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泰時膠片單反相機
如果要說膠片機,那么上世紀80年代絕對是繁榮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拜日本經(jīng)濟騰飛所賜,日本開始大量制造入門級旁軸相機,這些相機只需要德國相機1/10的價格,卻能獲得80%的性能,所以一經(jīng)推出馬上風靡世界,甚至嚴重沖擊了德國的相機產(chǎn)業(yè),這個時期倒閉了了一批德國大牌相機企業(yè),比如福倫達、蔡司屬下的康泰時、巴爾達、潘泰克斯、百佳等等,但是日本的平民化相機卻走路了千家萬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七劍”(無忌大佬起的名字)。這些相機奠定了八十年代日本相機的霸主地主。同時期國產(chǎn)的相機開始起步,最有名的是上海、海鷗、鳳凰。上海牌是鼻祖,即后來海鷗牌的前身,鳳凰是當年為了響應毛主席打核戰(zhàn)的要求,動員了國內(nèi)幾家主要相機廠遷往江西山溝中開辟的三線企業(yè)。產(chǎn)品圖紙就是海鷗的原稿。海鷗相機從仿制相機開始入手(海鷗著名的旁軸機型海鷗205是仿制的日本yashica,雙反相機海鷗4則仿制自德國祿萊),到1975年,柯達首先年研發(fā)出第一個CCD,宣告數(shù)碼相機時代的來臨,但是柯達自己并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而讓日本企業(yè)后來居上,日本的CCD開始逐漸從數(shù)量到質(zhì)量上全面超越柯達(以SONY為代表),這個時候的數(shù)碼單反還是少數(shù)人的專業(yè)工具,不是貧民可以玩的東西。
直到2000年,Canon推出了一款入門級數(shù)碼單反Canon 300D,價格降低到了1萬元以內(nèi),沒錯,當時的入門級機身就要這么貴。但是1W已經(jīng)很便宜了好不好??逻_和Nikon合作生產(chǎn)的數(shù)碼單反DCS Pro SLR/n,使用Nikon的頂級F機身,1千4百萬像素,售價10萬人民幣,根本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所以2000年也是數(shù)碼單反普及的元年,自此數(shù)碼相機越造越便宜,銷量越來越大,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隨便誰都能買的起的普通商品了。
2. 康泰克相機
白俄羅斯留學要準備下列東西:一、 衣物春季/秋季:長袖T恤 2件 外套 2件 牛仔褲 2條 厚運動服 1套運動鞋 2雙 睡衣 1套夏季:短袖T恤4件 運動褲/休閑褲 4條 鞋 2 雙冬季:薄毛衣 2件 厚毛衣 一件 保暖內(nèi)衣 2套 保暖褲 1條(已購買)駝絨褲 1條 牛仔褲 2條 外套 2件 鞋 2雙 睡衣 一套 登山服 1件另外: 內(nèi)衣褲 8—10條 襪子 8—10雙(在購買幾雙) 薄厚各半帽子 手套 圍巾 拖鞋 2雙 (夏/冬) 皮帶二、 清潔用品洗面奶、香皂、沐浴液、洗發(fā)水都要買小瓶、到了白俄羅斯可以再補充毛巾 4條 浴巾 2條三、 床上用品枕頭 1個 床單2個四、 個人用品雨傘 眼鏡 電蚊香五、 學習用品筆 (帶幾根,多帶筆芯) 筆袋 書包 筆記本 (個人情況而定)學習用具橡皮2刀片1直尺1 尺子一套電子字典 8錄音筆.筆記本大中小 共5個(美國人喜歡用紙 他們交作業(yè)一般都用紙 就是橫線的 旁邊都孔的那種)講義夾釘書器打孔機 ; 在紙張上打小圓孔 , 方便存放在文件夾膠水透明膠 寬細各一個活頁紙 大號4本 小號2本六、藥物:藥物要分開裝,在行李箱不同處各塞一些,據(jù)說有些不能過海關,不過我?guī)У亩歼^來了,不是液體就行,1 抗生素2 綁迪4 眼鏡,并將驗光單隨身攜帶.5消化不良(瀉痢停, 黃連素, 霍香正氣膠囊,麗珠腸樂,通腸藥)6水土不服 過敏(息斯敏, 撲爾敏)7感冒藥, 流感(銀翹片, 康泰克, 感冒通, 阿斯匹林,白加黑)8消炎, 消火(牛黃解毒片, 西瓜霜潤喉片)9鎮(zhèn)痛, 止痛藥, 消炎藥(APC,芬必得)10外傷, 燙傷, 外傷急救藥物(非液體)11皮膚藥(皮炎平,達克寧霜)14 眼藥水七、數(shù)碼產(chǎn)品可移動硬盤 U盤 數(shù)碼照相機 手機 網(wǎng)線八、書籍:白俄羅斯的印刷業(yè)雖然發(fā)達,書本紙張的價格仍然很高。