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照相術目前的應用狀況
全息照相技術
隨著人們對數(shù)碼相機逐漸認可和接受,數(shù)碼相機的市場也在一天一天的擴大,為了切分這塊大蛋糕,各數(shù)碼相機廠商也在不斷開發(fā)新技術或將已經存在的技術迅速應用到數(shù)碼相機領域,以保持和提升在數(shù)碼相機領域里的地位。索尼在DSC-F707的對焦模式使用了全息攝影激光自動對焦輔助,也可以說,全息技術已經應用到了攝影領域,那么到底什么是全息技術呢?全息攝影和傳統(tǒng)的攝影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全息圖(Hologram)是蓋伯(Gabor)在1948年為改善電子顯微鏡像質所提出的,其意義在于完整的記錄。蓋伯的實驗解決了全息術發(fā)明中的基本問題,即波前的記錄和再現(xiàn),但由于當時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圖的成像質量很差。1962年隨著激光器的問世,利思和烏帕特尼克斯(Leith and Upatnieks)在蓋伯全息術的基礎上引入載頻的概念發(fā)明了離軸全息術,有效地克服了當時全息圖成像質量差的主要問題---孿生像,三維物體顯示成為當時全息術研究的熱點,但這種成像科學遠遠超過了當時經濟的發(fā)展,制作和觀察這種全息圖的代價是很昂貴的,全息術基本成了以高昂的經費來維持不切實際的幻想的代名詞。1969年本頓(Benton)發(fā)明了彩虹全息術,掀起以白光顯示為特征的全息三維顯示新高潮。彩虹全息圖是一種能實現(xiàn)白光顯示的平面全息圖,與丹尼蘇克(Denisyuk)的反射全息圖相比,除了能在普通白熾燈下觀察到明亮的立體像外,還具有全息圖處理工藝簡單、易于復制等優(yōu)點。
全息技術應用到照相領域要遠遠優(yōu)越于普通的照相,普通照相是根據透鏡成像原理,把立體景物“投影”到平面感光底板上,形成光強分布,記錄下來的照片沒有立體感,因為從各個視角看照片得到的像完全相同。全息照相再現(xiàn)的是一個精確復制的物光波,當我們“看”這個物光波時,可以從各個視角觀察到再現(xiàn)立體像的不同側面,猶如看到逼真物體一樣,具有景深和視差。如果拍攝并排的兩輛“奔馳”汽車模型,那么當我們改變觀察方向時,后一輛車被遮蓋部分就會露出來。難怪人們在展覽會會為一張“奔馳”汽車拍攝的全息圖而興奮不已:“看見汽車的再現(xiàn)像,好像一拉車門就可以就坐上‘奔馳’,太精采了!” 一張全息圖相當于從多角度拍攝、聚焦成的許多普通照片,在這個意義一張全息的信息量相當100張或1000張普通照片。用高倍顯微鏡觀看全息圖表面,看到的是復雜的條紋,絲毫看不到物體的形象,這些條紋是利用激光照明的物體所發(fā)出的物光波與標準光波(參考光波)干涉,在平面感光底板上被記錄形成的,即用編碼方法把物光波“凍結”起來。一旦遇到類似于參考光波的照明光波照射,就會衍射出成像光波,它好像原物光波重新釋放出來一樣。所以全息照相的原理可用八個字來表述:“干涉記錄,衍射再現(xiàn)”。
了解了這項技術,我們就可以把全息照相技術用于廣泛的領域,把一些珍貴的文物用這項技術拍攝下來,展出時可以真實地立體再現(xiàn)文物,供參觀者欣賞,而原物妥善保存,防失竊,大型全息圖既可展示轎車、衛(wèi)星以及各種三維廣告,亦可采用脈沖全息術再現(xiàn)人物肖像、結婚紀念照。小型全息圖可以戴在頸項上形成美麗裝飾,它可再現(xiàn)人們喜愛的動物,多彩的花朵與蝴蝶。迅猛發(fā)展的模壓彩虹全息圖,既可成為生動的卡通片、賀卡、立體郵票,也可以作為防偽標識出現(xiàn)在商標、證件卡、銀行信用卡,甚至鈔票上。裝飾在書籍中的全息立體照片,以及禮品包裝上閃耀的全息彩虹,使人們體會到21世紀印刷技術與包裝技術的新飛躍。模壓全息標識,由于它的三維層次感,并隨觀察角度而變化的彩虹效應,以及千變萬化的防偽標記,再加上與其他高科技防偽手段的緊密結合,把新世紀的防偽技術推向了新的輝煌頂點。
“全時間自動對焦”究竟怎么回事?
試試轉到自動檔吧,應該能行。我的EPM2舊版固件在P擋也能夠實現(xiàn)“全時自動對焦”(相機檢測到鏡頭脫焦時會自動重新對焦,類似拍視頻時用AF C 模式),自從升級到最新一版固件時,這個功能貌似就只有 “I AUTO” 擋才可以用了。