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抓拍運動的人
1、想拍好一場籃球賽,亟需多看看著名體育記者拍的片子,這樣,拍攝者就能設計出幾個精彩場面了。如著名球星的飛身扣籃姿態(tài),帶球突破與防守者的對抗,跳球與爭球的瞬間,火鍋蓋帽的瞬間,裁判員判罰的習慣性動作等。心中有數(shù)后就等待抓拍了。
2、現(xiàn)場拍攝很難一次成功,拍攝中或許會手忙腳亂,出不了幾張好片。要常去現(xiàn)場練習拍攝,熟能生巧。
3、器材要素也是成功的保證。選用適合運動現(xiàn)場拍攝的單反相機,有較好的跟蹤對焦成功率和高速連拍能力,如體育記者常用的7DII,D500等。高速連拍才能抓住最佳姿態(tài)。
4、最好能走下看臺,到場地邊去拍攝。在看臺上攝影的角度就局限了。
2. 單反拍移動物體用什么模式
1、機身背面右上按鍵
在機背右上部分主要有:測光模式選擇鍵、自動測光/自動對焦鎖定鍵、AF對焦啟動鍵、后撥輪。
(1)測光模式選擇鍵:可以選擇三種測光模式,分別為點測光、3D矩陣測光(尼康特有技術(shù))、中央重點測光。在尼康入門級到高端專業(yè)機型里,此功能均使用這三種圖標顯示。
(2)AE自動測光/AF自動對焦鎖定鍵:AE自動測光鎖定這個功能可以讓你鎖定已經(jīng)測好的曝光值,即使光線變化,曝光值也不會改變。而AF自動對焦鎖定鍵是當你完成對焦操作后,按下此鍵,就可以一直保持已對好的焦點,即便再次半按快門對焦,對焦系統(tǒng)也不會啟動。此功能只有在尼康高端或中端機型中才會有。
(3)AF對焦啟動鍵:這個功能鍵是用于啟動AF自動對焦功能,可獨立作為對焦使用。這個功能只有在尼康高端或中端機型中才會有。
(4)后功能撥輪:主要與前功能撥輪配合負責光圈或快門參數(shù)的調(diào)節(jié),在菜單里也可以互換它們的功能。在回放預覽模式下,此鍵用于切換照片顯示參數(shù)。
(5)焦點/功能選擇鍵:用于在對焦時選擇焦點,或菜單里選擇不同的功能選項。這個多方向的按鍵類似于游戲機手柄的方向鍵,操作非常方便,是尼康的特色之一,在入門到高端機型中均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6)焦點/功能選擇鍵鎖:把撥桿從“白點”撥到“L”下時,就可以鎖定中間功能鍵的使用。
(7)對焦模式選擇鍵:用于切換三種對焦模式,從上到下分別是:全自動對焦模式,使用時自己是不能選擇對焦點的,相機會自動識別物體并進行對焦。
(8)動態(tài)區(qū)域自動對焦,使用時自己可以選擇對焦點,在對焦時相機會使用你選定的對焦點及其周圍的幾個對焦點輔助對焦,此功能主要用于拍攝移動物體。
(9)單區(qū)對焦,使用時可以選擇51個對焦點中的一個進行對焦,這也是最常使用的功能之一。對焦模式選擇鍵只有尼康中高端機型才會有,入門低端機都要在菜單里設置使用。
(10)背屏參數(shù)信息顯示鍵:用于在屏幕上顯示相關(guān)參數(shù)信息。在尼康入門級到高端專業(yè)機型里,此功能均使用info圖標顯示。
3. 相機移動拍攝
移鏡頭是攝影機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動,而跟鏡頭則是攝影機跟蹤運動的被攝影對象進行拍攝。
跟鏡頭始終跟隨拍攝一個在行動中的表現(xiàn)對象,以便連續(xù)而詳盡的表現(xiàn)其活動情形或在行動中的動作和表情,既能突出動作中的主體,又能交代動體的運動方向、速度、體態(tài)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使動體的運動保持連貫,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動態(tài)中的精神面貌。