尤其是課本用書,價格一般較高。根據(jù)研究領域的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參考材料;如有需要,帶一本漢俄/俄漢詞典典,最好還有一本比較全面的所學專業(yè)相關的詞典。電子詞典也可以考慮,在一開始會有用處;俄語比其他語種相對難學,可以適當帶一部分俄語教學用書(最好有配套影音材料),可供自學參考。九、廚房用品筷子、勺子,〈多帶兩雙〉,刀叉、(放在托運箱里),飯盒,電飯鍋一定要帶,由于烹飪習慣的不同,俄羅斯用來做菜的是平底不粘鍋,做飯用的灶具也是針對放平底鍋設計的,所以大家在帶物品時,國內(nèi)的圓底鍋是沒必要帶的。但大家有必要帶的是中國的菜刀,俄羅斯的菜刀都比較窄,只有2指寬,用起來不如中國菜刀順手。還有切菜板〈塑料的〉,炒菜的單柄鍋一個〈要有蓋,鍋鏟〉,固體醬油,味精,干辣椒,大料,另外可帶些自己喜歡的干菜以及調(diào)味品。十、 禮品:白俄羅斯人普遍喜歡中國禮品,可選擇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物品。畫,針紡織品,煙酒,手工藝品和裝飾品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不過請留學生朋友們做到有理有節(jié),不要破壞當?shù)厝颂幨碌囊?guī)矩。十一、文件類1、 護照2、 大使館的邀請函3、 學校的正式入學通知書4、 學歷證明 (畢業(yè)證 )5、 公正和認證材料 ( 在讀證明 成績單 畢業(yè)證 )6、 護照的照片 1 2 張7、 機票 之前確定航班信息注:以上文件最好復印兩份,并存到電腦和光盤中,以作備份。注意隨身攜帶的現(xiàn)鈔數(shù):一般外國海關規(guī)定進入時,若隨身攜帶的外幣額超過當?shù)刎泿乓蝗f元以上者必須申報。而中國海關對出境人員攜帶美元和人民幣的數(shù)額也有規(guī)定,中國居民出境可攜帶人民幣現(xiàn)金6000元,外幣現(xiàn)金折合2000美元,在沒有銀行、外匯管理部門簽發(fā)的貨幣攜帶證件時,無論何種情況下,旅客都不能擅自攜帶超出限量的貨幣。注意隨身攜帶行李的重量:一般航空公司的機票上都注明旅客可托運的行李重量為20公斤,平時旅客不多時,航空公司也會酌情允許25公斤。但不能太離譜,筆者聽到有個學生出境時,隨身行李重達65公斤,在被航空公司罰款后,把氣發(fā)在辦理他孩子出國的中介頭上。
3. 康泰時單反相機哪個好
蔡司主義——康泰時G2
康泰時G2代表了卡爾·蔡司135相機的精髓,一直被作為135旁軸系統(tǒng)中的經(jīng)典機型,雖然康泰時英雄氣短,在數(shù)碼的大浪潮下黯然離去,但仍留下了許多讓人稱道的相機與鏡頭,G2即是其中之一。
康泰時G2
1994年推出的康泰時G1是世界上第一臺可更換鏡頭的AF旁軸相機,它具有旁軸相機的幾乎所有優(yōu)點,小型輕量,鈦金屬機身,性能可以媲美專業(yè)單反相機。G1的推出引發(fā)了攝影界的巨大轟動,并由此引發(fā)了此后持續(xù)數(shù)年的旁軸相機熱潮。不過,G1是康泰時1961年后首次推出的旁軸相機,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zhì),并不算盡善盡美,所以1996年康泰時推出了G1的升級版G2,它改進了G1的很多不足,特別是在自動對焦方面,G2的自動對焦速度要比G1快得多。另外,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6000s,閃光同步速度提高到了1/200s,卷片速度也從G1的2張/秒提高到4張/秒等等。所以,盡管G1的二手價格要比G2便宜將近2000元左右,筆者以為還是G2更實用,更值得購買。
另外,康泰時G系列卡爾·蔡司鏡頭物廉價美,如 Planar T* 45mm F2和Sonnar T* 90mm F2.8鏡頭九成新的二手價格均只需1000多元。當然,也不乏充滿誘惑的鏡頭,譬如Biogon T* 21mm F2.8和Hologon T* 16mm F8,特別是Hologon T* 16mm F8,這款世界上最好的民用超廣角鏡頭被很多玩家稱之為“神之眼”,是骨灰級G2玩家必進的一支鏡頭,它和世界上僅300多只的Hologon T* 15mm F8一樣代表了卡爾·蔡司光學在135鏡頭系統(tǒng)上的最高成就。
