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610加24120可以拍星芒嗎
左轉單反吧
如何拍攝銀河
導語:星空、銀河和星軌拍攝是這幾年迅速流行起來的一種介于天文攝影和風光攝影的拍攝題材,由于實地拍攝條件嚴酷,器材硬件要求很高,所以星空攝影一直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大家神往之。其實星空拍攝從技術層面來說并不是很難,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掌握了前期后期拍攝技術,你也可以一樣拍出星空銀河大片了。 如何拍攝星空銀河 一、自然條件的影響 1、首先你要能看到星星 和所有風光攝影作品一樣,星空攝影首要因素就是看得見星星,要拍到好的星空銀河作品,你必須看到它們,這個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要求直接抹殺了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中攝影愛好者的星空拍攝愿望,國內大小城市都在追求夜景燈光工程,還有大氣污染等,所以基本在城市周圍是沒有可能拍攝星空的。所以對于國內的攝友來說,想拍攝星空,一定只能走遠一點了,遠離城市,離開光污染。 2、無云無月才能看到星空之美 第2個重要因素就是天氣,多云多雨的季節(jié)往往不適合拍攝星空,我2013年在川青藏區(qū)采風,整整15天時間在高原上沒有看到一天有完美星空,透過云層給你看到幾顆星星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那個時間是雨季,夜間往往是多云的,朋友告訴我藏區(qū)拍攝星空要冬天更適合。如果想旅游的時候拍攝星空,對目的地附近的歷年天氣做一個研究還是有必要的,做到心中有數(shù)。 3、月明星稀 第3個重要因素就是月亮的干擾,有一個俗語叫“月明星稀”,就很直白地說出來了,“滿月天,地景亮,星星少,新月天,地景暗,星星多”。這個我們后面細說,不同的月相天,我們可以拍攝不同的內容。 了很多。 二、星空攝影的器材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鏡頭后面那個人頭決定了拍攝成敗,不過在星空攝影的時候,攝影器往往直接定了一張作品好壞,甚至決定了你拍到什么東西。 1、單反機身 一臺高感出色的單反相機 ,比如佳能的EOS 6D、5d3 和尼康的D7100、D700和D800都足夠了,當然你有一個頂級旗艦機器 D3s、D4 或者 1dx就更棒了。 2、廣角鏡頭 擁有一支大光圈的超廣角鏡頭,f/2.8的大光圈是一個標準,16mm 或者14mm超廣角更好。 3、三腳架 一套適合豎拍的云臺腳架組合是必需的,能夠曝光幾十秒甚至幾個小時,還要穩(wěn)定不動。注意很多球形云臺需要另外購買一個L型支架才適合豎拍。 4、快門線 可以定時拍攝的快門線 (尼康某些機型內置),最好使用有線的,不要使用無線遙控快門線,因為長時間曝光或者定時自動間隔快門,遙控的穩(wěn)定性差了很多。 三、拍攝時注意事項 利用天氣預報網(wǎng)站,查詢針對天文攝影的氣象信息。可以去找個網(wǎng)站,去看天文氣象預報,它能很明確、直觀地告訴你今天是否適合觀星,適合觀星的天氣相對適合拍攝星空。以上海為例: 很明顯上圖的 Poor 就是不適合拍攝,Excellent 就是最佳拍攝時間了。然后還要考慮的就是月相、月升月落的時間。不過這個只是從天氣上考慮,實際上在上海看這個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不夜城的光污染,再好的天氣上海也難看到幾顆星星。農歷三十、初一之類的新月天總是最適合觀星和拍攝星空的。