能作為判斷廣角鏡頭好壞的標準,如果欣賞不了這種畸變,就看看如何利用 PS 修復照片中的廣角畸變。
1.使用自適應廣角濾鏡( PS CS6)2.尋找曲線兩端,使用約束工具拉出弧線,這個弧線可以立即自動變直,并同時將圖像矯正。
3.再次剪裁即可
8. 鏡頭光圈數(shù)值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大光圈和小光圈各有優(yōu)缺點,不能說光圈越大就越好;其次,從行車記錄儀產(chǎn)品本身來看,不同品牌和型號產(chǎn)品之間的光圈雖然有大小之分,但彼此間的差距并不顯著,在進光量的問題上也不會造成質的差別;第三,行車記錄儀的光圈大小是固定的,攝像時的進光量也基本恒定,成像的亮度只能通過感光元件的感光度來控制,換句話說,在影像曝光強度的問題上,感光元器件的靈敏度往往更加關鍵。大光圈有什么好處
大光圈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在光線較暗的場景下(例如夜景)一樣可以攝制出光線明亮的影像。在曝光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鏡頭的光圈越大、進光量就更大,畫面就會越明亮。
小光圈也有優(yōu)點
在外界光線較亮時,往往不需要太多的進光量,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小光圈反而更容易拍攝出對比度合適、清晰度較高的圖像。另外,在其他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小光圈還能增加景深,減少背景虛化程度,更容易使遠近不同的物體一同清晰顯現(xiàn)。
9. 單反相機光圈越大越好嗎
答:用單反相機拍風景時,一般在光線正常的的情況下,光圈調到2.4即可,速度調到60,這個組合一般就可以了,如果光線太暗,那就需要放大光圈噢,現(xiàn)在都是全自動數(shù)碼相機,室外拍攝時,就打開s檔來拍照,它會自動幫你識別,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更好。
10. 鏡頭光圈越大越貴
一般光圈越大(值越小,1/1.2、1/1.4、1/1.8、1/2等)檔次越高、成本越高,也越貴 某些用于風光攝影的鏡頭則需要將光圈做的小些(比如1/64、1/128甚至更小,不限于135鏡頭),要在這種光圈下保證高質量也需要很高的成本 至于最大到最小光圈的范圍大小,一般來說,正常范圍的好,超出正常范圍的話,不容易在各段光圈上都有好的成像質量,只能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保證,這樣成本會很高。 另外,因為這個范圍大小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所以沒有廠家追求這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