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萊卡 的單反
是德國產,當然不是說里面所有的配件和技術都是德國的。
其實,徠卡的單反很少,只有S系列,也就是中畫幅的緊湊型單反相機(這是一種看著像135規(guī)格的120單反相機)。這種機器是非常非常小眾的產品類別,貌似也只有徠卡在一直堅持做,當然S系列也不是徠卡的代表產品或者說未來發(fā)展的重點。畢竟M系列的旁軸相機才是大家熟知的徠卡。2. 萊卡微單全畫幅
2013年,索尼發(fā)布了世界上第一臺全畫幅微單相機A7(同時也發(fā)布了A7R)。2015年,徠卡帶來更加昂貴的全畫幅微單相機SL。2018年,佳能EOS R、尼康Z6、尼康Z7、松下S1、松下S1R相機來到我們身邊,自此全畫幅微單市場增加到5個品牌。
3. 萊卡數碼全畫幅相機
徠卡MP和SL都是全畫幅相機,MP是旁軸結構,SL是無反結構(微單)。SL的電子性能比MP好(是電子性能,不是電子質量),SL的鏡頭是自動對焦,MP全系列手動對焦,所以電子性能上SL很多(SL號稱全球最快對焦)。比成像的話MP當之無愧是徠卡在產全畫幅里的NO.1(M9P停產了),因為MP是徠卡100年經典M系列旁軸的數碼化版本,SL在徠卡看來則是順應市場的產物,所以兩者在成像上的調教是不同的,MP是經典延續(xù),SL是高端新經典。因為MP是旁軸結構,可以使用徠卡百年來絕大部分的鏡頭,包括上個世紀30年代的老鏡頭,因為旁軸鏡頭的結構特性,后鏡組比較接近焦平面,容易導致CMOS的邊角成像不好,所以MP機身內部的CMOS上有徠卡特有的透鏡技術,無數帶角度的小透鏡覆蓋在CMOS上,來解決上述問題。而SL則是全新設計的微單鏡頭,并沒有這種問題,但很顯然徠卡的微單鏡頭雖然是全新設計,但在光緒上目前仍然無法挑戰(zhàn)M系列鏡頭的地位,所以如果MP+徠卡M系鏡頭去PK徠卡SL+徠卡微單鏡頭,操作上SL完勝,畫質上更多人會傾向MP系統(tǒng)。雖然SL也可以轉接徠卡M系類鏡頭,因為SL沒有那一層透鏡系統(tǒng),SL轉接徠卡M鏡頭的成像質量,是比不上MP+M系鏡頭的,所以SL最大的競爭力,還是使用為SL設計的微單鏡頭,畢竟SL號稱目前全球最快對焦,這一點才是它的強項。
所以如果你要最好的徠卡光學體現,毫無疑問是徠卡MP+M系鏡頭,如果只是個人攝影對自動對焦、快速對焦要求高,又想體驗徠卡獨特的成像風格則可以選SL,至于購買SL來轉接徠卡M鏡頭則性價比不高,不過如果放棄M系鏡頭,專注SL本身的鏡頭,以及徠卡R系鏡頭的話,在徠卡體系內SL的性價比則是無敵的。
4. 萊卡相機是全畫幅嗎
徠卡Q2,全畫幅不可更換鏡頭,所以他的產品定位就是便攜,加上徠卡的28 F1.7大光圈高素質鏡頭和4700萬高像素,基本就是通吃了。
富士:
XPRO2 ,XPRO3,雖說是可更換鏡頭,但富士鏡頭小巧,價格也不像徠卡的鏡頭那么高昂,而且介于手中已經有全畫幅系統(tǒng),可以入手XPRO只加一個定焦或變焦鏡頭就夠用。
索尼
索尼黑卡系列,索尼的黑卡系列近些年是越戰(zhàn)越勇,新款腳步也是從未停止。
5. 萊卡全畫幅單反相機一覽表
徠卡厲害,
昂貴的價格是徠卡的品牌標志,同時伴隨著的更是一種精湛的制作,一種深厚底蘊的文化——每一部徠卡相機都是可以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徠卡相機的老先生,半夜總從床上爬起,拿出徠卡相機,輕輕按動快門,在黑暗中聽到那金屬機件發(fā)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聲后安然入睡……關于徠卡的故事,常常讓人心動,它身上的魅力和靈性,已成為許多人夢寐的向往。
6. 全畫幅相機 萊卡相機
