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旁軸相機估焦
福倫達vito ,使用 135 膠片,旁軸取景。機身是真的美如畫,純機械結構也是真的浪漫。50mm Color-Skopar 四片三組鏡頭,光圈 f3.5-16,快門為 8 速最快 1/300,估焦最近距離 0.8m,支持自拍和閃光燈同步
2. 旁軸相機對焦
旁軸的概念,就是取景器的光路和拍攝的光路不在一個軸線上。
為了取得與拍攝的圖像一致的取景范圍,就需要在不同焦距上調(diào)整取景框。這是電子技術發(fā)達之后的新技術,在傳統(tǒng)相機上,攝影師都是自己估測拍攝范圍變化的。
3. 膠片相機估焦
人像攝影時圍繞以下幾點,可把人臉拍漂亮。
一、手動估焦拍攝。將對焦置于手動模式,然后調(diào)整焦點至適當距離,比如2米或者3米。接下來你所要做的事就是漫步街頭,等被攝物進入你的對焦距離,按下快門即可,聽起來頗像陷阱對焦。這種方法需要一定的練習,也就是說,你目測的距離跟鏡頭實際設定的對焦距離能夠吻合。熟練程度決定了你可以使用的最大光圈。越熟練,你就越可以冒險使用如f1.4這樣的大光圈,同時還有不錯的成功率。這種抓拍速度本人是所有方法里最快的,相機除了按下快門,不需要做其他動作,就像眨了一下眼睛一般快速,非常爽快,這個方法很有效。
二、手動對焦。這種方式需要對焦系統(tǒng)要比較強大才行。像D7000或者以上的機型都可以。本人的經(jīng)驗,手動比起自動,速度上毫不遜色,唯一就是要經(jīng)常變換對焦點,有些麻煩,不像估焦,目標進入警戒區(qū)域,隨時準備開攝了。數(shù)碼單反,有部分人選擇改裝成裂像屏來更好的使用手動鏡頭,我認為如果你的相機具備D7000等級的對焦系統(tǒng),實在無任何必要,因為用眼睛確認這個小綠燈亮沒亮,比觀察裂像屏要容易的多。運用熟練的人可以通過身體的前仰后合進行對焦點的微調(diào),不僅好用,還很有趣。非常適合與估焦搭配使用,效果卓越。
三、自動對焦,使用區(qū)域對焦模式盲拍。這種拍攝法對相機的對焦功能有一定的要求,以尼康為例,我個人認為至少是D7000或者以上的機型的對焦能力才可以很好的發(fā)揮功效。用區(qū)域對焦法盲拍非常簡單,一般情況下相機會在一堆對點里自己選擇離拍攝者最近的一個點,對焦,拍攝,好一點的機器帶了人臉識別,會選擇貼近人臉的那個對焦點,有這個設計用起來會更加貼心。畢竟是機器幫你選擇往哪對焦,所以會有出差錯的機會,還好概率不算大。但是這種對焦模式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要做大量運算,對焦速度不甚理想。按下快門,相機會思考一下,有延遲。
四、自動對焦,單點對焦模式。用單點對焦盲拍不算是很好的主意,顯然這樣干還不如采取第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合那些對焦點少的機器,比如D90之類的。想要快速的捕捉到對象,你需要仔細的觀察和具備預先構圖的能力,在拍攝前就將對焦點設置在合適的點上,然后在端起相機的同時,在取景器里微調(diào)對焦點到拍攝對象身上,隨即按下快門即可。這種方法對善用定焦鏡頭的人比較好用,而時不時變換焦距的話是比較難有預先構圖的。
最后要注意的兩點:
一是使用自動ISO,并把最高ISO設定到機器默認的最高值。比如D7000是6400,那就設定到6400.很多人可能會擔心畫質,噪點之類的東西,說實話,比較一下膠片ISO400和D7000 ISO6400的效果,差不多的,甚至D7000的表現(xiàn)還好一些。所以,放心大膽的使用自動ISO。
二有關超焦距,也就是使用小光圈獲得盡可能大的景深。在我看來,這不是什么重要的問題,熟練的掌握抓拍的技巧,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各檔光圈。
4. 旁軸相機鏡頭
這三者的根本區(qū)別在取景方式上。微單就是“微型單電相機”,顧名思義采用的電子取景方式,即將感光元件獲得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幕上讓使用者取景,所以這種相機只能是數(shù)碼相機。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都是電子取景的。
電子取景的優(yōu)勢是所見即所得,而且對曝光做出的任何設定,如白平衡、感光度、光圈和快門速度,都能立刻直觀地顯示在屏幕上。
缺點是采用反差對焦方式,速度比較慢,并且液晶屏幕也比較耗電。
旁軸相機的取景方式是用獨立的取景器,取景器和鏡頭的光學中心不再一根軸上,故而得名。所以與鏡頭之間存在視差,無法所見即所得,并且拍攝的目標越近,差異越大。
優(yōu)點是相機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構造緊湊比較小巧,對焦速度和精度也非常好。
