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焦距什么意思
單反masp是指的四種不同曝光模式:
1、P模式(Program AE Mode),程序曝光,相機自動幫你調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
2、A模式(Aperture-priority Mode),光圈優(yōu)先曝光曝光,光圈先決模式半自動,你調光圈大小,相機自動幫你調快門速度。
3、S模式(Shutter-Priority Mode),快門先決模式半自動,你調快門速度,相機自動幫你調光圈大小。
4、M模式(Manual Mode),完全手動曝光。
AUTO檔是自動擋。也就是只需按下快門什么都不用管了,一切由相機自己安排。
2. 單反相機焦距是什么意思
凸透鏡焦距:焦距,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簡單地說焦距是焦點到面鏡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凸透鏡是一種常見的透鏡,中間厚、邊緣薄,至少有一個表面制成球面,亦可兩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數(shù)不等。
焦距,也稱為焦長,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從透鏡中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亦是照相機中,從鏡片光學中心到底片、CCD或CMOS等成像平面的距離。具有短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比長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
相機的鏡頭是一組透鏡,當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穿過透鏡時,光匯聚到一點上,這個點叫作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即光心)的距離,就稱為焦距。焦距固定的鏡頭,即定焦鏡頭;焦距可以調節(jié)變化的鏡頭,就是變焦鏡頭。(當一束與凸透鏡的主軸平行的光穿過凸透鏡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會被凸透鏡匯聚成一點,這一點叫作焦點,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叫這個凸透鏡的焦距。一個凸透鏡的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光心(Optical center):透鏡中的一個特殊點,凡是通過該點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除一條垂直于透鏡的光線外,其余光線均有平移)。
我們用的照相機的鏡頭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片(或是數(shù)碼相機的感光器件)就處在這個凸透鏡的焦點附近,或者說,膠片與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約等于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焦距
凸透鏡(convex lens)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鏡做照相機的鏡頭時,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會正好落在焦點上,或者說,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離(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體的距離與被照的物體與鏡頭的距離(物距)有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實際上總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們照相時,被照的物體與相機(鏡頭)的距離不總是相同的,比如給人照相,有時,想照全身的,離得就遠,照半身的,離地就近。也就是說,像距不總是固定的,這樣,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須隨著物距的不同而改變膠片到鏡頭光心的距離,這個改變的過程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調焦"。
3. 相機焦距是什么意思圖解