如果只是拍攝星空,不拍攝星軌,很多時候月亮沒有升起,或者已經落下的時候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見下圖,月亮要凌晨2點45分才升起,所以在沒有光污染的環(huán)境中,夜里10點后到凌晨2點半之前我們都可以認為那是拍攝的好時機。對比一下同一時間兩個相鄰位置拍攝的有無月光的對比照。 月亮落山前(11點50分)的最后一抹月光打亮了整個木棧道,效果反倒比閃燈或者手電筒補光的效果更好更自然。 下圖拍攝于同一天的12點05分,和上圖相差了15分鐘而已,但是月亮已經完全下山了,前景雖然通過曝光也亮了,但是缺少光影,顯得很悶。 四、查詢地圖,了解拍攝點情況 如果你是第一次去目標地拍攝,建議先利用地圖軟件查詢一下周圍建筑和公路情況,這樣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 如下圖所示就是我拍攝的地方,可以看到除了高速公路外,基本湖邊只有鐵軌,沒有任何建筑了,非常適合拍攝星空。 五、關于弱光對焦 在夜晚拍攝時候,對焦是異常困難的,在取景器中往往是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東西,如果使用常見的手動無限遠的方法,有時候還是會失焦,拍出來的星星還是會發(fā)虛。 將上圖放大細節(jié)到下圖就可以明顯地看到星星都失焦了,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沒有正確對焦的例子。 正確的對焦方法 : 用手電筒打亮前景,然后相機使用Live View 實時對焦方式,放大10倍,對著前景手動對焦,這樣的方法適合大多數(shù)情況,廣角鏡頭的景深很大,所以焦點之外基本都是清晰的。如下圖所示,我就是對著右下的樹對焦的,前景很清晰,銀河也很清晰,整個圖片就比上面的那張看著舒服很多了。 六、構圖和畸變 構圖的前景部分可以借助手電或者車燈來輔助一下,但是大多數(shù)情況,我們只能拍一張,看一下實際效果,然后調整一下,數(shù)碼相機的優(yōu)勢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拍攝星空,還是應該關注前景的畸變。星星高懸在夜空,我們都是盡量想把銀河拍全或者拍攝更多的星星,所以總是會盡量以低角度機位翹頭仰拍,往往這樣會造成地景的極度變形,房子倒下,樹木橫著長。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拍的是星星,前景只是參照,不是主體,不需要太在意。我的看法是,橫平豎直,比例合適是一個美學上的基礎,一張好的作品往往不是看它拍得精彩的地方,而是經常被挑刺拍得最不好的地方,因為不和諧的地方往往就會顯得非常突出,即使在一些備受推崇的國內星空攝影師的作品中也經??梢钥吹竭@種問題。 解決畸變有幾個方法 : 最簡單的當然是選擇更合適的前景,避免一些垂直的物體,比如房屋、柏樹、松樹等。盡量選擇一些即使畸變也不會有很大影響的東西,比如圓點的大石頭、帳篷,或者汽車之類的。下圖中的路虎車雖然也有明顯的畸變,但是突出了車頭部分,讓人覺得更有氣魄。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如果有條件可以考慮移軸鏡頭,它有不低于魚眼的相場,通過移軸可以在保證地景不畸變的前提下,盡量多拍到很多星星,當然缺點就是損失了一擋光圈,需要ISO感光度提高一倍。上圖是使用Canon TS-E 17mm 移軸鏡頭拍攝的,幾乎沒有翹頭仰拍,所以你看到界碑直直地豎立在場景里面。 七、前景的補光 前景的好壞始終是一個星空攝影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打亮前景,讓它很好地融合到整個星空場景里面是一個艱巨挑戰(zhàn)。常見的補光方法有月光、手電筒、閃光燈、車燈、打火機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光源。 