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佳能半畫幅廣角鏡頭
佳能a300C,佳能M600H,佳能魅影 200A,佳能b550c,佳能新光NA50,佳能N7100B,佳能幻彩a310H,佳能k230J,佳能遠影B550,佳能E450J
2. 佳能半畫幅廣角鏡頭哪些值得入手
佳能標準變焦有一款”牛頭“ 即EF-S 17-55mm f/2.8 IS USM, 2.8恒定光圈,等效焦距為約27-88mm。
超廣角:超廣角是指焦段小于等效24mm的鏡頭,可以拍攝非常廣的畫面,視覺沖擊力很強。佳能原廠半畫幅超廣角鏡頭有兩款,分別是EF-S 10-18mm f/4.5-5.6 IS STM和EF-S 10-22mm f/3.5-4.5 USM 分別等效焦距為:16-29mm和約16-35mm
3. 佳能半畫幅廣角鏡頭有哪些
佳能m6mark2是一款微單相機機身。而且,它是一款半畫幅微單相機機身。這款相機的卡口是EF-M規(guī)格,所以,它原生支持EF-M卡口微單鏡頭。同時,它還支持轉接EF卡口全畫幅單反鏡頭,以及EF-S半畫幅單反鏡頭。 至于這款機身到底配什么鏡頭,那就要看用戶的使用需求了。……不管是EF-M卡口微單鏡頭,還是EF卡口全畫幅單反鏡頭,抑或EF-S半畫幅單反鏡頭,都是數(shù)量龐大、規(guī)格眾多、焦段齊全的鏡頭群,從廣角到長焦、從微距到人像,各種鏡頭,全都涵蓋其中……所以,這款m6mark2機身所能支持的鏡頭是極其豐富的。到底給這款機身配置哪一支鏡頭,或者哪幾支鏡頭,就要看用戶的使用需求了……有什么樣的需求,就配什么規(guī)格的鏡頭。
比如,喜歡拍風景,那就配廣角鏡頭或者超廣角鏡頭。
比如,喜歡拍人像,那就配大光圈中焦鏡頭。
比如,喜歡遠距離拍攝,拍鳥,那就配長焦鏡頭或者超長焦鏡頭。
4. 佳能半畫幅相機鏡頭
佳能半畫幅用70-200鏡頭,取景范圍會比用全畫幅的窄了很多。這是因為,70-200鏡頭用在半畫幅相機上,等效焦距為112-320毫米,焦距長了,畫面也會變窄。
5. 佳能全畫幅廣角鏡頭
佳能EF 24-70mm f/2.8L USM用在35mm全畫幅機器(如5DII)上絕對屬于廣角鏡頭,用在APS畫幅機器上乘上1.6相當于38-112,當然不能算廣角了,所以為什么佳能的APS畫幅機器都一般配18焦段開始的鏡頭,如18-55,18-135,如去年出的7D也是APS畫幅,由于其價格及機器的特點,才配了帶超聲波馬達對焦的15-85,那鏡頭用在APS畫幅機器上就可以算得上廣角鏡頭了。
6. 佳能半畫幅廣角鏡頭哪個好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給出標準答案,不同的人、不同的用途,“最好”的定義也是不同的。
佳能的廣角定焦鏡頭,而且題主問道是最好,那么非紅圈就不說了,紅圈廣角定焦鏡頭可以考慮至少有這么些(這里特別指出,下面每個鏡頭都會說到“視角”,或者所謂的“有多廣”,我說的前提都是在全幅相機上使用,也就是佳能1D系列、5D系列、6D系列,非全幅相機的視角不同,需要另考慮):
1、24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24L。應該是最常規(guī)意義的廣角視角的定焦鏡頭,有足夠的寬闊視野,又不會因為視角過于寬闊帶來的構圖難度、以及超廣角的畸變控制等問題,導致過于難控制(盡管如此,24mm也需要注意構圖和畸變控制了,但相對算舒服的)。畫質上24L二代很過硬,適合風景,也適合街景,用慣了拍環(huán)境人像也是很好的選擇,是個比較全面的廣角鏡頭。但是如果追求更廣闊宏大的視野、以及畫面沖擊感,24L是不太容易做到的(當然,這是相對于更廣的視角而言,本身24mm用好的話,是有很好的廣角沖擊力的,如果你用過16-35或者17-40,會很好理解);另外,虛化方面自然是比不上35,更不要說50了,焦外成像也算不上漂亮,但是有人喜歡(比如說我)。