一般來說,跟鏡頭分跟搖、跟移、跟推。但它與移動鏡頭有區(qū)別,跟鏡頭強調(diào)的是“跟”,而移動鏡頭拍攝的距離則時有變化,能給觀眾創(chuàng)造出連貫而有變化的視覺形象。
而移動鏡頭分為橫移和跟移兩種。橫移為向左或向右橫向移動;跟移則向前或向后縱向移動。跟移與推拉鏡頭不同,它是跟隨拍攝對象的運動而向前或向后移,而與對象基本保持不變的距離,但背景空間卻發(fā)生不斷變化,造成一種流動感。橫移鏡頭是把攝像機放在移動車上,向軌道一側(cè)拍攝的鏡頭。
4. 單反拍攝移動人像
你好,我是攝影大林很高興為你解答,單反拍照不清晰有很多因素,我總結(jié)以下幾點,
1.拍照過程中手不要抖,身體不要抖,拍照時可以深吸一口氣再按快門,這樣可以防止你手抖,
2.如果手抖解決不了,那就是需要設置快門,盡量快門設置快點,也就是快門數(shù)值高點,比如1000/1這樣可以快速的抓拍,相機還沒反應到你的手抖就已經(jīng)拍出照片了,叫防不勝防啊
3.鏡頭是否是有防抖功能是否是USM鏡頭(usm:超聲波馬達)機身是否有防抖,機身防抖就是感光元件的位移來修正抖動,只能體現(xiàn)在照片上,取景器看不到效果。
4.就是常備用的三腳架了,放在三腳架上,固定好位置,怎么拍都不會模糊。
5. 移動鏡頭怎么拍
移軸鏡頭可以用來校正透視的問題。當你拍攝時的位置離建筑物底部比距離建筑物的頂部近多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下面的情況.整個樓房像被壓縮了,樓頂也聚到了一起,出現(xiàn)樓房要倒下來的效果.如果換上移軸鏡頭,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移軸鏡頭可以消除透視變形,是因為一般鏡頭拍攝高大建筑物時,為了拍攝到全景,鏡頭需要上仰。結(jié)果膠片平面與高樓的主線有一定夾角,上部由于物距較遠而變小,造成透視變形。移軸鏡頭移動后鏡頭中心不通過膠片中心,因此膠片上、下部到達鏡頭中心距離不相等,上部雖然物距較遠,但是對應的下部像距也較遠,相應的放大率的改變抵消了透視變形,只要保證膠片平面與建筑物主線平行,拍出的照片就沒有透視變形。相當于使用大片幅相機(如120相機)同焦距鏡頭(更廣角)拍攝,然后剪裁到135畫幅。如果我們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然后剪裁放大,效果與移軸鏡頭相同,但是不能充分利用分辨率。
6. 單反相機如何拍移動物體
如何設置單反相機防抖 設置單反相機防抖方法
教你如何設置單反相機防抖的技巧:
在夜晚拍攝中,一定要格外小心的是,由于快門速度較低所引起的手抖動和相機抖動。這些抖動多可以通過提高快門速度的方法來加以防止,首先請嘗試以下的3種設置。
提高快門速度防止手抖動
提高相機的快門速度,作為一種防止手持拍攝時手抖動的方法特別有效。但是,即使采用一個穩(wěn)定的姿勢,對于一般情況下的手持拍攝來說,1/30秒也是最大界限了。如果照片拍攝的非常暗的話,就必須進行其他項目的調(diào)整了。如果想在保持適當曝光的同時提高快門速度的話,除了增加主被攝體的光亮,打開鏡頭光圈之外,還可以提高ISO感光度。但是,想要調(diào)整被攝體的光量是困難的事情。所以,保證適當曝光的同時想要提高快門的速度,就只能采用打開鏡頭的光圈或提高ISO感光度兩種方法了。
打開光圈