小即是王道——康泰時T3
康泰時T系列照相機是由德國著名的跑車和設計公司“保時捷”設計的,本著“小型、輕型、易于攜帶、緊湊、提供高精度拍攝”的產(chǎn)品概念,最早在1984年推出了Contax T,接著是1990年的Contax T2,這兩款相機在市場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銷售總量超過220000臺,于是康泰時于2001年2月推出了Contax T3。
康泰時T3
與T和T2的Sonnar T* 38mm F2.8鏡頭不同,T3使用的是全新的Sonnar T* 35mm F2.8鏡頭,它的反差和分辨率都很優(yōu)秀,邊緣幾乎沒有畸變,色彩還原逼真,細部表現(xiàn)柔和,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只最好的35mm鏡頭相媲美。T3另一個重要的改進是最高快門速度提高到了1/1200s,幾乎是其他袖珍相機的2倍還多。
作為世界上最好的頂級袖珍相機之一,T3自然受到了無數(shù)專業(yè)攝影師的萬千寵愛,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即使是現(xiàn)在,T3九成新的二手價格仍4000元以上,其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終極夢想——徠卡MP
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被很多人認為是135相機的終極夢想,而MP則被許多徠卡迷們稱為“攝影者終身的工具”。
徠卡MP
2003年,徠卡公司推出了MP取代已停產(chǎn)的M6。MP的全名是“Mechanical Perfection”,即“完美的機械”。其實早在1956年,曾經(jīng)有一批M系列相機標出MP的型號出現(xiàn)在市場上,數(shù)量僅幾百臺,多數(shù)被收藏家所珍藏,極少有攝影師舍得使用它。
而這款新的MP被認為是35mm機械相機登峰造極的產(chǎn)品,它反數(shù)碼化和自動化之道而行之,使用純機械的快門結構,可以不依賴電池使用,各種需要運動的部件都極其可靠和順滑。另外,MP取消了機身正面紅色的徠卡圓標,顯得非常低調(diào),這也是遵循了廣大徠卡玩家意愿的結果,非常適合“掃街”。當然,亮騷的話就不如M6和M7了。
如果想體驗機械相機,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是終極目標;而想體會徠卡M的精髓,MP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也是眾多徠卡迷的終極目標。
生不逢時——尼康FM3A
尼康FM2是尼康相機家族的一顆常青樹,從1982年問世連續(xù)生產(chǎn)了18年,創(chuàng)造了相機史上的神話,在中國FM2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捧。直到2001年2月5日,尼康終于推出了FM2的升級版FM3A。
尼康FM3A
FM3A延續(xù)了FM2的許多優(yōu)點,包括堅固的金屬機身,簡單有效的中央重點平均測光,1/4000s的最高快門速度,1/250s的閃光同步速度。同時,F(xiàn)M3A配備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不用電池也能全范圍正常工作的混合式快門(佳能New F1、尼康F3、賓得LX都有類似功能,但都受到一定限制)。另外,F(xiàn)M3A增加的功能還包括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模式、TTL閃光控制、DX編碼自動識別和新型的更明亮的取景對焦屏等等。其他方面,F(xiàn)M3A延續(xù)了FM2的風格,可以繼續(xù)使用MD-12馬達,和FM2一樣有黑色和銀色兩個版本,操作方式也與FM2并無二致。
盡管FM3A有些生不逢時,正趕上數(shù)碼化的大潮,沒幾年便停產(chǎn)了。但作為尼康最后一款經(jīng)典的手動相機,F(xiàn)M3A在退市后反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價格也一路飆升,全新的FM3A價格在5000元以上,甚至比它退市之前的價格還要高很多。