這里我順便補充一下,我個人也選擇過蔡司的21mm ZE鏡頭,蔡司很經(jīng)典的鏡頭,畫質簡直沒話說了。但是用了沒多久就出手掉了,原因是用的比較少。因為2470二代和1635三代的畫質提升很明顯,以至于21定在畫質上的優(yōu)勢不太明顯了,而21定的光圈也是2.8,就很雞肋了。24L會有類似的尷尬,但好在光圈是1.4,這個還是變焦做不到的。
2、14mm f/2.8L II,也就是常說的14L。算是佳能的傳奇神鏡之一,14mm的超宏大廣角,畫面沖擊力絕對足夠,畫質也是杠杠的。不過必須要說,這么廣的視角,邊角畫質的控制肯定是很困難的,14L應該說是做到了相當好,但拿來和24L比邊角肯定有差距,而且是不公平的。再說缺點,這個鏡頭會非常難控制,不要覺得視角寬闊拍的大而全就可以隨便拍,必須要仔細斟酌畸變和透視關系,挪一步、高一點、低一點,拍出來的感覺都會差很多,算是不容易上手的鏡頭;再者14L是燈泡頭了,上不了常規(guī)的濾鏡,套不上UV,時間久了難免前鏡片有污點,其他濾鏡比如中灰、漸變等(有些風光攝影師喜歡用濾鏡)要用的話自然也是很麻煩,介意的話慎選。
3、35mm f/1.4L II,也就是常說的35L。算是佳能的經(jīng)典神鏡之一,有多神,90年代發(fā)布的35L一代,在201X年的時候,畫質各種被其他廠牌35鏡頭碾壓,依然擁有大量擁簇,說是佳能最具有德味的鏡頭。我個人也是一代的擁簇,在二代發(fā)布了以后也換了二代。首先說視角,35mm是一個比較平淡的視角,勉強算廣角(廣角的最邊緣了吧),沖擊力神馬的不要想了,而虛化,也不要指望能和50去比,所以是一個夾在24和50之間的尷尬視角(其實經(jīng)典的焦段還有個28,但是佳能就是不出28mm紅圈)。但是35mm的視角優(yōu)勢也是在于這種平淡和接近真實,好像說50mm接近人的單眼視角,35mm接近人的雙眼視角,所以非常適合拍一些紀實、人文、環(huán)境人像、小風景、小特寫。再說畫質,35L一代勝在色彩濃郁,但是成像解析力已經(jīng)無法跟上時代,也存在很明顯的缺點(比如紫邊非常嚴重);二代算是保持了優(yōu)點(不過個人感覺色彩沒有一代那么濃了,特別是紅色,不過這是玄學,而且數(shù)碼時代都是小case),同時成像水平進步了一大步,已經(jīng)不輸給其他廠牌了。另外,35L和50L有類似的屬性,就是弱光環(huán)境下的色彩氛圍非常好,這個比較玄學。總的來說算是個很好的鏡頭。再總結下缺點:視角平淡,虛化一般(但是在廣角焦段肯定是最好的了)。
4、TS-E 17mm f/4L和TS-E 24mm f/3.5L II,也就是17移和24移。這倆鏡頭不多說了,我也沒用過。移軸鏡頭的作用可以百科一下,主要是用來拍攝建筑之類的,為了避免廣角畸變和過度夸張的透視關系,很專用的鏡頭。也可以偶爾拿來玩兒一玩兒移軸拍出來的玩具世界效果??傊浅#沂褂玫臅r候基本必須配合三腳架,但是畫質據(jù)說是沒話說。雖然很專,但如果你就是要天天拍大樓拍建筑,又為啥不選呢。
總的來說,如果你認定了佳能這一門,廣角定焦在售的這幾個紅圈都是很好的,不像以前還要糾結35L一代的畫質什么的,所以怎么選擇還是看你要怎么用。對于一般用戶來說(比如我自己這種),其實我覺得更好用的是廣角變焦,這里安利下16-35mm f/2.8L III,注意一定是三代,畫質改善實在是太明顯了,尤其是邊角畫質的提升,已經(jīng)不輸給一些定焦鏡頭了。焦距可變帶來的便利性是無可替代的,想要沖擊力就調到16,想好好拍個嚴謹?shù)膹V角風景,就調到24,偶爾拍個小人文或者人像,就調到35,基本上只有虛化能力和弱光拍攝能力上,比起24L和35L是肯定有功能缺陷的,但是整體的全面性上是超出所有廣角定焦的。用久了也更能了解自己適合用什么焦段,有必要的話可以再添置一枚定焦足以(比如我的選擇是35)。