鏡頭毫米數(shù)與對應距離的參數(shù)表鏡頭參數(shù)3.6/4MM6MM8MM12MM16MM25MM60MM鏡頭角度75.7/69.6度50.0度38.5度26.2度19.8度10.6度5.3度最佳距離10米內20米內30米內40米內50米內60米內80米內鏡頭大小的主要區(qū)別是:鏡頭越小看的越近,但是視覺范圍越寬;鏡頭越大看的越遠,但是視覺范圍越窄.我們寶貝分類里面,半球型攝像頭可以選配3.6MM或者6MM的鏡頭;30米以內紅外防水攝像機可以選配3.6MM、6MM或者8MM的鏡頭;30米以上紅外防水攝像機可以選配4MM、6MM、8MM、12MM、16MM、25MM的鏡頭..(這些鏡頭都是全金屬的大CS鏡頭) 2.8即: F=2.8mm鏡頭,拍攝距離為1~4米, 拍攝角度為115° 3.6即: F=3.6mm 拍攝距離為2~6米 拍攝角度93° 6 即 F=6mm 拍攝距離為3~15米 拍攝角度為53°, 8 即 F=8mm 拍攝距離為4~20米 拍攝角度為40°,12 即 F=12mm 拍攝距離為5~25米 拍攝角度為25°,16 即 F=16mm 拍攝距離為5~30米 拍攝角度為20°25 即 F=25mm 拍攝距離為20~80米 拍攝角度為15°鏡頭的選擇提示:鏡頭毫米數(shù)字越小,視野越開闊,但是看得距離越近;鏡頭毫米數(shù)字越大,視野越狹窄,但是看得距離越遠,二者不可同時兼得)監(jiān)控攝像機鏡頭的計算公式公式計算法: 視場和焦距的計算 視場系指被攝取物體的大小,視場的大小是以鏡頭至被攝取物體距離,鏡頭焦頭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確定的。 鏡頭的焦距,視場大小及鏡頭到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的計算如下: f=wL/W f=hL/h f:鏡頭焦距 w:圖象的寬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象寬度) W:被攝物體寬度 L:被攝物體至鏡頭的距離 h:圖象高度(被攝物體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視場(攝取場景)高度 H:被攝物體的高度 ccd靶面 規(guī)格尺寸: 單位mm 規(guī)格 W H 1/3" 4.8 3.6 1/2" 6.4 4.8 2/3" 8.8 6.6 1" 12.7 9.6 由于攝像機畫面寬度和高度與電視接收機畫面寬度和高度一樣,其比例均為4:3,當L不變,H或W增大時,f變小,當H或W不變,L增大時,f增大。 視場角的計算 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視場角便可按公式計算出現(xiàn)場寬度和高度。 水平視場角β(水平觀看的角度) β=2tg-1= 垂直視場角q(垂直觀看的角度) q=2tg-1= 式中w、H、f同上 水平視場角與垂直視場角的關系如下: q=或=q 表2中列出了不同尺寸攝像層和不同焦距f時的水平視場角b的值,如果知道了水平或垂直場角便可按下式計算出視場角便可按下式計算出視場高度H和視場寬度W. H=2Ltg、W=2Ltg 例如;攝像機的攝像管為17mm(2/3in),鏡頭焦距f為12mm,從表2中查得水平視場角為40℃而鏡頭與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為2m,試求視場的寬度w。 W=2Ltg=2×2tg=1.46m 則H=W=×1.46=1.059m 焦距f越和長,視場角越小,監(jiān)視的目標也就小。 圖解法如前所示,攝像機鏡頭的視場由寬(W)。高(H)和與攝像機的距離(L)決定,一旦決定了攝像機要監(jiān)視的景物,正確地選擇鏡頭的焦距就由來3個因素決定; *.欲監(jiān)視景物的尺寸 *.攝像機與景物的距離 *.攝像機成像器的尺士:1/3"、1/2"、2/3"或1"?! D解選擇鏡頭步驟: 所需的視場與鏡頭的焦距有一個簡單的關系。利用這個關系可選擇適當?shù)溺R頭。 估計或實測視場的最大寬度;估計或實測量攝像機與被攝景物間的距離;使用1/3”鏡頭時使用圖2,使用1/2鏡頭時使用圖3,使用2/3”鏡頭時使用圖4,使用1鏡頭時使用圖5。具體方法:在以W和L為座標軸的圖示2-5中,查出應選用的鏡頭焦距。為確保景物完全包含在視場之中,應選用座標交點上,面那條線指示的數(shù)值。例如: 視場寬50m,距離40m,使用1/3"格式的鏡頭,在座標圖中的交點比代表4mm鏡頭的線偏上一點。這表明如果使用4mm鏡頭就不能覆蓋50m的視場。而用2.8mm的鏡頭則可以完全覆蓋視場。 f=vD/V f=hD/H 其中,f代表焦距,v代表CCD靶面垂直高度,V代表被觀測物體高度,h代表CCD靶面水平寬度,H代表被觀測物體寬度。 舉例:假設用1/2”CCD攝像頭觀測,被測物體寬440毫米,高330毫米,鏡頭焦點距物體2500毫米。由公式可以算出: 焦距f=6.4X2500/440≈36毫米 或 焦距f=4.8X2500/330≈36毫米 當焦距數(shù)值算出后,如果沒有對應焦距的鏡頭是很正常的,這時可以根據(jù)產(chǎn)品目錄選擇相近的型號,一般選擇比計算值小的,這樣視角還會大一些?! 榱藦?/3″與1/2″ CCD攝像機中獲取同樣的視角,1/3″ CCD攝像機鏡頭焦距必須縮短;相反如果在1/3″ CCD與1/2″ CCD攝像機中采用相同焦距的鏡頭,情況又如何呢?1/3″ CCD攝像機視角將比1/2″ CCD攝像機明顯地減小,同時1/3″ CCD攝像機的圖像在監(jiān)視器上將比1/2″ CCD的圖像放大,產(chǎn)生了使用長焦距鏡頭的效果。另外我們在選擇鏡頭時還要注意這樣一個原則:即小尺寸靶面的CCD可使用大尺寸靶面CCD攝像機的鏡頭,反之則不行。原因是:如1/2″ CCD攝像機采用1/3″鏡頭,則進光量會變小,色彩會變差,甚至圖像也會缺損;反之,則進光量會變大,色彩會變好,圖像效果肯定會變好。當然,綜合各種因素,攝像機最好還是選擇與其相匹配的鏡頭。
4. 單反的焦距怎么理解