月光最適合拍攝星軌的時候自然照亮大場景,因為很少有人造光源可以打亮整個地面,而且月亮的光線最勻稱、最自然,如果拍攝星軌,我最喜歡有點月亮的天空,甚至是滿月天,星星雖然會少點,但是轉成星軌其實也夠了。 手電筒對遠處的樹和小房子補光最方便,但是由于光照范圍小,很難控制。 閃光燈最適合打亮汽車、帳篷、石頭之類的不大不小的前景,閃燈的好處是光照勻稱,可以控制輸出強度,通過色片可以調整色溫,最好地融入星空場景。上一頁圖中的路虎借用了遠處高速公路的路燈的光污染作為側光源,手持閃光燈在左、前、右3個角度分別用1/64之類的出力進行補光,車內的光源來自車內的LCD 液晶屏。 閃光燈補光只需要在快門按下的20瞄內對著車子按下測試按鈕就可以了,不用考慮機頂、引閃器、前簾或者后簾,不過可以盡量在曝光后的10瞄完成補光。 車燈往往是最不會忘記帶的光源,只要你開車就有了。 打火機一般是用來補一些星空人像的人臉,可以營造出一種相對猶豫的氣氛。如第一張圖所示,就是將打火機作為唯一補光光源,感謝雪代提供圖片。圖二則是閃光燈與打火機協(xié)同工作,你可以看到兩張照片參數(shù)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由于補光效果不同,我們得到兩張完全不同的作品。 八、星軌拍攝 1、前期拍攝 拍攝星軌其實就是拍攝星空的進階版。膠片相機拍攝星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數(shù)碼相機在高感光度和超長曝光時候產生的熱噪點是很難除去的.,而膠片相機也沒有電池的壓力,拍幾個小時其實都沒有問題。不過膠片已經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使用也不方便,我這里就不多說了,還是關注于數(shù)碼相機拍攝星軌吧。拍攝星軌一般有兩種方法,單張長曝法和多張疊加法。單張長曝法更適合于膠片機器,數(shù)碼相機如果持續(xù)一個小時曝光,發(fā)熱導致的高感噪點肯定無法控制,所以我們這里只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后期處理方法。 多張疊加法很簡單,用同樣的曝光組合(高感光度 ISO1600 ~3200,較大的光圈 f/2.8,較長的曝光時間, 不超過60秒,最好低于30秒),相機鏡頭對準北極星(北半球)每隔一秒拍一張,拍攝一個小時星星大約轉15度,理論上360度應該要拍24個小時,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不需要的。 這里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每隔一秒自動拍一張,你不可能手動去控制這個,你的精度和耐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買一個有定時功能的快門線是必須的。一般拍個100張以上 ,時間長于一個小時,根據(jù)星星的多少就可以疊加出一個星軌來了。圖16-12拍攝了167張 ,大約一個半小時,其實只轉了20度左右,不過你看上去已經是完整的一個圓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星星是散布在天空中的,雖然只有每顆15~20度,但是每個角度都有星星,看起來就像一個完整的圓了。 2、疊加法的優(yōu)勢 噪點。疊加法因為每張只拍30或者60秒,所以相對熱噪點比較好,每張疊加后的也不會太差,而且疊加處理的時候有說法會抹平噪點,拍一張有一秒的間隔,所以機器還是勞逸結合的。電力。疊加法雖然也會受到電池耗盡的影響,但是只要快速換電池 ,也只是影響幾秒鐘而已,長曝法就直接停止了。曝光。疊加法可以讓每張照片都正確曝光,不用擔心前景過曝,所以可以拍到更多的星星和正常曝光的前景,疊加后的星軌效果更好。