如果將鏡頭內(nèi)部的“光圈”開大(光圈值變小)的話,進入相機內(nèi)部的光量會增大,快門速度也能被提高。1級光圈相當于1級快門速度。也就是說,光圈開大1級相當于快門速度提高為原來的2倍。這可以很好地防止手抖動的出現(xiàn)。此外,使用最大光圈(可以設置的最小光圈值,會根據(jù)不同的鏡頭而異)明亮的鏡頭容易獲得較高的快門速度,所以在手持拍攝夜景的狀況下可以積極地運用這些鏡頭。但是,光圈打開越大則景深( 合焦 范圍)越小,所以在表現(xiàn)自己的拍攝意圖時必須要注意。
提高ISO感光度
實際拍攝中,存在著即使使用最大光圈也不能得到足夠光量的情況,以及為了達到某種意圖而固定光圈值但又想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這時候通過提高ISO 感光度,可以提高快門速度。理論上,ISO 感光度提高1級的話,在維持適當曝光的前提下,快門速度可以提高為原來的2倍。比如說,ISO 100,1/8秒可以得到適當曝光的條件下,如果把ISO 感光度提高到400(提高2級)的話,快門速度也會提高2級,提高到1/30秒。但是,就像使用三腳架挑戰(zhàn)真正的攝影③中進階拍攝技巧所說的那樣,提高ISO 感光度會使圖像容易出現(xiàn)噪點,造成畫質(zhì)降低。
牢牢地固定好相機防止抖動
拍攝時,如果能牢牢固定相機使其保持不動的話,可以大幅減少抖動。因此,手持拍攝時運用正確的姿勢牢牢地端穩(wěn)機器是非常重要的。拍攝時依靠著墻壁固定身體也是具有防止手抖動效果的。此外,長時間曝光拍攝,就需要用到三腳架了。使用三腳架拍攝時,結(jié)合自拍功能和快門線可以更容易地防止抖動的出現(xiàn)。
運用正確的姿勢牢牢地端穩(wěn)機器
手持拍攝夜景時,兩肘收緊保持全身穩(wěn)定,這是端穩(wěn)相機的基本。此外,如果要使用低角度拍攝對準被攝體的話,采用放低身體單膝跪下的方式更好一些。手持拍攝的場合中,使用光學取景器取景時,頭部可給予相機一些支撐,這樣不容易產(chǎn)生抖動。在實時顯示拍攝時,如果拍攝姿勢牢固的話,也可以減少抖動的出現(xiàn)。
繃緊相機背帶固定相機
作為手持相機進行實時顯示拍攝時防止手抖的方法,可以像照片一樣把相機背帶套在頸部,把相機向前伸,拉緊相機背帶來固定。通過繃緊的背帶以及兩臂與頸部的力量,三點力量共同固定相機,可以防止相機前后的運動。這樣可以盡量防止手抖動的出現(xiàn)。
利用墻壁和樹木,柱子等固定拍攝姿勢
在無論怎樣都不能穩(wěn)定拍攝姿勢的時候,或即使打開光圈,提高ISO 感光度也不能獲取足夠的快門速度時,就可以像照片一樣利用墻壁、樹木、柱子等物體輔助拍攝。把身體重心依靠在墻壁等物體上加以固定進行拍攝,可以大幅減少手抖動。將整個身體靠著墻壁效果也很好。把相機靠在墻壁上也具有防抖效果。盡可能積極地使用可以利用的東西來有效地防止抖動。
使用三腳架牢牢固定相機
拍攝夜景等時最有效的相機防抖動方法,就是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因為使用低速快門進行夜景拍攝,所以必須為相機選擇一個牢固的支撐物。在選擇三腳架時,要根據(jù)所用相機、鏡頭以及附件的合計重量,結(jié)合參考三腳架宣傳冊等中所標明的三腳架承重量的大小進行選擇,最好選擇承重量較大的三腳架。即便使用三腳架,重型相機如果裝在腳管較細的三腳架上,也是不能防止抖動的。但是,對于輕型相機來說,過重的三腳架會增大移動時的負擔,所以應該考慮相機與三腳架的平衡來加以選擇。此外,同時使用反光鏡預升功能的話,可抑制反光鏡預升時產(chǎn)生的振動,從而減少抖動的發(fā)生。
靈活運用自拍功能和快門線
