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35gm最近對焦距離
這兩個鏡頭確切讓人糾結(jié)當初我就是在這兩個鏡頭中糾結(jié)了兩個月不過最后我選擇了蔡司的zf21定焦頭和照樣手動對焦不過我本身玩兒攝影又不是影樓工感化慢慢把玩兒也挺有樂趣的。
2. 佳能1635最近對焦距離
sigma推出的18-35mm F1.8 ART鏡頭,打破了這個局面!使用這枚鏡頭,讓APS機身大致在28-55焦段獲得了與FF單反搭配F2.8變焦鏡頭同樣的虛化能力!雖然在變焦倍數(shù)上有所欠缺,但考慮到APS+1835系統(tǒng)的資金投入僅僅是FF單反+2470的50%不到,這便使得sigma的這枚新鏡頭具有非常突出的性價比!
先吐槽下這個鏡頭的幾點不足:
1、sigma鏡頭變焦環(huán)跟對焦環(huán)上面使用的橡膠明顯跟佳能鏡頭不一樣,手感有點黏糊糊的,而非常容易粘灰。(用戶體驗上講,這點明顯不如佳能的L頭。)
2、鏡頭的設(shè)計比較奇葩,變焦環(huán)很窄,而且太靠后,握持的時候偏離重心,有點別扭。(令人不解的是變焦環(huán)反而很大,這樣的鏡頭有誰會經(jīng)常玩手動嗎?為什么要把變焦環(huán)設(shè)計得那么窄而對焦環(huán)那么寬?)
3、變焦轉(zhuǎn)動的方向跟佳能變焦鏡頭是完全相反的。順時針轉(zhuǎn)動的時候,焦段變長,而佳能鏡頭是焦段變短。(作為佳能用戶,我對此表示非常不滿,既然是EF卡口的鏡頭,sigma為什么不能跟佳能保持一致呢?)
吐槽完畢,接著談談這枚鏡頭的其他方面:
1、18-35ART是一枚比較沉重的鏡頭,裸鏡重量810克,加上UV跟遮光罩之后,重量高達870克左右,重量直追各家的24-70鏡頭。“體型”偏細長型,裝在我的450D上面時,重心很靠前,明顯頭重腳輕。從手感上說,我覺得70D、80D、7D2(甚至小馬4)這類準專業(yè)、專業(yè)機身搭配這枚鏡頭會合適一點。
2、這枚鏡頭最出色的閃亮點在于恒定F1.8光圈,在佳能aps畫幅上等效全畫幅28.8-56mm F2.88的視角及景深效果。對于喜歡變焦鏡頭,又追求虛化的朋友而言,選擇一個“aps機身+Art 18-35”即可組成一個廉價而大致性能又能媲美“全畫幅+24-70/F2.8”的系統(tǒng)。
3、對焦速度上,我與佳能的EF1635LII做了個對比:1835ART的對焦聲音與佳能USM馬達基本相當,對焦速度略慢,大概是1635LII的1.5~2倍時間。
4、也對著太陽拍了一次逆光,感覺18-35ART跟EF1635LII表現(xiàn)基本相當。
5、在5D2的機身上,EF1635L的色調(diào)偏青,而18-35ART偏紅。EF1635L的色彩我一直不太感動,這兩枚鏡頭的直出圖色彩來說,我覺得半斤八兩吧。沒有驚喜也沒有失望,暫時也沒發(fā)現(xiàn)Art18-35有低端狗頭那種黃綠色的色彩傾向。
6、art18-35雖然是一枚aps鏡頭,但它是可以安裝在佳能全畫幅相機使用的。而且在26-35mm,它的暗角非常輕微,完全可用。也就是說,使用FF相機掛上這枚鏡頭的時候,你便擁有了26-35mm F1.8的超級變焦!
3. 1650最近對焦距離
索尼18-55與索尼16-50這兩款微單鏡頭相比,肯定是18-55要好很多,價格也要貴不少。索尼18-55mm F1.8這款鏡頭是大多數(shù)索尼微單用戶首選的掛機鏡頭,口碑很好,其光學素質(zhì)、成像素質(zhì)、自動對焦性能比16-50好了不少。如果只能二選一,建議選18-55mmF1.8。
4. 1855最近對焦距離
對焦和焦距是兩個概念,你只要把鏡頭調(diào)到18mm端就是廣角了,對焦是讓你想看的靜物變清楚,并不會改變焦距!