延時。同樣的星軌素材如果你做成延時錄像,一個拍攝兩個效果。 耐力是星軌出大片的根本星軌如果要更圓,那么只有用更長的時間拍攝更多的張數(shù),這個星軌就會更圓滑更舒服了。林肯·哈里森的一些星軌大片長達十幾個小時拍攝,國內的一些星軌高手也是動輒冬天在野外拍整個晚上。你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星軌拍得不夠好,那么就是你跑得不夠遠,時間不夠長了,歸根結底,你的耐力不夠。我不是一個耐力非常好的人,所以我的星軌作品真的不能算很好,只是算拍出了一個圓而已,不過從技術角度講,基本沒有太大差異了。 九、北半球對著北極星,南半球對著正南 星軌和星落拍攝的最大區(qū)別就是你有沒有對準方向?,F(xiàn)在都有智能手機了,我們可以安裝一些星圖APP軟件來幫助我們定位北極星,比如著名的Star Chart 漢化版。 北半球如果對準了北極星,那么你拍出來就是星軌,時間足夠就成圓了,如果沒有對準,那么就成了星落了,不是一定圓的比不圓的就好,因為有些時候你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考慮,前景適合你拍星軌嗎?你有足夠的星星拍星軌嗎?如果實在找不到北極星,那么對準正北就可以了,像我在南半球就是對著正南拍攝。正南正北你可以通過指南針或者GPS unit的數(shù)字羅盤來定位。 下面先以一張星軌的照片為例來具體介紹疊加法拍攝星軌和后期處理。圖為威倫加港的星軌,從前景和畫質來說,其實是我拍得最好的一張星軌,遺憾是我沒有對著正南,也沒有拍很長時間,不夠敬業(yè)啊 下圖是我在滿月天拍攝了一個小時,后期在Startrails軟件中疊加而成的70張星軌中的一張,可以看得出星星真的不多。 這張拍攝和一般的星空拍攝的參數(shù)設置有明顯不同,我只用了ISO 400,f/5.6。因為那天是滿月,月光當頭照下,前景亮度和夕陽時差不多了,所以如果采用ISO3200 f/2.8 的慣用星空設置,肯定都過曝了,所以還是因地制宜來選擇曝光最合理。 很多人都說滿月天不適合拍星星的,我也這樣認為,滿月天,星星少了很多,不過自然光照亮的前景比用閃燈和其他人造光源出來的效果好了很多,色溫也很自然,ISO 400 , 噪點也少了很多。星星是少了,所以不能拍星空,不過星星連起來,拍個星軌也足夠了,所以我現(xiàn)在更推薦半月天、滿月天來拍點星軌,因為新月天拍星軌星星太多了,密密麻麻的一個大圓盤也不好看。 你可以在Lightroom里面先修飾一張片子,然后同步修飾設置到所有片子,也可以疊加后再對TIFF進行處理,我這張是選擇疊加后再處理的,因為我覺得要處理的地方不多,直接導出為JPEG,Startrails目前不支持RAW格式的疊加,可以支持TIFF,但是我覺得TIFF全尺寸的文件有點大,幾百張的時候還是不小的負擔。一般我們使用StarTrails這個免費的德國軟件來疊加星軌,下載地址:http://startrails.de/Startrails.zip,不用安裝,解壓縮就可以使用了。 十、處理步驟 1. 如下圖所示,在Star-Trails里面打開要疊加的文件,這里是64張,每張拍攝時間60秒,大約是一個小時多一點。Startrails支持暗場,就是全黑的同樣曝光時間來一張,你可以蓋著鏡頭蓋來一張,我沒有這個好習慣,以后還是要養(yǎng)成。 2. 單擊下圖中的第5個圖標,一般我選擇Light-Screen-Blend默認設置,然后單擊“OK”按鈕就可以開始疊加了。疊加的快慢就取決于你的電腦了,我的電腦很不錯,所以很快 ,如果片子多、速度慢,那么就喝杯咖啡,休息一下。 3. 等下方進度條滿了,就表示疊加完成,然后單擊第3個圖標進行保存。最后會有個彈窗可以調節(jié)壓縮比例,默認90 ,我通常選100,圖片質量會好些,單擊“OK”按鈕后保存。我這張圖原圖沒有旋轉,所以出來不是垂直的,這個可以去Photoshop或者 Lightroom里調整一下就好了,這樣就結束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啊。 如果想得到如下圖所示這樣的帶有星芒效果的星軌,可以考慮使用 StarSpokes Pro 濾鏡處理第一張,或者最后一張參與疊加的照片,讓它有圖中所示的效果。