即便使用三腳架,在按下快門按鈕時所帶來的振動也是抖動發(fā)生的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靈活使用相機的自拍功能是有效的方法。由于使用自拍功能會使按下快門按鈕到釋放快門存在一段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內(nèi),即使剛按下快門按鈕時產(chǎn)生了一些震動,也會很快消除,不會影響到真正釋放快門,從而抑制抖動。自拍功能所延長的時間有幾種,“2秒”自拍在拍攝的速度上很實用。此外,快門線如果與三腳架一同使用的話,釋放快門時沒必要接觸相機機身,因此更易防止相機抖動。使用快門線,不會產(chǎn)生類似于使用自拍功能所帶來的等待時間,所以不易將不需要的被攝體拍攝進畫面,在拍攝時機的把握上更容易。
7. 單反拍人和手機拍人
不要拿相機和手機的拍照功能比,其實兩者根本沒有什么可比性。不存在哪個好哪個不好的說法。單純拿照片來說,手機的拍的照片確實比相機拍的照片討人喜歡。手機拍照的優(yōu)點是便攜快捷,缺點是后期空間小。相機呢,拍照是七分前期,三分后期。前期是譜曲,后期是演奏。如果用照片的用途來說,只是發(fā)朋友圈,記錄生活,那么手機拍照就足夠了,如果是打印大型的海報,商業(yè)類攝影之類必須要用相機來拍照。再者,一張好的照片不只是看畫質(zhì),更重要的是看用光。一張好的照片,取景,曝光,虛實,構(gòu)圖都很重要。至于照片的好壞,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8. 移動的人怎么拍
一般使用照片的全景功能來拍攝,下面以iPhone為例說明全景模式拍攝分身特效,讓一個人在一張照片里有多個姿勢。蘋果手機iOS6.0以上的系統(tǒng),相機多了一個全景拍照功能,利用iPhone的全景照片模式,可以拍攝出超廣角效果。全景模式還可以拍出一個人在一張照片里有多個姿勢。
1、打開相機,點擊或者滑動切換到全景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全景模式只能豎著拍,不支持手機放橫拍攝。
2、讓被拍者擺好姿勢,開拍時點一下拍攝按鈕,然后慢慢轉(zhuǎn)動相機,直到被拍對象出畫(需要注意方向,看剪頭向右,就向右慢慢轉(zhuǎn)動相機。當然方向可以切換的,如果想從右到左拍攝,就點一下屏幕上的剪頭)。
3、讓被拍者趕緊跑出畫面,從拍照者背后繞著跑到鏡頭前面,等被拍者再次擺好拍照姿勢,再繼續(xù)轉(zhuǎn)相機,如果需要拍攝多個“分身”,重復此動作即可,然后再點一下拍攝按鈕,才算完成拍攝。
4、重點:注意是轉(zhuǎn)動相機(而不是移動),也就是拿相機的手保持同一高度同一位置,用手腕慢慢轉(zhuǎn)動相機角度即可,轉(zhuǎn)動要平穩(wěn),速度一致。如果是向右拍攝,被拍者就從拍照者左邊繞過身后進鏡頭,如果方向向左拍攝,則被拍者繞進鏡頭時就從你右邊繞過身后進鏡頭。
9. 怎么拍移動的人像
拍照保持手不抖的有這些常用的方法:
1,把手收縮靠近身體,并且肘部作為支點和身體接觸;
2,雙手握持攝影設備;
3,把雙手放在欄桿、樹丫、車頂?shù)鹊胤剑?/p>
4,如果攝影設備比較輕,可以增加設備重量,如利用繩子把飲料吊在攝影設備上;
5,設置更快的快門速度;
6,在按下拍攝按鍵前后屏住呼吸;
7,使用三腳架代替雙手。
提示:
1,目前一般手機,消費者數(shù)碼相機的默認設置都能夠滿足日常的拍照要求,無需過多擔心手抖的情況。如果是專業(yè)級設備,拍照的要求高,就盡量使用三腳架。
2,即使使用三腳架,也無法百分百避免相機抖動的情況。有時地面也會震動,如一輛汽車經(jīng)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