偶爾的奢華——賓得LX
賓得135相機一直是針對各級攝影愛好者的,能稱得上專業(yè)相機的到目前為止僅有一款,那就是LX。
賓得LX
賓得LX發(fā)布于1980年,在此之前賓得為這款傳說中的相機研發(fā)傾盡了將近10年的心血,它和佳能New F1、尼康F3一起并稱當時世界三大頂級135單反相機。事實上,LX是當時技術最好的135單反相機,佳能New F1、尼康F3都遠不及它。它被認為是最緊湊、最堅固的專業(yè)135單反相機,與佳能New F1、尼康F3相比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同時它又擁有最好的防水防塵結構,而且可以更換機頂。它有手動曝光和光圈優(yōu)先功能,程序曝光更是前所未有地長達125s,它的測光范圍也是目前相機里最廣的,自動曝光范圍是極為夸張的EV-6.5~EV20,它的機械快門在零下30°或沒有電源時依然能正常運作。賓得LX持續(xù)生產(chǎn)了21年,是世界上制造時間最長的135單反相機。
即使從現(xiàn)在的角度看,賓得LX依然是賓得最好的135單反相機,也依然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手動對焦單反相機之一,它是所有賓得fans最夢寐以求的機器。
寬幅的世界——富士TX-2/哈蘇Xpan II
617寬幅相機近幾年在風光攝影領域大出風頭,不過,617中畫幅相機太大太重,操控也不方便,并不適合初學者。
哈蘇Xpan Ⅱ
1998年上市的哈蘇Xpan是哈蘇的第一款135相機,但是它絕對不是一臺常規(guī)的135相機,它的最大特點是同樣可以拍攝6:17畫幅的照片(24×65mm),當然它也可以拍攝24×36mm的常規(guī)照片。Xpan是由哈蘇與富士合作設計并由富士生產(chǎn)的,富士的相應型號為TX-1。Xpan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于是2003年哈蘇推出了Xpan的改進版Xpan Ⅱ,并隨即停止了Xpan的生產(chǎn)。
富士TX-2
富士的對應機型為TX-2,兩者在功能上沒有任何區(qū)別。它最重要的改進是增加了取景器里面快門速度和曝光信息顯示,增加了多重曝光功能。另外,B門最長時間擴展到540s、增設電子遙控快門線、45mm和90mm鏡頭遮光罩增加鎖定機構等等也是非常實用的改進。Xpan Ⅱ可以使用3只鏡頭,分別是30mm F5.6,45mm F4和90mm F4。使用30mm F5.6鏡頭拍攝寬幅照片時相當于135相機16mm的焦距。
哈蘇Xpan Ⅱ非常適合拍攝大場面的風光,比起617中畫幅相機無論是價格還是操作、重量上都要簡單地多。從價格方面來看,富士TX-2比哈蘇Xpan Ⅱ要便宜10%以上,性價比更高一些。
中畫幅旁軸——瑪米亞7 II
如果喜歡拍風光,中畫幅相機相比135相機具有巨大的成像優(yōu)勢,但相應地體積也往往較大,重量也比較重。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譬如瑪米亞7 Ⅱ。
瑪米亞7 II
瑪米亞7 Ⅱ的前代產(chǎn)品是1995年上市的瑪米亞7,它具備6×7cm的片幅,又具有小型相機的便利操作,再加上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配套鏡頭群,很快贏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譽?,斆讈喒驹诖嘶A上,于1999年推出了改進型瑪米亞7 Ⅱ,它在瑪米亞7的基礎上增加了多次曝光功能,進一步擴大了配套鏡頭系列,并研制開發(fā)一系列攝影附件,攝影功能和操作都更為完善。它擁有6只配套鏡頭和1只附加鏡頭,其鏡頭數(shù)量在中畫幅旁軸相機中是最多的。另外,瑪米亞7 Ⅱ具有135相機同樣的便捷,購買135全景轉(zhuǎn)換套件安裝在瑪米亞7 Ⅱ上還可以跟哈蘇Xpan Ⅱ一樣使用135膠卷拍攝24×65mm的寬幅照片,這種設計也是瑪米亞7 Ⅱ的一大賣點。
瑪米亞7 Ⅱ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的6×7cm畫幅可交換鏡頭旁軸相機,920g的機身重量顯得非常小巧輕便,加上旁軸取景相機中迄今為止最為豐富的配套鏡頭和最為齊全的功能,是購買中畫幅旁軸相機的首選。