開篇前,先說明三個問題。
首先,我是不是,我不保證我說的別人都認為是對的,但是用本文這些知識我能拍到銀河。這篇文章勉強說入門級的教程,假設你只是看了別人的銀河照片,你覺得很棒,但是完全不知道咋拍的。基于以上假設,如果覺得OK。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繼續(xù)往下看了。
然后,我說明一下本文能告訴你什么,本文能告訴你應該需要啥相機,以及如何操作你手里的相機拍出照片。
最后,本文不會告訴你這些:如何找機位,如何后期修片。
-----------------------分割線-----------------------------------
說完廢話,那么我們現(xiàn)在開始。
相機:你最好需要一個全畫幅的機器,這個主要是為了高感可以用。當然也能獲得更廣的視角。推薦使用索尼的A7系列,佳能5D3/4 EOS R等, 尼康的D810 850 Z6 Z7等全畫幅機器。
鏡頭:等效焦距35mm以下的廣角鏡頭。鏡頭的最大光圈至少是2.8。最好是1.4的鏡頭。后面我會詳細說明為啥需要大光圈,當然用赤道儀也可以代替大光圈鏡頭。但是赤道儀不在本文考慮范圍之內。
全畫幅我推薦以下鏡頭:14mm f/1.8, 20mm f/1.4 24mm f/1.4 35mm f/1.4.。 注意:有些鏡頭有慧差,也就是拍星空的時候邊緣的星點會長出小翅膀,俗稱小飛機。 我手里有適馬的20 1.4 ART, 這個頭的小飛機就比較嚴重。不過接片的話會好一點,因為邊緣都重復的。
半畫幅的推薦適馬16mm f/1.4 和 18-35 f/1.8 ART
配件:三腳架,你至少需要一個穩(wěn)當?shù)娜_架。而且不是那種軟趴趴,小小的架子。云臺最好帶刻度。能方便的知道每次轉過多少角度。 快門線你需要一根但是不是必須。
有了以上這些,你就可以找地方拍銀河了。那么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適合拍銀河呢?
首先,天上得看的見星星。那么一定是晴朗的天氣。最好是刮過大風,天上萬里無云,一點點濕氣都沒有。
接著,你得在合適的月份去拍,合適的月份夜晚的天空才有銀河。銀河拱橋每年二月份凌晨4點來鐘就會從東方升起。越升越高,以后每個月升起的時間會提前兩個小時左右。所以每年拍攝銀河的時間是2月份到7月份之間。其它時間不是沒銀河。是銀河要么在白天,要么就看不到完整的拱橋。
再接著,天上不能有月亮。因為月亮會把銀河的星光照的看不見。當然不一定非的是月初活月末。只要月亮落山了就行。
銀河的位置和升起的時候建議使用Plant It ! 。也就是巧攝中國版。68塊錢一個。還是挺便宜的。
位置規(guī)劃不是教大家咋選前景。而是告訴你去哪里拍,顯然你在北京城是很難拍到銀河。當然也有人拍了角樓的銀河,但是這么極限的找虐行為不應該是初學者應該抬杠的問題。
因為拍銀河最怕的另外一個事情就是光害,所以你能跑多遠就跑多遠。跑到沒有人煙的地方,天空下就不會有光害。至于去哪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
百度一下光污染地圖,你能看到哪里光害比較大。除了找到光害小的地方,你還得注意拍攝銀河時候,銀心方向應該沒光害。不然銀心拍出來會不清晰。
星空其實非常暗淡的,而且暗淡的星空一直在動,星星們在繞著北極星轉圈圈,對沒錯,北極星是不動的,就它最懶。如果你曝光時間過長,那么星星就會在圖像上留下一條弧形的曲線,俗稱拖線。那么這個曝光時間多長合適呢。有一個標準說法就是500法則,曝光時間x焦距(等效35mm全畫幅焦距)不能超過500. 比如你用20mm焦距的鏡頭,那么你曝光時間不宜超過25s。24mm的鏡頭不宜超過20s。