相機中焦距,是光學系統(tǒng)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fā)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
5. 單反焦距怎么看
單反相機的焦距簡單說就是表示能拍多少范圍或者畫面放大多少。焦距本來物理意義是平行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匯聚成一點,這個就是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就是焦距。相機鏡頭的焦距越短視野就越大,畫面越廣,適合拍攝風景。如果焦距越長視野越小,畫面也越大,適合拍攝特寫或者遠處物體
6. 單反焦距是什么意思
這是當全畫幅單反相機的鏡頭,用在半畫幅單反相機上的時候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等效120mm焦距是由原來焦距乘以等效系數(shù)得來的。我們知道全畫幅照相機的底片比較大,它取景獲得成像的面積是24mm x 36mm。而半畫幅照相機感光元件面積就比較小,其對角線長度與全畫幅感光元件對角線長度相差1.6倍,換句話說同一支鏡頭用在半畫幅相機上,成像只有局部,類似于焦距變長后1.6倍后的視角效果,這個1.6倍系數(shù),就稱為等效系數(shù)。
7. 膠片焦距跟單反焦距什么區(qū)別
不是這么算的,焦距是以標準135相機的24x36mm底片對應的焦距來換算的,所謂全副就是感光元件(cmos和ccd)和135相機的24x36尺寸一樣的(底片就是膠卷那么大)。 而非全副和卡片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沒有那么大,比這個小,根據(jù)光學反相原理(自己尋思去),底片越小,焦距越長。所以有了倍數(shù),就是所謂的APS畫幅, D3200是APS-C畫幅(長寬比為3:2 =24.9×16.6mm) 換算倍數(shù)x1.5。 18-105相當于27-157.5mm 卡片機的ccd尺寸更小,所以倍數(shù)更高了,你可以看到實際焦距和等效焦距差的更多。
8. 微單焦距和單反焦距
首先全畫幅之所以叫全畫幅,是因為這個畫幅的尺寸是以前膠片時代傳統(tǒng)35mm膠卷的尺寸。而半畫幅,顧名思義就是畫幅比全畫幅小,大概一半大小,所以叫半畫幅(APS-C)
這兩者的區(qū)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現(xiàn)代數(shù)碼相機里面感光元件大小的區(qū)別。更大的感光元件導致了更高的成本,所以全畫幅貴。
再說實際的拍攝效果:
1、高感:一般來說更大的感光元件帶來的是更好的高感表現(xiàn),也就是說一般來說,夜間拍攝以及室內暗光情況下,全畫幅有天然優(yōu)勢。
2、鏡頭:目前大多數(shù)專業(yè)鏡頭還是以全畫幅為標準設計的,雖然全幅頭可以接在半幅上,可是效果肯定有影響。而同樣焦距的鏡頭在相同物距的位置拍攝的照片半幅就是全幅的中心裁剪。這就導致了半幅在廣角端處于劣勢。當然相反的長焦端還是有一定優(yōu)勢。
3、虛化:(不知道為什么這個經(jīng)常被提及)。全畫幅吊打半幅。
9. 單反相機鏡頭焦距什么意思
所謂焦距是鏡頭的光學意義上的中心點,到成像平面的距離。那么“調焦距”可能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所謂變焦鏡頭,改變鏡頭的焦距。另外一種就是調整焦點。因為鏡頭的標準焦距是以無限遠的光線來源成像來計算的,實際拍攝中,物距卻是有限的,、五米、十米一百米,總有個距離。因此在不同拍攝距離上,成像的焦點距離也會有變化。因此,鏡頭上有個對焦環(huán),可以調整焦點距離,實際上也相當于一次小小的變焦。對焦的方式有手動對焦、自動對焦等,手動對焦就是轉動對焦環(huán),使特定的影像在成像面上最清晰,自動對焦就是單反相機安裝了自動測距系統(tǒng),并通過控制中心驅動鏡頭上的對焦馬達,實現(xiàn)對焦?,F(xiàn)在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幾乎都是一樣的,設定對焦點,并將對焦點落實在目標人物上,默認是半按快門啟動對焦,完成對焦(合焦)取景窗內有提示燈和提示音。
10. 單反焦段和焦距有什么區(qū)別
鏡頭各個焦段所適合的拍攝題材
一、中短焦適合拍攝風光
通常35mm以下的焦段稱之為廣角,與其他焦段相比,廣角鏡頭視角范圍廣,更適合拍攝大范圍的景物。在拍攝廣闊的風光時,廣角鏡頭的取景范圍更加適合,并且能夠將從近到遠的所有景物都清晰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中。(廣角鏡頭會眼神場景的空間縱深感,增加畫面的豐富內容和多種影像元素。)
二、中長焦適合拍攝人像
70mm~130mm之間的焦段統(tǒng)稱為中長焦。在這個焦段之間的鏡頭成像不會像廣角鏡頭一樣在拍攝人像時造成人像的畸變,并且隨著焦距的拉長,景深也會相對的變小,使背景略微虛化。突出人物。(用中長焦拍攝人物,會壓縮空間,虛化背景,以達到突出人物主體的目的。)
三、長焦適合拍攝鳥類
通常我們所說的長焦指的是135mm以上的焦段,長焦鏡頭中大都配有大光圈,這便保證了拍攝的速度和質量。長焦鏡頭的用途比較廣泛,主要用于鳥類和體育賽事等遠距離的拍攝。(用長焦鏡頭拍攝動物,可以拉近被攝體的距離,獵取到他們的自然狀態(tài)。)
11. 單反鏡頭焦距是什么意思
相機鏡頭焦距原理就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