最后,怎么選定焦其實也需要考慮你自己手里保有的其他鏡頭,比如如果手里有了50定,那35定就明顯雞肋了,不如選24定;等等吧。
哦對,最最后,補充一句,如果不是全幅機身,視角方面以上都請往數(shù)字大一檔參考,比如24mm參考35mm視角,14mm參考21mm視角,35mm就算不上廣角了。如果不是全幅機身,強烈建議不要玩兒廣角定焦。
就這些了,供參考。
7. 佳能半畫幅廣角鏡頭怎么用
佳能半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完全兼容,視角要乘以1.6倍,廣角會缺失,長焦會變得更長,這可以在取景框里直觀地看到。佳能半畫幅相機用全畫幅鏡頭,還可以避免全畫幅鏡頭的一些成像問題,如邊緣成像差,暗角等,在佳能半畫幅機身上有所改善。
8. 佳能全畫幅廣角變焦鏡頭
這個問題首先還得看用的是佳能的什么相機,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佳能相機有全畫幅單反(EF卡口)、APS-C(EF-S卡口)畫幅單反、全畫幅微單(RF卡口)、APS-C畫幅微單(EF-M卡口)這四種。
各種相機適用的廣角變焦鏡頭如下:
一、全畫幅單反EF卡口廣角變焦鏡頭:
EF 8—15mm f/4L USM,約 8400元左右;
EF 11—24mm f/4L USM,約19000元左右;
EF 16—35mm f/2.8L Ⅲ USM,約12000元左右(大三元之一);
EF 16~35mm f/4L IS USM,約7100左右(帶防抖);
EF 17~40mm f/4L(小三元之一),約3800左右。
如果是使用全畫幅單反相機,性價比最高的非17~40這款鏡頭莫屬。
二、APS-C畫幅單反相機EF-S卡口廣角變焦鏡頭:
EF-S 10~18mm f/4.5~5.6 IS STM(帶防抖),約2000元左右;
EF-S 10~22 f/3.5~4.5 USM,約3600元左右。
使用APS-C畫幅單反相機,不建議使用全畫幅EF卡口廣角鏡頭,因為等效焦距的問題,全畫幅廣角鏡頭裝到殘幅機身上,就變成標準變焦鏡頭,失去廣角了,可以選擇10~18這款鏡頭。
三、全畫幅微單RF卡口廣角變焦鏡頭,目前佳能貌似還沒有RF卡口廣角變焦鏡頭,不過網(wǎng)上有消息說有一款RF 15~35mm f/2.8L IS USM正在研發(fā)中,不知道何時上市,目前要用只能EF卡口鏡頭加轉接環(huán)。
四、APS-C畫幅微單EF—M卡口廣角變焦鏡頭:
EF-M 11~22mm f/4~5.6 IS STM(帶防抖) ,約2400元左右;
EF-M 15~45mm f/3.5~6.3 IS STM(帶防抖),這是EOS M10的套機鏡頭,約550元左右。
看價格的話果然還是套機頭性價比最高啊,不過廣角不夠廣,如果需要更廣的鏡頭,也只有11~22了,當然價格也不算貴。
9. 佳能廣角全畫幅鏡頭有哪些
佳能半畫幅機擁有的用戶也蠻多的,對于半幅機,針對半幅機專用的鏡頭非常有限,而用全畫幅的鏡頭又昂貴且發(fā)揮不出鏡頭的全部實力。
一般入手的半畫幅新機都配有一枚套機鏡頭,比如18-55mm或者是18-135mm,成像質量一般,俗稱“狗頭”。今天介紹一枚可以用在半幅機身上,非常實用的紅圈掛機鏡頭,那就是EF24-105LII,恒定光圈變焦鏡頭,最大光圈F4。