缺點就是無法所見即所得,存在視差。若干年前市面上廣為流行的絕大多數(shù)“傻瓜相機”和現(xiàn)在流行的多種lomo相機都是旁軸相機。
另外一些廠家也以制造奢華的高檔旁軸相機而著稱,例如德國徠卡。單反相機的取景方式是用反光板和五棱鏡,通過唯一的鏡頭取景,單反之名也得于此。單反相機的優(yōu)點是所見即所得,對焦速度又快,代表了相機領域較高的科技成就。
缺點是構造復雜價格昂貴,體積大重量重,不利于攜帶。
5. 旁軸相機手動對焦
一、如何根據(jù)場景選擇正確的對焦模式
自動區(qū)域對焦:最適合快拍的對焦模式
自動區(qū)域對焦模式下,相機會檢查所有焦點內(nèi)物體,并選擇距離最近的點進行對焦,非常適合進行快拍,例如街頭攝影。某些相機在該模式下還可自動識別場景中的人物,并對其進行優(yōu)先對焦。該模式其實也很適合剛入門的攝影新手。不過就如同其他自動系統(tǒng)一樣,自動區(qū)域對焦有時也不是那么靈光,偶爾會出現(xiàn)對錯焦的情況。
51點單點對焦:適合高精度對焦
單點對焦模式下,可根據(jù)拍攝需求自行選擇對焦點位置,這給予了用戶充分的選擇自由。單點對焦比較適合靜態(tài)的物體,換句話說,單點對焦更適合風光、靜物類的拍攝題材。
11點單點對焦:適合日常拍攝
同樣還是單點對焦,但這里焦點數(shù)量銳減至11個,是不是說對焦性能下降了呢?當然不是,焦點數(shù)量固然越多越好,但日常生活用到的不過寥寥幾個,過多的數(shù)量反倒會在切換時浪費大量時間。這時11點單點對焦模式的優(yōu)勢就體現(xiàn)出來了:在保證提供同樣對焦區(qū)域、精度的情況下,縮短焦點切換時間。
9點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適合拍攝勻、慢速運動物體
9點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模式比較適合拍攝勻、慢速運動物體,例如跑步、火車等等。只要被拍攝物體在這9個焦點區(qū)域內(nèi),那么相機會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況實時調(diào)整合焦位置。
21點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適合拍攝無規(guī)律運動物體
21點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的原理與9點差距不大,但不同的是覆蓋面積更廣,適合拍攝無規(guī)律運動物體(如小朋友、動物),以應對突發(fā)狀況。
51點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適合對拍攝物體進行跟蹤對焦
相機會動用所有焦點對拍攝物體進行跟蹤、預測,這時攝影師只要保證被拍攝物體在取景框內(nèi),相機就可實現(xiàn)實時對焦??瓷先プ詣訁^(qū)域對焦和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很像,但兩者其實有很大區(qū)別。自動區(qū)域對焦模式下,所有焦點選擇均由相機自動完成,無人為因素;動態(tài)區(qū)域對焦模式下,用戶可設定最初的對焦點,這相當于告訴相機從哪里開始對焦、被拍攝物體是什么顏色,從而提高跟蹤對焦成功率。
二、對焦模式
自動對焦:
傳統(tǒng)相機,采取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xiàn)自動對焦,相機發(fā)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根據(jù)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后根據(jù)測得的結果調(diào)整鏡頭組合,實現(xiàn)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實現(xiàn)、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相機和被攝體之間有其它東西如玻璃時就無法實現(xiàn)自動對焦,或者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jīng)不使用此種方式。因為是相機主動發(fā)射射線,故稱主動式,又因它實際只是測距,并不通過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所以又稱為非TTL式。這種對焦方式相對于主動式自動對焦,后來發(fā)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根據(jù)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判斷的依據(jù)一般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理相當復雜。