雙反之王——祿來2.8GX
與單反相機相比,雙反相機結構簡單,更方面的制造誤差都要更?。皇褂脹]有后簾的鏡間快門不僅得到了近乎無聲的拍攝效果,也帶來的更小的機身震動;另外,體積和重量都要遠遠小于同畫幅的單反相機,因此便于攜帶和拍攝。祿來無疑是雙反相機的代表,而2.8GX又是祿來雙反相機的代表作之一。
祿來2.8GX
在經(jīng)歷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系列破產(chǎn)重組之后,祿來于1987年重返市場,而它的第一款產(chǎn)品便是祿來弗萊克斯(Rolleiflex)2.8GX,底片規(guī)格為6×6cm,使用120膠片可拍攝12張。它從經(jīng)典的祿來2.8F型相機改進而來,基本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加裝了內(nèi)測光系統(tǒng)和TTL自動閃光裝置。祿來2.8GX的取景鏡頭為Heidosmat 80mm F2.8,拍攝鏡頭則是祿來Planar 80mm F2.8 HFT(卡爾·蔡司公司授權祿來生產(chǎn),使用祿來標志性的HFT鍍膜)。它采用康帕(Compur)的鏡間快門,1~1/500s及B門。它的左側是調(diào)焦輪,右手負責按動快門及卷片、上弦搖柄,內(nèi)置測光范圍為EV3~18,膠卷感光度設定范圍為ISO25~6400。
祿來2.8GX擁有中畫幅相機里面最好的成像質(zhì)量,盡管雙反相機已經(jīng)不再是主流的相機類型,但是我們在回望攝影的歷史時,可以見到無數(shù)的傳世之作出于這種類型的相機。時至今日,祿來2.8GX不僅是職業(yè)攝影師和相機收藏家們爭相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這個世界上僅存的珍品相機之一,在筆者看來也是最值得購買的相機之一。
4. 康泰時數(shù)碼單反
旁軸和單反標頭最高水平。
看你怎么比。比銳度,比氛圍,比焦外,比色彩,結果都不同。鏡頭到這個級別,就沒有絕對好壞,只有風格取向的不同了。
5. 康泰時相機當時的售價是多少
我快哭了~~天~
哈蘇是瑞典的相機,非德國的,而且還是始于瑞典皇家空軍。
德國的知名相機主要是幾個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祿萊Rollei-——最具影響力歷史最悠久的中幅德國相機,但由于在十九世紀70年代曾被英國人收購過,80年代又回到了德國人手中,因此祿萊一直處于一種爭議,英國人認為祿來也是英國的。
萊卡——始終如一的最著名的旁軸相機。(但其R系為日本制造)
卡爾蔡司——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光學公司,德國品牌,雖主要生產(chǎn)鏡頭,但也曾生產(chǎn)過相機。
康泰時相機——曾經(jīng)的德國卡爾蔡司下屬相機品牌,今天的135相機的鼻祖,但后被日本收購。不過這個品牌依然認定為德國的。
林哈夫——悠久的120技術性德國相機品牌,非常了不起,與瑞士的仙娜相機并駕齊驅(qū)。
初康泰時外,其他幾個品牌到今天依然是代表著德國的頂級品牌。
但我再給你介紹一個目前超越哈蘇和祿來的相機品牌,就是來自瑞士的阿爾帕相機,我用過一款價值65W(中端相機)的阿爾帕,目前憑借其最高超的制作工藝和即為夸張的成像效果,再加上昂貴的價格已經(jīng)成為當今相機豪門的TOP1品牌。
6. 康泰時ccd相機
1894年,奧地利檢測員薩姆弗拉格發(fā)現(xiàn):當被攝體平面、膠片平面、鏡頭平面這三個面的延長面相交于一直線時,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這個發(fā)現(xiàn)被稱作“薩姆定律”,后被廣泛用于技術攝影領域。這有別于縮小光圈所獲得的景深,而是即便在最大光圈下,得到的也是全清晰的影像。
十多年前有次給廣告公司拍廣告,其中有一塊電腦主板要求從45度角斜俯拍,而每個元件和印刷電路板上的字跡全部都得清晰。我用遍了能找到的各種鏡頭,光圈收到最小還是辦不到。而客戶方拿出的日本的畫冊的確是全清晰的。在那個連攝影書籍都難得買到的年代,哪里知道它是用技術相機拍攝的啊......這事兒以后就成了我的一個心結,以至于當知道還有種相機叫做“技術相機”后,毫不猶豫地買了我的第一臺4x5雙軌機——皇冠格拉菲,題圖照片就是當年用4x5反轉(zhuǎn)片拍的。直至今日,我還收藏著林好夫和富士680技術相機。