為什么要推薦這枚鏡頭呢?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性價比高,成像質量可以秒殺所有狗頭
1、24-105這枚鏡頭是佳能當作全畫幅機身的套機鏡頭之一,市場保有量非常大,所以建議買二手是非常劃算的,一般價格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的價位,要看成色。買二手鏡頭不用像買二手機身那樣問題多,因為鏡頭出的問題算是很少的。
2、通過解讀該鏡頭的MTF曲線,在半幅機上成像非常好
這是官方給出這枚鏡頭的MTF曲線。許多人可能不太了解MTF曲線是什么意思,這里做簡單的科普一下:
橫坐標:橫坐標表示的是成像中心點到邊緣的距離
佳能的全幅機橫坐標最大的位置是21.6mm,半幅機13.5mm,這個數(shù)字也就是感光元件對角線的一半。
縱坐標:縱坐標的數(shù)字是一個百分比的數(shù)字,它代表是的是相機對比度和分辨率的數(shù)值,越接近1代表越高,成像素質就越好
黑粗線:最大光圈下的對比度
藍粗線:F8光圈的對比度
黑細線:最大光圈下分辨率
藍細線:F8光圈下的分辨率
實線:子午方向,對角線往左上方向
虛線:弧矢方向,對角線往右上方向
從上面MTF曲線中,在24端成像,對比度和分辨率在畫面中心的數(shù)值是比較高的,往邊緣成下降趨勢,到達邊緣時急速下降。而105端邊緣成像稍好與廣角端。如果是在半畫幅機身上使用的話,曲線我們只需看到橫坐標13.5的地方就可以,后面的不用管,因為已超出半幅機身的像場,所以如果不考慮感光元件大小對畫質的影響,該枚鏡頭用在半幅機上成像要比在全幅機上好。
用在半幅機上的等效焦距,廣角端正好是最流行的“人文焦段”,其他焦段表現(xiàn)也不錯
全畫幅鏡頭用在半畫幅機身上有一個等效焦段的換算,佳能鏡頭需要乘1.6的系數(shù)。24-105mm用在半幅機上的等效焦段是38.4-168mm,廣角端與35mm定價視角效果差不多,而該焦段經(jīng)常被稱做“人文之眼”。而這枚鏡頭整個焦段涵蓋了70、85、135等等中長焦的黃金焦段,并且又有著F4的恒定光圈,所以在人像攝影中,表現(xiàn)力也相當不錯,不管是焦外效果或者是焦內銳度都比狗頭好太多了。
廣角端樣子
廣角端樣張
雖然用在半幅機上丟失了24的廣角端,變成了38mm,但是這個焦段拍風景,也可以接受,視角效果也很耐看。
105端人像
由于該鏡頭有三級防抖功能,在長焦端把防抖功能開啟,拍攝人像也毫無壓力。
85mm焦距人像樣子
在最大光圈F4下,用85mm中長焦拍攝人像,可以得到良好的背景虛化效果,而且銳度也不錯。同時這個焦段也是人像攝影中經(jīng)常用到的焦段。這枚鏡頭的好處是可以開到最大光圈就可以得到很銳利的成像效果。
焦外柔化測試
最大光圈下半幅機用105端拍攝,焦外的光點成圓形狀,整體感覺很油潤。
總的來說,這枚鏡頭用在半幅機身上,還是可以考慮的,特別是二手,性價比非常高,但是,這枚鏡頭還是有自己的缺點,比如廣角端的桶形畸變和長焦端的枕形畸變,控制得不是很好,但是用在半幅機上桶形畸變不是很明顯。另外,這枚鏡頭在大光比下,紫便還是是很嚴重的。
廣角端
路基是高光部位,草從的陰影是暗部,在它們的邊界處產(chǎn)生了嚴重的紫邊。這是這枚鏡頭最大的缺點,光比很大的情況下容易產(chǎn)生。而中長焦端則有所改善。
中長焦端
不過,紫邊可以在LR軟件中,用鏡頭校正選項可以消除一部分。
總體來說,2000刀左右購入佳能的這枚紅圈鏡頭,當作半幅機的掛機鏡頭還是非常實用的,基本可以做到一鏡走天下了,人文、分光、人像攝影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