因為這種方式是通過鏡頭成像實現(xiàn)的,故稱為TTL自動對焦。也正是由于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于鏡頭成像實現(xiàn),因此對焦精度高,出現(xiàn)差錯的比率低,但技術復雜,速度較慢(采用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它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huán)來調(diào)節(jié)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一種對焦方式,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賴人眼對對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別以及拍攝者的熟練程度甚至拍攝者的視力。早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diào)焦操作的。現(xiàn)在的準專業(yè)及專業(yè)數(shù)碼相機,還有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設有手動對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攝需要。對焦相當于調(diào)焦,是更改像距v,滿足成像公式 1/u + 1/v = 1/f,以便在底片上結成清晰成像。 變焦是改變鏡頭的焦距即改變鏡頭的視角,其原理是在鏡頭的鏡片中加一族活動透鏡;對焦是調(diào)整像的虛實,即改變透鏡和成像面的距離,達到使影像清晰目的。兩個名詞都帶一個焦字,意義完全不同。
多重對焦:
很多數(shù)碼相機都有多點對焦功能,或者區(qū)域對焦功能。當對焦中心不設置在圖片中心的時候,可以使用多點對焦,或者多重對焦。除了設置對焦點的位置,還可以設定對焦范圍,這樣,用戶可拍攝不同效果的圖片。常見的多點對焦為5點,7點和9點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功能(Hologram AF),是索尼數(shù)碼相機獨有的功能,也是一種嶄新自動對焦光學系統(tǒng),采用先進激光全息攝影技術,利用激光點檢測拍攝主體的邊緣,就算在黑暗的環(huán)境亦能拍攝準確對焦的照片,有效拍攝距離達4.5米。
6. 相機如何估焦
xf30d是傻瓜機 /鏡頭開關一開就通電了 所以平時要記得關上 /鏡頭右邊是iso 記得調(diào)對膠卷的感光度 /鏡頭上面有三檔可調(diào)節(jié)的 人頭那個是近的大概是一米五以內(nèi)近拍攝 中間是一米五到五米左右的距離拍攝 山是遠景超過五米都用那個 傻瓜機不用去估焦
7. 旁軸相機視差
取景器的畫面與實際拍攝的畫面都有差異,比如對比度、色彩等等。即便是所見即所得的100%光學取景器和100%電子取景器,雖然畫面比例是一致的,但色彩、反差等還是不一樣的。 相機的取景器主要分為兩種種,一種是光學取景器,其中,又分為棱鏡(包括模仿棱鏡的面鏡)取景和旁軸取景,另一種為電子取景,不同的取景器對拍攝到的畫面有不同的影響。 所謂取景視差是指普通35毫米相機中,帶測距式取景框的、雙鏡頭反光相機,折疊式相機,手提式相機等,及老式機中帶有反射取景鏡或框式取景相機。
因為攝影鏡頭和取鏡各在一處,所以拍下的實際畫面和取景器中看到的視野會有少量差別,這就是視差。
8. 什么是旁軸相機 講解
就是有一個光學取景器,除了可以用lcd就是有一個光學取景器。
9. 旁軸 對焦
對焦就是調(diào)整好焦點距離。
對焦的作用就是通過照相機對焦機構變動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通常數(shù)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分別是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和多重對焦方式。早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diào)焦操作的。
10. 旁軸相機變焦
富士x100v可以支持三倍變焦。
富士x100v定位高端便攜相機。X100系列是數(shù)碼旁軸造型,外觀相近,且都搭載了光電混合取景器和雙功能ISO轉盤,相較X-T系列在外觀上更加復古。X100系列作為為數(shù)不多采用固定鏡頭(等效35mm)設計,整體給人的感覺非常精致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