價格不是最貴,畫質不是最好,功能不是最新,用戶不是最多。但品牌價值可謂巨大。
就價格而言,徠卡m、q、sl穩(wěn)穩(wěn)站在135畫幅的頂端。但中畫幅價格碾壓徠卡的比比皆是。比如哈蘇、飛思等品牌。與此同時,中畫幅的cmos畢竟“底大一級壓死人”,畫質更優(yōu)。
就功能而言,M的手動對焦尤其為新手或者是眼神不好的朋友設置了高門檻。除此之外,在一以貫之的減法美學語言下,徠卡的功能相較于佳尼索而言可謂乏善可陳;這也導致徠卡的用戶數量無法比肩佳尼索。
但是作為一家百年企業(yè),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平衡中,徠卡可以稱的上是典范。
M系統(tǒng)穩(wěn)定輸出機型與鏡頭,在融合了當代功能性的同時,兼具“傳承”與“德味”,更在在體積、畫質與功能上愈發(fā)平衡。
Q作為目前徠卡大熱的產品線,其一機走天下的理念令初學者可以心無旁騖的開啟攝影征程,也令返璞歸真的“老法師”專注于28mm的人文視野,精進創(chuàng)作。
SL則在“高像素”時代占領高地,4700w像素的無反作為風光利器不輸佳尼索的任何一部同類型旗艦。更何況還有“自動對焦”的徠卡鏡頭加持,以及m、s鏡頭的輕松轉接。
對于攝影愛好者而言,徠卡是135畫幅的起點,也是眾多仰慕大師的稱手工具。雖然它在分門別類的比較中難以登頂,但在平衡比較的格局下,徠卡的功能性、文化性、品牌性還是能夠俘獲人心。
7. 萊卡中畫幅相機
哈蘇是中畫幅尺寸,價格高于徠卡,僅供少量人使用。其用途多在商業(yè)領域或沙龍攝影。徠卡則是布列松、卡帕們紀實攝影家與記者使用的小型相機。
個人角度,我喜歡徠卡,使用方便。其實,二者都是各個領域的第一,沒有比頭。
8. 萊卡全畫幅單反最值得
低調有味道,外形看著順眼,這是所有外貌協(xié)會選徠卡的關鍵,明白了這一點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法蘭距短,廣角鏡有優(yōu)勢。對鏡頭設計來說,焦距越短越難設計,尤其是焦距短于法蘭距以后,基本要靠反望遠結構才能解決邊角問題,這也是單反的超廣角都巨大無比的原因。旁軸系統(tǒng)因為沒有反光板,法蘭距天生短,因此廣角鏡設計中可以采用對稱結構,不僅成像質量容易控制,而且鏡頭的體系一般較小。題主可以看下福倫達一代的12和15兩個頭,再和佳能尼康的16比下,就明白了。鏡頭群。經過幾十年的積淀,徠卡各主要焦段各代產品基本都有各種風格的成熟代表作。尤其28,35,50這幾個焦段。其中11663號稱最優(yōu)秀的在產35mm鏡頭,沒有之一。50mm焦段11602號稱夜神至今未有出其右者。11891,11826兩只基本也是罕有對手的精品。此外,布列松為代表的標鏡派,說到底是以徠卡標鏡為標桿的,這面巨大的旗幟也為徠卡增色不少。噪聲小,機震小。旁軸系統(tǒng)沒有反光板的天生優(yōu)勢。體積小,相對較輕。適合拍人文,走天涯。取景系統(tǒng)有余量,方便構圖,利于人文。神話多。萊卡相機系列: 先是LUX系列,其實屬于貼牌產品,松下代工產品線,規(guī)格等等和松下LX系列幾乎一樣,價格貴一倍多。5000-7000多數碼相機類型 消費數碼相機,有效像素數 320萬,最大像素數 334萬,光學變焦倍數 3.000倍。數碼變焦倍數 3.000倍,傳感器尺寸 1/2.5英寸,傳感器類型 CCD,發(fā)布日期 2003年05月。X系列,萊卡的卡片系列。價格差不多等同日系的全畫幅 M系列,萊卡最高光的旁軸系列,新的有M9,M,MP在產。其中MP是膠片相機,產量很小。S系列,萊卡的中畫幅單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