大、中畫幅技術相機均有平移和偏擺調(diào)整功能,它利用的是鏡頭像場的邊緣部分的斜角透視,因此可選用鏡頭的像場要足夠大。平移功能能夠改變景物的透視關系,因而廣泛地運用于建筑攝影中矯正樓體下大上小等狀態(tài),而偏擺功能則主要用于“薩姆拍攝”,獲得“全景深”的影像。
當數(shù)碼相機全面取代了一般膠片相機,而大畫幅數(shù)碼后背又是我等貧民所不敢奢求的,在普通單反數(shù)碼相機上實現(xiàn)這些技術調(diào)整就成了一個夢想。我也曾買過大畫幅相機的135數(shù)碼轉(zhuǎn)接板,還是因為麻煩而放棄了。曾一起玩過大畫幅而主攻建筑攝影的老哥L君更是花1.3萬大元買來了佳能24mmTS-E移軸 鏡頭 。
“讓普通鏡頭搖頭”——網(wǎng)絡讓這個愿望實現(xiàn)起來竟然是這么容易。近來一種移軸接環(huán)在淘寶等銷售。它介于鏡頭和機身之間,具備平移和搖頭功能,讓普通鏡頭變成了移軸鏡頭。最貴的當屬哈蘇的, 價格3.9萬元,其次是德國的MiREX,價格是3、4千元;同時具備平移和搖頭功能的國產(chǎn)品牌接環(huán)需要1800元左右,而單獨具備平移或者搖頭功能的,則只需要幾百元。平移功能所取得的改變透視效果在后期ps里很容易實現(xiàn),而全景深的效果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軟件能夠做到的。我選擇了單一功能的搖頭接環(huán)。
用轉(zhuǎn)接環(huán)實現(xiàn)技術調(diào)整有兩個前提:一是所用鏡頭的像場要大于相機的CCD(CMOS),二是鏡頭的像面距要大于機身的法蘭距。也就是說:135全幅機身上必須用120畫幅的鏡頭,這個比較麻煩了,120鏡頭分辨率一般都不及135鏡頭,畫質(zhì)好的康泰時645和哈蘇的蔡司鏡頭都價格不菲。另一個選擇是135全幅的鏡頭用在APSC畫幅機身上,接環(huán)的距離加上鏡頭的像面距,也只有單電相機可以承接了。 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EOS轉(zhuǎn)SONY NEX的接環(huán),這樣可以說通吃我手頭的大部分各種卡口的鏡頭了。接環(huán)回來只在桌上和室內(nèi)試拍了一下,還沒拿出去實地拍攝呢,今天天氣不錯,便到湖邊試拍了幾張:
機身sony nex5c,鏡頭vivitar28mm2.8,還是從桌面的試鏡開始吧:上圖沒用搖頭功能,光圈f2.8,只有中間部分的字跡是清晰的,上下兩端模糊了。下圖向下偏擺鏡頭,邊調(diào)整焦距,直至全清晰:
接環(huán)是可以360度旋轉(zhuǎn)的,每30度有定位。以下上圖為反向偏擺,故意虛化左右影像;下圖為向左偏擺,直至畫面全清晰:
室外換了賓得77mm1.8“二公主”,光圈f2.8,前者焦點調(diào)在人身上,近景的花兒全糊了;后者向下偏擺鏡頭,同時調(diào)整焦距,直至前后景全清晰:
向右偏擺接環(huán),柱子基本全清晰:
向左偏擺接環(huán),只要中間的清晰:
回到vivita28mm2.8,仍然全開光圈,前者向下偏擺,全清晰,后者還原偏擺角度,只有近景清晰:
這排欄桿在畫面中是斜向排列的,于是采用了向左下角斜向偏擺接環(huán),前者為偏擺的,后者是取消偏擺的:
初試接環(huán),還沒有摸到調(diào)整規(guī)律。與大畫幅相機不同的是,技術相機多半可以鏡頭平面和膠片平面同時調(diào)整,而這種接環(huán)只是讓鏡頭搖頭偏擺了。在實際拍攝中,要用薩姆定律獲得全景深的影像,在偏擺調(diào)整后,自然還是要收縮光圈的,因而細微的誤差并不要緊。
7. 康泰時膠片相機推薦
賓得superA+賓得暗星35 2,價格大約2009(二手鏡頭都要1500)。賓得superA是復古機身自動對焦,不要太好。一次性相機沒有任何體驗可言+浪費膠卷如果不想玩單反可以買好一點傻瓜相機,千元以內(nèi)奧林巴斯u2,賓得pc35af,2000左右有富士月光機和康泰時tvs,如果買康泰時G系列,基本上只能玩90頭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