納尼,這么黑的天空,曝光不能超過25s。這跟很多人看到銀河照片第一反應:這得曝光多久啊。。。完全不符合啊。 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的。那么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獲得足夠的亮度呢?這就是器材篇里,我說過的需要全畫幅高感好的相機,以及大光圈鏡頭的主要原因,如果你用的APSC的相機,20mm鏡頭,立馬變成30mm等效焦距了,需要的曝光時間更短。 一般拍攝銀河我會使用20mm f/1.4的鏡頭。
我一般選擇的拍攝參數(shù):
用以上參數(shù)就可以拍攝到清晰的銀河了。
如果發(fā)現(xiàn)拍的銀河太暗,可適當再提高曝光時間,如果再長星星拖線,那就提高ISO。
貌似還說漏了一個如何對焦的問題。大黑天的是不好自動對焦的。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方法A: 白天對好焦,晚上就不用動了。
方法B: 有LV的單反,或者微單,可以用手電照亮百八十米外的的地方,放大Lv后用手動對焦。
方法C: 淘寶有星空對焦鏡。
方法D: 有對焦窗的鏡頭,把它擰到無窮遠,再往回擰一點點,這個其實和白天對焦原理是一樣的。
方法E: 星點對焦法,對有些相機的屏幕,微單或者單反的Live View 模式下,可以看清星點的或者遠處的燈光點的。把鏡頭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放大畫面到星點位置,轉動對焦環(huán)到無窮遠位置,慢慢往回擰,直到星點或者燈光點的大小最小。
方法F:有些最新的相機,可以直接在顯示屏上點擊星點完成自動對焦,我用過的富士GFX50R還有EOS R5均可以
另外切記拍完第一張后檢查拍攝結果,看是不是清楚,對焦有沒有對實。萬一拍了一晚上甚至幾天回家后一看都是虛的,那心里會是萬分痛苦的。
銀拱拍攝
銀河大約在正東方升起。但是銀河最漂亮的部分,銀心是在東南方向,銀尾大約在北極星正下方位置。所以銀拱是非常廣的。廣到你找不到一個鏡頭能一次性拍完整整個銀拱。
那不是完犢子了么?
不,我們可以接片。
把你手里的鏡頭豎過來拍。先稍微仰起鏡頭,從銀河一邊開始拍起,一直排到另外一邊。兩張照片之間,至少有1/3部分是重合的,才能讓軟件接的更準確。我用20mm的鏡頭拍的時候,一般選擇有1/2是重合的。如果三腳架上有刻度,可以看著刻度旋轉鏡頭。每次旋轉相同的角度。
用如上的方法拍完一排后,再把鏡頭放平,橫著再掃一排。 同理??梢缘拖络R頭,再拍一排。這一排主要負責地景。
拍完這些,你就獲得了一張銀拱接片的所有素材了。至于怎么接,就不在我的說明范圍之內了。
上圖是我用20 f/1.4橫向拍了11張。拍了兩排,共有22張照片拼接而成。
當然你也可以不拍銀拱,你可以只拍銀河銀心部位。
銀河拍出來的時候都會比較暗淡,需要在后期軟件里慢慢調整。
前面說到,拍銀河最好要躲開月亮。那么銀河拱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們知道沒有月亮的夜晚漆黑一片。拍銀河的時候,很多照片地景要后期合成,畢竟這個對我這樣強迫癥的人來說,有芥蒂。 那么要拍到清晰的地景,可以選擇有月亮的夜晚來拍攝銀河也是可以的。要求如下:
1. 月初升,或者月將落。
2. 新月或者殘月。
小月亮的時候月升時間通常比較早。月亮出來的時候,銀河已經比較高了。這個時候月光對銀河的影響比較小。但是月光能照亮地景。讓地景看起來更清晰。
如果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月亮剛好從正東方升起。就形成了銀河拱月的奇觀。是拍銀河最好的選擇。