5. 18135最近對焦距離
佳能的18-135鏡頭前后四款,市場上還能見到的就有三款,EF-S18-135mm 3.5~5.6 is、EF-S18-135mm 3.5~5.6 is STM、EF-S18-135mm 3.5~5.6 is USM。三款鏡頭的主要區(qū)別就是對焦馬達的進步,當然價格也有差距。
DC馬達的第一款二手價格五六百差不多,第二款STM馬達的看來源,港貨新的一千,國行新的還要貴一點,二手起碼減二百,USM馬達的最貴,但是……很新的鏡頭就賣二手,擔心有什么暗病。
6. 2470gm最近對焦距離
AF-S 24-70mm f/2.8G ED 比 AF-S 28-70mm f/2.8D IF-ED 晚推出8年。
雖然同樣是15片11組鏡片結(jié)構(gòu),但24-70卻比后者多出了1片ED鏡片(控制色散、減少色差)、2片非球面鏡片(提高銳度)和1個納米結(jié)晶圖層(降低重影和光暈),這就意味著24-70有著更優(yōu)秀的成像質(zhì)量,也早已取代28-70成為尼康新一代的鏡皇。除此之外,24-70有更近的對焦距離和放大倍率,對焦速度也略快于28-70。
28-70是帶有光圈環(huán)的D型鏡頭,雖然不是專為數(shù)碼單反設(shè)計,也可以很好的應用于數(shù)碼單反相機。
在比較敏感的做工問題上,個人認為24-70完全沒有網(wǎng)上風傳的那樣糟糕。只是目前頂級鏡頭的普及率遠高于28-70的時代,在故障率相同的情況下,問題鏡頭的數(shù)量高出28-70很多也是正常的。
7. 佳能851.4最近對焦距離
sony 85mm 1.4gm基本參數(shù)
型號 FE 85mm f/1.4 GM
鏡頭定位 全畫幅
鏡頭類型 定焦鏡頭
鏡頭卡口 索尼E卡口
鏡頭用途 中長焦鏡頭
鏡頭結(jié)構(gòu) 8組11片(三片ED鏡片)
光圈葉片數(shù) 11片
最近對焦距離 79cm
最大放大倍率 0.12
濾鏡直徑 77mm
其它參數(shù)
重量 820g
外觀尺寸 Φ89.5×107.5 mm
其它性能 防塵防滴濺功能
8. 索尼1635f4最近對焦距離
索尼FE PZ 16-35mm F4 G鏡頭僅重約353克,相比SEL1635Z輕約30%,鏡身尺寸約為80.5mm x 88.1mm,濾鏡直徑約為72mm,單手就可以輕松掌控,安裝在索尼全畫幅微單上顯得小巧精致。
鏡頭的長度在變焦和對焦時均保持不變,因此平衡性和操控性更好,搭配穩(wěn)定器進行專業(yè)視頻創(chuàng)作時更加輕松。
鏡頭還具有防塵防潮設(shè)計以及氟化物涂層,以保持鏡片清潔和戶外使用時的可靠性。
9. 85gm最近對焦距離
兩個鏡頭最大的區(qū)別之一是:85毫米鏡頭和50 mm鏡頭的對焦距離。
85毫米鏡頭,最小聚焦距離是2.8英尺。
50 mm鏡頭,最小聚焦距離是1.15英尺。
用85mm焦距的鏡頭你會遠離你拍攝的主題。 反過來,這降低了景深,這意味著圖像拍攝的85毫米鏡頭往往比50mm焦距圖像更模糊的散景。
很簡單50mm能將更多的背景收入畫面中。
我們一般用50mm的在室內(nèi)拍攝,而在室外則使用85mm的焦段。
如果你真的只能買一個鏡頭,那么你就需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來選擇吧!
10. 85 1.4gm最近對焦距離
886g
索尼大師級G鏡頭FE 24-70mm F2.8 GM鏡頭大小尺寸約為87.6mm*136mm,重量約886g,最近對焦距離約為0.38m。
24-70mm是最常用的焦段之一,可以滿足大多數(shù)拍攝的需求。比如在室內(nèi)狹小的空間,24mm端也是夠的,室外風光湊活當個廣角
在畫質(zhì)上,各家24-70mm可以達到七成普通定焦鏡頭的水平,比起超大變,那是遠遠甩在身后。F2.8恒定大光圈不但可以獲得虛化效果,還可以在低光照環(huán)境下,帶來純凈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