很抱歉,今年5月份最好的拍攝銀河拱月的窗口因為沒空沒拍成,這里的圖希望下個窗口期能補上。下圖是我第一次拍的銀河。月亮從靠近銀心部位升起。
對比一張同機位月亮沒升起來的時候的照片。在地景前端放了一個帳篷。注意如果要拍攝帳篷,帳篷里的燈一定不要開太長時間,有一到兩秒即可。否則帳篷會嚴重過曝。
前面說了沒有月光的情況下,地景是比較黑的,拍出來噪點會相當?shù)拇?,一般解決方案采用的是地景和星空分開拍攝,但是對強迫癥的人,分開拍攝有時候可能難以接受,或者說分開拍攝合成終歸是件麻煩的事情。其實在有些條件下,是可以對地景進行補光的,補光的工具可以使用手電筒,或者閃光燈。
在相機開始曝光的時候,使用手電筒快速來回的掃前景,尤其是前景上站著的人。能非常有效的改善星空以外部分的噪點。如果是使用閃光燈,可以把閃光燈拿在手里,對著需要補光的位置手動按幾下閃光燈,根據(jù)需要調整燈的功率輸出。
一般來說,手電的LED燈色溫會比較奇怪,需要比較仔細的后期色溫調整。有條件的話盡量閃光燈或者專用的補光燈來補光。無論是閃光燈還是手電,如果覺得光太強,可以考慮加個柔光罩,應急情況下可以包個紙巾。
下圖為我在冰山梁拍攝的銀河,照片一次拍攝,非合成,使用手電補光。
為什么單說星軌。星軌拍攝和星空不一樣。星空,銀河等你需要找個月黑的夜晚。星軌則完全不一樣。星軌你需要找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因為這樣星星才不會特別密。不然白花花一片不好看。
拍攝星軌不是用長曝光,也不需要特別好的相機。器材比銀河的器材要求低多了。
拍攝星軌的正確姿勢是
把相機對準北極星,這樣星軌轉出來才是是個圓形的。
開啟相機或者快門線的間隔拍攝功能(跟拍延時一個套路)
設置間隔拍攝時間為0-1秒
曝光時間設置為30s(越長需要堆棧的照片越少)。光圈和iso看著月亮的亮度來調整,試著曝光一張看看效果,應該是地景清晰,星星也能清楚看見,但是不是滿天星星為好。
連續(xù)拍攝一個小時。
將所有的照片堆棧,選取最大值的堆棧模式。
這個貌似很無聊。但是其實很重要。
首先拍攝銀河的時候,要么需要接片,要么需要長曝光,別人在拍片子呢。你走來走去,顯然是不好的。那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如果是接片拍銀拱,那么這個銀拱的角度大約有170度。如果幾個人并排站一起,就比較費勁了。請注意先來后到。合理安排錯開的時間?;蛘吒纱嗾也煌臋C位拍。不要互相干擾。
其次,別人拍照的時候不要開燈。你辛辛苦拍了一半。被別人一個手電給毀了。你心里也難受。另外,如果開車去野外,請盡量一起到達拍攝位置。車燈的殺傷力更大。
這個我不知道。沒用過。不是我不想用。是我買不起。
初秋季節(jié),銀河從西南方(大概天蝎、人馬座方向)向西北延伸。深秋季節(jié),那就是從東南向西北方向了。拍銀河技巧拍銀河最怕的就是光害,所以要跑到沒有人煙的地方。至于去哪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總之不在城市里。星空其實是非常暗淡的,而且暗淡的星空一直在動,星星們會繞著北極星轉圈。如果曝光時間過長,那么星星就會在圖像上留下一條弧形的曲線,俗稱拖線。最為合適的是曝光時間x焦距(等效35mm全畫幅焦距)小于500。比如你用20mm焦距的鏡頭,那么你曝光時間不宜超過25s。24mm的鏡頭不宜超過20s。如果你用APS-C的相機+20mm鏡頭,立馬變成30mm 等效焦距了,需要的曝光時間更短。一般拍攝銀河我會使用20mm f/1.4的鏡頭。拍攝參數(shù):拍攝模式:M檔 ISO設置成1250 - 1600 曝光時間在20s左右用以上參數(shù)就可以拍攝到清晰的銀河了。如果發(fā)現(xiàn)拍的銀河太暗,可適當再提高曝光時間,如果再長星星拖線,那就提高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